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809058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大量工程项目技术实践经验,讲述了BIM 技术与设备应用的结合,涵盖了项目设计、施工和运维。全书共分为8 个章节,第1~2 章主要分别从BIM 基础知识和Revit 软件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做了简单介绍;第3~4 章主要论述Revit 在给排水和暖通空调设计和建模分析,进一步从项目管理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对BIM 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和管理做了详细具体的介绍;第5 章主要论述BIM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和设计;第6 章主要论述协同工作方式,特别是对碰撞分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第7 章论述“族”的建立、插入、修改和统计的过程以及族与各种类型的建筑构件之间的对应关系;第8 章以两个案例为对象研究整体的项目设计过程。本书适合BIM 领域从业人员,以及有意向学习BIM 技术的人员,也可作为高校BIM 课程的教材。
目 录
目 录前言第一章 BIM 与Revit 技术 11.1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11.2 Revit 软件 2第二章 Revit 软件基础 132.1 Revit 通用功能 132.2 常用选项卡及基础操作 29第三章 Revit Mep 给排水设计与建模 633.1 机械设置 633.2 管道设置 663.3 管道显示 703.4 布置压力管道和消防管道系统 733.5 布置重力管道和通气管 873.6 检查管道系统 933.7 绘制平行管道 943.8 管件的使用 943.9 管道工程设计 1003.10 给排水系统模型与施工现场实例 104第四章 Revit Mep 暖通空调设计与建模 1074.1 机械设置 1074.2 风管设置 1094.3 绘制风管管路 1124.4 调整对齐方式 1154.5 调整风管大小(计算功能) 1164.6 添加管道附件 1174.7 添加标记 1214.8 风管工程设计 1234.9 暖通空调系统模型与施工现场实例 131第五章 Revit Mep 电气设计与建模 1335.1 电气设置 1335.2 负荷分类 1415.3 需求系数 1425.4 电气设备、照明设备和弱电设备 1455.5 创建电气回路 1485.6 检查线路 1555.7 添加标记 1555.8 照明计算 1575.9 电气系统现场实例 161第六章 协同工作方式 1646.1 链接模型 1646.2 碰撞检查 1706.3 协同工作的意义 175第七章 族 1787.1 族的概述 1787.2 族的分类 1787.3 族的创建 191第八章 案例分析 2038.1 某大学项目实例 2038.2 某科技中心项目实例 220参考文献 233
前 言
前 言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自2002 年这一方法和理念首次提出之后,这一引领建筑行业信息技术变革的风潮便在全球范围内席卷开来。随着建筑技术、信息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可持续性建筑的不断深入研究,近些年国内外已普遍开始接受BIM 理念与技术。国内先进的建筑设计机构和地产公司纷纷成立BIM 技术小组。同时,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专业BIM 咨询公司在建筑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策划、设计、招投标、施工、运营维护和改造升级等)都开始了BIM 技术的应用。目前,BIM 在国内市场的主要应用典例是BIM 模型维护、场地分析、建筑策划、方案论证、可视化设计、协同设计、性能化分析、工程量统计、管线综合、施工进度模拟、施工组织模拟、数字化建设、物料跟踪、施工现场配合、竣工模拟交付、维护计划、资产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系统分析、危害应急模拟。从以上BIM 典型应用中可以看出,BIM 应用对于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建筑行业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建筑业全面信息化和现代化,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BIM 被誉为21 世纪建筑产业技术的革命,无论从管理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远远优越于传统CAD 模式。本书围绕BIM 工程设计这一中心,根据实际工程项目,从全周期的角度对BIM 整体应用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以设计企业BIM 实施标准的建立为目标,从BIM 设计过程的资源、行为、交付三个基本维度,给出设计企业实施标准的具体方法和实践内容,逐步形成以建筑内部设备标准设计框架研究为理论基础、以领域和专业的实施标准为主要应用标准,使建筑内部系统综合设计能更直观、明了、高效、充分、精确的帮助我们协调各系统的管线布置,因此本书对推动BIM 在工程设计阶段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加快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书第一、四、六、七、八章由沈阳建筑大学的许可撰写,其中高治军参与了部分撰写工作;其余各章由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高宾撰写。最后定稿和校对由许可完成。值此书付诸印刷之际,首先感谢沈阳建筑大学林阳、刘冰、杨宇鑫、瞿荣、赵义龙,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研究院高振洋,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郑述,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天津公司费博伟等同志为此书的撰写投入大量精力;其次,感谢沈阳建筑大学侯静、刘剑、李孟歆、张颖、刘美菊等同志提供宝贵意见。限于时间和作者水平,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诚恳欢迎读者和有识之士批评指正。著 者2017 年4 月10 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