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666500
这是一本能够捧在手上的科幻影集!
带你从熟悉的科幻片开始,深入背后的小说原著,领略那些大师级作家的生花妙笔,讲述作家与小说不
为人知的秘密故事。
想做中国的斯皮尔伯格和卡梅隆吗?从本书开始吧!
一八九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十四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几部刚刚拍摄好的短片,有《工厂的大门》、《拆墙》、《婴儿喝汤》、《火车到站》等。尽管这些片子的画面质量甚至还不及现在的山寨手机摄像头拍出的效果,但在当时,这些由光影幻化出的“魔术”足以让在座的众人瞠目结舌。从此以后,电影就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只有当故事片诞生的时候,现代电影工业才算真正开始成型。而种类繁多的小说就成了电影拍摄的天然题材库,由此电影改编,或者说是电影故事片对长短篇小说的“译写”就成了电影工业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从科幻小说改编而成的科幻电影,甚至可以说,科幻小说与科幻电影之间的关系远比其他类型的小说与电影之间的关系要密切得多。
一九〇二年,号称“影史上位天才导演”的法国人梅里爱推出了经典科幻片《月球之旅》。这部影片取材于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和威尔斯的《首次登上月球的人们》,算得上是部改编自科幻小说的电影。虽然受制于当时的电影技术和特效水平,这部仅有二十一分钟的无声片还无法充分展现两位大师笔下气势恢宏的太空旅行,但却让观众们次在文字出版物之外,以形象而直观的方式领略到了科幻的魅力。此后,梅里爱又把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搬上了银幕。
自梅里爱之后,众多经典科幻小说被世界各国的电影人改编成科幻片,像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威尔斯的《隐身人》、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等。一九三六年,在H.G.威尔斯的亲自监制下,英国导演孟席斯改编拍摄了科幻片《未来世界的面貌》,将威尔斯在小说《未来世界》中对未来的种种描写,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开创了科幻小说家亲自参与科幻片拍摄的先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世界科幻电影的重心转向美国好莱坞。一九五三年改编自威尔斯的《两个世界的战争》的科幻片《世界大战》上映。该片不仅创下了票房佳绩,还是部入围奥斯卡金像奖的科幻片,获得“*剪辑奖”。随后,好莱坞片商纷纷涉足科幻片,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和《地心游记》,威尔斯的《时间机器》等先后被改编成美式科幻片。
进入六七十年代,好莱坞的科幻片呈现出大分流的趋势,一方面大量打着科幻片旗号的廉价电影充斥银幕,成为不折不扣的票房毒药;另一方面经典作品也不断涌现。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他不仅把英国作家彼得乔治和安东尼伯吉斯的作品分别改编成了科幻电影《奇爱博士》和《发条橙》,而且在一九六八年,把阿瑟克拉克的短篇小说《哨兵》改编成了科幻影史上划时代的杰作《二〇〇一年太空漫游》。同年,改编自法国作家布勒同名小说的电影《猿猴星球》上映。后来,以该片为起点,发展出了波澜壮阔的“猩球五部曲”。同一时期,在苏联、法国、日本等地,改编自科幻小说的电影也层出不穷。
以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为起点,科幻片进入了“重特效时代”,制作精良、富于视觉冲击力的科幻片,成为各大电影公司在全球攫取票房的利器。尤其是电脑3D动画技术的出现,更是让科幻片有了质的飞跃。越来越多的科幻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而越来越多的观众也开始习惯于通过电影来接触凡尔纳、威尔斯、海因莱因、阿西莫夫、布雷德伯里、克拉克、迪克、克莱顿等人的作品。
