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20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651283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
答人 太上隐者
终南望馀雪 祖 咏
青溪 王 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酬张少府 王 维
送梓州李使君 王 维
山居秋暝 王 维
栾家濑 王 维
华子冈 王 维
蜀道难 李 白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赠孟浩然 李 白
送杨山人归嵩山 李 白
送友人 李 白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山中问答 李 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 白
登太白峰 李 白
望天门山 李 白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 白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 白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 白
听蜀僧濬弹琴 李 白
采莲曲 崔国辅
桃花溪 张 旭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 适
望岳 杜 甫
曲江二首(其二) 杜 甫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 甫
新婚别 杜 甫
江村 杜 甫
野老 杜 甫
江亭 杜 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 杜 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绝句四首(其三) 杜 甫
登岳阳楼 杜 甫
小寒食舟中作 杜 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南溪别业 岑 参
逢入京使 岑 参
斤竹岭 裴 迪
柳浪 裴 迪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江村即事 司空曙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
游终南山 孟 郊
三日寻李九庄 常 建
夜到渔家 张 籍
牡丹 薛 涛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浪淘沙九首(其一) 刘禹锡
卖炭翁 白居易
问刘十九 白居易
南浦别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渔翁 柳宗元
离思五首(其四) 元 稹
剑客 贾 岛
昭君怨二首(其一) 张 祜
听筝 张 祜
宫词 朱庆馀
难忘曲 李 贺
蝴蝶飞 李 贺
绿水词 李 贺
江南春 杜 牧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秋夕 杜 牧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锦瑟 李商隐
蝉 李商隐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无题 李商隐
嫦娥 李商隐
贾生 李商隐
贫女 秦韬玉
画松 景 云
如果说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这大抵不算虚言。宋词之所以发达,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唐代诗人把诗歌艺术推向了极致,宋人认为无法超越,故而大多更乐意去雕琢长短句,由此可见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艺术成就与历史地位。唐诗的艺术魅力是永恒的,即使在现代社会,人们依然钟爱唐诗。但如何将唐诗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历来是文化专家们潜心研究的问题。记得在六十多年前,父亲为我启蒙时曾给我看过有唐诗诗意画的线装本书籍。唐诗本身的语言艺术加上书法艺术,再与中国水墨画结合起来,立即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当时我少不更事,对于古文似懂非懂,看了画面,才知道了唐诗的大致意思,因此对于唐诗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一生难忘。至于陶瓷器皿上的古诗与绘画,以前也看过不少,总觉得这些画作大多提炼主题得当,表达诗意精准,将文字的想象艺术转化为直接的视觉艺术,而且线条流畅,色彩鲜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也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但像上海瓷林博物馆丁福仁与钟福洪两位先生联袂打造的“瓷画唐诗三百首”,其瓷画规模之大、内容涉及之广、唐诗书写之灵、绘画创作之美、瓷艺制作之精,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似乎还没有先例。
