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包 装: 圆脊精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465382丛书名: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天池伤科医学丛书
编辑推荐
《刘柏龄骨科学术思想传承》适合中医骨伤医生、中医院校学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内容简介
《刘柏龄骨科学术思想传承》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医大师临床研究·天池伤科医学丛书》分册之一,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刘柏龄骨科学术思想传承》通过介绍刘柏龄艰辛的研学历程,对他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作出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刘老自幼秉承其家族“从血论治”的诊治思想,强调伤病以“活血化瘀为先”,在“从血论治”的学术思想基础上,他融于实践,逐步确立了“治肾亦即治骨”的学术思想,成为国内“肾主骨”立论之大家。通过不断地交流,不断地发展,其学术思想已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刘柏龄骨科学术思想传承》对刘柏龄的学习之路作了各方面的介绍,不仅授了医“术”,更授了医“道”。医海茫茫,多使人迷茫,希望有心之人能从中获益,不仅通过《刘柏龄骨科学术思想传承》认识了刘老的学术思想,更能通过《刘柏龄骨科学术思想传承》找到适合自己的医学之路,成为真正的“明医”。
目 录
《国医大师临应研究》 丛书序
《天池伤科医学丛书》 总前言
**章 刘柏龄学术思想 1
**节 刘柏龄简介 1
第二节 刘柏龄学术思想 5
一、治肾亦即治骨 5
二、筋骨为重,不离气血 11
三、痰湿瘀兼顾,虚实分清 12
四、折骨伤筋病,手法先行 13
五、药物加减及对药的应用 13
第三节 刘柏龄学术思想为指导特色诊疗技术简介 35
一、折骨伤筋病,手法先行 35
二、调肾为主,重视阴阳 40
三、强调针刺在骨伤疾病中的应用 41
第二章 刘老学术思想形成过程 43
**节 刘柏龄求学之路 43
一、秉承家学、立志学医 43
二、执业与再学习 48
三、回校任教、培育中医人 53
四、确立学术思想与科研发明56
五、中医的神奇魅力 59
六、走出国门,弘扬祖国医学64
七、业绩丰斐,医史永驻 66
第二节 刘柏龄学术思想形成过程 68
一、传统文化熏陶 68
二、折骨伤筋,手法先行 70
三、自负与明悟 72
四、“肾主骨” 的萌芽 73
五、新生的理论———痰湿瘀兼顾 74
六、学术思想指导下的科研与发明76
七、让中医走向世界 78
八、承前启后,思想融合 79
第三节 刘柏龄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80
一、以调肾为主,重视阴阳 80
二、以筋骨为重,不离气血 95
三、痰湿瘀兼顾,虚实分清 106
四、折骨伤筋病,手法先行 119
第三章 刘柏龄学术思想传承 132
**节 师承传承 132
一、赵文海 132
二、李成刚 133
三、黄丹奇 133
四、李绍军 134
五、李振华 134
六、刘钟华 135
七、罗宗健 135
八、刘鹏 135
第二节 学习传承 136
一、冷向阳 136
二、李新建 137
三、闻辉 137
第三节 族系传承 138
刘茜 138
第四节 交流传承 139
一、马勇 139
二、弓国华 139
三、苏继承 140
四、熊时喜 140
附录 142
常用药物 142
**节 解表类 142
一、麻黄 142
二、桂枝 143
三、羌活 144
四、葛根 144
第二节 祛风湿类 145
一、独活 145
二、桑枝 145
三、五加皮 146
四、威灵仙 147
五、豨莶草 147
六、伸筋草 148
七、桑寄生 148
第三节 活血祛瘀类 149
一、鸡血藤 149
二、牛膝 149
三、土鳖虫 150
四、泽兰 150
五、自然铜 151
第四节 平肝息风类 151
一、天麻 151
二、牡蛎 152
三、蜈蚣 152
第五节 补益类 153
一、熟地黄 153
二、狗脊 154
三、续断 154
四、杜仲 155
五、骨碎补 155
六、山茱萸 156
常用方剂 157
《天池伤科医学丛书》 总前言
**章 刘柏龄学术思想 1
**节 刘柏龄简介 1
第二节 刘柏龄学术思想 5
一、治肾亦即治骨 5
二、筋骨为重,不离气血 11
三、痰湿瘀兼顾,虚实分清 12
四、折骨伤筋病,手法先行 13
五、药物加减及对药的应用 13
第三节 刘柏龄学术思想为指导特色诊疗技术简介 35
一、折骨伤筋病,手法先行 35
二、调肾为主,重视阴阳 40
三、强调针刺在骨伤疾病中的应用 41
第二章 刘老学术思想形成过程 43
**节 刘柏龄求学之路 43
一、秉承家学、立志学医 43
二、执业与再学习 48
三、回校任教、培育中医人 53
四、确立学术思想与科研发明56
五、中医的神奇魅力 59
六、走出国门,弘扬祖国医学64
七、业绩丰斐,医史永驻 66
第二节 刘柏龄学术思想形成过程 68
一、传统文化熏陶 68
二、折骨伤筋,手法先行 70
三、自负与明悟 72
四、“肾主骨” 的萌芽 73
五、新生的理论———痰湿瘀兼顾 74
六、学术思想指导下的科研与发明76
七、让中医走向世界 78
八、承前启后,思想融合 79