然而,从小说到电影,必然要经历情节和人物的取舍,环境、空间元素的强化,以及场景与对白由风格化向情景化的转变等。想象一下,那些讲述穿越古今、纵横星海,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科幻小说,为了适应电影拍摄的惯例,必须要压缩到九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呈现,这无可避免的会对原著的精彩造成损耗。如果再遇到那些不靠谱的电影公司、二把刀的电影编导,结局会怎样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对于真正的科幻迷来说,只看电影,不读原著将是一个巨大的缺憾。
当然,在今天这个效率为王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更有效率的阅读方式。于是,就有了这部《源代码——从科幻小说到电影经典》。这是一本能够捧在手上的科幻影集!它将带你从熟悉的科幻片开始,深入背后的小说原著,领略那些大师级作家的生花妙笔,讲述作家与小说不为人知的秘密故事。相信,只要是喜欢科幻的人,都会从这部书中有所得。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科幻小说与科幻电影都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时至今日,经济与科技力量日渐崛起的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科幻版图中富活力的新增长极。了解前人的成就,有助于我们把握未来的方向。但愿,这部书能够成为新世纪中国科幻强势发展的助推器。
当科幻小说遇上光影魔术(代前言)
一、梦想起航:《海底两万里》
二、终极流浪:《时光机器》
三、危险伙伴:《我,机器人》
四、银河狂飙:《星船伞兵》
五、进化也疯狂:《猿猴星球》
六、惊世预言:《少数派报告》
七、深海暗战:《猎杀红色十月号》
八、历史探险:《重返中世纪》
九、真实谎言:《天使与魔鬼》
十、我的中国心:《珊瑚岛上的死光》
十一、天地浩劫:《日本沉没》
十二、浪漫往事:《穿越时空的少女》
后记
参考文献
梦想起航:《海底两万里》
在一百多年前的十九世纪末,一位伟大的梦想家用他手中的笔,勾勒出或能“上九霄揽月”、或能“下五洋捉鳖”的各种神奇机器。而我们今天蔚为发达的科技文明既滥觞于此。这位梦想家就是现代科幻小说的开山宗师、法国人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就是这位大师著名的杰作之一。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的美国,南北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重归一统的国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恢复与重建,到处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堪称是冒险家和发明家的天堂。
一八六七年的一天,在美国科学学会的报告厅里,来自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的年轻助理教授皮埃尔·阿龙纳斯正在发表一个惊人的科学演讲。这个演讲的主题是围绕近几年间,在大洋上频繁发生的与“不明水下物体”接触事件。在这些事件中,有的船长声称它十分巨大,有的说它速度奇快,有的船只甚至险些被它撞沉,而不可思议的就是它的活动范围异常广大,在世界各地都能找到它的踪迹。在皮埃尔的演讲过程中,听众中有人忍不住插话,说那应该是一艘巨大的潜水船。皮埃尔则反驳说,要制造出这样的潜水船,需要当时全世界所有国家科技和财政力量的支持,而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份国际合作协议;又或者是某一位民间的发明家掌握了当时远超过各国海军部门的高科技?在皮埃尔认为,这更是无稽之谈。说到这,听众中已经有人不耐烦了,向皮埃尔追问他的结论到底是什么?皮埃尔充满自信的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幻灯片,向在座的众人展示了他的结论:所有这些神秘事件的“肇事者”其实是一种生活在深海中的独角鲸。在抛出这个骇人听闻的结论后,皮埃尔还振振有词地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且质问在场的众人,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加合理的解释。但场内的听众在皮埃尔说出“独角鲸”这个词以后就已经开始奚落和嘲笑他了。尽管如此,皮埃尔仍然坚持自己的论调。不过,眼见没人支持自己,他也清楚多说无益,于是便收拾东西离开了会场。
当他走到会场门口处时,皮埃尔向刚才严词攻击他“独角鲸理论”为起劲的一位老者愤愤不平地说了一句:“谢谢,爸爸!”原来,此人正是皮埃尔的父亲,在科学界享有盛誉的蒂埃里·阿龙纳斯。虽然身为父子,但是两人的关系却非常紧张。这一回,老爹竟然在公开场合让儿子在众人面前下不来台,就连跟蒂埃里一起前来、今后极有可能成为皮埃尔继母的莉迪亚·罗林斯小姐也觉得这位父亲的言行实在有些过火。
