描述
开 本: 20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71075
内容简介
本书是爷爷写给孙儿的家训,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引经据典,讲述如何做一个正直优秀的人,可作为青少年修身励志读物。书中写给他孙儿的“私房话”,可谓一种现代版的传世家训。其生命意义与活力在于给许多爱而无方、教而无术的家长提供了一部可读、可亲、可近的优秀家庭教育读物;对许多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不乏是一部指导人生方向的宝典。
目 录
一部极具教育价值的当代家训(序一)
用江湖之火,燃庙堂之香(序二)
心田留与子孙耕(作者自序)
1.青春的定力
2.选择读书
3.健康第一
4.崇尚节俭
5.慎重交友
6.提升人格的力量
7.善待老师
8.交际力是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9.习惯的力量
10.文化素养的养成
11.创造性才能
12.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13.懂得谦卑
14.学会说话
15.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16.自胜者强
17.蕴蓄生命的地力
18.学点辩证法
19.教训的价值
20.金钱是一把双刃剑
21.人生有悔
22.学会与人合作
23.改变思想的重要性
24.懂得求助
25.掌握分寸
26.现代人的适应力
27.知人与自知
28.关键时刻的选择
29.婚姻八要
30.职业选择之我见
31.如果你想创业
32.能像罗文上尉那样么
33.杂说送礼
34.官场十悟
35.爱国情怀
36.信仰与迷信
外一篇 可怜天下父母心——《心田留与子孙耕》的题外话
后记
用江湖之火,燃庙堂之香(序二)
心田留与子孙耕(作者自序)
1.青春的定力
2.选择读书
3.健康第一
4.崇尚节俭
5.慎重交友
6.提升人格的力量
7.善待老师
8.交际力是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9.习惯的力量
10.文化素养的养成
11.创造性才能
12.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13.懂得谦卑
14.学会说话
15.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16.自胜者强
17.蕴蓄生命的地力
18.学点辩证法
19.教训的价值
20.金钱是一把双刃剑
21.人生有悔
22.学会与人合作
23.改变思想的重要性
24.懂得求助
25.掌握分寸
26.现代人的适应力
27.知人与自知
28.关键时刻的选择
29.婚姻八要
30.职业选择之我见
31.如果你想创业
32.能像罗文上尉那样么
33.杂说送礼
34.官场十悟
35.爱国情怀
36.信仰与迷信
外一篇 可怜天下父母心——《心田留与子孙耕》的题外话
后记
前 言
序一 一部极具教育价值的当代家训
赵 刚
世事无独有偶:刚给一个从事地产、生物技术等行业,资产有几十亿元的家族企业内部成员做了“跳出富不过三代魔咒”的演讲,回后刚坐,房国东先生来电,邀我为他所著《心田留与子孙耕》作序。二事连至,令我感慨:中国人的家庭建设水平又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进入关注人本身与家族成员生命质量上来。这是中国家庭发展的必然,更是中国社会的进步。
我是在一次参加有关家庭教育的公益活动时,结识国东先生,并有幸读到他的《心田留与子孙耕》这部“家训”的。作为一名倾心家庭教育的学者,我为有这样一部著作的产生感到欣喜,并对这部书能够促进“中国的家庭教育水平步入一个新阶段”寄予厚望。
20世纪70年代末,国门开放,至今已过三十年。这三十年,应为“中华民族亘古未有之大变革”,绝大部分国人走出饥饿与贫困,迈入衣食无忧、广厦安居的小康时代。但在以无限资源消耗、廉价劳动力为代价获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称誉的背后,是国人素养、家族产业可否持续、独生代弊端、社会诚信缺失等多重问题阻碍着我们的国际化、市场化、民主化之路。从穷到富易,从富到贵难。如同美国著名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所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与品德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围绕国人素质与国家软实力等因素,西方的许多预言家在唱衰中国。这些言论催我们警醒与反思。掩耳盗铃般地无视问题, 或夜郎自大,只会使中国的家庭与社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从两类群体可见一斑:中国家族产业第一代创业者平均年龄在55~65 岁间,未来十年,家族企业全面进入“接班人”状态。出人意料的是,只有18% 的富二代愿意接班。究其原因,既有代沟、富二代钟情虚拟经济、对传统行业不感兴趣等诸多因素,更多的是第一代创业者为了票子,忘了孩子,忽视了后代的培养与教育。他们面对这些温室长起来的树徒有叹息。更多的普通家庭的孩子, 从出生开始就被身边六个长辈呵护、溺爱,成长的阶段,只会上学读书,不会应对生活的挫折、困境,当他们走进职场与社会, 包容、协作、勤奋、诚信、担当等素质严重缺失。我们的教育培养了一大批考场上的英雄、职场上的狗熊。应试教育的弊端、家庭教育观念的错位,使许多手持亮丽文凭的孩子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一旦无白领岗位可就,又不屑于蓝领工作,很多孩子成了退居家庭的“啃老族”。
