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6163911
绪论 文学本土化与民族化理论引论
章 追求与探索:新文学的本土化历史
节 历史的回顾与检讨
第二节 新文学的自我批判传统反思
第三节 新时期小说对古典文学传统的探寻
第二章 思想与伦理:民族精神的内在核心
节 民族化的基石:生活与现实
第二节 爱:文化底蕴中的情感世界
第三节 伦理的异域与本士:个人主义
第三章 形式与内容:文学本土化的呈现方式
节 中国故事与文学传统
第二节 文学地域性中的本土质素
第三节 大众接受与新文学的本土化
第四章 我们如何进入本土(一):方法学的思索
节 “道”与“器”:文学本土化的深层取舍
第二节 别求新声寻异路:废名的本土化探索
第三节 文学人物如何本土化——以格非《江南三部曲》为个案
第四节 本土深度的意义与难度——以雪漠作品创作为例
第五章 我们如何进入本土(二):以乡土作家为典型
节 乡土文化的无声浸润:孙犁
第二节 坚韧的自觉与努力的回归:周立波
第三节 乡村精神的自由放纵:莫言
附 关于文学本土化问题答客问后记
文化自信,首先是人的自信。如果人没有独立意志,做不成大写的人,那么,所有的自信都是痴人说梦式的可笑。五四新文学运动是在批判传统的奴隶意识,提倡做大写的“人”的前提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的,“五四”引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革命做好了准备。现代文学是人性、人的意志发展的美学体现,真实、有力地表达了现代化过程中的人心之变和人性之痛。鲁迅的道路正是在披荆斩棘的拓荒中开辟出来的现代人性之路。鲁迅一生坚持的特立独行、不断战斗的道路,体现了只有现代人才有的真正自信。“文化自信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丛书”的出版,我希望它能够站在时代前沿,推动历史进步,不开倒车,为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做出贡献。
——陈思和,*长江学者,复旦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
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必然陷入茫然无措,不能正确找到自己面向未来的方向。本套丛书纵论古今传统,钩沉千年文脉,攫取前贤英华,哺养现代精神,视野高远,胸襟开阔,值得赞赏!本丛书寻求文化自信的传统依据,所论公允中肯,所据充实精要,面向现实,夯实当代思想文化建设的坚实地基,值得热爱中国文化的读者认真阅读,细心领会。这套丛书对于提升文化自信一定会有积极意义。
——陈晓明,*长江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