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6411255
一、用第三只眼看孩子
二、情商与智商
三、多元智力
四、天才不一定能成才
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
六、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七、“太听话”不是孩子的优点
八、调皮的孩子更聪明
第二章 给孩子一笔知识财富
一、要想取得杰出的成就必须掌握渊博的知识
二、要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技能
三、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五、让孩子学会积累知识和材料
六、教孩子拓宽学习的途径和提高自己
七、让孩子养成自学的习惯,主动去学
八、培养孩子高尚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兴趣
九、积极培养孩子的现代意识
第三章 良好的道德品行也是一笔财富
一、真正的谦虚是最高的美德
二、宽容了别人,等于善待了自己
三、教会孩子为人耿直
四、教导孩子和蔼可亲
五、指引孩子心胸坦荡
六、引领孩子坚持正义
七、教育孩子热情待友
八、培养孩子有羞耻心
第四章 把好的习惯变成孩子一生的财富
一、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二、好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
三、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
四、教孩子学会诚信
五、礼貌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六、爱心是人的非常重要的素质
七、给孩子一颗乐观的心
八、从小培养孩子善于利用时间
第五章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一、引导孩子学会怀疑,善于质疑
二、保持孩子强烈的好奇心
三、孩子“犯错”不可怕
四、帮孩子克服骄傲自满
五、培养孩子灵活应变
六、对孩子“破坏力”给予赞赏
七、让孩子大胆尝试
八、教育孩子与人愉快合作
九、让孩子成为生活的调味师
第六章 告诉孩子没伞的孩子跑得快
一、首先要学会自立
二、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
三、父母包办一时,毁了孩子一世
四、“啃老族”
五、“草莓一代”
六、“富二代”
七、西方家庭如何培养孩子自立
八、中国家长培养自立的常用手段
第七章 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笔财富
一、鼓励和肯定孩子
二、让孩子充满自信
三、孩子,你能行
四、不要过分地挑剔和指责孩子
五、不厌其烦地夸奖孩子
六、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
七、不要对孩子期望太高
第八章 不要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
一、无字的书也要学
二、调适孩子的身心健康
三、让孩子保持积极心态
第九章 给孩子灌输经济智商
一、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经济智商
二、经济教育对家长和孩子同等重要
三、“父亲力”是孩子人生的导航仪
四、你是孩子合格的经济学老师吗
第十章 把孩子培养成高情商
一、情商就是智商以外的一切内容
二、情商Vs智商
三、对孩子加强情商培养
四、提高孩子的情商应先由父母做起
五、让孩子远离“成长问题”
第十一章 把孩子培养成高智商
一、高智商的孩子需要超常教育
二、孩子的智力是需要开发的
三、什么样的孩子智商高
四、决定孩子智力的因素
然而,王思涵入学后的成绩却一直处于末流,大一时三门以上课程不合格,学校要求他在大二的时候重修大一课程,此后的大学四年各门功课也陆续亮起红灯。在毕业考试中,除英语外,其他学科他选择了弃考,由于仅有一科英语合格的毕业成绩,王思涵被学校“责令退学”。
王思涵的父母都只是普通工人,家庭经济并不好,为了让王思涵能够顺利完成大学教育,父亲每天打两份工。而王思涵考上大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却因积劳成疾去世了。
两名神童的结局就是拔苗助长的悲剧。因为魏永康是湘潭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学生,学校对他的到来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各大媒体亦对魏永康展开了立体式的“轰炸”。这无形中抬高了社会和家长对魏永康的期望,为他的成长间接设置了障碍。同时,很多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缺少一种常人的心态,对孩子除了学习没有别的要求,其他事情都是包办代替。
仅仅几年光景,魏永康、王思涵由昔日“神童”到“泯然众人矣”的人生历程,演绎了一幕现代版的“伤仲永”。
就在两名神童退学引发的社会舆论达到高潮时,媒体又相继披露了部分神童的不幸命运:“神童”宁铂如今出家为僧、谢彦波“有心理问题”、干政“自我封闭”。
宁铂2岁半时已经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o 1977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批示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宁铂。
本科毕业之后,宁铂留校任教,并在19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从1982年开始,他三次报考研究生,但都放弃了考试。宁铂很少做物理学科的研究,却把大量时间用于围棋、哲学和宗教。1989年、1990年、1991年,他连考3次托福,均未过关。
1988年结婚之后,宁铂练习气功,吃素,与常见的生活习惯渐行渐远。1993年,因为与妻子的一次小口角,他跑出家门,四处游荡了半个多月。这之后两年间,他一度下海,最远跑到了海南,最终却不得不回到中科大。2002年,宁铂前往五台山出家,很快就被中科大校方找了回去。一年后,他再度出家……
“神童”谢彦波受到困扰的时间要比宁铂晚得多。1978年,谢彦波去中科大入学时刚刚11岁,此前只有小学5年级的人生经验。从入学时起,老师和同学们对谢彦波的担忧就从没消散过。“人际关系这一课,心理健康这一课,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落下了,他的问题尤其严重。”1982年,谢彦波提前一年大学毕业,15岁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跟随于渌院士读硕士,18岁又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读博士,但是,他没能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博士拿不下来,于是转而去美国读博士。
回国后,谢彦波以硕士的身份接受了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教师的工作。不过,他本人对物理这门学科却越来越怀疑。过去,他认为科学是神圣的,但是最近几年来,他开始怀疑整个科学体系。他试图查找一些漏洞,进而证明科学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干政与谢彦波的轨迹惊人的相似:都是在普林斯顿,都是学理论物理。回国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的一位主管老师找到了干政,表示他可以回科大读博士。令大家惊讶的是,干政拒绝了。
几年之后,在家赋闲已久的干政又表示想到科大工作。这一次科大没有同意,当时科大聘用教师已有新规定,博士文凭是必要条件。而干政也表示不想读博士了,但他长期找不到一份工作,他的精神状态时好时坏。最终,干政把自己禁锢在了与母亲同居的家里。
有鉴于此,我们不禁要问:形形色色的少年班到底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国外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少数的天才儿童成长为某个领域的缔造者或开拓者。高智商的儿童大多会取得一定的成功,能够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但是只有极少数能够取得创造性的成就。
成为大9币或开创性的人物,除了智力因素外,还有很多非智力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顽强的性格、坚韧的品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都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P11-12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