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021035
北美地区广受欢迎的心理学导论教材
首版面世至今二十余年 知识体系成熟 内容编排精彩
“……这是一份绝佳的参考,帮助我的学生启程通往一场路线清晰、增长见闻、引人入胜的心理学之旅。”
《心理学的世界》系统介绍了心理学基本原理,涵盖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等领域,同时联系实际生活,引领读者走进精彩纷呈的心理学世界。
本书集作者三十余年心理学导论课程教学经验,为国外高校选用的随堂教材、CLEP推荐教材。第七版紧跟学科前沿进展,回应不同读者的需求,在内容编排、学习策略和结构设计上优化升级,提供给读者更为易读、易学、易懂的阅读学习体验。
第1章心理学简介/001
第2章生物和行为/050
第3章感觉和知觉/099
第4章意识状态/151
第5章学习/197
第6章记忆/246
第7章认知、语言和智力/292
第8章儿童发展/349
第9章青少年期和成年期/402
第10章情绪与动机/447
第11章人类的性和性别/493
第12章压力与健康/543
第13章人格理论和人格评估/585
第14章精神障碍/623
第15章治疗方法/670
第16章社会心理学/708
附录A统计方法/749
附录B工作中的心理学/758
目录
前言/001
作者简介/001
如何学习心理学:学习这本书的一些技巧/001
第1章心理学简介/001
心理学的世界/003
科学方法/003
心理学的目标/006
探索心理学的历史根基/008
构造主义/008
机能主义/009
心理学的“变脸”/010
心理学的流派/012
行为主义/012
精神分析/013
人本主义心理学/014
认知心理学/015
进化心理学/016
生物(生理)心理学/017
社会文化观点/018
心理学观点与折中模式/019
对理论和研究的思考/021
评价理论/021
评估研究/022
00心理学的世界目录00描述性研究方法/024
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024
个案研究/026
调查研究/026
相关法/029
实验法/031
实验和假设检验/031
自变量和因变量/033
实验组和控制组/033
实验研究偏差的来源/035
实验法的局限性/036
心理学研究的被试/037
心理学研究中的被试相关偏差/038
保护被试的权利/039
动物在研究中的使用/040
工作中的心理学家/041
心理学专家/041
主修心理学/042
总结与回顾/043
关键术语/046
章末测验/047
……
第16章社会心理学/708
社会知觉/710
印象形成/710
特质/711
吸引力/712
吸引力影响因素/712
外表吸引力/713
浪漫和相配/713
顺从、服从和屈从/716
顺从/716
服从/717
屈从/719
群体影响/721
社会助长/721
社会懈怠/722
社会角色/723
态度和态度改变/725
态度/725
认知失调/726
说服/727
亲社会行为/729
帮助的理由/729
旁观者效应/730
攻击性/732
攻击性的生理因素/732
其他影响攻击性的因素/733
攻击性社会学习理论/735
性侵犯/736
偏见和歧视/737
偏见和歧视的根源/738
偏见在减少吗?/741
总结与回顾/743
关键术语/745
章末测验/746附录A统计方法/749
描述性统计/749
集中趋势测量/749
用表格和图表来描述数据/751
变异性测量/752
正态曲线/753
相关系数/754
推断性统计/756
统计显著性/757
附录B工作中的心理学/758
人事心理学/758
招聘员工/758
员工培训与发展/760
评估员工/761
组织心理学/762
管理方法/762
领导力/764
工作场所的多样性/766
人因心理学/768
工作场所设计/768
工作生活质量运动/769
答案/772
术语表/775
参考文献/798
图片版权目录/874
在21世纪教授普通心理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以前相比,现在的学生更加多元、多变,对科技手段运用自如。许多人正在大学要求和家庭、事业及课堂外任务之间寻找平衡。
这一版的《心理学的世界》将继续满足各类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在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和设计上都有大量的更新和新添加的素材,同时在介绍众所周知的内容时做到有吸引力又好理解,从而让心理学的学习变得既有趣又有意义。
《心理学的世界》专注于学与用相结合。像先前的版本一样,第七版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支持,同时将心理学原理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心理学的世界》将会以一种更吸引人的方式,为学有成就的学生或正在成长的学生介绍心理学。
