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98138
本书为作者近三年间的文学评论萃选。“*文艺思想研读”,由悉心研读的领悟与体会,讲述了*文艺思想的丰富内涵与重要精神;“年度文情概观”既检视文学演进,梳理文学成果,又抓取主要倾向,评说存在问题;“经典现象重温”与“新人新作评介”,以作家作品为对象,或侧于文学经典现象解读,或侧于文学新人新作评介,在鲜明的主体意向中,呈现出文学的新动向与创作新进展。
习近平文艺思想研读
原点、要点与亮点
——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学习体会
“为人民”:创作的中心与文艺的轴心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构建时代文艺高峰的思想指针
——学习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文化自信与精神自立
坚定的文化自信与坚实的文化根基
“文运与国运相牵”是文艺发展规律的高度总结
开创文艺新局的理论指南
——学习习近平两个文艺讲话的几点体会
清新的文风 重要的文献
——学习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两个重要讲话
坚定高度的文化自信 书写当下的中国故事
——学习习近平十九大报告的体会
阅读新时代 书写新现实
——学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几点体会
年度文情概观
2014年中国文情报告·总报告
世情与人性的多维透视
——2014年长篇小说概观
2014年文坛热点与理论批评要点
2015年文情报告·总报告
现实人生的多点透视
——2015年长篇小说概观,
为着振兴的自审与自省
——2015年的理论批评述要
2016年中国文情报告·总报告
精彩的中国故事与动人的中国旋律
——2016年长篇小说概观
生动现实的活动影像
——五年来的长篇小说印象
在稳步前行中不断拓进
——五年来的文学批评走向观察
经典现象重温
人之楷模 文之典范
——柳青为人与为文之于我们的启示
当代作家的光辉典范
——从《柳青传》看柳青的为人与为文
“身入”“心入”“情入”
——柳青留给我们的启示
活在作品中
——从路遥作品的常读常新说起
就路遥与《平凡的世界》答腾讯网
他与《白鹿原》一起活着
——悼念亦师亦友的陈忠实
不懈的“寻找” 不朽的丰碑
——陈忠实写作《白鹿原》的前前后后
有感于贾大山的两个“淡”
新人、新作评介
与时代同行的文学新实力
——“80后”与青春文学的发展
当下文坛的青春力量
——青年作家队伍现状观察
新实力与新活力
——上海“80后”作家写作概观
越“绕”越丰饶
——评刘震云长篇新作《我不是潘金莲》
写活了也写神了小人物
——读《古炉》有感
惯性中的个性
——读王蒙小说新作《这边风景》
再现战争又超越战争的小说力作
——读王筠的长篇小说《长津湖》
“冒犯”性写作的背后
——读宁肯的长篇新作《三个三重奏》
“老地方”的念想
——读荆永明的中篇小说《北京房东》
叶广芩的变亦不变
——读《扶桑馆》有感
小人物的光亮
——评陈彦的长篇小说《装台》
因暖心而醇厚
——评刘庆邦的长篇小说《黑白男女》
在婚恋中成长
——评王跃文的长篇小说《爱历元年》
既是悲歌,又是赞歌
——评阎真的长篇小说《活着之上》
“人民”名义下的殊死博弈
——读周梅森长篇小说《人民的名义》
抒写“新史诗”的力作
——评宁肯的纪实文学新作《中关村笔记》
后记
从事文学理论批评数十年,但对结集出书一事不大上心。原因是总觉得自己从事理论批评以来,因为兴趣的广泛,追寻的变换,一直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既没有什么定向,也没有什么重心,写的东西不少,但都鸡零狗碎,差强人意。因此,结不结集不打紧,出不出书无所谓。
但有对我主编的《中国文情报告》感兴趣的朋友,说读了我撰写的《中国文情报告·总报告》及长篇年度综述等,觉得在跟踪文学走向,直击文学现场上,有自己的想法,也有一定的特点,把这样一些宏观性的文章收集起来,也是一种别样方式的文情观察。还有的朋友建议把近年来写的有关习近平文艺思想研读的文章,经典文学现象解读的文章,评介“80后”与青年作家的文章等,分别编选,结集出书。这些建议有时会让我暗自动心,但一想到查找文章,分别汇编,既费时费力,不胜其烦,又有自珍敝帚,贫儿曝富之嫌疑,便悄然打了退堂鼓。思谋再三,有了一个以近三年来为时间段,把几个方面的分列成几个小辑,酌选自己还稍许满意的文章,凑成一个近年评论文章精选的想法。
这样的一个想法在一次聚会中无意说起,得到在场的贺绍俊、黄宾堂、兴安等友人的大力赞许,在他们的鼓励与催促之下,很快就爬梳剔抉,搜文选作,编就了这本近年的评论选集。
书名“文情新观察”,既有暗示这本集子与《中国文情报告》的某些联系的意思,也有体现我在文学理论批评上的个人追求的意思。我以为,在文学批评的领域里,需要不同走向与风格的文学批评。我的偏于现状跟踪与走向捕捉的批评,无疑也是批评之一种。它所起到的类乎于“探头”的作用,相信既为批评所应有,也为文坛所需要。
感谢促成此书编选并运作此书出版的作家出版社的黄宾堂,兴安;感谢关心并支持此书出版的吴义勤,以及作家出版社的其他相关人员。这种关切与支持,可以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与温热的激励,让伏枥的老骥,壮心不已,继续奋蹄。
是为后记。
白 烨
2017年11月20日于北京朝内。
原点、要点与亮点
——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学习体会*
