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858892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历时五年潜心创作,孩子能读懂的二十四节气图画书
●以图画故事的方式讲节气,融入传说故事、农事劳动、民俗活动、名胜古迹和美食美景
●跨越12个城市和乡村,体验春夏12个自然节气,阅读60个拓展知识
●舌尖上的中国,足尖上的节气,感悟天地自然,传承中华文化
●一张中国旅行美食地图,一幅中国文化地理思维导图
●跟随节气走遍中国,给孩子国际前沿的自然教育、生活教育和体验教育
●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给孩子的节气通识课,成为从容面对世界的小少年
●从室内到户外,从阅读到实践,带领孩子从书本走进生活,亲近自然
●带孩子在合适的季节去美丽的地方,感受极具特色的地方风情
●一套书玩一年,吃喝玩游学相结合,知节气、爱生活、懂文化、长见识
●随书扫描二维码,看保冬妮视频导读,听保林叔叔讲解节气
本系列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线,通过小主人公贝儿和家人的旅行故事,展现了中国24个城市和乡村的风土人情、美食美景,融合了节气知识、文化历史故事、重要的农事劳动、有趣的民俗活动……给孩子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滋养。
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浅显语言叙述,通俗流畅又不失生动优美,孩子听得明白,声声入耳,句句入心。
2. 跟随节气走遍中国,给孩子国际前沿的自然教育、生活教育和体验教育
以贝儿的旅行体验带领孩子不仅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也走遍祖国大好河山,领略舌尖上的中国,足尖上的中国;鼓励孩子从室内到户外、从阅读到实践,热爱生活,亲近自然。
五六岁的贝儿乖巧懂事,独立有礼貌,喜欢探险,贝儿的故事也是无数孩子的故事,孩子读来很容易有代入感。
3. 300余幅精美手绘图画,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风,滋养孩子的心灵和审美
人物穿戴着中国传统服饰,生动活波的民族风扑面而来。远山近景若隐若现,意境古朴而又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4. 60个拓展知识 音频视频,讲解节气背后的故事、民俗、历史、人文,是给孩子的节气通识课
每册附有5个贝儿的小问题,12册60个从书中延伸出的知识点,内容涵盖节气三候、传统节日、历史文化、传说故事、城市导览和民情风俗等,让孩子知节气、懂文化,长见识,成为未来世界的通识人才。
扫描封底二维码,看作者保冬妮视频导读,娓娓道来节气自然;听故事大王保林叔叔朗读故事,讲好玩有趣的节气知识。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大地开始解冻,万物复苏、乍暖还寒。书中描绘了立春时节北京的自然景象和食俗习俗。立春到了,贝儿一家人咬春,一起做合菜,吃春饼,贴春联,鞭春牛,迎接春天的到来。
2. 雨水·大雁归·天津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天气回暖,雨量渐增,人们感应到春回大地、春满人间的气息。爷爷带着贝儿来到天津,吃了狗不理包子和天津大麻花;去乡下二叔家,拔羊角葱,在河边看鱼,二婶还做了耳朵眼炸糕、罾蹦鲤鱼招待他们。
3. 惊蛰·挖雷笋·浙江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春雷响动、冬眠的动物要苏醒了。爷爷和贝儿来到天目山旅行,一起听春雷、吃春笋、种树苗。他们在杭州吃了雷笋炖老鸭、西湖醋鱼、片儿川。贝儿还听到了白娘子的传奇故事。
4. 春分·采春茶·广西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这天,天气不冷不热,白天和黑夜一样长,到了耕种、施肥的农忙时节。贝儿和爷爷来到了广西,吃鱼丸春汤,采春分茶,吃汤圆,玩竖蛋游戏,体验着浓浓的广西春分习俗。
