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369974
叶志刚:中国精英子女教育行业开创者。
迄今为止叶志刚已为49个政商界精英家族成功培养接班人,被学生家长称为“教父”。
本书为叶志刚首度公开自己的教育心得,堪称一部*实用、*权威的精英家庭的男孩教育书。
这个社会太残酷了,以至于每个人都需要两个父亲来照顾。 ——《教父》
这些给孩子带来可观变化的教育方案及详细实践细节的披露,不仅对处于困境中的老师和家长如同雪中送炭,同时也为对孩子非常满意的师长提供重新评估孩子和构建孩子未来的重要参考。
无论你的事业多么如日中天,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凄凉。
包括我在内,你所有的学生家长都犯下了愚蠢的错误,年轻时的他们用幸福同魔鬼做交易,以为有一天会拥有一切,到头来却发现自己的孩子恨他们。算他们聪明,还懂得求助,算我们幸运,还有你这样的老师。
志刚,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你的身上学到很多,看看现在的你,你是浩南最佩服的老师,你帮我儿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你是他的教父。
——浩南的父亲危急时刻,我请叶老师做启明的导师,挽救我们陈家于危亡之时,对于叶老师,我们陈家全族感恩终身。
——启明的爷爷天才教师的成就,是随着他们的生而存在,随着他们的死而消逝的。受益的只是那些和天才教师有个人接触的学生,这个事实所造成的浪费和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要防止这种浪费,唯一的方法就是设法把天才教师直觉地进行过的工作加以分析,以便从他们的工作中提炼一些东西可以传达给别人。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
第一章 怎样教育网瘾少年第二章 怎样教育小霸王第三章 怎样教育留学失败的孩子第四章 怎样教育孤僻懦弱的孩子第五章 怎样教育豪门子弟第六章 怎样教育寒门子弟第七章 怎样说服孩子上耶鲁第八章 怎样教育自闭症第九章 我的成长历程第十章 怎样经营教育机构第十一章 怎样建立教育机构和家长间的相互信任第十二章 怎样和学生的父母打交道第十三章 怎样从教育机构得到更好的服务——对家长的进言第十四章 怎样步入我们这个行业——对年轻人的进言第十五章 我的教育思想第十六章 怎样取得“革命领导权”第十七章 怎样发现主要矛盾第十八章 怎样通过社会活动解决主要矛盾第十九章 怎样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目标参考文献
自 序
我的教育生涯始于2003 年。截至本书出版前,我和我的团队为众 多家族培养了杰出的接班人,这些家族的 6 万多名员工更加坚信自己企业的美好未来,庞大的家族资产后继有人,由于家长们的振奋,我甚至怀疑我们的教育还间接推动了17只企业股票的持续涨势。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教育遵循了本书中的指导原则。
从那时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急剧的变迁,各种教育技术和理念也在改变。不过,我在本书中提出的原则如今依然是实用有效的。家长们购买的仍然是教师给他们子女带来的良好改变:主动学习、更快乐、责任感增强、和父母的关系更亲密等等。任何地方的父母都一样。
在这个几乎没人手写书信的年代,我居然收到许多从家长那里发出的亲笔信。他们把孩子现在一系列的成就归功于他们在当年遇到了我。
中国另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最近对我说:“志刚教育最独特的一点我想是:有效。”
我是这样看待我们的独特的:
我们把创造性的实干当作首要的职责。我们把这一点放在首位。
我们雇用最有能力的家伙。一流的业务,要用一流的人才。我努力在工作中让我们的人把才能发挥到极致。
我们打心眼儿里热爱诚实的人。
我们厌恶办事耍手腕、阿谀奉承、盛气凌人和浮夸炫耀的人。
我们赞美工作勤奋、客观和认真的人。
我们牢记对家长们选择由谁教育自己的子女决不抱怨。
我们注意保守家族秘密。家长们不欣赏泄漏他们隐私的老师,他们也不喜欢一个老师把功劳说成是自己的。抢家长风头是一种恶劣的行为。
我们空前在意教育的有效性,改变是我们的使命。
我们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积极而且易懂。我们反对打伪学院腔,什么无意向思维、双因素理论、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次检验,等等,我们更反对娘娘腔,什么疗愈、内在、心理脐带、对生命的呵护、内观、当下、丰足的喜悦,等等。我常对团队的成员说,如果我们不能对一个文盲讲清楚我们的教育方案,我们的教育就不是对人的教育。
在遇到我们之前,学生和家长在各种著名教育界人士和心理咨询机构间辗转,我们这儿是最后一站。看着学生们在我们的手中焕然一新,那种骄傲是谁都夺不走的。