我今天要讲的课题是关于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的,为什么要讲这个课题呢?春节前的时候,有一次钱小芊书记碰见我,问我近在干什么?我说我近因工作需要,在专心研读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他听说后就说那你来鲁院讲讲。这个事情的背景是我现在受聘于我们中国社科院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建设工程,主要的工作是在张江副院长的领导下,为每个月两个版的《人民日报》的《文学观象》专栏作策划与组稿工作,今年《文学观象》改成了《文艺观象》,全年都要来用来深度解读习近平的文艺座谈会讲话。因此,我就必须要非常专注地去学习习近平的文艺座谈会讲话,在认真领会的基础上,从中遴选出重要的话题,再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来组约专家学者和作家进行笔谈。所以,习近平的文艺座谈会讲话,我必须认真研读,深入领会。但是这样重要的一个讲话,你自己学习是一回事,要来讲说是另外一回事。因此,除去学习习近平的这个讲话之外,我还比较着重温了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争取把我所想到的努力讲好。
因为习近平的文艺座谈会讲话尚未公开发表,我今天的讲课,其实就是用我的话来转述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的一些基本精神,然后再跟大家交流我一些我的学习体会与研读感受。一共讲四个问题,个问题是,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在关联。第二个问题是,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第三个问题是,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八个要点,第四个问题是强烈的问题意识与辩证的解决之策。
先说一点有关这个文艺座谈会讲话的一些背景。党的十八大前夕的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专门就文化问题进行决策和作出决议,这在党的历史与文献上都是少见的。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在许多场合都谈到文化、文艺问题,并作出重要的论述。据不完全统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有2013年3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1月26日在山东曲阜考察时的讲话;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央在决定召开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时,也作了许多调研。包括作协、文联、社科院,都从不同的方面提供了各自的资讯。所以这个讲话是经过充分调研,精心准备的。而且除去理论思想上的高屋建瓴之外,始终密切联系着当下文化与文艺的现实,有着强烈的针对性,重要的指导性。
从理论准备和文学知识上看,这个讲话也充分而深入,这个讲话点到的中外作家之多,在类似的讲话里也前所未有。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先后讲到的作家、艺术家、中外作家多达120人之多,其中外国的作家、艺术家有80多位,中国从古到今的有30多位,孔孟等先贤不用说,鲁郭茅巴老曹都悉数提到,尤其还说到三位当代中国作家,在铺锦列绣般的陈述与评点中,显示了文学视野的宏阔与文化胸怀的博大
所以说,习近平是在关于问题、关于现状、关于知识等各个方面都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才作了这样一个重要讲话。所以这个讲话确实跟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此文系2015年3月在鲁迅文学院理论批评高研班的授课讲稿整理而成。
有一定的可比性。无论是从时代背景,现实需要,还是理论储备,观点阐发,既有一定的继承,又有一定的发展。
一,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与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在关联
首先要说的个小题是,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是党的领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于文艺问题的系统阐述。我们都知道,《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在民族抗战的历史条件下,对于文艺问题的系统阐述。延安文艺座谈会是1942年5月份在延安开的,座谈会一共开了三次,持续了将近一个月,5月2号开了一次,5月16号开了一次,5月23号开了一次,三次会都参加了,在次会和第三次会上依据事先拟就的提纲讲了话。第二次也即5月16号的会他参加了但没有讲话。次会上的讲话叫“引言”,第三次会上的讲话叫“结语”,总合起来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全文。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除过战时与政治的背景,还有一个文化与文艺的背景。当时在40年代初,尤其是1942年前后,延安文艺界也有很多现象、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那个时候,来到延安的文艺界人士,有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有从别的解放区来的,有从国统区来的,也有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人士到了延安之后,在对于一般文艺怎么看,革命文艺怎么看,包括文艺的性质与功能怎么看等许多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看法反映在文学工作和文学活动中就会出现分歧,产生矛盾,引起争论。另外,当时的延安在文艺界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山头主义,而且在很多地方表现出互相不宽容、彼此有意见的不和谐。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文艺界的团结,而且直接影响了文艺界的工作。所以,从1941年底到1942年初。一直也在做有关文艺的调研工作,包括找人谈话、给人写信、了解情况等等。文艺座谈会是4月27号发的通知,5月2号正式召开。在做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针对当时延安文艺界的思想状况,着重论述了抗战时期文艺工作的性质、任务与方向。这个讲话,是我们党的领袖关于文艺问题基本看法的个系统的论述。
