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077286
本书是国内**本大学师生交流的日志书稿,历时三年而就,主要内容是师生之间的答问交流,问题直接或间接来自大学生,回答来自他们的老师。除此之外,本书书名、前勒口照片、广告语、封面等也是老师经过学生的投票或建议之后决定的。本书是一本真正的师生交流之书,可谓新时代的大学“论语”。本书更是一本有思想、有关怀的解惑之书,适合大学生、年轻人以及所有迷茫、追问、思考和怀念青春的人们阅读。
本书收入作者黎保荣回答学生的日志近百篇,内容分为叩问爱情、探问成长、追问教育三个部分,对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的迷茫给出了客观的、前瞻性的思考和回答,适合所有迷茫、追问、思考和怀念青春的人们阅读。
序言 关怀的意义
部分 叩问爱情
一、爱之疑问
人生无常,爱情如何摆脱无常?
问世间情为何物?
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
谁是你“生命中的那个人”?
经得起考验的才叫真爱?
什么是爱情中“对的时候”?
男人要赚多少钱才幸福?
传统婚姻模式具有某种合理性?
什么是男子汉?谁能给你安全感?
你应该如何面对前任?
你需要“自己爱得更多”还是“爱自己更多”的人?
富二代,嫁还是不嫁?
二、爱之实质
爱不是控制,而是对话与安心
回忆是一种相遇,然而凄美
所有不期而遇都像故友重逢
对待爱情的方式
爱情死不了人,但爱情可以磨人——由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想到的
所谓“完美”爱情
爱情是一种病,婚姻是一种命
你对男人没有要求,就等于对你的未来不负责任
关于大龄未婚现象的对话
三、爱之类型
林徽因,一个多情或贪心的女子?
优秀文化人的美满婚姻启示
优秀的男人未必适合所有女人——从学生的一条说说想到的
世上已无柏拉图
我反对掠夺型师生恋
异地恋,异地也要恋
四、爱之分合
80后女作家吴瑜与“你还敢相信爱情吗”?
夜深人静谈失恋
失恋如拔牙
你能否原谅另一半出轨?
分手不是坏事
一个人的山长水远——做别人情感的倾听者与思考者
真爱没有“更好”
在爱的时候结婚
“大学一毕业就结婚”男女有别
新婚姻法冷酷吗?
请不要相信说“爱你”的有妇之夫
第二部分 探问成长
一、青春灿烂
青春是一段灿烂的忧伤
毕业双城记
有一种青春精神叫“巴金”——青年节想起呼喊“我是青年”的中年巴金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与青春逝去又何妨?
什么叫朋友?什么叫成熟?
网络流行语和数字控
二、梦幻明亮
对待梦想的方式
完美是个梦,梦醒了要生活
若问生涯原是梦
何谓未来?
选择与等待
三、挫折莲花
挫折?刀子?莲花
如何驱走怪梦、噩梦
找工作应该警惕的几种心态
人生需要榜样,但不需要“人生导师”
你感觉温暖还是寂寞?
熬夜者诫
人生——面对诱惑的过程
人因困惑而成长
四、心本阳光
坚持做自己
物质可以很简单,内心可以很真实
守护你的心灵
星座决定人生?
在奋斗之外
享受每一天
快乐不如静乐、慢乐
照见本心与照见灵性
人人须是出家人
第三部分 追问教育
一、学生何为?
上大学为了什么?要做什么?
为了中学教学而否定大学创新?
当省级大学学生遭遇211问题
对大学牌子的思考
不要轻易弃学创业
考研需要协调的几种关系
对考上硕士的学生之忠告
致一位通识课的学生
一种米养百种学生
何谓“学生”?
二、教师何为?
我们现在怎样做教师?
看了学生的实习日记后之随想
关于深大校长为了学生而撤款的思考
是教师还是牧师?——关于学生精神与能力的问题解答
不认得学生的尴尬与好处
对模拟的所谓《退学申请》的思考
高考天问与高考自问
教授治校与学术权力
三、社会何为?