一个成熟的民族与家庭需要优秀的成员与文化引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内忧外患而持续发展,家文化作用巨大。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同构,产生无以估量的凝聚力。家训、家教、家风,绵延世代,至今仍是许多优秀家族的治家法宝。大儒曾国藩留有四句遗嘱,让后代“慎独”、“主敬”、“仁爱”、“力行”,曾家后代个个成人、成才,没有一个败家子。曾国藩说从三个地方就可看出一个家庭的兴败:一看子孙睡到几点起床,二看子孙是否做家务,三看子孙是否读书。所以民间有“越富越读书,越穷越养猪”之说。
前年承以色列驻华使馆安泰毅大使之邀,赴使馆畅谈中以文教交流话题,获赠《以色列:小国强大的内因》一书。今天以色列以其巨大的成就与公认的实力被誉为“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犹太人成为智慧与财富的代名词。其成就来自哪里,这本书归纳为六点:一是家庭,二是化逆境为机遇,三是厚脸皮(高情商之形象表述),四是教育,五是勇于实践,六是奉献。从中可见家庭的作用与力量。犹太人中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堪称不可思议的奇迹。这个家族19世纪全盛时据称掌控了欧洲四分之一的财富。至今已逾十代,产业遍布全球,去年巴黎一份年报说罗氏家族现有资产在86.2万亿欧元。家族产业创始人梅耶1812年去世时所留遗训,后代一直视为神圣。罗家祖训:只要你们团结一致,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
一个家族传承后代最有价值的是精神而非财富。在很多的文化与家典中,多凡把一个家族的兴旺标准归结为金融资产的多寡,极少明白财富是由人力、智力、金融资产构成,更少有明白若不积极管理人力、智力资本,金融资本将无法存续。
王岐山同志曾推荐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告诫全党同志,当时法国的经济繁荣反而加速了革命的到来。革命的主因是腐败与社会秩序、国民道德的衰退。狄更斯的《双城记》形象地描绘了大革命前夕法国社会的状况: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带给我们中国的是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国民道德水平与人口素质令人汗颜,映现在世人眼中的是: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尤其是在少子化时代,许多家庭对孩子未来人生的高期望值与高定位,使许多孩子失去了自我、成长的快乐与科学的人生走向,带给家庭更多的是无奈、失望与愤懑。
可见,家庭教育事关家族兴衰、民族昌盛、国家安危呀!
因此,我们太需要用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来提高全民素质了!中国的家庭教育需要具有民族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教材”,中国社会的发展呼唤可以匡扶社会、拯世易俗的“家训”类精品!
而房国东先生大著,正是应着时代的呼唤,适时来到了读者面前。2014年2月份中央召开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让“正能量”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强调教化,归拢民心,讲空道理不行,要细化到家庭,细化到孩子,而“家风”、“家训”的传承,是最贴近百姓的教育,《心田留与子孙耕》的普世价值也正在这里。
这些写给他孙儿的“私房话”,可谓一种现代版的传世家训,其生命意义与活力在于给许多爱而无方、教而无术的家长提供了一部可读、可亲、可近的优秀家庭教育读物;对许多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此书不愧是一部指导人生方向的宝典。“家训”通篇饱蕴着深情大爱,引经据典,现身说法,字里行间,充满智慧,其主旨正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相信,每一个关心孩子成长、注重自身品格修炼的人,都会从中得到启迪。
我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繁盛和发展是充满信心的,因为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缺少慷慨悲歌、直面危局之士,他们总会以智慧、勇气赢得掌声。国东先生历时五年,殚精沥血,数次精修细改, 推出了这部力作,这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情怀,正是我们这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无穷动力。
如今这部书得以面世,无疑对丰富家文化宝库、对推动家庭教育,有积极意义。
借房先生著作出版之际,聊发数感,求教广大读者,让我们共筑和谐社会、幸福家庭之梦吧!
2014 年6 月30 日
(序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东北师范大学家庭与学校合作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序二 用江湖之火,燃庙堂之香
朱虹宇
进入2013年,身体上的一些不舒服固执地搅扰我的神经,我放下手上写着的一篇小说,开始主动寻找阅读一些关于生命体验的文章。这一年的3月,国东先生带着书稿来到我的案前,严肃的面容,绵长的情思,细密的讲述,其时,一室阳光。
谈了很久。感受萦怀。
那一刻,我想到了父亲。
我想我还是需要不期而遇运生的契合,和因此产生的心灵理解和感知,以及借此触摸在匆忙生活中久已忽略了的灵魂。
毕竟,这些年,我让灵魂受累了。
这是一番写给幼孙的家话,20余万言。寄望他明事理,会说话,知进退,恪操守,心通达。
每个话题独立成章又一脉相承,用长辈的经验和视角洞悉人生,耳提面命。
这些话,将为阔阔人生打开第二道门。
步入人生,每一个可能就等在那里。不管喜不喜欢,一些际遇和境况都会染上生命的画册,绚烂或者纷乱,简单或是隽永。
更需要试着用好自己手中的那支笔。
这些话,现在的阔阔一定不能看懂,但他或许已经懂得爷爷是要他好好做人,做个好人。
若没有真心或者用心,即使百万之言,又怎么能承载一个生命的茁壮?
