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384454
内容简介
潘际銮院士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焊接专家。他 是新中国焊接技术发展的奠基人,在过去60多年的时 间里一直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他参加过多项重大工 程建设,解决了工程中的重大关键问题;他主持研究 的新型MIG焊接电弧控制法荣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
潘 际銮院士又是一位教育家。他创建了我国**个焊接 专业,培养了大批英才,桃李满天下;花甲之年出任 南昌大学校长,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
徐丽萍编*的《潘际銮传(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 院院士传记)》以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文笔,在广阔 的时代 背景上,再现了潘际銮院士80多年的人生经历和奋斗 历程,着重介绍了他为新中国各个时期经济建设和焊 接技术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与此同时.本书也着 力表现了潘际銮院士热爱祖国、奋力拼搏、勤奋踏实 、 勇于创新、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
《潘际銮传(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 适合大众阅读,特别适合青年学生、科技工 作者、文化教育工作者,以及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 阅读。
潘 际銮院士又是一位教育家。他创建了我国**个焊接 专业,培养了大批英才,桃李满天下;花甲之年出任 南昌大学校长,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
徐丽萍编*的《潘际銮传(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 院院士传记)》以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文笔,在广阔 的时代 背景上,再现了潘际銮院士80多年的人生经历和奋斗 历程,着重介绍了他为新中国各个时期经济建设和焊 接技术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与此同时.本书也着 力表现了潘际銮院士热爱祖国、奋力拼搏、勤奋踏实 、 勇于创新、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
《潘际銮传(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 适合大众阅读,特别适合青年学生、科技工 作者、文化教育工作者,以及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 阅读。
目 录
总序(路甬祥)
序言(陈吉宁)
第一章 孩提时期
一、书香寒门
二、最初的教育
三、躲避日军轰炸
第二章 逃难途中
一、父亲的肩膀
二、社会课堂
第三章 在昆明读中学
一、辗转于几所中学
二、全省会考第一名
第四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一、严格的基础训练
二、自由的学习风气
三、结业典礼
四、清华大学
第五章 与焊接结缘
一、师从普罗霍洛夫教授
二、筹建新专业
第六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意气风发