第三节 刘柏龄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80
一、以调肾为主,重视阴阳 80
二、以筋骨为重,不离气血 95
三、痰湿瘀兼顾,虚实分清 106
四、折骨伤筋病,手法先行 119
第三章 刘柏龄学术思想传承 132
**节 师承传承 132
一、赵文海 132
二、李成刚 133
三、黄丹奇 133
四、李绍军 134
五、李振华 134
六、刘钟华 135
七、罗宗健 135
八、刘鹏 135
第二节 学习传承 136
一、冷向阳 136
二、李新建 137
三、闻辉 137
第三节 族系传承 138
刘茜 138
第四节 交流传承 139
一、马勇 139
二、弓国华 139
三、苏继承 140
四、熊时喜 140
附录 142
常用药物 142
**节 解表类 142
一、麻黄 142
二、桂枝 143
三、羌活 144
四、葛根 144
第二节 祛风湿类 145
一、独活 145
二、桑枝 145
三、五加皮 146
四、威灵仙 147
五、豨莶草 147
六、伸筋草 148
七、桑寄生 148
第三节 活血祛瘀类 149
一、鸡血藤 149
二、牛膝 149
三、土鳖虫 150
四、泽兰 150
五、自然铜 151
第四节 平肝息风类 151
一、天麻 151
二、牡蛎 152
三、蜈蚣 152
第五节 补益类 153
一、熟地黄 153
二、狗脊 154
三、续断 154
四、杜仲 155
五、骨碎补 155
六、山茱萸 156
常用方剂 157
前 言
序言
媒体评论
评论
在线试读
**章刘柏龄学术思想
**节刘柏龄简介
刘柏龄(1927~),男,吉林省扶余县人,第二届“国医大师”获得者,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流派传承工作室天池伤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我国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
会奠基人之一,我国著名中医骨伤科学家、“中医骨伤名师”,长春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吉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500名名老中医
之一,全国**、二、三、四、五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受聘
为美国国际中医药学院荣誉博士,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客
座研究员,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继承国家名老中医学术
经验指导老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伤科医学顾问、主任导师,河南省洛阳正
骨医院继承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
,是“20世纪中国接骨学**成就奖”及全国华佗金像奖和吉林英才奖章获得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国医楷模”称号及“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和“
成就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
导老师”荣誉称号。
秉承家学 贵在创新
刘柏龄教授家学渊源。刘老秉承其家族“从血论治”的诊治思想,强调伤病以“
活血化瘀为先”,亦即“瘀去、新生、骨合”,在“从血论治”的学术思想基础
上,刘老深明经旨,融于实践,在《黄帝内经》———“肾主骨、生髓,髓充则
能健骨”的“肾主骨”理论为指导,逐步确立了“治肾亦即治骨”的学术思想,
成为国内“肾主骨”立论之大家。刘老将此理论在临床诊治中积极发挥,在骨性
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脊柱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取得良好的
疗效,并独创了“骨质增生丸、壮骨伸筋胶囊”等多种新药。
推重手法 荟萃众长
刘柏龄教授秉承家学而集众家所长。刘老在临证上强调局部与整体并重,内治与
外治兼顾。尤其注重手法的应用与研究,他荟萃隋、唐以来骨伤手法之精华,结
合家传手技,进行整理、研究、实践,自成体系。他把正骨手法归纳为拔伸、屈
转、端挤、提按、分顶、牵抖、拿捏、按摩八法。具体地提出治骨与治筋两大类
。他自创“二步十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点刺“暴伤点”治疗急性腰肌扭伤
、“一牵三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旋转牵拉松解法”治疗肩关节周围
炎、“理筋八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不仅独具一格,而且疗效卓著,其手法疗
效卓著,每年均有大量国内外患者慕名就诊,多次被邀赴美国、德国、法国、日
本及马来西亚等国家讲学,并为当地患者诊查治疗,极大地弘扬了传统医学的精
髓。
治学严谨 桃李芳芬
刘柏龄教授从医治学重传承发扬。刘老热爱祖国传统医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投入于中医教学工作**线,为培养中医药人材、发展中医药事业呕心沥血。