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在我们的领域里干上两年再开始他们的教育事业。到那时,任何教育类的书籍,只要看上一眼,你就能判断出该书作者有没有实际的教育经验。
志刚,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你的身上学到很多,看看现在的你,你是浩南最佩服的老师,你帮我儿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你是他的教父。
——浩南的父亲
危急时刻,我请叶老师做启明的导师,挽救我们陈家于危亡之时,对于叶老师,我们陈家全族感恩终身。
——启明的爷爷
天才教师的成就,是随着他们的生而存在,随着他们的死而消逝的。受益的只是那些和天才教师有个人接触的学生,这个事实所造成的浪费和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要防止这种浪费,唯一的方法就是设法把天才教师直觉地进行过的工作加以分析,以便从他们的工作中提炼一些东西可以传达给别人。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
拯救男孩*实践!在男孩教育这个世界性难题中,这是我见过的最困难且最有效的案例。
——教育实践家蒋和谐
第一章怎样教育网瘾少年
据说,无论是同学、老师、亲友还是父母,只要谁跟他意见相左,轻者他张嘴就骂,重者抬手就打,孩子的妈妈和姥姥挨打最多,他们家的亲戚都怕他,保姆阿姨也特别怕他,如果保姆阿姨做菜的味道有一点不对了,他就会把菜饭砸在保姆的脸上。
据说,补习老师给他上课时,他会故意在屋子里乱跑,一节课 45分钟,光是抓他就得花 40 分钟,要是老师把他逼得紧了,他就会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一抬手把老师的眼镜打得粉碎,然后笑着看着老师流血的眼角说:“去,找我妈给你配一副水晶的!”
当孩子妈妈在奢华的酒店办公室尴尬地挽起衣袖向我展示胳膊上一块块被孩子打的紫色伤痕时,我才相信原来以上的传言都是真的!
小民还有个问题就是他从不与人交流。除了要吃什么和买什么以外,基本不说话,你永远不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孩子,又怎么帮助他呢?我觉得事不宜迟,马上进行第一步:渗透。
当时孩子妈妈给他找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个家教,英语家教刚刚被小民气走,我就以英语家庭老师的身份渗透到孩子的身边。
当我第一次见到小民的时候,他在上物理课,当时他正躺在床上闭目养神,边上是一个六十多岁的男老师跪在他的床头拿着课本给他上课,并且时不时赔着笑对他说:“来,咱们睁开眼睛看一看,看一看这个公式。”小民睁开一只眼说:“把书拿近一点!”
18 天以后小民突然说什么都不学了,他把所有的老师都赶出门外,除了我。(小民的姥姥写给我的信)
每天上网 16 个小时到底是不是网瘾网瘾的孩子在症状上都体现为过度上网,但导致网瘾的原因却千差万别,帮助他们戒掉网瘾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上的教育计划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我们要戒除网瘾,就先要弄清楚孩子到底是不是网瘾。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瘾”。
“瘾”是一种特殊的人生状态,这种状态要有两个因素构成:第一,习惯对自身的利益造成了损害;第二,自己想改变,却无力自拔。 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如果一个人就是喜欢做一件事,比如打麻将,他由于沉溺其中而损害了自己的健康,但他不以为然,没有丝毫想要回头的意思,他很快乐,他对自己的现状不想改变,这就不是瘾,只是坏习惯;可如果这个人想脱离却无力自拔,这时我们才可以说他有“瘾”。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截然不同。如果不是“瘾”,仅仅是因为家人们看不下去了便强制执行,那无异于让丘吉尔戒烟、让李白戒酒,后果可想而知。
小民那时整天不说话,不跟任何人交流,每天晚上玩游戏玩到十点多,然后第二天早上六点钟起床继续玩,之前他从没有和任何人谈起过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困扰,你永远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小民到底有没有改变的意愿。
一声叹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革命如此,教育亦是如此,如何才能找到答案?要找到答案就必须深入到孩子的生活中。
很快我们住到了一起,豪宅里又多了一个“网瘾青年”。一个月之后的一天,我早晨五点钟起床,在书房看书。六点钟的时候,小民的卧室里传出了动静,他醒了却没有起床,薄薄的朝阳透过窗纱照进屋内,一切都是静悄悄的,这时我听见一声叹息从他的卧室里传了出来,“唉!”听到这声叹息,我的心像是被电击了一般!我的脑子在飞快地思考:小民为什么会叹息?什么样的人会叹息?或者一个人遇到了什么状况会叹息呢?