二、冶金部的重托
三、献礼项目
四、破解难题
五、顽固的气孔
六、成功的合作
七、东欧之行
第七章 逆境中的坚守
一、遭受冲击
二、徐子才事件
三、被埋没的成果
四、坚守良知
五、附录
第八章 勇攀高峰
一、改变历史的会议
二、在联邦德国
三、进一步的研究
四、国家发明一等奖
五、推动国际交流
六、秦山核电站顾问
第九章 南昌大学校长
一、接过聘书
二、零的突破
三、扭转学风
四、服务社会
五、“1+1”大于“2”
六、关键一跃
七、不辱使命
八、坚强后盾
九、优秀团队
第十章 再立新功
一、十年心血
二、重任在肩
三、迎难而上
第十一章 赤子诤言
一、大声疾呼
二、忧心忡忡
三、直言不讳
四、深刻反思
五、宣传联大
第十二章 八十华诞
一、清华大学庆典
二、南昌大学庆典
三、几朵花絮
第十三章 良师益友
一、教育为先
二、实践中培养
三、心地单纯存大爱
附录一 潘际銮学术活动年表
附录二 潘际銮著作、专利、论文目录
后记
序言(陈吉宁)
第一章 孩提时期
一、书香寒门
二、最初的教育
三、躲避日军轰炸
第二章 逃难途中
一、父亲的肩膀
二、社会课堂
第三章 在昆明读中学
一、辗转于几所中学
二、全省会考第一名
第四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一、严格的基础训练
二、自由的学习风气
三、结业典礼
四、清华大学
第五章 与焊接结缘
一、师从普罗霍洛夫教授
二、筹建新专业
第六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意气风发
二、冶金部的重托
三、献礼项目
四、破解难题
五、顽固的气孔
六、成功的合作
七、东欧之行
第七章 逆境中的坚守
一、遭受冲击
二、徐子才事件
三、被埋没的成果
四、坚守良知
五、附录
第八章 勇攀高峰
一、改变历史的会议
二、在联邦德国
三、进一步的研究
四、国家发明一等奖
五、推动国际交流
六、秦山核电站顾问
第九章 南昌大学校长
一、接过聘书
二、零的突破
三、扭转学风
四、服务社会
五、“1+1”大于“2”
六、关键一跃
七、不辱使命
八、坚强后盾
九、优秀团队
第十章 再立新功
一、十年心血
二、重任在肩
三、迎难而上
第十一章 赤子诤言
一、大声疾呼
二、忧心忡忡
三、直言不讳
四、深刻反思
五、宣传联大
第十二章 八十华诞
一、清华大学庆典
二、南昌大学庆典
三、几朵花絮
第十三章 良师益友
一、教育为先
二、实践中培养
三、心地单纯存大爱
附录一 潘际銮学术活动年表
附录二 潘际銮著作、专利、论文目录
后记
免费在线读
潘际銮跟着老师先学习《三字经》,后学习《论 语》。对这段私塾学习 经历,潘际銮印象深刻。他回忆当时的学习情况是这 样的。每天上午授 课,下午练毛笔字。授课方式是一对一的讲解,每次 一小段,讲完后让学 生回座位大声朗读、背诵,背熟了就到老师那里,背 对着老师站着背诵。
学生一边背,一边摆动身体。背好后,老师再讲解一 段,学生回座位再朗 读、背诵。对书中的内容,当时并不要求理解、掌握 ,只要求能熟读、背 诵。老师非常注重写字,悉心指导,要求严格。对握 笔不正确的学生手把 手纠正,不认真的学生要受到体罚,用尺子打手心。
最初是练习填红模, 之后是映模、临帖,大字小字分别写几篇。
1934年秋天,潘际銮进入九江南浔铁路小学读书 。学校有了操场和 教室,一群群的学生,使潘际銮感到十分新鲜。给他 上第一堂课的是一位 年轻的女教师。潘际銮记得,这位老师讲课方式和私 塾先生不一样,她讲 课生动有趣,娓娓动听,在他听来就像是一首首美妙 动听的歌曲。潘际銮 常常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两眼一眨也不眨 地望着老师。与私塾 相比,潘际銮更喜欢在学校读书。学校的授课内容比 私塾多得多,算术、 常识、美术、劳作等课都是私塾里没有开设过的,这 些课程他都喜欢。此 时,潘际銮被一些新知识深深吸引住了,学习非常认 真、入迷。他上课认 真听老师讲课,课后入迷地把课本一页页地读下去, 像海绵吸水一样贪婪 地汲取知识。