“钱学森之问”与中国杰出人才的缺乏
“后天很美好”的智慧与社会达尔文主义
对小悦悦事件的15种反应的思考
对“80后”文学提几个问题
贫穷、尊重与责任
我们为什么都活得那么脆弱?——从马丁“回家乡工作”的情感与观念说开去
后记 我与学生有段缘分
附录 学生对本书各要素的投票情况
以金子般的真心,肩起时代困惑的闸门,让青年人充满理想与希望;以健全的观念,点燃纷乱的柴火,让青年人感受暗夜中的心灯;以温柔的耐心,擦去天空的云翳,让青年人看到大光的照临。
——文学评论家、散文家,《中国社会科学》编审 王兆胜
我觉得保荣的弟子们真是幸运的。当今,“市场经济”思维弥漫,师生关系慢慢蜕变,在某些若明若暗的“功利”现实中,学生能够获得这样一份亲切的关怀,多么不易,又多么值得珍惜!
——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怡
你的文章,我相信年轻人看了会受益。你的学生有你这样的老师,他们有福了!
——家教经典《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 尹建莉
别人都说您心静,其实我觉得您不是心静,而是内心丰富和精彩。您的日志是用心写的,不是读一次两次就够的,是应该成为枕边书的。
——2009级学生 亦心亦旸
您这种师生对话、师生交流的形式,可谓新时代的大学“论语”。如果缺乏这份古道热肠,你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作者的硕士同学 阿育王
我看到一篇博文《婚姻视点之一:男人要赚多少钱才幸福?》。其作者自称是心理学博导。老实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仔细想过。因为我虽然贫穷过,但大学毕业后一直过着小康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针刺不到肉不会觉得痛。但是多年过去,看到这个题目,结合着身边的人与事,还是有话要说,不吐不快。
其一。这是一个传统问题。这是传统“男主外,女主内”、“贫贱夫妻百事哀”、家族观念和面子问题等观念的回光返照,甚至大行其道。虽然已是21世纪,但是中国人的观念似乎没有多少改变,反而变本加厉。从家长角度出发。如果有个有钱的女婿,面上有光,可以帮助家里;从女性角度出发,如果嫁个有钱的丈夫,生活相对滋润,不用太累。
其二。这是一个新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是男人赚钱?为什么不可以是双方赚钱?为什么不可以是女方赚钱比男的多?现在是现代社会,早就过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阶段,很多人都是共同赚钱才能够养家糊口,好好生存。否则万一有个意外,就家破人亡了。如我有个朋友,妻子辞掉工作全力支持他考上了国家某部委的公务员。结果他两年就累死了,他妻子没有工作,过得很艰难。而有个朋友的亲戚,因为做生意赚了一笔钱,就不用妻子工作了,后来他得了癌症,赚的钱都用完了,还需要借钱,但病还是没治好,后归于黄泉。
在中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未雨绸缪,从长远着想是应该的。至少另一半不用那么无聊。如果一个男人老是强调自己要赚钱比妻子多,这只是满足自己作为所谓男人的虚荣心,怕妻子和岳父岳母说他,是大男人主义的折射,这其实没有男人气概。所谓大男人主义其实是很虚弱的,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所以才用外在的东西证明自己。即使要如此,关键也是在实践,而非语言。而且实际上,女方赚钱比男的多的例子也不少。
其三。这是一个综合问题。有的人说,作为年轻人,自己大致是愿意裸婚的,但是父母不允许,一定要她嫁个有钱人。裸婚问题是对1980年后出生的人才成为问题,我们70后和我们的前辈基本上是裸婚,这不成真问题。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生存困难,我们70后及前辈那时候更困难,而是因为时代转型,人文精神更弱。可以说,这是一个浮躁感、物欲、恐慌感增强,而责任感、羞耻心和独立性减弱的年代。这样的父母,客观来说,是有点为子女着想,但实际上也是为自己打算。因为刚毕业的年轻人。如果不是因为待遇好,家境好的话,要买房是比较困难的,不过三年后买房的人还是不少。