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在当时的延安产生了极大的功效,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澄清了人们的文艺思想,统一了人们关于文艺的基本认识,对于当时的延安文艺运动大众化,包括革命文艺的战斗化都起了积极而有力的促动作用。在全国解放之后,它其实一直是我们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后来,尤其是新时期之后人们在清理极左文艺思潮时,不可避免地牵连到《讲话》,人们对于讲话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时候还有很多争议,有的人就认为这个《讲话》基本上是一个“过时”的文本,已不足以作为依凭。我觉得我们要历史地看待这个《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当时,在作了这次讲话之后,一直特别谨慎,反复听取意见,迟迟没有发表。《讲话》是什么时候发表的呢?是十个月之后1943的年3月份在《解放日报》才全文发表。据胡乔木回忆,在那个期间是几次修改,而且觉得他不是文艺方面的专门家,怎么样让这个讲话切近文艺规律,并且带有体系性,他自己心里不是很有底,因此,很不放心,反复修改。这个《讲话》我觉得有结合当时社会的和文化的具体的一些环境、具体的形势需要讲的一些话,也有就文艺的要义、创作的规律讲的一些话。要作具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还有一个有助于理解《讲话》精神的事情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正式发表传到国统区之后,郭沫若看了以后说道:“这个讲话很好,好就好在有经有权”。听到后很欣赏这个说法,认为得到了知音。这就是说,在看来,他的这个重要讲话里,有些确实是经常的道理,普遍的规律,有些则是适应一定环境与条件的权宜之计。那么我们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些是“经”?那些是“权”呢?我以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那些关于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的重要论断和精彩论述,今天看来也经得起推敲,并没有过时,它当然是“经”。但它确实也有“权”,比如说在谈到文艺与人民关系时,特别强调要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为抗战服务,这在今天看来可能就是“权”。这就是说,这些论述与论点,是专门针对那个时期的形势与需要,那个时期过了之后,可能就不怎么适用了。我觉得我们的问题是,在战时环境完全改变之后,特别是进入和平阶段的很长时期,我们没有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做“经”“权”之区分,一股脑的进行硬性贯彻与过度阐述,有时还把权宜性的东西一再放大,使得很长时间里文艺思想趋于僵化,文艺之路越走越窄。我们后来在文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理解与执行中的偏差,不能归结到《讲话》里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基本精神,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切近创作实际,反映艺术规律的,其中关于文艺的基本看法,包括党对革命文艺的要求,对革命文艺工作者的要求,都是那个历史时期党对文艺工作的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精要的阐述。
比照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来看习近平这个文艺座谈会讲话,我们会发现这个讲话跟那个讲话有一个很大的相似之处,就是我们在72年之后,又面临了我们这个历史时期很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新的倾向、新的矛盾。我们大家都感到从新时期到新世纪以来,文学的场域越来越丰繁缭乱,文艺的问题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莫辨。跟过去比,现在确实多元多样了,从写法到观念,都应有尽有,无所不有。从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上讲,我觉得我们应该举双手欢迎这样的状态,但是你往深了去看,就会觉得,“群雄竟起”,谁是真正的英雄?“众声喧哗”,谁是时代的强音?好像都没有区分了,难以辨别了。现在的文坛很像春秋战国那个时候,不同的看法与说法,都在自证与自诩,谁也不能说服谁、谁也不能统领谁、谁也不能主导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文艺领域里有很多问题是需要解决,文艺思想上也有很多困惑需要澄清。而且跟当代文学的其他时期相比,当下的文学与文坛,出现了新因素,形成了新关系,比如市场的力量,资本的介入,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从指导思想和领导层面提出一定的思路与看法,以引领人们更好地认清现实,把握现状。