5. 清明·游宏村·安徽
清明是纪念亲人的日子,清明扫墓都要到郊外去,清明节也被称作踏青节。清明时节,贝儿和爷爷来到了安徽,去宏村看烟雨古镇,去黄山看云雾松林,去西递看油菜花田的美景,一路乡村美味吃不尽。
6. 谷雨·养蚕忙·四川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气温回升加快,农作物长势喜人。贝儿和爷爷来到天府之国成都,看养蚕、观丝织、学吃川菜美味,品蜀绣华美,参观了杜甫草堂,还听到了仓颉造字有功下谷子雨的传说。
7. 立夏·尝三鲜·江苏
立夏是夏天的开始,温度明显升高,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期。贝儿和爸爸妈妈来到苏州,三姨给贝儿挂蛋,两个表哥给她称重;在苏州,吃饯春宴,逛园林,采购乾泰祥的绸布、采芝斋的糖果,贝儿还听到了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称重的故事。
8. 小满·洞庭美·湖南
小满一到,麦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所以叫小满。贝儿和妈妈来到湖南,吃了洞庭湖的大鲤鱼,和妈妈的朋友旦旦一家去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凤凰古城,还听到了端午节和赛龙舟的由来。回家的火车上,贝儿看到了小满十日遍地黄的景象。
9. 芒种·百家宴·贵州
芒种时节,麦子成熟了,也是播种稻子最忙的时候。贝儿一家来到了贵州,吃完侗族百家宴去学插秧,又去有600多年历史的岩鱼布依古寨游玩。在这里,贝儿体验了有趣的泥巴仗和刷把舞,知道了百家宴的古老传说。
10. 夏至·要吃面·新疆
夏至这天北半球全年白昼最长。夏至过后,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很快。贝儿一家来到了新疆,品尝了各种水果和美食,葡萄、哈密瓜、拉条子、羊肉串……欣赏了各处的风景,土鲁番的火焰山好热,坎儿井真凉快,还有美丽的艾丁湖和古老的交河故城,都让贝儿一家流连往返。
11. 小暑·陇上行·甘肃
小暑节气过后,天气开始炎热,农作物进入茁壮生长的阶段。贝儿一家陇上行,看玛曲大草原,观永登丹霞地貌,品兰州牛肉面。贝儿一家从张掖开车到嘉峪关,又来到敦煌,一路上风味美食吃不尽,美景看不完。黄河蜜瓜、张掖搓鱼子,瓜果甜,饭菜香。
12. 大暑·那达慕·内蒙古
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贝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内蒙古避暑,那里正在举行那达慕大会,贝儿和家人看赛马、射箭、摔跤,听马头琴,吃手抓肉、喝奶茶,草原上的每一天都那么让人难忘,贝儿一家陶醉在夏季牧场。
立春啦!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结束,春天开始了。
“春天来了,我要穿裙子!”
“贝儿,夏天才穿裙子呢。刚立春,天还冷,春捂秋冻,咱们还要穿两个月的厚衣服。”爷爷说。
“那夏天什么时候来啊?”贝儿问爷爷。
“过完春天,夏天就来啦!立春后天气会渐渐暖和。从今天开始,可不要再去冰上走了,不然会掉进冰窟窿里,要记住了!”爷爷嘱咐着。
“咱们去菜市场,立春要咬春,今天爷爷教你做春饼。”
贝儿和爷爷走出家门,穿过胡同,碰到邻居福奶奶。
“贝儿跟爷爷买菜去啊?”
“是啊!福奶奶,爷爷要教我做春饼。”
菜市场,菜真多。
“寿爷爷来啦,立春吃春饼啊?”卖菠菜的大爷热情地打招呼。
“春饼怎么吃呢?”贝儿问爷爷。
“春饼要夹着合菜吃。合菜是将豆芽、菠菜、韭菜、粉丝放在一起炒熟,夹在春饼里,吃起来又香又脆。”
贝儿和爷爷买完菜,高高兴兴回家了。
回到家,爷爷忙活开了。
爷爷边干活,边告诉贝儿:“咬春说的是在立春这天嚼萝卜、吃春饼,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感受春天的气息。”
“北京人吃春饼卷合菜。春饼里放上酱肉,卷上炒好的合菜和摊鸡蛋,有荤有素,可好吃啦!”
