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022896
总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翻译事业(1956-2017年)
上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翻译成果详目(1958-2017年)
凡例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正
2007正
2008年
2009矩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校者索引
附录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校外文报纸、外交
档案篇目汇编
一、外文报纸部分
1.《北华捷报》
2.《字林西报》
3.《大陆报》
4.《密勒氏评论报》
5.《中法新汇报》
二、外交档案部分
1.《美国对外关系文件》
2.《英国蓝皮书·关于中国事务的文书》
3.《日本外务省档案》
中编 中国近现代史译名对照表
“中编”编撰说明
正表
索引
下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翻译工作文献选编
“下编”编撰说明
一 关于编译《宗方小太郎在华特务活动资料》
二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编辑说明(摘录)
三 《鸦片战争末期英军在长江下游的侵略罪行》编辑说明
四 现代史研究室藏“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翻译资料”目录
五 历史所编译组会议记录稿
六 侵华史组已译英文史料(1960年7月至1961年12月)
七 关于历史研究所译《传教士、中国人与外交家》一书的基本情况和处理意见
八 五卅组已译外文档案、报刊资料目录(1965年6月编)
九 日本历史学家对汤志钧、唐振常关于评价章炳麟文章的评述
十 记培养中青年的热心人章克生
十一 为我所史学工作辛勤劳动卓著功效的吴绳海先生
十二 《太平军在上海——(北华捷报)选译》说明
十三 深切悼念倪静兰同志
十四 《太平军在上海》译名辨误
十五 我的父亲叶元龙(摘录)
十六 仅仅是为了抛砖引玉——《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的写作经过(摘录)
十七 上海市主要新旧路名对照表
十八 马博庵教授晚年对史学的贡献
十九 文化名人马博庵的一生(摘录)
二十 《美商琼记洋行在华经商情况的剖析》译者说明
二十一 教育家和经济学家叶元龙(摘录)
二十二 “上海史研究译丛”前言
二十三 倪静兰老师的晚年
二十四 学人传略:章克生
二十五 学人传略:吴绳海
二十六 学人传略:王作求
二十七 我与历史所的编译组
二十八 梅花香自苦寒来:雍家源先生传略(摘录)
二十九 恩重情深,没齿难忘——缅怀先考章克糁先妣徐馥诤的不凡人生(摘录)
三十 《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修订说明
三十一 我从事“上海史研究译丛”协调工作的回忆
三十二 记忆中的章克生先生
三十三 那些寥落、湮没和远去的星辰
三十四 马爷爷的转椅
三十五 “文革”后的编译组人员
三十六 “文革”前历史所编译组11名译者传记资料目录
三十七 探寻倪静兰女士的轨迹
三十八 从年子敏到甘慧杰:《宗方小太郎日记》的中译之路
三十九 《宗方小太郎日记(未刊稿)》翻译手记
四十 奇迹是怎样发生的?——再谈甘慧杰对《宗方小太郎日记》的翻译
编后记
MichaelLackner)教授之邀,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参加由其主办的“晚清西学译介”国际学术研讨会,记得马军提交的论文引入注目,是关于晚清军事译名的研究。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马军任职的上海社会科学院主要承担政府智库的职能,但和许多社科院智库型学者不同,他的很多著述在我看来,比较另类。他的博士论文题为《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政的演变及后果》,属于民国经济史;但他前后完成过两本在学界颇有影响的有关上海舞女的著述,即《1948年:上海舞潮案——对一起民国女性集体暴力抗议事件的研究》和《舞厅·市政——上海百年娱乐生活的一页》;他的学术兴趣非常广博,不仅涉及上海近代社会史,还涉猎近代西学东渐史;不少著述令人耳目一新,如编撰的《近代中国高校校歌选》,横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和教育史等领域;他还有口述史方面的著译,如《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口述回忆》;等等。最令人饮佩的是,他很早就发愿要接续海外著名汉学家穆德麟、高迪爱以及中国学者袁同礼等,计划完成一部《1949年前中国人士研译“海外中国学”文献目录》,阶段性成果已在很多刊物上面世。从2015年编纂完成的《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文化界译介日本“中国研究”文献目录简编》一书之结构,很可以窥见其“一人劳而众人便捷”的编纂理念。
《史译重镇: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翻译事业(1956-2017年)》(简称《史译重镇>)是马军献给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一份厚礼。该书上编是编年体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翻译成果详目(1958-2017年)”,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有关历史所翻译成果集体记忆的新刻度。中编是一份方便学人查检的“中国近现代史译名对照表”,由“正表”和“索引”两大部分组成,而索引又分为两部分:一是由以英文字母为序的2
048条有关人物、家族、机关、团体、派别、部队、商行、企业、教会、学校、医院、工厂、建筑、报纸、期刊、档案、图书、档案、文件、船只、军舰、舰队、货币、商品等名目;二是依据汉语拼音排序的从中文名称借正表内序号反查西文名称的索引。下编为汇集各种译者相关生平资料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翻译工作文献选编”,由历史所编译组会议记录稿和一系列回忆,报告、档案等材料组成,涉及历史所的译家、译作和译事。在笔者看来,这一部分对于翻译史研究的价值尤大。上、中、下三编集资料性和工具性于一体,立体地展示出这一历史翻译重镇60年的演进历程。纵观全书,我们可以将上编60年翻译历史的编年记划分为两个时期,即1957-1988年的“编译组时期”,和1988-2017年的历史所研究人员参与翻译的“兼译时期”。前30年的“编译组时期”还可分出1957-1966年的“黄金九年”和1978-1988年重新恢复编译组这两个“史译”阶段。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