如我们学校的大学生,有的就是毕业三年后买房的,虽然月薪也就三千元,但加上兼职,加上啃老,也就买房了。不过他们待的地方大多是县镇,很多不是城市,更不是大城市。嫁个有钱的,如果理解为对方现在没钱,但是肯努力,有潜力,以后能赚到钱,应该可以;或者现在有点钱,人也好,也可以;但一定要嫁个大富大贵,看来很难。高富帅一般要娶白富美,这是他们个人的愿望,也是他们家族的愿望。连娱乐圈嫁人豪门的女星都被抛弃,何况是一般工薪阶层!要飞上枝头变凤凰很不容易。
其四,怎样才算有钱?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且不说商界大款和娱乐圈的大腕,动辄身家上千万、上亿,只说工薪阶层。
如当你月薪两三千的时候,觉得月薪五六千才好;当你月薪五六千的时候,觉得要月薪一万才算有钱;当你月薪一万的时候,你可能觉得月薪三四万才好,好月薪十万八万。
而且,在中小城市月薪五六千还可以,但是到了北京、上海,这就少得可怜了,要翻倍甚至翻几倍才好,相对数字更有可比性。
简言之,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无穷。所以焦虑和痛苦也无穷。
以下说说一般的知识分子或者上过大学的人的境况,至少是购房状况。
先说在中小城市包括县镇的人,本科生的购房情况上面已提到,此处不赘。
硕士嘛,我的几位朋友,硕士毕业几年,月薪五千多,加上啃老,在城里刚买房不久,月供三千。博士吗?我有的朋友的女同学,月薪上万,加上啃老,在一个全省前几位的城市独力买了个100平方米的房子。
再看看大城市包括县镇的人。我以前看过一部微电影《我要结婚》。男女双方都是在北京北漂的外地人,相恋同居三年,男方好像月薪三四千。女方家长不知道女儿正谈恋爱,对女儿提出的条件是对方要有房,月薪上万,所以他们只能隐瞒实情。我有个在北京工作的朋友原来月薪四千多,后来月薪七千多,借钱买的房子。我猜想可能是五环以外的房子。
客观来说,从生存角度看,在大城市,月薪七八千到上万的确不算太多,因为房价都是两万左右甚至四五万一平方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便是如此。我有个朋友,月薪上万,夫妻俩加起来大概年收入二十万,但在某市买了个房子,每个月月供六千,还要还债,生活不宽裕。有个大学同学读了博士,月薪一万,夫妻俩大概年收入二十万,也就现在才在上海买房。
当然也有的大学同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做中学老师,月薪不高才六七千,不过靠着兼职,也买房了。而另外的同学留在北京,转行做了律师,月薪一万多。但是因为房子买得比较早,压力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以上说的都是越来越好的情况,下面说说有钱变没钱的情况。如我朋友说他某市的一个做中学教师的朋友,夫妻俩收入加起来大概三十万。因为他们住在单位提供的廉租宿舍里,没有在当地买房,只在家乡买了一套三百平方米的房子。不过因为身体不好,加上花销大,所以他们也没多少钱剩下。
人遇上三灾六祸,再加上理财不当,金山银山都会吃空。大款、大腕尚且难以避免,何况是一般工薪阶层呢?!其五,金钱与幸福成正比吗?这肯定难成正比,因为从逻辑上而言,金钱是外在的,而幸福是内在的,不在一个层面上。没钱不幸福,没钱也幸福;有钱可幸福,有钱也不幸福。金钱与幸福之间是不能轻易画等号的。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还要有爱的大局,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没有爱的大局,有钱又如何呢?还不是很多家庭不幸?还不是很多人离婚?还不是很多精神孤独?还不是很多精神空虚?虽然林语堂告诫:女人“好的职业是婚嫁”;张爱玲也说:“婚姻是女人古老的职业之一。”但我还是不认为这是真理。
而且,似乎媒体主观上愿意披露的坚贞而平凡的爱情,很少是知识分子的,更多是目不识丁或文化不高的人士的。虽然知识分子爱情坚贞的也不少,但这使得我想起当代作家方方的一句话“文化开发人的欲望”(大意如此)。现在社会造就了太多知道分子,加上缺乏信仰,况且政治、经济状况又是如此,因而欲望更强烈,满足更难,压力更大,痛苦更深,精神更空虚。P26-28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