1956年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刘老即留校任教,先后承担了《中国医学史》、《
中医外科学》和《中医正骨学》的教学工作,成为一人独兼三个教研室负责同志
的**人。没有教材,他夜以继日地翻阅资料,编写讲义、讲稿,他治学严谨,
备课一丝不苟,他讲课认真,态度稳健从不空谈。他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
,讲求实效,他讲课语言简练,条理清楚,逻辑性强,分析透彻,引文丝丝入扣
,举例恰当,常能引人入胜,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常将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融入
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有所得,颇受学生好评。
刘老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三批高徒,国内研究生13名,国外研究生10名。目前经他
培养的学生,包括国内外研究生,很多已成为现在中医药学术骨干、博士生导师
以及卫生行政领导等,均成为我省中医药事业的栋梁之才,不断地将中医精髓发
扬光大,使天池伤科影响力传扬于海内外。
著书立作流芳百世1967年,根据新的教学精神,刘柏龄教授重编了《正骨学讲义
》和《中医伤科学讲义》。1974年参加编写全国统编教材《外伤科学》,1980年
参加编写全国统编教材《中医伤科学》。并于1982年再次参加第五版《中医伤科
学》编写。第五版《中医伤科学》教材应用10余年,它不仅供本科学生用,甚至
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在应用。直至1996年,在长春召开全国高等中医院校
骨伤教育研究会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强烈要求重新编写一部符合现代科学进步、
社会发展需求的新的《中医骨伤科学》教材。于是由学会主持,组织全国18所中
医院校骨伤科教师组成编写组,分工协作。开始编写新版《中医骨伤科学》,刘
老担任主编。该教材的特点是:在《中医伤科学》(第五版)教材基本内容基础上,
增加了骨病和创伤急救,充实了基础知识与临床需要,使内容更全面,突出了中
医特色,吸收现代医学精华,使内容更加新颖;体现了深厚的基础理论,注重了
临床实践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之更加实用。并力求系统完整,条理层
次清晰,语言简练明了,图文并茂,以利现代教学的需要。全书60多万字,插图
380余幅,供五年制中医专业、针灸专业、推拿专业和骨伤科进修生使用。在全国
各高等中医院校应用期间反映较好。刘老还主编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专业教
材:《中国骨伤科学 治疗学》、《中医骨伤科各家学说》,自著《刘柏龄治疗腰
病手法》试听教材,刘老在中医骨伤科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业绩丰斐 医史永驻
刘柏龄教授从医治学求实创新。刘老在从事中医药教育和临床工作以来,始终把
科学研究工作放在首位。在“肾主骨”的理论基础上,刘老不断积累临床诊疗经
验,不断充实变通“肾主骨”理论,并于20世纪60年代在此理论基础上,研制出
治疗骨质增生的新药“骨质增生止痛丸”,填补了治疗骨质增生病的国内空白,
投放临床使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该药已纳入《国家药典》,骨质增生止痛
丸1987年获长春发明一等奖,1991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20世纪80年代,在骨质增生止痛丸处方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制出治疗颈、肩、腰、腿痛新药“壮骨伸筋胶囊”。20世纪90年代研制
出治疗骨质疏松的“健骨宝胶囊”和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复肢胶丸”。“
健骨宝胶囊”1999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壮骨伸筋胶囊”2000年获吉林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复肢胶
丸”2003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与此同时,刘老还在中医传统外敷药“砍
离砂”的治病原理启发下,以发热剂和自拟中药配方,研制成了专门治疗软痛及
风湿骨痛的“汉热垫”。“汉热垫”具有理疗和药物治疗的双重效果,对风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以及各种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的康复期,均有
较好疗效。它优于单纯的发热剂和单纯的药物熏洗、熨熥剂。后经长春长白实业
公司投入批量生产,出口日本等多个国家。
悬壶济世 誉满杏林
刘柏龄教授从医治学无私奉献。20世纪80年代初,刘老为了提高骨折的治愈率,
主动献出治疗骨折的接骨秘方“接骨灵”,该药突出应用动物药血肉有情之品的
蛤蚧为主药,配合植物药之骨碎补等,经过提取制成片剂,后改名为“接骨续筋
片”。接骨灵促进成骨活动,和我国传统医学治疗骨折的理论是完全吻合的。中