1935年夏,一年级学习结束,潘际銮以年级第一 名的成绩进入学校 优秀学生表彰名单。表彰大会那天,潘际銮的父亲潘 凤林代表铁路局参加 会议,给优秀生授奖。奖励除奖状外还有奖品,是一 辆玩具小汽车。从父 亲手上接过奖状和玩具小汽车时,潘际銮特别开心。
学习之外,童年生活还有许多值得怀念的趣事, 钓鱼就是其中之一。
每年暑假,九江都要涨水。由于三马路地势低洼,长 江的水漫过街道,街 道上的水有一米多深,潘际銮家一楼也有近半米深的 水。潘家在一楼和门 口都用木板搭上跳板。商贩划小船沿街贩卖,家里从 二楼掉下篮子买菜付 钱。父亲潘凤林每天坐小船去上班,暑假中的潘际銮 和两个哥哥在门口跳 板上钓鱼玩。水里鱼非常多。潘际銮原来不会钓鱼, 哥哥为他做了一根鱼 竿,安好鱼钩和鱼饵给他,第一次他没有费什么劲就 钓上一条半斤多重的 武昌鱼。他十分开心,感到钓鱼是愉快的享受。后来 ,每当九江涨水,潘 际銮就在家门口钓鱼。大哥还做了一个小网,看见鱼 群进网后猛地提起 来,网里就有二三十条小餐鱼。潘母用盐腌一下,再 用油一炸,就成为兄 弟们抢食的佳肴。
1935年暑假中的一天,母亲对潘际銮说:你一年 级已经读完了,把 二年级的书拿来读读吧。潘际銮找出二哥用过的二年 级课本,在门口跳板 上一边钓鱼,一边读书。到开学前,他已经把二年级 的课本读完了,母亲 建议他跳级考三年级。考试时,数学他全会,一会儿 就做完了。语文考试 是要写一篇作文,作文题是个“人”字。潘际銮是在 家自学的二年级课 本,从来没有写过作文,无从下手。大哥在外面见弟 弟坐在教室发呆,偷 偷溜进教室对弟弟耳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潘际銮领会了,立即答 完考卷。这样潘际銮就顺利进入了三年级学习。
1936年春,学校组织学生从九江乘火车到邻近的 德安县春游,这让 从未坐过火车的潘际銮异常兴奋。一大早,学校操场 站满了学生,同班同 学大都带了点心和糖果作为午餐,高高兴兴地跑到学 校等待出发。潘际銮 家经济困难,母亲没有给他买吃的,只给他准备了一 个装满水的小水壶背 在背上。当春游的队伍在老师带领下走出校门时,潘 际銮远远看见母亲正 站在路边的人群中向他们张望。队伍路过母亲身边时 ,母亲无言地塞给潘 际銮一个小纸包,他打开一看,里面包了五粒粽子糖 。幼年时的这一幕, 潘际銮至今仍清晰记得,其中既有母亲无微不至的爱 ,也有当时家庭生活 的艰难。
三、躲避日军轰炸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同年11 月12日占领上海, 12月13日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在此期间,为了夺 取九江进而占领武 汉,日军对九江实施了轰炸。离潘家不远的纱厂和电 厂是日军轰炸的主要 目标,潘家因此常常要躲轰炸。飞机几乎每天来袭, 不分昼夜。有时来三 架,有时来九架,有时来二十七架。飞机飞得很低, 时常用机枪向人群 扫射。
一开始,为了方便躲轰炸,潘凤林找来一些枕木 充当柱梁,在自家后 院挖了一个防空洞。洞宽、深各一米多,长三米多, 进出口转90度弯, 警报一响全家就躲进洞里。不久,九江到了涨水季节 ,防空洞不能使用, 潘凤林便备了一条小船,日军轰炸时全家坐船划往甘 棠湖空旷的湖心。第 一次晚上响空袭警报,潘际銮以为再也回不来这个家 了,赶紧拿上他的书 本和他最喜爱的东西一一母亲给他做的一双新布鞋, 带在身边。有一天晚 上,正当他们的船划到湖心,炸弹落在了附近水域。
爆炸激起巨浪,几乎……
学生一边背,一边摆动身体。背好后,老师再讲解一 段,学生回座位再朗 读、背诵。对书中的内容,当时并不要求理解、掌握 ,只要求能熟读、背 诵。老师非常注重写字,悉心指导,要求严格。对握 笔不正确的学生手把 手纠正,不认真的学生要受到体罚,用尺子打手心。
最初是练习填红模, 之后是映模、临帖,大字小字分别写几篇。