国东先生不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支撑, 涉足成长话题和励志领域,更像是一个草根。只是,有了对孙子的爱,才把自己多年的阅历和学养倾囊倒出,哺育那枝发芽的幼苗;牵挂对后代的责任,才连续十八天伏案成稿,又历五年之功三次印刷内部试发行,广泛征求意见,进行精修细改。
对孩子的关照和培养也许并不需要专家的身份,教育孩子的方法管用就是对的,有启发、被借鉴就是有质量的。当这些书稿出现在博客上,一些读到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感觉很受益,积极在更大范围助推传播。
至此,这些家话已不只是对阔阔的附耳低语。
这部书要比想象的更有力量。
人若没有经过繁华,难得淡定到不虚荣。
国东先生年过六十,经历良多,平静温和。一番家话引来抢读的佳话,虽出乎意料也并未使他热血沸腾。他对我说,自己不是作家,汗颜出一本书。
我说,一定是有了作品,才出现了作家。
抛开这部书的启蒙和教诲功用,它还是一部好的随笔集。
2013 年6 月20 日
(序者系齐齐哈尔市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
作者自序
心田留与子孙耕
许多人,进入天命之年后,对人生的感悟至深。觉得自己才开始活得明白了,恨不能重活一回,可是,好年华却已一去不返。于是,把万千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然而,此时回望他自己的孩子,却像他年轻时一样,正“从零开始”,懵懂地在人生路上“左冲右撞”,甚至一如自己当年那样游戏人生。遗憾的是,当儿子又进入天命之年后,他的孙子又在重复他儿子年轻时的“轻狂岁月”。一辈又一辈,走不出“重复前辈”的怪圈。
尽管“传授”永远无法替代“亲历”的功效,但是,有人指路与无人指路,毕竟对一个人的人生“选择”,有着毋庸置疑的不一样的影响。
该传承的,不仅是血脉,更包括智慧和经验。
那么,该谁来为孩子完成这个“奠基”呢?当然是他的祖辈或父辈。
天下所有的老人都关心子孙的成长,希望能为子孙谋划得长远一些。
笔者跟所有的老人一样,在能劳动的情况下,会努力挣扎着工作,想多给孙子留下点钱,想让孙子的未来没有衣食之忧。
可是,这就是重于大山之最爱吗?
明朝朱之瑜在《杂著·教子》篇中说:“先贤有云‘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今人但思积金以遗子孙,所见亦浅矣。” 我读了这句话颇有感触。
金钱,虽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却又不是我们生活中最好的东西。给孙孙留下金钱,或许会养成孙子的懒散、怠惰和奢靡、骄横,或许留下的是一种潜在危险。
那么,怎样才能既留下金钱,又不留下隐患呢?
笔者认为,那就必须同时给孙孙留下深邃的思想和圆熟的人生经验。
这就是我要给孙孙留下“家训”的缘故。
美国有百年发达史的洛克菲勒家族,财富达十多亿美元。从老约翰·洛克菲勒,到他的孙子戴维·洛克菲勒,成功地延续了家族的辉煌。他们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良好的基因遗传,也有后天的不懈努力。但是,更重要的是,老约翰·洛克菲勒给他的儿孙留下了一本《洛克菲勒信札》, 从人生、事业方方面面,给出了一个成功而深情的父辈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
美国同时代的巨富和杰出的人物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杰克·维尔奇,都表示自己的成功是由于在多方面受到了《洛克菲勒信札》的影响。美国经济界风云人物艾伦·格林斯潘认为,《洛克菲勒信札》比洛克菲勒家族富可敌国的全部财富还要宝贵。
江苏无锡古镇荡口有华氏家族,近四十代,代代出俊才。仅明清两代就走出三十七名进士;近代有著名数学家华蘅芳、华世芳兄弟,以及华绎之、华秋苹、华君武等一大批名人。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华氏始祖留下的《十劝书》代代相传,成了家族代代兴旺、发达的传家宝典。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获奖的比例大约是其他民族的一百倍。犹太人何以如此聪明?因为犹太民族传承着制胜的“教子三宝”:一是让孩子熟读经典,丰富知识;二是发掘孩子的个性创造力;三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这三点,造就了一个优秀民族。
在中国历史上,更有《朱子家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一大批宝贵的家训经典。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背景、语言、文化差异等原因,孩子们读起来感到生涩、难懂,很少有人能系统研读。孩子们需要有一个通俗的“家训”读本。
我效法他们,将自己六十年的人生感悟用三十六篇文章写出来,旁征博引,现身说法,力求情理交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努力为自己的孙子描绘了一幅“三十六维”的人生立体剖面图, 供他慢慢解读。
这区区二十万字,是我留给自己孙子的一笔情感财富、思想财富和精神财富。希望能将自己的所有情怀,将自己毕生积累的这些生存智慧和做人道理,化作一片知识的心田,留给子孙们耕耘,让后人从中收获成功之果。
可是,许多孩子处在青春期时,又因为缺乏实际生活的磨炼, 没有生活经历的教训,不能理解“过来人”讲的人生大道理,甚至会固执地自以为是,不屑于别人的教诲。我的孙子也不例外, 刚开始,也可能对爷爷的教诲不感兴趣。但是,老年人是人生的结晶,是智慧的代表,老年表现生命的深刻和成熟。孩子只有从内心敬畏老人,才会尊重长辈的教诲。我相信,我的孙子也会随着阅历的增加,而对爷爷的“家训”逐渐有新认识。
阔阔,如果你真正理解爷爷的苦心,能认真去研读,反复领会爷爷留下的思想,它将值得你一直读到六十岁。如果你一直不能理解爷爷的苦心,不肯看或不认真看,那便是你的遗憾,更是爷爷的悲哀了。爷爷可谓“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如此天地大爱,人生智慧,将一文不值了。
当然,爷爷不希望你“生搬硬套”,随着时代的变迁,爷爷的有些观点,会不合时宜,你可批判地汲取。但,这毕竟是早于你近六十年的一个老人对生活的体悟,是值得你思索、珍视和借鉴的。爷爷希望你不仅能从“家训”中体味到做人的真谛,同时能从这本“家训”的读者群中,找到更多的知音——友谊,这是爷爷期望留给你的另一笔更大的财富。