贝儿听得都要流口水了:“爷爷快做吧。”
爷爷笑着说:“我小时候,北京西单报子街有一家叫宝元斋的蒸锅铺,那里烙的春饼,闻名整个北京城。买回家稍加热,夹上羊角葱丝,抹上六必居的甜面酱,再夹上合菜,那叫一个香!吃完再来碗小米粥,味道到现在我都忘不了。”
“爷爷净馋人!”贝儿听得直咽口水。
爸爸妈妈回来了。
“开饭喽—全家咬春喽—”
贝儿高兴地摆好碗筷,奶奶端出菜,爷爷发话了:“吃春饼可有规矩,要卷成筒,从头吃到尾,俗语叫‘有头有尾’。”
爷爷给贝儿做着示范,贝儿认真地学着。
饭后,一家人在胡同里散步,爷爷给贝儿讲,他小时候总听到货郎吆喝“萝卜——赛梨”,那时穷人拿萝卜当水果吃。
邻居宝儿出门看见贝儿和爷爷,赶紧叫住他们:
“贝儿,快跟我们一起去打春牛吧!”
爷爷回忆道:“我们小时候打春牛,就是庆祝春耕的开始,要喊着‘一打“风调雨顺”,二打“五谷丰登”,三打“国泰民安”’这些吉祥话。你们要记住啊!”
“一打‘风调雨顺’,二打‘五谷丰登’,三打‘国泰民安’……”
宝儿和贝儿高兴地打着“春牛”。
这时,福奶奶来了。
“寿爷爷,这是我画的报春图,写的立春对联,送给你们,还有我做的春卷,你们尝尝。”福奶奶递上了立春的礼物。
爷爷把报春图和春联贴在了院门上,春天就这样来到了小胡同。
贝儿的小问题
立春三候是什么?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后,万物复苏,乍暖还寒。一候, 东风解冻,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二候, 蛰虫始振,冬眠蛰居的动物快苏醒了;三候, 鱼陟负冰,河里的冰开始融化变薄,鱼游到水面上好像背着冰块一样。
北京有什么好吃好玩的?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内涵,繁华的商业街区,令人向往的文艺活动。全聚德的烤鸭、东来顺的涮羊肉、护国寺小吃都是地道的北京美食。到北京,故宫、颐和园、长城、雍和宫、北京胡同和北京的大学都值得去参观。
立春为什么吃春饼?
立春吃春饼咬春,这个习俗在魏晋时就有了,那时将薄饼摊在盘中,加上蔬菜食用,称为春盘。到了唐代,流行吃春盘、春饼。清朝富裕的人家春饼里要放酱熏烧肉。后来,立春北京吃春饼夹合菜。有的地方吃春卷,用薄饼裹上馅煎炸后吃。
为什么要打春牛?
立春时节,迎春仪式中的“打春牛”又称为鞭春。“春牛”用木头和土塑成,祈求丰收。一打“风调雨顺”,二打“五谷丰登”,三打“国泰民安”,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萝卜真的比梨甜吗?
“萝卜赛梨”是旧时老北京的叫卖,那时穷人拿萝卜当水果。在冬天的夜里,街上会听见“萝卜——赛梨啊,辣了来换”的叫卖声。这种“赛梨”的萝卜,就是心里美
萝卜,红心绿皮,不辣不涩,可以当水果吃。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焦维新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民俗亟待在大众中广泛传播,尤其是带给千千万万的孩子们。保冬妮老师的这套书做的正是这样有意义的事情。
——民俗专家、《中国节日志》常务副主编 李松
作家保冬妮坚信知行合一才能达到阅读和教育的*效果。在旅行中,追求愉悦的体验是每个人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可以说,这套绘本既是足尖上的节气,也是舌尖上的中国。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编审 汤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