1934年秋天,潘际銮进入九江南浔铁路小学读书 。学校有了操场和 教室,一群群的学生,使潘际銮感到十分新鲜。给他 上第一堂课的是一位 年轻的女教师。潘际銮记得,这位老师讲课方式和私 塾先生不一样,她讲 课生动有趣,娓娓动听,在他听来就像是一首首美妙 动听的歌曲。潘际銮 常常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两眼一眨也不眨 地望着老师。与私塾 相比,潘际銮更喜欢在学校读书。学校的授课内容比 私塾多得多,算术、 常识、美术、劳作等课都是私塾里没有开设过的,这 些课程他都喜欢。此 时,潘际銮被一些新知识深深吸引住了,学习非常认 真、入迷。他上课认 真听老师讲课,课后入迷地把课本一页页地读下去, 像海绵吸水一样贪婪 地汲取知识。
1935年夏,一年级学习结束,潘际銮以年级第一 名的成绩进入学校 优秀学生表彰名单。表彰大会那天,潘际銮的父亲潘 凤林代表铁路局参加 会议,给优秀生授奖。奖励除奖状外还有奖品,是一 辆玩具小汽车。从父 亲手上接过奖状和玩具小汽车时,潘际銮特别开心。
学习之外,童年生活还有许多值得怀念的趣事, 钓鱼就是其中之一。
每年暑假,九江都要涨水。由于三马路地势低洼,长 江的水漫过街道,街 道上的水有一米多深,潘际銮家一楼也有近半米深的 水。潘家在一楼和门 口都用木板搭上跳板。商贩划小船沿街贩卖,家里从 二楼掉下篮子买菜付 钱。父亲潘凤林每天坐小船去上班,暑假中的潘际銮 和两个哥哥在门口跳 板上钓鱼玩。水里鱼非常多。潘际銮原来不会钓鱼, 哥哥为他做了一根鱼 竿,安好鱼钩和鱼饵给他,第一次他没有费什么劲就 钓上一条半斤多重的 武昌鱼。他十分开心,感到钓鱼是愉快的享受。后来 ,每当九江涨水,潘 际銮就在家门口钓鱼。大哥还做了一个小网,看见鱼 群进网后猛地提起 来,网里就有二三十条小餐鱼。潘母用盐腌一下,再 用油一炸,就成为兄 弟们抢食的佳肴。
1935年暑假中的一天,母亲对潘际銮说:你一年 级已经读完了,把 二年级的书拿来读读吧。潘际銮找出二哥用过的二年 级课本,在门口跳板 上一边钓鱼,一边读书。到开学前,他已经把二年级 的课本读完了,母亲 建议他跳级考三年级。考试时,数学他全会,一会儿 就做完了。语文考试 是要写一篇作文,作文题是个“人”字。潘际銮是在 家自学的二年级课 本,从来没有写过作文,无从下手。大哥在外面见弟 弟坐在教室发呆,偷 偷溜进教室对弟弟耳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潘际銮领会了,立即答 完考卷。这样潘际銮就顺利进入了三年级学习。
1936年春,学校组织学生从九江乘火车到邻近的 德安县春游,这让 从未坐过火车的潘际銮异常兴奋。一大早,学校操场 站满了学生,同班同 学大都带了点心和糖果作为午餐,高高兴兴地跑到学 校等待出发。潘际銮 家经济困难,母亲没有给他买吃的,只给他准备了一 个装满水的小水壶背 在背上。当春游的队伍在老师带领下走出校门时,潘 际銮远远看见母亲正 站在路边的人群中向他们张望。队伍路过母亲身边时 ,母亲无言地塞给潘 际銮一个小纸包,他打开一看,里面包了五粒粽子糖 。幼年时的这一幕, 潘际銮至今仍清晰记得,其中既有母亲无微不至的爱 ,也有当时家庭生活 的艰难。
三、躲避日军轰炸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同年11 月12日占领上海, 12月13日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在此期间,为了夺 取九江进而占领武 汉,日军对九江实施了轰炸。离潘家不远的纱厂和电 厂是日军轰炸的主要 目标,潘家因此常常要躲轰炸。飞机几乎每天来袭, 不分昼夜。有时来三 架,有时来九架,有时来二十七架。飞机飞得很低, 时常用机枪向人群 扫射。
一开始,为了方便躲轰炸,潘凤林找来一些枕木 充当柱梁,在自家后 院挖了一个防空洞。洞宽、深各一米多,长三米多, 进出口转90度弯, 警报一响全家就躲进洞里。不久,九江到了涨水季节 ,防空洞不能使用, 潘凤林便备了一条小船,日军轰炸时全家坐船划往甘 棠湖空旷的湖心。第 一次晚上响空袭警报,潘际銮以为再也回不来这个家 了,赶紧拿上他的书 本和他最喜爱的东西一一母亲给他做的一双新布鞋, 带在身边。有一天晚 上,正当他们的船划到湖心,炸弹落在了附近水域。
爆炸激起巨浪,几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