医学特别强调以“活血化瘀为先”和“血不活,则瘀不祛,瘀不去,则骨不能接
”以及“瘀祛、新生、骨合”。把活血化瘀作为骨折治疗的中心环节。生理情况
下,成骨活动依靠旺盛血循保证营养供应;病理情况下,骨折愈合对局部血循依
赖程度更大。凡能加强局部血运,加速凝血吸收和血肿机化的措施,都会对骨折
愈合发挥有利作用。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湿福音丸”的研究。1985
年通过省级科研成果鉴定,并于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德艺双馨 国医楷模
刘柏龄教授非常关心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刘老常以身作则,深入学生之中,
到青年教师中教育他们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言传身教地向学生讲述古人的医德
楷模和深刻的医德铭言,推崇古医家孙思邈的高尚医德,常说:医者不能以技乘人
之危,索取财物,起踵权豪抬高身价;深赞陈实功的“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
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
及者荐拔之”等铭言佳句。刘老从医六十年,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尽心尽力为患
者服务,无论贫富,均一视同仁,令患者满意,令同行、学生无比敬佩。刘老虽
已经耄耋之年,仍坚持临证,每周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出两次门诊
,为众多骨伤科患者诊治。刘老治学严谨,在临证过程中,按疾病分类汇总留存
病例资料,亲笔书写诊法方药,并将亲笔临床医案整理并出版,将其学术思想和
临床经验传承,将对骨伤科后辈的成长起到指导和启示的作用。刘老从医60余年
,执教50余载,半个多世纪在中医的医、教、研战线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
他仍然不忘自勉,刘老*喜欢的座右铭就是“矢志岐黄,继承、创新、为人民”
。为中医骨伤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节 刘柏龄学术思想
刘老秉承《黄帝内经》中提出的肾主骨理论,提出“治肾亦即治骨“,但在临证
中,同时强调,调肾为主,重视阴阳,筋骨为重,不离气血;痰湿瘀兼顾,虚实
分清;折骨伤筋病,手法先行。
一、治肾亦即治骨
以调肾为主,重视阴阳
刘柏龄在漫长的岁月里,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较早的确立了“从血论治”
的学术思想;以“活血化瘀为先”,亦即“瘀去、新生、骨合”,达到骨伤治疗
目的。这是普遍应用的学术思想主张。他再“从血论治”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提
出并确立了“治肾亦即治骨”的学术思想。这一学术思想,对骨伤病来讲颇有创
意亦是比较完善的学术思想。这是以“肾主骨、生髓,髓充则能健骨”的理论为
指导提出的。
20世纪60年代,刘柏龄对“肾主骨”和“治肾亦即治骨”的理论做了深入研究。
他认为保养肾的精气,是抵御病邪,防治骨病、骨折,延缓衰老的重要措施。如
女子七七、男子八八以后,肾脏衰、精少,筋骨、肌肉得不到很好的滋养,因而
形体皆极,骨质脆弱,易发生骨折,且折后愈合较慢。临床上女性绝经后发生骨
质疏松以及男性好发骨质疏松的年龄与《素问 上古天真论》所述“男不过尽八
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华皆竭矣”的年龄段相吻合。因此,早期调养,
保精气,壮筋骨,对防治老年“骨属屈伸不利”和骨折等病患是非常重要的。
肾主骨理论*初来源于《黄帝内经》。《素问 宣明五气》云:“五脏所主:心主
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素问 上古天真论》则
进一步说明肾对骨的作用。“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
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食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
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
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
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级。四
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
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这段原文中“从发长齿更”到“筋骨劲强”,充分说明随着
年龄的增长,肾中精气逐渐充盈,肾主骨生髓的功能逐渐增强,则骨的患病自然
下降;从“面焦发堕”到“齿发去”,说明肾中精气从充盈到渐渐衰竭的过程,
肾主骨生髓的功能逐渐减弱,则骨的患病自然上升;人体慢慢就会因精气不足而
导致或衍生出各种骨伤科疾病。比如常见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