当皮埃尔走出报告厅,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中年男人从他身后赶了上来,叫住了他。这个男人自称萨克森,是康纳德公司的职员,负责在大洋上开拓新的观光游轮航线。而神秘海怪的出现,威胁到了海上航行安全,极大地影响了萨克森的生意。于是,他说服公司以海洋考察为名,资助了一次旨在捕获或消灭海怪的探险活动。而皮埃尔正是他一直想物色的随船海洋学家的理想人选。起初,皮埃尔对萨克森的提议嗤之以鼻,不想把自己的研究跟赤裸裸的商业利益挂上钩。但萨克森不愧是个公关高手,他抓住了皮埃尔的弱点,说这是一次证明他的理论、向曾经嘲笑过他的人反击的绝好机会,而且会让他永远丢掉“小阿龙纳斯”这顶帽子。后,皮埃尔动心了,答应了萨克森的请求。
皮埃尔和萨克森再次返回科学学会大楼。在走廊里,皮埃尔遇到了莉迪亚。与薄情相待的父亲相比,皮埃尔的这位“准继母”却对他的才华大加赞赏,甚至说是他的忠实粉丝也不为过。恰在此时,蒂埃里走了过来,皮埃尔趁机上前说想跟父亲单独谈谈。随后,他告诉父亲,自己已经决定转天前往波士顿,参加康纳德公司与美国政府联合组织的探险活动,准备去亲手捕捉那只海怪。鉴于此次行动有可能遭遇生命危险,皮埃尔特意过来向父亲郑重其事的告别——这也有可能是父子间此生的诀别。听到这里,蒂埃里的语气变得凝重起来,但说着说着却又忍不住在众人面前出言挖苦儿子,然后丢下一脸尴尬的儿子,自顾自地走开了。
转天早上,当皮埃尔收拾起行囊准备离开旅馆的时候,莉迪亚赶来给她送行。为了让皮埃尔的心情能舒畅一点,莉迪亚谎称是代他父亲前来道歉。而皮埃尔则说,如果父亲真心实意要道歉的话,完全可以亲自过来。莉迪亚显然不希望皮埃尔就这样走掉,她告诉皮埃尔,作为一个寡妇她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尽管蒂埃里性情暴躁、我行我素,但始终是个可以依靠的男人。接着,莉迪亚提到自己的前夫在南北战争中战死在里士满,她不想再看到皮埃尔一去不复返。话到此次,莉迪亚难掩自己激动的心情,走上前去,与皮埃尔深情的拥吻。可当两人重新清醒过来时,莉迪亚感到非常羞愧,甩开呆立在当场不知所措的皮埃尔,匆匆地奔下楼梯,“逃离”了旅馆。
怀着复杂的心情,皮埃尔离开了旅馆前往火车站,与萨克森会合,准备一起乘车前往波士顿。站台上,乘客们鱼贯而行,排队登车。排在皮埃尔和萨克森前面的是一个身体壮硕的黑人男青年。当他向正在检票的白人列车员出示自己的车票时,对方极不友善的用手团烂了他的车票,并拔出手枪抵住黑人男青年的胸口威胁他,命令他马上离开。皮埃尔见状非常愤怒,想上前跟列车员理论,但身边的萨克森劝他少管闲事。黑人青年无奈之下,只好提起自己的行李箱,朝着站台后侧走去。此时,皮埃尔和萨克森已经登上了列车,但皮埃尔仍然为那个不能上车的黑人青年抱不平。于是,他穿过车厢,从后门下车截住了那个正准备离开车站的黑人青年,趁列车员不注意,把他拉上了车,并把自己的车票给了那个黑人青年。黑人青年对皮埃尔的义举非常感激,并说自己名叫凯布尔·阿图斯,来自新奥尔良,这次乘火车前往波士顿,是为了寻找自己在种族大屠杀中就义的曾祖父的殉难地,当然如果可能的话,也希望在那能找到一份工作。
在波士顿港,三人遇到了此行的另一位关键人物,捕鲸手尼德·兰。与一心想要证明自己的皮埃尔不同,尼德·兰参与这次海上冒险的动机就是船长承诺给个捕获海怪者的五百美元奖金。就这样,皮埃尔、萨克森、尼德·兰以及装扮成皮埃尔仆人的凯布尔·阿图斯四人结伴登上了美国海军式的巡防舰林肯号。在甲板上,一行人见到了林肯号的指挥官麦卡琴舰长。谈话中,舰长告诉皮埃尔,有人叮嘱他说皮埃尔是个需要照顾的人,但他实在没空充任保姆的角色,会对皮埃尔一视同仁。感到自尊受伤的皮埃尔回答说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并反问舰长,是谁对他说了这些话。舰长回答说,是皮埃尔的父亲老阿龙纳斯打电报告诉他的。这让皮埃尔感到更加难堪。
随着林肯号的拔锚起航,追捕海怪的冒险之旅开始了。但这趟旅程一开始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充满刺激和新奇,相反出海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平淡无奇的日常事务中度过。皮埃尔开始撰写航海日志,这既是为了保留资料,也是为了他的个人事业。他曾经跟尼德·兰提到,希望能在航海日记本写满之前找到海怪。不过,在航行中,让皮埃尔感到耿耿于怀的是那个一直困扰着他的噩梦。在梦中,皮埃尔打开一扇房门,汹涌的海水便灌进了屋子。皮埃尔被海水淹没,他在水中拼命挣扎,却似乎被一张巨大的渔网缠住没法动弹。而在远处,有一个模糊不清的人影在晃动,似乎还出言讥笑他。这个噩梦反复出现,让皮埃尔有了一种强烈的预感,只要他找到那头海怪,就能破解隐藏在噩梦中的谜团。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