第七版更新
和每一个版本一样,我们对书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法都进行了仔细检视和全面更新。第七版的主要变化如下:
学生练习测试
在每一个章节的后面,学生可以进行一次本章内容测试。这个测试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在该章最后找到。
探索、总结和观察
在MyPsychLab探索
在MyPsychLab总结
在MyPsychLab观察
MyPsychLab的重点在于将书本内容拓展到基于网站的延伸话题。从而使教员和学生获得额外的信息、视频和模拟。这些内容并非多余——甚至有许多资源比本书上强调的内容更为有用。这些内容将注意力转向最为有趣的一些资料上,你可以在www.mypsychlab.com上获取。
插图和照片
我们认为书中的插图是学习过程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我们已经认真检查了每一个图表,以确保其精确性,从而为概念提供清晰的解释。我们也增加了一些新的表格和数据,以解释本书中的主要概念。我们也更新了大量的解剖图,加上了颜色编码标签和定义。
照片及其标题也能够辅助教学,它们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就像它们所代表的人和问题一样。我们已经检查过书中所有照片和它们的目的,许多开篇照片和内部照片对于第七版来说是全新的。
结构变化
第七版在结构上有大量改变,目的是使总体流程显得更清晰:最显著的一点,我们的章节已经从17章压缩到16章,将先前的第17章(工作中的心理学)转为附录。
关于SQ3R方法的介绍被提到第1章(心理学简介)。
“当今心理学的主要趋势”已经被放到第1章“心理学的流派”后面。
第2章(生物和行为)中,“发现大脑的秘密”紧跟着“细看大脑”。
意识的变化状态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已经被放到了第4章(意识状态)开始的部分。
第10章(情绪与动机)中,情绪的生理、行为和社会认知理论与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入“动机的基础”一节。
第14章(心理障碍)中,“焦虑症”这一部分已经被重新排序,惊恐发作、广场恐惧症及恐慌症被放到一起了。
第15章(治疗方法)中,不同心理健康专家类型已经被放到“疗法关系”这一节里。
在第16章(社会心理学)中,米尔格拉姆的研究被放到“顺从、服从和屈从”这一节中。
内容和研究的更新
与其他版本一样,在第七版中,作者致力于引用最近的研究和最新的内容,从而促进读者对心理学基础的理解。为了能够准确清晰地介绍心理学的世界,作者查阅了原始资料,重读了心理学重要人物的著作,以及该领域的经典作品。作者也确保呈现心理学知识的最新内容。在第七版中,一些新例子和更新的内容和研究包括:
·在第1章(心理学简介)中关于伪科学的讨论
·关于社会知觉中镜像神经元的内容(第3章,感觉和知觉)
·在线阅读和在线学习的内容(第5章,学习)
·各种失忆类型的讨论(第6章,记忆)
·锚定在决策中的作用和学习障碍(第7章,认知、语言和智力)
·事业、工作和家庭如何保持平衡的讨论,老年人性活动和老年痴呆药物的研究(第9章,青少年期和成年期)
·从进化论的角度讨论吸引力的跨文化研究(第11章,人类的性和性别)
·产后抑郁的讨论,作为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的解离症的新研究(第14章,心理障碍)
·关于临床医学家怎么利用网络环境去和病人联系的新研究(第15章,治疗方法)
·关于对比去个性化和社会认同理论(第16章,社会心理学)
我们关于学习的承诺:SQ3R的学习方法
本书采用SQ3R学习方法,该方法包括五个步骤:调查、问题、阅读、背诵、复习,这些是成功学习的基础。我们会在第1章中介绍,SQ3R方法将贯穿全书,它有助于学生将心理学与生活相联系,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阅读、学习和测验。
为了有效使用SQ3R方法,需要具备的重要学习特征如下:
学习目标
每一个章节都有具体的学习目标。每一个章节的页边空白处有关学习目标的问题有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主要信息上。这些学习目标也会出现在每一章节开始时的概述中,也会出现在每章结尾的总结和复习版块中。
关键词
书中的关键词在第一次出现时就会被用粗体标出,它们一般出现在书中的页边空白处,关键词清单及其页码附在每一章结尾处。
记一记