可以说我们是在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面临新的状况、面对新的问题的情况下,习近平对于文艺问题结合当下实际做了一次系统的理论阐述,它的重要性就在于,他是基于当代文学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以及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教训与经验,来着力解决我们这个时代的诸多文艺难题的一次理论出击,所以它是党的领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于文艺问题的一个系统阐述,就跟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一样,具有它的划时代的意义。
第二小题,对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很多重要的论断与论述。现在回溯起来,我觉得有几个点比较重要,首先一个,高度地肯定和评价了文艺的作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开首就说,我们现在有文武两个战线,有两支军队,拿枪的军队和文化的军队,而文化的军队,“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由此,他把文艺看作是“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在此之前,我们党还没把文艺工作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习近平的文艺座谈会讲话,一开始就讲我们国家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就是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而在这种精神力量的丰富与增强中,文艺的引领功能与号角作用无可替代。这种结合新的历史发展趋势与民族发展需要,高度估价文艺的作用与功能,我觉得是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首先的一个继承。
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一个理论亮点,是有关文艺与生活关系的论述,如“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必须与新的群众的时代密切结合”,等等。而习近平的文艺座谈会讲话,许多地方都落到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文艺与人们的根本点上,而且根据现在的世界大格局和中国大走势,高屋建瓴地论述了“人民生活”既是文艺的“原料矿藏”与“创作源泉”,也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可以说,在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上,习近平的文艺讲话,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并发展了关于文艺与生活的主要论点。
还有就是在有关“人民”的提法上,习近平的讲话对的讲话也有很好的继承与发展。我们能感觉得到,讲话里的“人民”的概念,在对“工农兵“的刻意突出中,显然带有很强烈的阶级性。而习近平讲话中的”人民“,带有极大的普泛性,有时是指民族主体,有时是指社会主人,有时是指广大读者,有时是指服务对象。总体来看,这里的”人民“,是广义性的。我觉得在这个关键词上,习近平是有自己的拓展与延伸的,这也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
第三个小题,一个时期有关文艺问题的纲领性文件。一个时期,是指新时期以来和之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个时期就如同习近平讲到经济状态时说到的“新常态”一样,文艺也进入了自己的“新常态”,或“新生态”。简要地说,这个文艺“新常态”是个什么情形呢?那就是进入了一个凝聚着新力量、混合着新关系、涵盖着新元素的一个新时期、新阶段。这种新常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是在文学生产上,日益呈现出多机制与多成分的混合型、混合血、创作组织、写作主导、作品的运作由传统的作协体制、期刊和出版社机制变成事业与企业、国企与民营、纸媒与网络等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多个链条齐头并进的多元状态。第二,介入文学的元素增多了,影响文学的关系复杂了,过去影响文学的,主要是社会文化氛围,现实政治环境,我们过去经常讲左了右了什么的,都是这样一些元素在起作用,那么现在不同了,现在不断加入进来的既有市场与资本,又有传媒与信息,还有网络与科技,这些元素的介入与强化,使得文学的场域格外混杂,文学的关系更为复杂,影响文学的元素、因素、功能与动力也更加地多维与多向。第三,在作家群体和作品的构成上,因为新代际的崛起,类型化的分泌,成分更为丰富,样态更为繁杂,严肃与通俗、传统与类型、纸质与电子、线上与线下各自为战,又相互渗透,总体形态更加纷繁多样。第四,文学的传播、阅读和接受因文学读者的年轻化,审美趣味的分化、娱乐需求的强化,在文学类型多样化的同时,文学的阅读也进而走向分层与分众、多面与多边、经典阅读与轻松阅读、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静态阅读与移动阅读将在分化中并立、在共存中互动,并带来趣味上的冲突与观念上的冲撞。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文坛跟过去比,已不是某一个环节和某一个方面变异了,而是从写作、生产、传播到阅读的整体上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的复杂性前所未有。所以我觉得,跟过去比,我们确实进入了一个以前所没有的,或者说以前很少见到的这样一个新的文学阶段。
