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662729
中国的科学界经历了百多年的发展,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也有了六七十年的历史。站在当下,回顾科学家的成长历程,我们将会得到关于中国科学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科技政策的得失等的重要启示。无古不成今,以史为鉴。
庄巧生是我国著名的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生都奉献给了作物遗传研究和小麦育种事业。全面采集并深入研究庄巧生的学术成长经历,对研究他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以及我国小麦育种学科的发展过程,从而对研究我国近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总序一
总序三
序
导言
章 少年求学路坎坷
童年在南洋
回国读高小
中学校园生活
家道中落逢新机
第二章 金陵大学的优秀生
报考一波三折
就读金陵大学
专心修学农艺
战乱中如期毕业
第三章 自强不息寻找出路
在贵阳初次接触小麦育种工作
回母校短暂任助教
担任鄂北农场场长始末
赴美实习
第四章 北上麦区图发展
决定北上
主持小麦育种工作
品种因灾报废
蔡旭赠种
特殊的接待
第五章 赴西藏考察农业
支持当地农业生产
开展冬小麦引种试验
沿雅鲁藏布江实地考察
第六章 选育过渡品种“华北187”
心有余而力不逮
选育“华北187”
第七章 “北京号”系列育成与推
选育“北京6号”
选育“北京8号”
选育“北京10号”
“北京14”和“北京837”
倡导使用三交和复合杂交育种法
第八章 “丰抗号”系列育成与推广
发现一批新的优异抗病亲本
主要“丰抗号”品种的表现
适时总结品种选育经验
第九章 组织全国小麦协作攻关
主持“六五”、“七五”攻关
提倡穿梭育种
攻关的主要成果
第十章 与时俱进探新路
尝试花培育种
试验计算机辅助亲本选配
引入国外田间育种试验机具
开始我国小麦加工品质研究
第十一章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当选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笔耕不辍撒麦香
喜获新锐续华章
结语
附录一 庄巧生年表
附录二 庄巧生主要论著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随后,沈骊英带着这个年轻新成员与农艺系内科技人员见面。庄巧生看到麦作杂粮系人才集中,竟然有20多人,人才济济、兵强马壮。团队中以中年人为主,除了两三个人是近两年参加工作的外,大部分人是金陵大学毕业的校友,其中有三位还是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后回来的“老前辈”。那时候博士很少,而在一个系有三个博士更是很难得。一个是戴松恩,原先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工作,但是到贵州工作站以后,因为有沈骊英主持小麦育种工作,他就转向烟草方面的研究。另外一个是从事玉米育种工作的吴少奎,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内开展玉米工作比较早的一个人,金陵大学农艺系1929年毕业。还有一位俞锡章博士,从事麻类研究。
贵州农业改进所是经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吴鼎昌与中央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往复磋商,于1938年4月1日正式成立。该所受贵州省建设厅领导,所有经费由贵州省政府与中央农业实验所平均负担,技术方面则由中央农业实验所派员协助。所内先后设置了农艺、森林、园艺、农作物病虫害、畜牧兽医、蚕桑、农业经济、农业工程研究等系及农业推广委员会共九个机构。其职责主要是研究、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研究、改良农具、农村交通工具和试验农田水利工程;研究、指导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和推广优良品种、农具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等①。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