我觉得一定是这个人内心的想法与他所处的现实不一致,并且他觉得无力改变的时候,他才会叹息!于是我非常肯定地得出了结论:小民的内心是想改变的,他对自己的现状是不满的,他是网瘾!
没有网瘾,只有主要矛盾
小民的家长认为孩子产生网瘾的原因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要戒网瘾先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请最优秀的老师给孩子补课。
通过对小民想改变却打骂父母和家教老师、把众多老师都赶出门外却只让我留下这些现象进行矛盾论的分析后,我做出以下三个判断:
第一,小民的主要矛盾并不是学习和网瘾之间的矛盾,不然之前他不会接受父母安排老师为他补课。
第二,他需要有人帮他解决内心中的矛盾,不然他不会请我留下。
第三,学业的失败、重度网瘾的症状、对周围人的打骂掩盖了真正的矛盾。
这些论断直接明确了我下一阶段的工作方向:排除干扰,继续了解真相。
艾略特说:“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着首次般的了解。”
谜底浮出水面,揭开网瘾背后的辛酸有一天我们在一起玩网络游戏,小民突然开口,对我说:“你玩游戏挺厉害!”
我说:“这算什么,我不但玩游戏厉害,预测未来更厉害!”
小民停了下来,他猛地抓住我的手说:“你要是能猜对一件事我就服你!”说着他从衣柜的最里面拿出一个相框,上面是一张毕业合影。
小民说:“这是我小学毕业的合影,上面有一个我喜欢的女生,你要是能猜出来是哪一个我就服你,我就把所有的心里话都告诉你!要是猜不中,以后就别跟我吹牛!”
我说这容易,我接过相框,上面有四行人,我指着最上面那行说:“肯定不是这行的。”
小民说:“废话!这行都是男的!”
我又指着最下面一行说:“肯定不是这行的。”
小民说:“废话!这行都是老师!你他妈到底行不行!”他有点不耐烦了。
我指着中间两行里的一个女生说:“就是她!”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小民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惊讶的表情,他一把夺过相框,把它紧紧地搂在胸前,在巨大的客厅里来回奔跑,泪水顺着脸颊滴落在大理石地面上,当他精疲力尽再一次出现在我的面前时,他的眼中充满了对我的信任。他问我:“叶哥,我服了。这事儿谁都不知道,您是怎么猜出来的呢?”
我看着他说:“讲讲你的故事吧。”
原来小民上三年级时,同桌是一个叫小静的女孩,他们两家住得很近。
小静经常在学习上帮助小民,给他讲不懂的题,叮嘱他要记得完成作业;小民很感激她,也会经常主动给小静带好吃的、帮小静拿东西一起上学。
渐渐地,小民发现自己上课时会不由自主地看小静,每天早晨起来都希望能早点见到她。
小民知道自己喜欢上了小静,但他不敢和小静说,怕一旦小静不同意就连朋友都做不成了。可没有不透风的墙,小静还是知道了,她拒绝了小民,说咱们都太小了,应该好好学习。
小民说那好吧,咱们还是做朋友,等我长大了就娶你!小静羞涩地低下了头。
可没过多久小民却听同学说小静和小斌搞对象了,小斌是学校出了名的的坏学生。小民很难相信自己心中的白雪公主竟会和这样的学生在一起,而且违背了她当初的“诺言”!