关节病、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脆性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股骨
头无菌性坏死等。
《灵枢 经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
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以上说明骨的生
长、发育均依赖于肾脏之精气的充养。若禀赋不足及后天失养导致肾精亏虚,则
肾脏不能发挥主骨生髓及主生长发育的功能,导致骨骼生长、发育紊乱,出现形
态
**节刘柏龄简介
刘柏龄(1927~),男,吉林省扶余县人,第二届“国医大师”获得者,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流派传承工作室天池伤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我国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
会奠基人之一,我国著名中医骨伤科学家、“中医骨伤名师”,长春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吉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500名名老中医
之一,全国**、二、三、四、五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受聘
为美国国际中医药学院荣誉博士,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客
座研究员,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继承国家名老中医学术
经验指导老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伤科医学顾问、主任导师,河南省洛阳正
骨医院继承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
,是“20世纪中国接骨学**成就奖”及全国华佗金像奖和吉林英才奖章获得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国医楷模”称号及“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和“
成就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
导老师”荣誉称号。
秉承家学 贵在创新
刘柏龄教授家学渊源。刘老秉承其家族“从血论治”的诊治思想,强调伤病以“
活血化瘀为先”,亦即“瘀去、新生、骨合”,在“从血论治”的学术思想基础
上,刘老深明经旨,融于实践,在《黄帝内经》———“肾主骨、生髓,髓充则
能健骨”的“肾主骨”理论为指导,逐步确立了“治肾亦即治骨”的学术思想,
成为国内“肾主骨”立论之大家。刘老将此理论在临床诊治中积极发挥,在骨性
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脊柱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取得良好的
疗效,并独创了“骨质增生丸、壮骨伸筋胶囊”等多种新药。
推重手法 荟萃众长
刘柏龄教授秉承家学而集众家所长。刘老在临证上强调局部与整体并重,内治与
外治兼顾。尤其注重手法的应用与研究,他荟萃隋、唐以来骨伤手法之精华,结
合家传手技,进行整理、研究、实践,自成体系。他把正骨手法归纳为拔伸、屈
转、端挤、提按、分顶、牵抖、拿捏、按摩八法。具体地提出治骨与治筋两大类
。他自创“二步十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点刺“暴伤点”治疗急性腰肌扭伤
、“一牵三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旋转牵拉松解法”治疗肩关节周围
炎、“理筋八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不仅独具一格,而且疗效卓著,其手法疗
效卓著,每年均有大量国内外患者慕名就诊,多次被邀赴美国、德国、法国、日
本及马来西亚等国家讲学,并为当地患者诊查治疗,极大地弘扬了传统医学的精
髓。
治学严谨 桃李芳芬
刘柏龄教授从医治学重传承发扬。刘老热爱祖国传统医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投入于中医教学工作**线,为培养中医药人材、发展中医药事业呕心沥血。
1956年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刘老即留校任教,先后承担了《中国医学史》、《
中医外科学》和《中医正骨学》的教学工作,成为一人独兼三个教研室负责同志
的**人。没有教材,他夜以继日地翻阅资料,编写讲义、讲稿,他治学严谨,
备课一丝不苟,他讲课认真,态度稳健从不空谈。他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
,讲求实效,他讲课语言简练,条理清楚,逻辑性强,分析透彻,引文丝丝入扣
,举例恰当,常能引人入胜,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常将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融入