爷爷在为你写这些“家训”的同时,又有一点担忧:怕因为大家对你的期望过高,而对你造成过大压力,反而不利于你的成长。有个叫“随心笔迹”的博友说:“人们总是对第二代、第三代抱有十分美好的期待,也愿意为他们做无私的付出。然而现实给我们的却常常是无情的失望……在我看来,过多的关爱与呵护,乃至竭尽全力的‘打造’,恐怕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因。一个从小习惯了多方重重呵护和给予的人,很难设想他能轻松自如地迈出独立情况下的第一步。”爷爷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年轻人要成器,没压力不行,压力过大也不行。希望孙孙理解大人们的苦心,能清醒地摆脱这个怪圈,健康成长。
爷爷现在是“年年衰老交游少,处处萧条书信稀”啦!如果爷爷在有生之年,能亲自参加你主持的关于这本书的读者座谈会,则爷爷此生之愿足矣。
有些至近亲朋当初无意中听说我正给两岁的孙孙写“家训”,都十分感兴趣,鼓励我结集成书,一定也送他们一本,供儿孙分享。或许,仅仅留给自己的孙子看,是一种狭隘和自私,如果能给更多人以启迪,那也许是笔者回馈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于是,才决定结集成书。
爷爷对孙子的“私房话”,毫无粉饰,毫不做作,或许有些太过直白,只适合爷爷对孙子来说,不宜示人。然而,这也正是这本书的“真实”所在。我自信,我的书绝对值得一读,因为,书中每个字都浸入我的真情,每个观点都是我对人生最真切的感悟,毫不做作,句句是我血管里汩汩流出的血……
咦!“匹夫而为百世师”,不自量乎?这些文字是金玉良言,还是虚妄之说,任由读者来评说吧。
作 者
2009年6月25日
赵 刚
世事无独有偶:刚给一个从事地产、生物技术等行业,资产有几十亿元的家族企业内部成员做了“跳出富不过三代魔咒”的演讲,回后刚坐,房国东先生来电,邀我为他所著《心田留与子孙耕》作序。二事连至,令我感慨:中国人的家庭建设水平又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进入关注人本身与家族成员生命质量上来。这是中国家庭发展的必然,更是中国社会的进步。
我是在一次参加有关家庭教育的公益活动时,结识国东先生,并有幸读到他的《心田留与子孙耕》这部“家训”的。作为一名倾心家庭教育的学者,我为有这样一部著作的产生感到欣喜,并对这部书能够促进“中国的家庭教育水平步入一个新阶段”寄予厚望。
20世纪70年代末,国门开放,至今已过三十年。这三十年,应为“中华民族亘古未有之大变革”,绝大部分国人走出饥饿与贫困,迈入衣食无忧、广厦安居的小康时代。但在以无限资源消耗、廉价劳动力为代价获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称誉的背后,是国人素养、家族产业可否持续、独生代弊端、社会诚信缺失等多重问题阻碍着我们的国际化、市场化、民主化之路。从穷到富易,从富到贵难。如同美国著名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所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与品德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围绕国人素质与国家软实力等因素,西方的许多预言家在唱衰中国。这些言论催我们警醒与反思。掩耳盗铃般地无视问题, 或夜郎自大,只会使中国的家庭与社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从两类群体可见一斑:中国家族产业第一代创业者平均年龄在55~65 岁间,未来十年,家族企业全面进入“接班人”状态。出人意料的是,只有18% 的富二代愿意接班。究其原因,既有代沟、富二代钟情虚拟经济、对传统行业不感兴趣等诸多因素,更多的是第一代创业者为了票子,忘了孩子,忽视了后代的培养与教育。他们面对这些温室长起来的树徒有叹息。更多的普通家庭的孩子, 从出生开始就被身边六个长辈呵护、溺爱,成长的阶段,只会上学读书,不会应对生活的挫折、困境,当他们走进职场与社会, 包容、协作、勤奋、诚信、担当等素质严重缺失。我们的教育培养了一大批考场上的英雄、职场上的狗熊。应试教育的弊端、家庭教育观念的错位,使许多手持亮丽文凭的孩子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一旦无白领岗位可就,又不屑于蓝领工作,很多孩子成了退居家庭的“啃老族”。
一个成熟的民族与家庭需要优秀的成员与文化引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内忧外患而持续发展,家文化作用巨大。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同构,产生无以估量的凝聚力。家训、家教、家风,绵延世代,至今仍是许多优秀家族的治家法宝。大儒曾国藩留有四句遗嘱,让后代“慎独”、“主敬”、“仁爱”、“力行”,曾家后代个个成人、成才,没有一个败家子。曾国藩说从三个地方就可看出一个家庭的兴败:一看子孙睡到几点起床,二看子孙是否做家务,三看子孙是否读书。所以民间有“越富越读书,越穷越养猪”之说。
前年承以色列驻华使馆安泰毅大使之邀,赴使馆畅谈中以文教交流话题,获赠《以色列:小国强大的内因》一书。今天以色列以其巨大的成就与公认的实力被誉为“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犹太人成为智慧与财富的代名词。其成就来自哪里,这本书归纳为六点:一是家庭,二是化逆境为机遇,三是厚脸皮(高情商之形象表述),四是教育,五是勇于实践,六是奉献。从中可见家庭的作用与力量。犹太人中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堪称不可思议的奇迹。这个家族19世纪全盛时据称掌控了欧洲四分之一的财富。至今已逾十代,产业遍布全球,去年巴黎一份年报说罗氏家族现有资产在86.2万亿欧元。家族产业创始人梅耶1812年去世时所留遗训,后代一直视为神圣。罗家祖训:只要你们团结一致,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
一个家族传承后代最有价值的是精神而非财富。在很多的文化与家典中,多凡把一个家族的兴旺标准归结为金融资产的多寡,极少明白财富是由人力、智力、金融资产构成,更少有明白若不积极管理人力、智力资本,金融资本将无法存续。
王岐山同志曾推荐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告诫全党同志,当时法国的经济繁荣反而加速了革命的到来。革命的主因是腐败与社会秩序、国民道德的衰退。狄更斯的《双城记》形象地描绘了大革命前夕法国社会的状况: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带给我们中国的是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国民道德水平与人口素质令人汗颜,映现在世人眼中的是: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尤其是在少子化时代,许多家庭对孩子未来人生的高期望值与高定位,使许多孩子失去了自我、成长的快乐与科学的人生走向,带给家庭更多的是无奈、失望与愤懑。
可见,家庭教育事关家族兴衰、民族昌盛、国家安危呀!