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状态,我们应该怎样地去对待、怎样去把握,是一个绝大的难题。正是面对着这样一个复杂的文学、文化现状,习近平的文艺座谈会讲话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思路,确定了一个主要的走向。这些精神不只就文艺创作提出了期望,确定了方向,给作家艺术家厘清了思路,提出了要求,而且对我们的组织领导,理论批评也提出了很多指导的意见和切实的建议。可以说,我们很多争论不休的问题、氤氲不明的状态,无所适从的姿态,通过这个讲话,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明确起来,坚定起来。由此,我们知道应该怎么看和怎么办,有了清晰的路径和明确的方向。
第四,这个讲话反映了文艺自身和党领导文艺的两个基本规律,更多地、更大范围地凝聚了共识。这个讲话,跟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样,在讲话之前,进行了充分的问题征集和现状调研,凝聚了比较多的共识,较好地反映了两个基本规律。一个是紧贴文艺创作与文学艺术发展自身的规律。文学艺术的规律是什么?文学艺术的规律就是它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它需要作家艺术家创造性的劳动,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与和谐的氛围;这样就又引出另一个规律,党对文艺的组织领导规律。习近平在讲到“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问题时,特别强调了“改进”的方面,包括“加强对文艺工作的指导与扶持,加强对文艺工作者的引导与团结”,“面对新文艺形态,形成有效的管理方式与方法”,“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等。这里都有一些新的提法与说法,内中的某些调整与变化,应该是吸取了多少年来关于党在领导文艺方面的经验教训之后的结果。所以这个讲话,既遵循了文学艺术的客观规律,也总结了党领导文艺的一些已有经验。
二,文艺座谈会讲话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
习近平的文艺座谈会讲话,除去前边有一个简单的引语,后边有一个简单的结语之外,一共讲了五个问题,整个讲话就由这五个问题总体构成。五个问题的前后次序,也有一定讲究,大致是由总的问题开始,逐步具体;从大的话题立足,循序深入。
个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这个问题主要是讲文艺的功能与作用,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去认识文艺的功能和作用。讲话在一开始,就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站高望远,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人类社会的跃进与人类文明的升华的高度,谈到了精神的支撑,文化的孕育,及其由文学艺术汇聚而成的世界文明的发展与演进。
在这一部分,习近平讲了两层意思,一个意思是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在谈论民族复兴时,通常会把民族复兴更多地看成是物质的丰富、经济的发展,但习近平在这里特别强调了精神的支撑,文化的作用。他的几段论述中都分别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一个是人类进步与文化进步的同步性,他提到和论到了许多的中外著名作家与艺术家,就是在这一话题下说到的。他指出人类的进步与文化的进步的同步性,强调出自他们之手的文艺作品,正是人类进步的不同时期的标志和符号。他接下来又讲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前进动力,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就是中华民族要前进,中华文化是动力。在这个问题的阐发上,他先是从世界范围来看,从人类意义上来看,接下来又是从中国来看,从民族来看的。中华民族需要新的复兴,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民族的复兴需要物质、更需要精神,需要文化,需要文艺。这样讲来,就把一个颇为宏大的话题,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就落到了实处,落实到了文艺上。
第二层意思是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思想解放的引擎,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们现在正在从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需要伟大的文化,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大有可为。在层意思里,他把精神的力量、文化的作用,有力地凸显了出来,接下来就特别讲了文艺的作用,文艺家的职能,特别提醒文艺家们: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与作用,认识自己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这就是说,在民族精神这样一个领域里头,不仅文艺的作用举足轻重,无可替代,而且它本身就是精神的依托,文化的载体。社会的前进需要精神的驱动,精神的前行需要文艺的引擎,习近平在这里充分地讲述了文艺的重要作用,也科学地阐明了它们之间的一个辩证关系。