在主要内容后面出现的这些快速复习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复习表格
这些综合总结表格有助于学生巩固主要概念、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复习表格以视觉形式展现的信息是学生独特的学习工具。
总结和回顾
围绕着学习目标,每一章后的总结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综合性的学习工具,以及对该章关键术语的快速查找。关键术语以字母排序,并附有页码。
章末测验
在第七版本中,每一章都包括了一个小测验,用来检测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测验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思考。书后附答案。
用中学
作者意识到,学生的成功不仅有赖于好的学习方法,还要将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和职业选择上去。第七版本提供了各种实践学习的机会。
想一想
每一章开篇部分都有想一想这一环节,该部分主要鼓励学生从该章开始部分就能积极地学习,一般会让学生完成一些活动(例如小测验、小实验),从而能以一种非常有趣的形式开始介绍内容。同样,该部分还会对学生接下来所要学的内容进行简略的总结。
试一试
在每一章中间部分,都有试一试这一环节,该部分主要是介绍简单的应用实验、自我测试、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心理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想一想和试一试都是为了强调书中所学内容。
这本书有各种模拟测验,能帮助我巩固研究生阶段学到的东西,提高能力从而继续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
——美国亚马逊网站读者评论
我见过许多糟糕的心理学导论教材,诸如信息陈旧、观点偏激,而这本书没有这些问题。
——美国亚马逊网站读者评论
14.7哪些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与强迫症有关?强迫症
如果在每次离开家的时候都担心门没有上锁并且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回去检查,那么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焦虑症的一种,是指一个人反复产生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或者两者兼有。
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obsession)是指持续的无意识想法、想象或冲动入侵意识,给人带来极大痛苦。一个有强迫观念的人可能会担心细菌污染或者他们是否已经完成某一特定行为,比如说关掉炉子或者锁好门(Greenberg,2009)。其他强迫观念集中在攻击性、宗教和性。一位牧师表示他产生过在教堂过道裸奔并且辱骂他的会众这样的强迫观念。
一个具有强迫行为(compulsion)的人会感到有一种持续的、不合理的、无法控制的动力来迫使自己重复某种行为或者惯例。虽然他们知道这样的行为毫无意义,但是在一种无法忍受的焦虑形成之前无法抗拒这些行为——只有向强迫行为屈服才能得到缓解。很多人已经出现一些强迫行为,比如说跨过人行道的裂缝,对楼梯进行计数等时不时执行的一些小惯例。当人们无法抗拒这些行为,为了这些行为严重地浪费了时间,并且干扰了人们正常的活动以及人际关系时,这些行为就变成了心理问题。
有强迫行为的强迫症患者经常会表现出清洁和洗涤行为、计数、检查、触摸物体、囤积和过度整理等行为。这些清洁和洗涤行为导致75%的强迫症患者接受治疗(Ball et al.,1996)。有时候,强迫行为或者意识似乎反映出迷信的思维,患者必须要忠实执行来避免一些危险。强迫症患者并不享受无止境的计数、检查或者清洁。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并不正常,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助,我们会在下面的例子中有所展示:
迈克,一名32岁的患者,表现出检查行为是因为害怕对他人造成伤害。当开车的时候,他需要经常停车并回去检查,确保自己没有撞到别人,尤其是小孩子。在冲洗厕所之前,他要确保没有一只活着的昆虫掉进厕所,因为他不想为杀死一样生物而负责。在家里他需要反复检查家里的门、炉子、灯和窗户是否关好。每天,迈克都会花上大约4个小时的时间来做这些事情和其他的检查(Kozak et al.,1988,p.88)。