当小民看到小斌和小静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小民崩溃了。开始他找小静,小静总是躲着他,后来小静远远地一看到小民就转身跑开。
不久之后,一天下午放学,小民被几个埋伏在校门口的不良少年袭击了。
从此,小民不愿上学,不愿再见到小静,不愿回忆从前的一切。
他拼命上网,不给自己一点闲下来的时间,在痛苦的现实和氤氲的网络世界中,一晃就是五年!
“ 叶哥,这么久了,我头一回觉得自己是男的!”五年的时光已经将小民的自信和尊严消耗殆尽,要将小民拖出泥潭,不但要让他对我充满信心,还要让他对自己有信心!
如何才能让一个青少年对自己有信心呢?我总结了八个字:说想说的,做该做的。于是我策划了一个行动:
晚上 19:30,我对小民说:“你现在想不想小静?”
“想,特别想!”
“你有话要对她说吗?”
“嗯,有!我有很多话对她说,我想说我……(此处省略几百字)
可是我不敢面对她!”
“你整理一下自己刚才的话,有几个要点?”(概括归纳能力很重要,需要在生活中培养。)
“嗯,有三个:第一,我喜欢你;第二,不要和小斌在一起;第三,为了和你在一起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开始行动!”
“叶哥你要干什么?”
“你知道绝大多数男人的痛苦源自哪里吗?”
“哪里?”
“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在困境中传授人生哲学。)
我拉着小民立刻下楼,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小静家的楼下。
我鼓励他自己上楼敲门,小民毫不犹豫地上了楼。
十五分钟后小民从楼上下来了,表情激动。
“三个要点都说全了吗?”(没说全我就让他再上楼说。)
“都说全了。叶哥,真他 X 爽!”
“呵呵,小静怎么说?”
“他们家人都吓傻了,净听我说了,后来她爸急了,让我滚出去!”
“现在感觉怎么样?”
“叶哥,这么久了,头一回觉得自己是个男的!”小民紧紧地抱着
我,号啕大哭。
过了一会儿等小民平静下来,我问他:
“为什么想让小静离开小斌和你在一起?”
“他是个坏孩子!而且我比他强!”
“你比他强哪儿了?”
“我比他善良!”
“你知道吗,小静和小斌分手了,她现在和小舟在一起,知道小舟吗?”(学校里的情报工作很重要。)
“小舟?他原来是我们班的前十,人挺好的。”
“你比他强哪儿了?”(指出矛盾,引发思考,促进改变。)
“……”
“一个男人要得到幸福,首先要问自己:‘我比别的男人强哪儿了?’然后再问自己:‘女人们喜欢什么样的男人?’”(训练孩子的思维方式)
“嗯。”
“我昨天去了趟你们学校(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与班主任的协调),这上面是从前的同学们对你的评价,你看一下。”我递给小民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
优点:1. 有时很热心地帮助同学(小民的内心实际上是很柔软、很有同情心的);
2. 慷慨大方。
缺点:1. 太爱上网 ;2. 打人骂人;3. 总是愁眉苦脸;4. 不学习;5. 走路姿势很怪(小民小的时候营养不良,加上父母疏于管理,所以他走路总是一颠一颠的)。
“把纸条上的优点保持住,缺点改了,你就完美了。”
“那小静就会喜欢我了?”
“一个男孩儿学习好、身体好、气质好、有礼貌,家境又好、出手
大方、为人仗义谁不喜欢?整不好男的都会爱上你!”
“叶哥,你又开玩笑!”
“这可不是开玩笑!你想想,你现在好好改变自己,不久的将来,
念着好大学的你手拿 99 朵玫瑰,开着家里的‘大奔’,身穿西装,脸上带着温文尔雅的微笑,去接小静,那该是什么景象啊!”(描绘细腻的、几乎真实可见的景象,激励孩子。)
黑暗中,小民的眼中闪着迫切的光芒。
“ 唉!单靠我自己够呛,叶哥你能帮我吗?”(教育成功的标志——孩子主动求助!)
“看你值不值得帮了!”(美国政治家佩因曾说过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