第二个问题,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在这个问题里,习近平大致讲了两层意思。个意思是文艺的繁荣发展,根本的就是创作生产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优秀作品代表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创造能力和文化水平。对内来说,要吸引人和启迪人,需要优秀作品;对外来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需要优秀作品。因此,必须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而要推出优秀作品,就要求文艺创作要精益求精。他特别强调作家立足于中国本土的主体性,要求作家首先要立足本土的现实、立足本土的历史,向人类和世界提供中国经验。
在这里他还有两个比较精彩的论述,一个是“三性论”,一个是“三精论”。说到什么是优秀作品时,他提出“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有机统一”的说法,三性合一,是谓优秀。过去我们一般只讲“两性”,即思想性与艺术性,他特别提到文艺的观赏性,这是特别有读者意识与观众观点的重要补充。一般来说,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之外,同时兼具观赏性与可读性,比较有难度,也特别需要加以强调。谈到精品之“精”时,他在讲话中作了这样的定义:“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也就是说,只是某一方面好还不够,必要几个方面都好,三精合一,是谓精品。
第二层意思,是创新是艺术生命。关于创新,他在引用《文心雕龙》等名家名言时论述道,“要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这里有一些颇具新意的说法,读来颇多启迪。比如,他说:文艺创作是观念与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与创意的对接。还有谈到优秀作品之独特,之卓绝,他说了三个“不”: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话语铿锵有力,给人印象深刻。他特别强调要极大地提升我们文学的原创能力,推动文艺创新,而要提高原创能力,实现文艺创新,就要求文艺家要德艺双馨,具有高度的和相互协调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平。不光是在艺术上要追求、要进取,而且必须要在很好的专业素养之外,具有很高很好的人格修为,社会担当,要讲品味,重艺德,注重人格修为、做到德艺双馨。所以他在创新是艺术的生命里头,谈到了艺术创作本身的创新,也谈到了创新对于艺术家的内在要求。
第三个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在这个问题里有三个小题,个小题是人民需要文艺,第二个小题是文艺需要人民,第三个小题是关键是热爱人民。
论说人民需要文艺、习近平秉要执本,首先从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说起,认为这种需求同“民以食为天“一样,跟水和空气一样,是人民须臾不能离开和缺少的。而且,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文艺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还有,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越来越关注中国,想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文艺是他们了解中国的好途径。因此,我们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以让外国民众深化对于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于中国的了解。
谈到文艺需要人民,他首先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成为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驱壳。人民生活本身就是文艺创作的原料矿藏,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其次,他特别提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作品是否堪为优秀,是否传之久远,关键都在于是否“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的写作,才能充满活力,卓具内力,葆有魅力。在这一部分,他谈到了柳青长期落户长安县皇甫村对于文艺创作的启示与意义。
论说文艺要热爱人民时,习近平首先强调情感对于创作的决定作用,因此,热爱人民,是为人民创作的前提。在这一部分,他先是引述了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接着提到与河北作家贾大山接触中的深刻印象,那就是“忧国忧民的情怀”。由此,他进而论述了怎样把热爱人民落到实处,提出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和“情入”。
在这一部分里,习近平还先后谈到文艺的创新根源于人民,文艺作品要用现实主义精神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好的作品要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后落到“与人民同在的”核心观念。