迈克的强迫检查行为太过极端,但是在美国估计有2%到3%的人会在某个阶段患上强迫症,这一比例与加拿大、波多黎各、德国、韩国、新西兰的比例相似(Weissman et al.,1994)。
解释强迫症。强迫症患者似乎比没有该障碍的人更容易对事物产生厌恶感(Deacon & Olatunji,2007)。比如,没有人愿意处理垃圾,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强迫症患者一样会被垃圾的恶心感觉压垮。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对恶心感觉的敏感可能是神经质的症状(Muris,van der Heiden,& Rassin,2008)。事实上研究表明,神经质是强迫症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Brown,2007)。
并且,研究还表明早期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早期的链球菌感染和由于感染而导致的大脑病变会增加个体患上强迫症的风险(Giedd et al.,2000;Hamilton & Swedo,2001)。一些关于双胞胎和家庭的研究表明,基因和强迫症的产生也有关系(Kirvan et al.,2006;Nestadt et al.,2000;Hur,2009)。有一种假设是基因影响血清素功能,从而导致一些人患上强迫症,很多患者通过抗抑郁药提高大脑中的血清素水平,从而获益(Ravindran et al.,2009)。
心境障碍
凯·雷德菲尔德·贾米森刚刚开始一项有前途的事业,她成为了精神病学专家。此时她的一个朋友发现她的行为越来越怪异(Jamison,1995)。她的婚姻失败了,经济状况十分糟糕,并且贾米森经常幻想自己在外太空遨游。贾米森也知道她的行为已经不受控制,担心这可能会使自己失去工作。在朋友的催促下,她咨询了一个精神病学家并且开始服用治疗双相障碍的药物,你在这一部分会学到这是心境障碍的一种。吃了这些药后,贾米森的情绪开始变得稳定,但是和很多患有这种障碍的人一样,当开始试着停药以后,她经历了一个很艰难的时期。每当她处于心理低潮期和心理高潮期之间时,自杀的可能性最低。最后,她认识到自己的生活需要依赖药物,现在她不仅能够保持心理上的稳定,而且成为了世界上治疗这一障碍的权威专家,她从青年时期就已经开始和这种障碍作斗争了。
双相障碍只是心境障碍的一种,该障碍的特征是极端的和不必要的情感和情绪障碍。和焦虑症一样,心境障碍也是极为普遍的。我们首先会介绍一种最普遍的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重度抑郁症。
14.8重度抑郁症有哪些症状?重度抑郁症
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患者会感到巨大的悲伤、失望和绝望,常常会丧失体验愉快的能力。他们可能在食欲、体重或者睡眠模式等方面遇到困难,并且会缺乏精力,不能集中精神思考。重度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是精神运动性障碍(Bhalla,MorailleBhalla,& Aronson,2009)。举个例子来说,身体移动、反应时间和讲话太过缓慢会使一些抑郁症患者做任何事情都像是慢动作。其他患者则表现出另外一个极端,他们会不断移动、坐立不安、搓着双手还有踱步。抑郁症会变得非常严重,以至于患者会产生幻想和错觉,这也是精神病性抑郁的症状。个体在一段时间内陷入的抑郁越严重,他就越远离社交活动(Judd et al.,2000)。
大约有20%的女性和12%的男性患有抑郁症(Bhalla,MorailleBhalla,& Aronson,2009)。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2000b)数据,最初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的患者中,一年后有40%的人没有出现症状;40%的人仍然有这种障碍;另有20%的人有抑郁情绪,但不足以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一年之后,只有不足一半的因重度抑郁症而入院就医的患者彻底康复(Keitner et al.,1992)。对于很多人来说,康复是通过抗抑郁药物的辅助实现的。但是一些研究发现,心理疗法也同样有效(Hollon et al.,2002)。一些人重度抑郁只发作一次,但是有50%到60%的概率会复发(Bhalla,MorailleBhalla,& Aronson,2009)。
14.9文化、性别和抑郁症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文化、性别和抑郁症