因此,我们太需要用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来提高全民素质了!中国的家庭教育需要具有民族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教材”,中国社会的发展呼唤可以匡扶社会、拯世易俗的“家训”类精品!
而房国东先生大著,正是应着时代的呼唤,适时来到了读者面前。2014年2月份中央召开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让“正能量”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强调教化,归拢民心,讲空道理不行,要细化到家庭,细化到孩子,而“家风”、“家训”的传承,是最贴近百姓的教育,《心田留与子孙耕》的普世价值也正在这里。
这些写给他孙儿的“私房话”,可谓一种现代版的传世家训,其生命意义与活力在于给许多爱而无方、教而无术的家长提供了一部可读、可亲、可近的优秀家庭教育读物;对许多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此书不愧是一部指导人生方向的宝典。“家训”通篇饱蕴着深情大爱,引经据典,现身说法,字里行间,充满智慧,其主旨正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相信,每一个关心孩子成长、注重自身品格修炼的人,都会从中得到启迪。
我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繁盛和发展是充满信心的,因为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缺少慷慨悲歌、直面危局之士,他们总会以智慧、勇气赢得掌声。国东先生历时五年,殚精沥血,数次精修细改, 推出了这部力作,这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情怀,正是我们这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无穷动力。
如今这部书得以面世,无疑对丰富家文化宝库、对推动家庭教育,有积极意义。
借房先生著作出版之际,聊发数感,求教广大读者,让我们共筑和谐社会、幸福家庭之梦吧!
2014 年6 月30 日
(序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东北师范大学家庭与学校合作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序二 用江湖之火,燃庙堂之香
朱虹宇
进入2013年,身体上的一些不舒服固执地搅扰我的神经,我放下手上写着的一篇小说,开始主动寻找阅读一些关于生命体验的文章。这一年的3月,国东先生带着书稿来到我的案前,严肃的面容,绵长的情思,细密的讲述,其时,一室阳光。
谈了很久。感受萦怀。
那一刻,我想到了父亲。
我想我还是需要不期而遇运生的契合,和因此产生的心灵理解和感知,以及借此触摸在匆忙生活中久已忽略了的灵魂。
毕竟,这些年,我让灵魂受累了。
这是一番写给幼孙的家话,20余万言。寄望他明事理,会说话,知进退,恪操守,心通达。
每个话题独立成章又一脉相承,用长辈的经验和视角洞悉人生,耳提面命。
这些话,将为阔阔人生打开第二道门。
步入人生,每一个可能就等在那里。不管喜不喜欢,一些际遇和境况都会染上生命的画册,绚烂或者纷乱,简单或是隽永。
更需要试着用好自己手中的那支笔。
这些话,现在的阔阔一定不能看懂,但他或许已经懂得爷爷是要他好好做人,做个好人。
若没有真心或者用心,即使百万之言,又怎么能承载一个生命的茁壮?
国东先生不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支撑, 涉足成长话题和励志领域,更像是一个草根。只是,有了对孙子的爱,才把自己多年的阅历和学养倾囊倒出,哺育那枝发芽的幼苗;牵挂对后代的责任,才连续十八天伏案成稿,又历五年之功三次印刷内部试发行,广泛征求意见,进行精修细改。
对孩子的关照和培养也许并不需要专家的身份,教育孩子的方法管用就是对的,有启发、被借鉴就是有质量的。当这些书稿出现在博客上,一些读到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感觉很受益,积极在更大范围助推传播。
至此,这些家话已不只是对阔阔的附耳低语。
这部书要比想象的更有力量。
人若没有经过繁华,难得淡定到不虚荣。
国东先生年过六十,经历良多,平静温和。一番家话引来抢读的佳话,虽出乎意料也并未使他热血沸腾。他对我说,自己不是作家,汗颜出一本书。
我说,一定是有了作品,才出现了作家。
抛开这部书的启蒙和教诲功用,它还是一部好的随笔集。
2013 年6 月20 日
(序者系齐齐哈尔市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
作者自序
心田留与子孙耕
许多人,进入天命之年后,对人生的感悟至深。觉得自己才开始活得明白了,恨不能重活一回,可是,好年华却已一去不返。于是,把万千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然而,此时回望他自己的孩子,却像他年轻时一样,正“从零开始”,懵懂地在人生路上“左冲右撞”,甚至一如自己当年那样游戏人生。遗憾的是,当儿子又进入天命之年后,他的孙子又在重复他儿子年轻时的“轻狂岁月”。一辈又一辈,走不出“重复前辈”的怪圈。
尽管“传授”永远无法替代“亲历”的功效,但是,有人指路与无人指路,毕竟对一个人的人生“选择”,有着毋庸置疑的不一样的影响。
该传承的,不仅是血脉,更包括智慧和经验。
那么,该谁来为孩子完成这个“奠基”呢?当然是他的祖辈或父辈。
天下所有的老人都关心子孙的成长,希望能为子孙谋划得长远一些。
笔者跟所有的老人一样,在能劳动的情况下,会努力挣扎着工作,想多给孙子留下点钱,想让孙子的未来没有衣食之忧。
可是,这就是重于大山之最爱吗?