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有所得,颇受学生好评。
刘老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三批高徒,国内研究生13名,国外研究生10名。目前经他
培养的学生,包括国内外研究生,很多已成为现在中医药学术骨干、博士生导师
以及卫生行政领导等,均成为我省中医药事业的栋梁之才,不断地将中医精髓发
扬光大,使天池伤科影响力传扬于海内外。
著书立作流芳百世1967年,根据新的教学精神,刘柏龄教授重编了《正骨学讲义
》和《中医伤科学讲义》。1974年参加编写全国统编教材《外伤科学》,1980年
参加编写全国统编教材《中医伤科学》。并于1982年再次参加第五版《中医伤科
学》编写。第五版《中医伤科学》教材应用10余年,它不仅供本科学生用,甚至
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在应用。直至1996年,在长春召开全国高等中医院校
骨伤教育研究会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强烈要求重新编写一部符合现代科学进步、
社会发展需求的新的《中医骨伤科学》教材。于是由学会主持,组织全国18所中
医院校骨伤科教师组成编写组,分工协作。开始编写新版《中医骨伤科学》,刘
老担任主编。该教材的特点是:在《中医伤科学》(第五版)教材基本内容基础上,
增加了骨病和创伤急救,充实了基础知识与临床需要,使内容更全面,突出了中
医特色,吸收现代医学精华,使内容更加新颖;体现了深厚的基础理论,注重了
临床实践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之更加实用。并力求系统完整,条理层
次清晰,语言简练明了,图文并茂,以利现代教学的需要。全书60多万字,插图
380余幅,供五年制中医专业、针灸专业、推拿专业和骨伤科进修生使用。在全国
各高等中医院校应用期间反映较好。刘老还主编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专业教
材:《中国骨伤科学 治疗学》、《中医骨伤科各家学说》,自著《刘柏龄治疗腰
病手法》试听教材,刘老在中医骨伤科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业绩丰斐 医史永驻
刘柏龄教授从医治学求实创新。刘老在从事中医药教育和临床工作以来,始终把
科学研究工作放在首位。在“肾主骨”的理论基础上,刘老不断积累临床诊疗经
验,不断充实变通“肾主骨”理论,并于20世纪60年代在此理论基础上,研制出
治疗骨质增生的新药“骨质增生止痛丸”,填补了治疗骨质增生病的国内空白,
投放临床使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该药已纳入《国家药典》,骨质增生止痛
丸1987年获长春发明一等奖,1991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20世纪80年代,在骨质增生止痛丸处方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制出治疗颈、肩、腰、腿痛新药“壮骨伸筋胶囊”。20世纪90年代研制
出治疗骨质疏松的“健骨宝胶囊”和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复肢胶丸”。“
健骨宝胶囊”1999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壮骨伸筋胶囊”2000年获吉林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复肢胶
丸”2003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与此同时,刘老还在中医传统外敷药“砍
离砂”的治病原理启发下,以发热剂和自拟中药配方,研制成了专门治疗软痛及
风湿骨痛的“汉热垫”。“汉热垫”具有理疗和药物治疗的双重效果,对风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以及各种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的康复期,均有
较好疗效。它优于单纯的发热剂和单纯的药物熏洗、熨熥剂。后经长春长白实业
公司投入批量生产,出口日本等多个国家。
悬壶济世 誉满杏林
刘柏龄教授从医治学无私奉献。20世纪80年代初,刘老为了提高骨折的治愈率,
主动献出治疗骨折的接骨秘方“接骨灵”,该药突出应用动物药血肉有情之品的
蛤蚧为主药,配合植物药之骨碎补等,经过提取制成片剂,后改名为“接骨续筋
片”。接骨灵促进成骨活动,和我国传统医学治疗骨折的理论是完全吻合的。中
医学特别强调以“活血化瘀为先”和“血不活,则瘀不祛,瘀不去,则骨不能接
”以及“瘀祛、新生、骨合”。把活血化瘀作为骨折治疗的中心环节。生理情况
下,成骨活动依靠旺盛血循保证营养供应;病理情况下,骨折愈合对局部血循依
赖程度更大。凡能加强局部血运,加速凝血吸收和血肿机化的措施,都会对骨折
愈合发挥有利作用。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湿福音丸”的研究。1985
年通过省级科研成果鉴定,并于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德艺双馨 国医楷模
刘柏龄教授非常关心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刘老常以身作则,深入学生之中,
