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079026
一、研究内容
(一)关键词的框定
(二)具体研究内容
(三)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背景与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德国学界和台湾地区学界的相关研究
(二)我国内地的相关研究
五、主要结论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请求权与社会保障法请求权概论
一、民法上的请求权理论框架
(一)作为解题方法的请求权方法
(二)作为权利类型的请求权
(三)请求权基础的检讨
(四)法律适用意义上的请求权
二、公法上的请求权理论框架
(一)公法请求权概论
(二)实体意义上的行政法请求权
(三)程序意义上的行政法请求权
(四)行政法上请求权的获取方式
三、社会保障法请求权
(一)对社会保障法作规范法学研究的现状
(二)社会保障法规范法学研究薄弱的成因
(三)加强社会保障法规范法学研究的理由
(四)请求权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 社会保障法的类型归属与权利义务的特殊性
一、我国社会保障法词的追根溯源
(一)立法沿革的述评
(二)立法层面的思考
二、社会保障法作为个法律部门的逻辑迷思
(一)政治与政策逻辑
(二)实用主义逻辑
(三)法学逻辑
(四)深化的社会法概念
(五)结论
三、中德两国“社会法”概念的比较与结论
(一)德国社会保障法典化的法律逻辑与教义学的形成
(二)中国社会保障法中的法律逻辑选择
四、社会保障法请求权的主体与价值导向
(一)请求权主体在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中的定位
(二)社会保障请求权的价值导向
第四章 社会保障法的公法请求权与私法请求权
一、公法请求权-
(一)法律关系分析
(二)公法请求权制度设计
二、私法请求权
(一)法律关系分析
(二)社会保险制度中的私法请求权
第五章 社会保障法的社会法请求权
一、社会法的独立性
(一)关于社会法独立存在的各种讨论
(二)公、私法的二元体系构造理论与检讨
(三)先验论下决定的实用主义逻辑
二、社会保险内部法律关系——作为社会法特色的“自治管理”
(一)特征
(二)历史与法哲学背景
三、社会保险内部法律关系分析的结论
(一)共同体与成员之间的法律关系
(二)共同体与其他机构和共同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四、社会法请求权的构建
(一)“劳动三权”与社会保险的社会法请求权
(二)我国社会保险中具体的社会法请求权
(三)对社会法请求权的质疑与消解
第六章 结论与余论
一、结论之一——社会保障法的公法请求权系对给付行政的诉求
二、结论之二——社会保障法的私法请求权系对劳动基准的诉求
三、结论之三——社会保障法的社会法请求权系社会自治管理过程中的集体性权利
四、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一个法律部门独立并终趋于成熟的标志是形成独立的请求权体系。近年来,诸如“社会保障是公民基本权利,实施社会保障是国家基本义务”的宣示性论说频见书端,学界对相关问题在人权保护与宪法基本权利领域开展的研究也颇具规模。进步理念的传播对公民社会保障权利意识的塑造无疑大有裨益,但社保权利作为公民针对国家社保机关的公法权利,若想终实现,还需由观念层面上的“应然”状态发展为受到公权力,尤其是司法权力保障的“实然”状态。换言之,需要将原本“长期属于社会政策领域的事务实现法制化”,将“社会保障制度置于法制化的前台”,对公民而言,必须实现对权利客体的“请求”与权利自身的整合。
本书的研究对象系社会保障法中的请求权,也就是德国语境下的“社会法请求权”(Sozialrechtlicher Anspruch)。由于德国(包括延续德国传统的台湾地区)的“社会法”在内涵与外延上与我国大陆的社会保障法相当,因此本书在言及德国或台湾地区社会法请求权时,读者便可当然地与我国大陆的社会保障法请求权画等号。当然,在类似的语境中论及我国大陆社会保障法请求权时也会使用社会法请求权这一概念,希望读者不要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