怎样才能对抑郁症及其他精神障碍进行跨文化研究?因为在定义异常时必须同时考虑文化背景。事实上,通过调查或者仪器来评估精神障碍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很难使之有效(Girolamo & Bassi,2003)。然而一些研究者已经成功地整理出一份有限但是翔实的数据资料,这份数据关于跨文化的抑郁症差异(Girolamo & Bassi,2003)。一项包含了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被试的大型研究表明,患上抑郁症的终身危险性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的不同(详见图14.2),亚洲国家和地区(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患病率要低得多(Weissman et al.,1996)。研究者认为,这些差异是因为不同文化中理想情绪状态的差异所导致的(Tsai,Knutson,& Fung,2006)。亚非国家的抑郁症患者被人们应该怎样思考的文化理念所影响。
在绝大多数的国家中,女性患抑郁症的概率是男性的两倍(Bhalla,MorailleBhalla,& Aronson,2009)。女性不仅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症,她们也更加容易被消极的结果影响。一些专家认为女性更高比率的抑郁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完成她的许多角色——母亲、妻子、爱人、朋友、女儿、邻居时,女性更有可能把别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Schmitt,Fuchs,& Kirch,2008)。
女性的悲伤感通常和婴儿的出生有关,生育后的雌激素水平会迅速下降,新妈妈会缺乏社会支持或者感觉缺少社会支持(Nonacs,2007)。高达85%的女性在生产后经历了产后忧郁。但是这种感觉很轻微并且通常不会超过两周。然而,大约10%的新妈妈的悲伤感尤为强烈,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并被诊断为产后抑郁症。那些在早期经历过抑郁症的女性患上产后抑郁症的概率最高。因此心理健康专家强调产前筛查,生育后的早期干预和心理治疗,在必要时使用抗抑郁药物等方法也是很重要的(Nonacs,2007)。
14.10双相障碍患者有哪些极端情绪体验?双相障碍
在较早之前我们已经读到过精神病学专家凯·雷德菲尔德·贾米森在克服双相障碍之后获得了稳定、成功的生活。而其他患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举个例子,你们可能听过一件怪事,那就是在19世纪,画家梵高切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在对他的艺术作品和个人写作进行分析之后,心理健康专家认定梵高患有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lumer,2002)。双相障碍患者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极端的躁狂发作(躁狂)和重度抑郁的低落,而患者处于两者之间时通常表现正常。
梵高割耳朵的事件发生在和另一个名叫保罗·高更的艺术家的激烈争论之后,他极有可能处在躁狂发作(manic episode)。这样的发作以过度兴奋、自尊膨胀、盲目乐观和多动为显著标志。处于躁狂发作时期的患者会短暂地脱离现实。他们会浪费很多钱在快速致富的计划上。如果家人或者朋友阻止他们,他们可能会变得烦躁、敌对、暴怒甚至充满危险性;他们还可能像梵高一样自残。在躁狂发作的时候他们必须尽快就医,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和他人不会因为他们糟糕的判断力遭受严重的后果。
双相障碍不像重度抑郁症那么普遍,每年大约有1.0%到1.6%的美国人遭受双相障碍的困扰。男性与女性的终身患病率大致相同(Soreff & McInnes,2008)。双相障碍更容易产生于青少年后期和成年早期。大约90%的患者有复发现象,并且50%左右的患者在前一次发作康复后的一年之内会再次发作。一个好消息就是有70%到80%的患者能够恢复到情绪稳定的状态(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00b),虽然很多人在发作之后仍然有计划困难等轻度的认知障碍(Chowdhury et al.,2003)。也有许多例子表明那些双相障碍患者可以通过锂盐和双丙戊酸钠等药物来控制自己的症状,从此过上正常的生活。不仅如此,心理疗法可以通过抑制潜在的精神疾病来帮助患者面对生活的压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