明朝朱之瑜在《杂著·教子》篇中说:“先贤有云‘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今人但思积金以遗子孙,所见亦浅矣。” 我读了这句话颇有感触。
金钱,虽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却又不是我们生活中最好的东西。给孙孙留下金钱,或许会养成孙子的懒散、怠惰和奢靡、骄横,或许留下的是一种潜在危险。
那么,怎样才能既留下金钱,又不留下隐患呢?
笔者认为,那就必须同时给孙孙留下深邃的思想和圆熟的人生经验。
这就是我要给孙孙留下“家训”的缘故。
美国有百年发达史的洛克菲勒家族,财富达十多亿美元。从老约翰·洛克菲勒,到他的孙子戴维·洛克菲勒,成功地延续了家族的辉煌。他们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良好的基因遗传,也有后天的不懈努力。但是,更重要的是,老约翰·洛克菲勒给他的儿孙留下了一本《洛克菲勒信札》, 从人生、事业方方面面,给出了一个成功而深情的父辈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
美国同时代的巨富和杰出的人物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杰克·维尔奇,都表示自己的成功是由于在多方面受到了《洛克菲勒信札》的影响。美国经济界风云人物艾伦·格林斯潘认为,《洛克菲勒信札》比洛克菲勒家族富可敌国的全部财富还要宝贵。
江苏无锡古镇荡口有华氏家族,近四十代,代代出俊才。仅明清两代就走出三十七名进士;近代有著名数学家华蘅芳、华世芳兄弟,以及华绎之、华秋苹、华君武等一大批名人。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华氏始祖留下的《十劝书》代代相传,成了家族代代兴旺、发达的传家宝典。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获奖的比例大约是其他民族的一百倍。犹太人何以如此聪明?因为犹太民族传承着制胜的“教子三宝”:一是让孩子熟读经典,丰富知识;二是发掘孩子的个性创造力;三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这三点,造就了一个优秀民族。
在中国历史上,更有《朱子家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一大批宝贵的家训经典。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背景、语言、文化差异等原因,孩子们读起来感到生涩、难懂,很少有人能系统研读。孩子们需要有一个通俗的“家训”读本。
我效法他们,将自己六十年的人生感悟用三十六篇文章写出来,旁征博引,现身说法,力求情理交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努力为自己的孙子描绘了一幅“三十六维”的人生立体剖面图, 供他慢慢解读。
这区区二十万字,是我留给自己孙子的一笔情感财富、思想财富和精神财富。希望能将自己的所有情怀,将自己毕生积累的这些生存智慧和做人道理,化作一片知识的心田,留给子孙们耕耘,让后人从中收获成功之果。
可是,许多孩子处在青春期时,又因为缺乏实际生活的磨炼, 没有生活经历的教训,不能理解“过来人”讲的人生大道理,甚至会固执地自以为是,不屑于别人的教诲。我的孙子也不例外, 刚开始,也可能对爷爷的教诲不感兴趣。但是,老年人是人生的结晶,是智慧的代表,老年表现生命的深刻和成熟。孩子只有从内心敬畏老人,才会尊重长辈的教诲。我相信,我的孙子也会随着阅历的增加,而对爷爷的“家训”逐渐有新认识。
阔阔,如果你真正理解爷爷的苦心,能认真去研读,反复领会爷爷留下的思想,它将值得你一直读到六十岁。如果你一直不能理解爷爷的苦心,不肯看或不认真看,那便是你的遗憾,更是爷爷的悲哀了。爷爷可谓“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如此天地大爱,人生智慧,将一文不值了。
当然,爷爷不希望你“生搬硬套”,随着时代的变迁,爷爷的有些观点,会不合时宜,你可批判地汲取。但,这毕竟是早于你近六十年的一个老人对生活的体悟,是值得你思索、珍视和借鉴的。爷爷希望你不仅能从“家训”中体味到做人的真谛,同时能从这本“家训”的读者群中,找到更多的知音——友谊,这是爷爷期望留给你的另一笔更大的财富。
爷爷在为你写这些“家训”的同时,又有一点担忧:怕因为大家对你的期望过高,而对你造成过大压力,反而不利于你的成长。有个叫“随心笔迹”的博友说:“人们总是对第二代、第三代抱有十分美好的期待,也愿意为他们做无私的付出。然而现实给我们的却常常是无情的失望……在我看来,过多的关爱与呵护,乃至竭尽全力的‘打造’,恐怕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因。一个从小习惯了多方重重呵护和给予的人,很难设想他能轻松自如地迈出独立情况下的第一步。”爷爷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年轻人要成器,没压力不行,压力过大也不行。希望孙孙理解大人们的苦心,能清醒地摆脱这个怪圈,健康成长。
爷爷现在是“年年衰老交游少,处处萧条书信稀”啦!如果爷爷在有生之年,能亲自参加你主持的关于这本书的读者座谈会,则爷爷此生之愿足矣。
有些至近亲朋当初无意中听说我正给两岁的孙孙写“家训”,都十分感兴趣,鼓励我结集成书,一定也送他们一本,供儿孙分享。或许,仅仅留给自己的孙子看,是一种狭隘和自私,如果能给更多人以启迪,那也许是笔者回馈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于是,才决定结集成书。