在我看来,“瓷画唐诗三百首”的艺术成就大致可以归结为如下三点:
首先,瓷画揭示了唐诗的意境。唐诗的特点之一就是富于形象,富有意境。无论是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还是白居易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都是形象生动,意境隽永。但唐诗毕竟是语言艺术,读者需要借助语言媒介才能欣赏其中的韵味。“瓷画唐诗三百首”把唐诗中的语言形象转变为视觉形象,使之意境更为深邃、更为丰满。
其次,瓷画拓展了唐诗的艺术空间。由于唐诗首先是语言艺术,因此读者只能按照语言艺术的审美方法来进行艺术赏析,而“瓷画唐诗三百首”不仅把唐诗的语言艺术变为书法艺术,而且根据诗意创作了图画,这样就为欣赏者增添了审美对象,使受众可以在语言艺术、书法艺术以及绘画艺术的结合点上来赏析唐诗。于是唐诗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欣赏者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第三,瓷画丰富了唐诗艺术的表现手法。瓷画本身就是绘画,绘画所固有的属性瓷画全都具备,因为瓷画与一般绘画的区别只是材质不同;但瓷画又具有一般绘画所不具有的属性,例如可以以特殊色彩表现对象,可以立体地表现对象,可以使绘画表面增添某一种光彩,等等。陶瓷工艺的技术如浮雕、青花、粉彩、釉上彩、色釉窑变等也使唐诗艺术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因此,可以这样说,“瓷画唐诗三百首”是一种集唐诗、国画、陶瓷于一体的综合视觉艺术形式,是集中国艺术精华于一体的现代艺术珍品。不出意料的话,“瓷画唐诗三百首”应该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将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出版的这本书主要是以图版照片配文字的形式来展现“瓷画唐诗三百首”的,只是给读者一个大致介绍而已,或许这已经给人以非常的审美享受了。但是,要真正领略与深切感受“瓷画唐诗三百首”的那种艺术大美,好还是要亲身到上海瓷林博物馆参观一番。这与观赏足球比赛一样,虽然可以在电视转播中看到非常精彩的足球比赛,但要真正感受那种足球魅力,还是非要到比赛现场去观看不可。
我生性愚笨,学识浅陋,平素对于瓷画知之甚少。丁福仁先生嘱我写序,我自知无法胜任,但恭敬不如从命,故不揣冒昧,草就以上文字。如有不妥,请各位专家教正为感。
是为序。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学研究交流中心主任 陈先元
2016年11月25日赴京前夜草就
王维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诗人简介】
见第22页。
【作品赏析】
华子冈是王维隐居地辋川庄中的一处风景点,也作“华子岗”。王维的好友裴迪就曾写过一首《华子岗》歌咏其优美的景色。而王维的这首《华子冈》则描写了他秋日登华子冈眺望的所见所感,与裴诗洋溢着的美好情感却有不同。
开篇一句“飞鸟去不穷”,诗人登上华子冈,却见百鸟聚集,多得无法数清。诗人由飞鸟在空中次第杳逝而联想到世上所有事物的空虚无常。接下来的一句“连山复秋色”反映的是诗人视角的变化:从山岗上空的飞鸟转移到到了山岗周边的山岭。诗人环顾四野,满目皆是苍茫萧瑟的秋日景色,而且可以推想到这些景色不久就会完全没入漆黑的夜幕之中。
诗人触景伤情,顿觉华子冈上下弥漫着一股伤感气氛,生出对自己已临暮年的感伤,于是发出“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的叹喟。一个“极”字即传递出作者内心世界剧烈冲突、情感激荡的隐微消息。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诗人简介】
见第76页。
【作品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组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当时杜甫在定居在成都。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本想寻伴同游赏花,但并未寻得,只好独自一人在成都锦江江畔散步,每过一处便写诗一首,如此共成诗七首,内容彼此相互关联。这是第五首。
句交代了诗人寻花已至江畔的“黄师塔”前。所谓“黄师塔”是指一位黄师的墓地。“师塔”即身塔,为僧人埋骨之所。而此前诗人已经走了数程(已写四首诗),已有了几分疲劳,加之春暖时分人易懒倦,诗人已露出了倦态:“春光懒困倚微风”——只好倚赖微风来驱散自己的疲累。但这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打起精神,继续寻花看花。
诗人继续向前走去,发现了一簇盛开的桃花,模样分外可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开无主”表面上是说桃花没有主人,实际上是指自然生长的桃花正在自由地开放,无拘无束,绚烂绮丽。
诗人看到这簇绚美烂漫的桃花,不由得驻足观赏,越看越喜爱——“可爱深红爱浅红”描绘的正是诗人时而看看深红之花,时而又看浅红新花的喜悦情态。此处叠用“爱”字,将诗人又爱深红又爱浅红的那种应接不暇的精神状态活画了出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