第四个问题,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在这一问题的开首部分,习近平首先提出“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并强调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在此基础上,他特别提出,作为铸造灵魂的工程,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艺作品要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家要身体力行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谈到文艺作品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指出“深层、根本、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这个问题抓的特别准,意思也表达的特别好,好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他找到了跟文艺更为贴近的精神元素,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比较而言,它大概是在核心价值观里头公约数、覆盖性强,也有感染力的一个元素。如果有人认为直接表现核心价值观,比较难以办到,那我就要求你表现爱国主义,书写家国情怀。可以说,爱国主义是一个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辐射力的精神纽带,不仅国内的作家可以书写,台港澳跟海外的的作家,也都可以书写。这样,就可以把华文文学作家都囊括进来,联系起来。
在这一部分里,习近平还讲到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文艺创作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也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因此,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同时,还说到了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在与世界文艺的交流与互鉴中,发展和繁荣我国的文艺,并要参与国际市场的艺术竞争,以使我们的文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第五个问题,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这一话题实际上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一个部分是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
谈到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习近平首先强调党的根本宗旨与文艺的根本宗旨统一性,那都是“为人民”。他指出,把握了这个立足点,党与文艺的关系,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政治立场与创作自由的关系,都会得到正确处理和准确把握。
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的领导,习近平认为要把握住基本的两条: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他要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文艺工作的指导与扶持,对文艺工作者的引导和团结,并期望文联、作协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真正成为文艺工作者之家。因为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习近平要求要跟上节拍,下功夫研究解决,形成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第二个部分是文艺评论,为什么把文学评论放在这里来说?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行文结构上的考虑,习近平实际上是把文学的理论批评看成是文艺的组织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或者是引导文艺、影响作家的一个重要方式。谈到重视和加强文艺评论,习近平对于文艺评论的职能作了这样的界定: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这样的定位,既有广度,又有高度,远远超出了我们只在品评文艺作品的范畴来看待文艺评论的狭小格局,显示出宏阔的视野,更体现出殷切的期待。这个话题里有这样几个重要的意思,一个是指出文艺批评的褒贬甄别功能的弱化,一个是批评精神的缺失,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要打磨好批评的“利器”,把握好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真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这一部分里有较多的对于批评现状存在问题的尖锐批评,这既表明他对文艺批评现状很不满意,也表明他对文艺批评寄寓着厚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