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9206632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新城疫的定义
一、新城疫的一般定义
二、《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中对新城疫的定义
三、新城疫同义名
第二节 新城疫的流行历史
一、新城疫的早期发现和报道
二、世界范围内新城疫4次大流行
三、新城疫在全世界的流行现状
四、新城疫在我国流行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节 新城疫的经济意义和公共卫生意义
一、新城疫对养禽业的危害
二、新城疫的公共卫生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病原学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地位
二、毒株命名
第二节 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一、形态学
二、化学组成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一、血凝性
二、神经氨酸酶活性
三、细胞融合与溶血活性
四、抗肿瘤活性
第四节 对理化因子的敏感性
一、对物理因子的敏感性
二、对化学因子的敏感性
三、理化因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第五节 毒株分类
一、抗原性分类
二、致病性分类
三、遗传学分类
笫六节 实验室宿主系统
一、鸡
二、鸡胚
三、细胞培养物
第七节 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一、基因组组成
二、病毒结构蛋白分布及功能
第八节 基因组的转录与复制
一、NDV的吸附、融膜和脱壳
二、转录与翻译
三、病毒粒子的装配与释放
第九节 病毒的遗传演变
一、进化动力学
二、NDV的进化
第十节 病毒的受体
一、受体及其作用
二、新城疫病毒的受体
第十一节 致病性分子基础
一、F蛋白与致病性的关系
二、HN蛋白与致病性的关系
三、其他基因对致病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流行病学
第一节 传染源
第二节 传播途径
第三节 宿主
一、禽类
二、哺乳动物和人
第四节 流行特点和发病原因分析
一、流行特点
二、发病原因分析
第五节 分子流行病学
一、分子流行病学简介
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特点
三、分子流行病学常用研究方法
四、在新城疫研究方面的主要应用
五、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第一节 临床症状
第二节 病理变化
一、剖检病变
二、组织学病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诊断
第一节 临床诊断
一、主要临床症状
二、主要剖检病理变化
第二节 鉴别诊断
一、与常见高致死率禽病的鉴别诊断
二、与引起神经症状禽病的鉴别诊断
三、与引起呼吸道症状禽病的鉴别诊断
四、与引起产蛋量下降禽病的鉴别诊断
五、与引起肠道炎症禽病的鉴别诊断
六、与其他引起出血性变化禽病的鉴别诊断
第三节 实验室诊断
一、常规病原学诊断
二、血清学诊断
三、分子生物学诊断
第四节 新城疫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二、有效管理的人力资源
三、设施和仪器设备
四、材料
五、国际国内标准的查新
六、培训
七、记录控制
八、文件档案管理
九、质量控制
第五节 新城疫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一、新城疫病毒特性
二、实验室实验活动及其危险性和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调查与监测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兽医流行病学定义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目标任务
三、常用术语
四、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方法
第二节 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的分类
三、调查的基本步骤
四、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
五、暴发调查
第三节 流行病学监测
一、概念
二、一般原则和方法
三、监测的目的
四、监测分类
五、监测内容
六、监测体系的组成
七、监测步骤
八、监测活动中的质量控制
九、保障措施
第四节 抽样设计
一、基本概念
二、抽样的必要性
三、抽样的概念
四、总体、样本、估计值与特征值
五、抽样步骤
六、两种抽样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防控与根除
第一节 防控策略
一、全球动物疫病防控基本策略
二、国外新城疫防控策略
三、我国防控新城疫策略
第二节 综合防控措施
一、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
二、严格执行和完善养禽场经常性生物安全措施
三、发生疫情时的紧急控制措施
第三节 新城疫疫苗
一、正确认识疫苗的作用
二、疫苗的种类
三、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四、提高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的措施
五、新型疫苗研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l 新城疫防治技术规范
附录2 新城疫诊断技术
附录3 新城疫检疫技术规范
附录4 2012版《OIE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部分节 选
附录5 2012版《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部分节 选
附录6 OIE新城疫参考实验室及其专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