爷爷对孙子的“私房话”,毫无粉饰,毫不做作,或许有些太过直白,只适合爷爷对孙子来说,不宜示人。然而,这也正是这本书的“真实”所在。我自信,我的书绝对值得一读,因为,书中每个字都浸入我的真情,每个观点都是我对人生最真切的感悟,毫不做作,句句是我血管里汩汩流出的血……
咦!“匹夫而为百世师”,不自量乎?这些文字是金玉良言,还是虚妄之说,任由读者来评说吧。
作 者
2009年6月25日
免费在线读
青春期正是为理想播种的季节,是为一生奠定基 础的季节。青春期里,如果没有美丽的梦想,没有健 康的追求,没有信念和激情,就会像迷途的羔羊,他 的生活就会乏味,他的生命就会消极。然而,仅仅有 激情和理想还不够,还要订出一套严密的计划,并且 要以踏踏实实、稳扎稳打的态度,去充实自己,实现 理想。可是,年轻人往往由于缺乏“定力”,而使理 想付诸东流。
“定力”,原本是佛家语,指禅定。广义地理解 ,是说有定力的人,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心地清净 ,正念坚固,不为名利所牵绊,不被假象所迷惑,耐 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做事情善始善终、有所成就 。
爷爷这里借用“定力”这个词,强调年轻人应具 有“坚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爷爷六十岁了,自己经历过青春期,也看过无数 别人的青春期,由于曾当过八年中学教师,与各种各 样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打过交道,深深感到,对青春期 孩子的教育若不得法,容易让孩子走上歧途,而孩子 本身缺乏定力,也容易迷失人生方向。
依爷爷六十年人生的感悟,认为青春期的孩子, 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强自己的“自我控制力” 。
第一,要清醒地认识到青春期的孩子“还无知” 的弱点,能及时调整好学习心态。从普遍规律上看, 这个时期的孩子总会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已经什么都 懂,对大人们的劝诫、叮嘱、教导,大都持逆反心理 ,不爱听,不想接受,甚至会拗着来,这往往令大人 们又焦急又无奈。
爷爷也有过这样的阶段,年轻时也曾自以为自己 比大人懂得还多,而把大人们的意见当耳旁风,不但 不懂得尊重老人,反而认为老人们太好唠叨,净瞎操 心。直到三十多岁以后,才意识到自己十几岁时是那 么浅陋无知,那么荒唐可笑。如今六十岁了,多么希 望再有哪怕一天的青春期呀!如果可以重来,一定要 好好珍惜,绝不荒废自己的美好年华。可惜,时光不 能倒流,人生不能重来。那么,我的孙孙正是处在这 样的花样年华,能不能汲取爷爷的教训、弥补爷爷的 缺憾呢?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好自以为是呢?原因就是, 他们年龄所限,经历的太少,知道的太少。一句话, 是无知造成的。
说青春期的孩子“还无知”,孙孙可能会不以为 然:“我从小就能操作电脑、上互联网了,知道的东 西不比大人少,怎么还无知呢?”不错,随着社会的 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现在的孩子了解 到的东西可能比大人多,但见到的听到的多并不等于 就是“有知识”了。爷爷这里说的“知识”,不仅仅 指书本知识,更包括一个人的智慧。知识来自别人的 传授,而智慧来自生活,是自己应用知识后获得的经 验。经验的积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显然,一个孩 子,对如何处世、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深刻完整准确 地分析事情内在本质……这些东西不通过大人的言传 身教、不通过自己认真思考和切身体验是学不到的。
如果年轻轻就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正是缺乏对自己 清醒的认识啊! 学然后知不足。一个越自以为是的人(“自以为 是”与“自信”是两码事),越是没知识的人;一个 越是缺少知识的人,越认为读书无用,越认为自己无 所不知。缺乏定力的青少年,往往不爱读书,而越不 读书,越不明理;越不读书,见识越少;越是见识少 ,越固执己见。《观物外篇》言:“人而无学,则不 能烛理;不能烛理,则固执而不通。”说的就是这个 道理呀! 不学则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这是规律。在这方面 ,爷爷举个例子来说明。
爷爷上小学时,要跑到八里地以外的村子去上学 ,每天要过一条河,上学放学,都要卷起裤腿,手拎 着鞋,小心瞠过去。当时在我眼里这是一条非常大的 河,感到很恐惧,认为这是天底下最宽的河了。其实 呢,是只有十几米宽的河沟,可是在小孩子的眼里, 却大得很。后来跟大人们到二十里外的雅鲁河边去捕 鱼,哇!一见到大河,好宽好宽,一颗石子都扔不到 对岸,心想这一定是天底下最大的河了。又后来跟大 人们到富拉尔基你姑太奶家串门,大人们领我到嫩江 边玩,呀!浩浩荡荡,一眼看不到边,感到江那么宽 阔,才知道雅鲁河并不是天底下最大的河。后来上高 中时,在“文化大革命”(那场文化浩劫)之初,借 红卫兵大串联的机会,到过武汉,站在武汉长江大桥 上远眺,烟波浩渺,天水相连,感到长江是那么浩大 。等回到富拉尔基再见嫩江,感到嫩江竟是这么窄小 了。再回农村老家,见到当年的小河沟,自己竟感到 好笑,笑那根本都算不上河的一道沟渠,当初怎么竟 被自己认为是天底下最宽的河了呢。后来工作后,一 次我到海南省,从广州坐轮船回大连,在公海上航行 五天四夜,极目远眺,水天一色,浩瀚无边,巨大的 客轮就像一片小小树叶儿在波峰浪谷中飘摇。看了大 洋,回头再看渤海和长江,又显得狭小了。爷爷说到 这里,你别笑,那个时代,还没有电视,不走出去, 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现在,当宇航员 在太空回望地球时,与浩瀚无垠的太空比,地球又微 不足道了。
