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662736
编辑推荐
张宏达是世界著名植物学家,他对植物学做出来巨大的贡献。本书记载了张宏达辉煌的学术生涯和成果,既可激励后人,也为植物学史留下了详尽的记述。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记述著名植物学家张宏达各时期学术、工作和生活等情况及其卓越的研究成果,是科学、教育史之珍贵史料,并为植物学科发展提供宝贵资料。揭示出科学家成长的普遍规律,可为中国教育事业提供借鉴并激励后人。
海拔3800米的当今山,白雪皑皑的山顶闪闪发光,一位满头银发、年近八旬的老人正奋力行走在山坡上,他就是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张宏达。曾任美国总统科学顾问的美国著名植物学家彼得·H·雷文教授说:“张宏达教授……对植物学的贡献是深远而巨大的……他唤起了全世界对中国植物的注意……全世界的植物学家都非常钦佩他,并一致认同他对植物学的巨大贡献。”
很少有人知道,普洱茶原名为阿萨姆茶,被认为原产于印度阿萨姆。是张宏达经过深入研究,正本清源,确定阿萨姆茶原产地为中国,并将其中文名改为普洱茶,因而人称他为普洱茶之父。
目 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总序一、总序二、总序三、序、导言;
第一章 南国少年
第二章 负笈他乡
第三章 冰霜满路
第四章 砥砺奋进
第五章 风雨前行
第六章 金秋时节
第七章 收获硕果;结语从种子到参天大树
附录一张宏达年表
附录二张宏达主要论著
附录三彼得?H?雷文对张宏达的评价
附录五张宏达未刊稿选编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
报考大学
1935年,张宏达面临报考大学,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选择专业。当我们在采访中问到他为什么选择生物学专业时,他回答说:“关键是兴趣,物理我觉得困难。生物比较活动。因为老家是农村嘛,对生物比较熟悉,就考上了。”①但是,在选择专业时,除了他本身的兴趣,还有其他的机缘。张宏达读高中二年级时,著名的动物学家任国荣,也是知用学社的社友,专门为他所在的班开设“进化论”课程,每周两小时。使他对生物学的兴趣愈加浓厚,任国荣的学者风度也很让他钦羡。接触到“进化论”之后,他开始有意识地吸收生物学的知识。后来,他看到商务印书馆出版、著名植物学家董爽秋翻译的《植物地理学》,就买了下来,虽然不能完全读懂,但还是坚持啃了下来,从此开始了植物学的启蒙。到了报考大学的时候,他已经有了报读生物学专业的愿望。后来,张宏达还去征求同乡张梦石的意见,张梦石家乡在河婆后埔的下滩村,是他的同族,按族中辈分是他的子侄,但年纪长他7岁。张梦石1933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这时已经是国立中山大学的副教授,后来又去德国留学,取得了博士学位,成为著名的儿科专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州儿童医院院长,广州医学院院长。当张宏达问起张梦石学生物的前途如何时,张梦石认为生物学非常有发展前景,而且中山大学生物学系的老师都是从欧洲留学回来的,又以任国荣为例,证明学生物学确实有前途②。这更坚定了张宏达的决心。专业的选择是一位科学家职业生涯的开端,也决定了他一生的走向,有些人的选择不是自觉的,而张宏达则不同,不管是自身的兴趣,还是外界的机缘,似乎都决定了张宏达与植物学的结缘是必然的。
……
1935年,张宏达面临报考大学,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选择专业。当我们在采访中问到他为什么选择生物学专业时,他回答说:“关键是兴趣,物理我觉得困难。生物比较活动。因为老家是农村嘛,对生物比较熟悉,就考上了。”①但是,在选择专业时,除了他本身的兴趣,还有其他的机缘。张宏达读高中二年级时,著名的动物学家任国荣,也是知用学社的社友,专门为他所在的班开设“进化论”课程,每周两小时。使他对生物学的兴趣愈加浓厚,任国荣的学者风度也很让他钦羡。接触到“进化论”之后,他开始有意识地吸收生物学的知识。后来,他看到商务印书馆出版、著名植物学家董爽秋翻译的《植物地理学》,就买了下来,虽然不能完全读懂,但还是坚持啃了下来,从此开始了植物学的启蒙。到了报考大学的时候,他已经有了报读生物学专业的愿望。后来,张宏达还去征求同乡张梦石的意见,张梦石家乡在河婆后埔的下滩村,是他的同族,按族中辈分是他的子侄,但年纪长他7岁。张梦石1933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这时已经是国立中山大学的副教授,后来又去德国留学,取得了博士学位,成为著名的儿科专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州儿童医院院长,广州医学院院长。当张宏达问起张梦石学生物的前途如何时,张梦石认为生物学非常有发展前景,而且中山大学生物学系的老师都是从欧洲留学回来的,又以任国荣为例,证明学生物学确实有前途②。这更坚定了张宏达的决心。专业的选择是一位科学家职业生涯的开端,也决定了他一生的走向,有些人的选择不是自觉的,而张宏达则不同,不管是自身的兴趣,还是外界的机缘,似乎都决定了张宏达与植物学的结缘是必然的。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