到青年教师中教育他们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言传身教地向学生讲述古人的医德
楷模和深刻的医德铭言,推崇古医家孙思邈的高尚医德,常说:医者不能以技乘人
之危,索取财物,起踵权豪抬高身价;深赞陈实功的“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
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
及者荐拔之”等铭言佳句。刘老从医六十年,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尽心尽力为患
者服务,无论贫富,均一视同仁,令患者满意,令同行、学生无比敬佩。刘老虽
已经耄耋之年,仍坚持临证,每周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出两次门诊
,为众多骨伤科患者诊治。刘老治学严谨,在临证过程中,按疾病分类汇总留存
病例资料,亲笔书写诊法方药,并将亲笔临床医案整理并出版,将其学术思想和
临床经验传承,将对骨伤科后辈的成长起到指导和启示的作用。刘老从医60余年
,执教50余载,半个多世纪在中医的医、教、研战线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
他仍然不忘自勉,刘老*喜欢的座右铭就是“矢志岐黄,继承、创新、为人民”
。为中医骨伤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节 刘柏龄学术思想
刘老秉承《黄帝内经》中提出的肾主骨理论,提出“治肾亦即治骨“,但在临证
中,同时强调,调肾为主,重视阴阳,筋骨为重,不离气血;痰湿瘀兼顾,虚实
分清;折骨伤筋病,手法先行。
一、治肾亦即治骨
以调肾为主,重视阴阳
刘柏龄在漫长的岁月里,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较早的确立了“从血论治”
的学术思想;以“活血化瘀为先”,亦即“瘀去、新生、骨合”,达到骨伤治疗
目的。这是普遍应用的学术思想主张。他再“从血论治”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提
出并确立了“治肾亦即治骨”的学术思想。这一学术思想,对骨伤病来讲颇有创
意亦是比较完善的学术思想。这是以“肾主骨、生髓,髓充则能健骨”的理论为
指导提出的。
20世纪60年代,刘柏龄对“肾主骨”和“治肾亦即治骨”的理论做了深入研究。
他认为保养肾的精气,是抵御病邪,防治骨病、骨折,延缓衰老的重要措施。如
女子七七、男子八八以后,肾脏衰、精少,筋骨、肌肉得不到很好的滋养,因而
形体皆极,骨质脆弱,易发生骨折,且折后愈合较慢。临床上女性绝经后发生骨
质疏松以及男性好发骨质疏松的年龄与《素问 上古天真论》所述“男不过尽八
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华皆竭矣”的年龄段相吻合。因此,早期调养,
保精气,壮筋骨,对防治老年“骨属屈伸不利”和骨折等病患是非常重要的。
肾主骨理论*初来源于《黄帝内经》。《素问 宣明五气》云:“五脏所主:心主
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素问 上古天真论》则
进一步说明肾对骨的作用。“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
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食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
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
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
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级。四
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
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这段原文中“从发长齿更”到“筋骨劲强”,充分说明随着
年龄的增长,肾中精气逐渐充盈,肾主骨生髓的功能逐渐增强,则骨的患病自然
下降;从“面焦发堕”到“齿发去”,说明肾中精气从充盈到渐渐衰竭的过程,
肾主骨生髓的功能逐渐减弱,则骨的患病自然上升;人体慢慢就会因精气不足而
导致或衍生出各种骨伤科疾病。比如常见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
关节病、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脆性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股骨
头无菌性坏死等。
《灵枢 经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
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以上说明骨的生
长、发育均依赖于肾脏之精气的充养。若禀赋不足及后天失养导致肾精亏虚,则
肾脏不能发挥主骨生髓及主生长发育的功能,导致骨骼生长、发育紊乱,出现形
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