“定力”,原本是佛家语,指禅定。广义地理解 ,是说有定力的人,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心地清净 ,正念坚固,不为名利所牵绊,不被假象所迷惑,耐 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做事情善始善终、有所成就 。
爷爷这里借用“定力”这个词,强调年轻人应具 有“坚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爷爷六十岁了,自己经历过青春期,也看过无数 别人的青春期,由于曾当过八年中学教师,与各种各 样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打过交道,深深感到,对青春期 孩子的教育若不得法,容易让孩子走上歧途,而孩子 本身缺乏定力,也容易迷失人生方向。
依爷爷六十年人生的感悟,认为青春期的孩子, 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强自己的“自我控制力” 。
第一,要清醒地认识到青春期的孩子“还无知” 的弱点,能及时调整好学习心态。从普遍规律上看, 这个时期的孩子总会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已经什么都 懂,对大人们的劝诫、叮嘱、教导,大都持逆反心理 ,不爱听,不想接受,甚至会拗着来,这往往令大人 们又焦急又无奈。
爷爷也有过这样的阶段,年轻时也曾自以为自己 比大人懂得还多,而把大人们的意见当耳旁风,不但 不懂得尊重老人,反而认为老人们太好唠叨,净瞎操 心。直到三十多岁以后,才意识到自己十几岁时是那 么浅陋无知,那么荒唐可笑。如今六十岁了,多么希 望再有哪怕一天的青春期呀!如果可以重来,一定要 好好珍惜,绝不荒废自己的美好年华。可惜,时光不 能倒流,人生不能重来。那么,我的孙孙正是处在这 样的花样年华,能不能汲取爷爷的教训、弥补爷爷的 缺憾呢?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好自以为是呢?原因就是, 他们年龄所限,经历的太少,知道的太少。一句话, 是无知造成的。
说青春期的孩子“还无知”,孙孙可能会不以为 然:“我从小就能操作电脑、上互联网了,知道的东 西不比大人少,怎么还无知呢?”不错,随着社会的 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现在的孩子了解 到的东西可能比大人多,但见到的听到的多并不等于 就是“有知识”了。爷爷这里说的“知识”,不仅仅 指书本知识,更包括一个人的智慧。知识来自别人的 传授,而智慧来自生活,是自己应用知识后获得的经 验。经验的积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显然,一个孩 子,对如何处世、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深刻完整准确 地分析事情内在本质……这些东西不通过大人的言传 身教、不通过自己认真思考和切身体验是学不到的。
如果年轻轻就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正是缺乏对自己 清醒的认识啊! 学然后知不足。一个越自以为是的人(“自以为 是”与“自信”是两码事),越是没知识的人;一个 越是缺少知识的人,越认为读书无用,越认为自己无 所不知。缺乏定力的青少年,往往不爱读书,而越不 读书,越不明理;越不读书,见识越少;越是见识少 ,越固执己见。《观物外篇》言:“人而无学,则不 能烛理;不能烛理,则固执而不通。”说的就是这个 道理呀! 不学则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这是规律。在这方面 ,爷爷举个例子来说明。
爷爷上小学时,要跑到八里地以外的村子去上学 ,每天要过一条河,上学放学,都要卷起裤腿,手拎 着鞋,小心瞠过去。当时在我眼里这是一条非常大的 河,感到很恐惧,认为这是天底下最宽的河了。其实 呢,是只有十几米宽的河沟,可是在小孩子的眼里, 却大得很。后来跟大人们到二十里外的雅鲁河边去捕 鱼,哇!一见到大河,好宽好宽,一颗石子都扔不到 对岸,心想这一定是天底下最大的河了。又后来跟大 人们到富拉尔基你姑太奶家串门,大人们领我到嫩江 边玩,呀!浩浩荡荡,一眼看不到边,感到江那么宽 阔,才知道雅鲁河并不是天底下最大的河。后来上高 中时,在“文化大革命”(那场文化浩劫)之初,借 红卫兵大串联的机会,到过武汉,站在武汉长江大桥 上远眺,烟波浩渺,天水相连,感到长江是那么浩大 。等回到富拉尔基再见嫩江,感到嫩江竟是这么窄小 了。再回农村老家,见到当年的小河沟,自己竟感到 好笑,笑那根本都算不上河的一道沟渠,当初怎么竟 被自己认为是天底下最宽的河了呢。后来工作后,一 次我到海南省,从广州坐轮船回大连,在公海上航行 五天四夜,极目远眺,水天一色,浩瀚无边,巨大的 客轮就像一片小小树叶儿在波峰浪谷中飘摇。看了大 洋,回头再看渤海和长江,又显得狭小了。爷爷说到 这里,你别笑,那个时代,还没有电视,不走出去, 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现在,当宇航员 在太空回望地球时,与浩瀚无垠的太空比,地球又微 不足道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