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803298
在数千年的战争中,中国军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战争观。《司马法》开宗明义提出了以“仁义为本”的战争观,认为“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正不获意则权。”同时还提出了“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原则。另外对战争时的自然环境、外交环境、民心所向也都非常重视,显示出古代军事家的全局观念。
本书从军事人物、战争战例、军事著作、军事制度、军事技术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军事的概况,并选配了数百幅贴切逼真的图片,以扩大读者的视野。在编写过程中,因编写者对史料以及军事知识的掌握有限,如有不足和错漏,恳请读者指正
讲 军事人物——挥斥方遒奏凯歌
⊙姜太公:韬略鼻祖,千古武圣/2
⊙孙武:胸怀璇玑,书成圣典/4
⊙乐毅:分路出击,陷城夺地/6
⊙赵奢:道远路狭,勇者制胜/8
⊙李牧:北方屏障,匈奴克星/10
⊙廉颇:老当益壮,英风浩气/12
⊙白起:长平血战,威震六国/14
⊙王翦:军中智者,独步疆场/16
⊙蒙恬:北逐匈奴,控扼河套/18
⊙项羽:破釜沉舟,乌江悲歌/20
⊙韩信:忍辱负重,终成统帅/22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24
⊙卫青:漠南大战,匈奴丧胆/26
⊙霍去病:千里奇袭,封狼居胥/28
⊙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30
⊙曹操:横槊赋诗,乱世枭雄/32
⊙诸葛亮:鞠躬尽瘁,人臣典范/34
⊙周瑜:羽扇纶巾,强虏灰飞烟灭/36
⊙韦睿:温文尔雅,威震敌胆/38
⊙元英:聪敏锐识,英风绝伦/40
⊙陈庆之:白袍七千,直趋河洛/42
⊙韦孝宽:慷慨激扬,屡出奇策/44
⊙杨素:胸怀大志,位列三台/46
⊙李靖:纵兵塞上,屡建奇功/48
⊙王玄策:三度大使,以一人而灭一国/50
⊙李光弼:血战太原,挫败强敌/52
⊙曹彬:仁爱为本,儒将风采/54
⊙岳飞:民族英豪,百世流芳/56
⊙徐达:戎马一生,明初功臣/58
⊙戚继光:民族英雄,平倭防虏/60
⊙石达开:龙凤之姿,天日之表/62
⊙曾国藩:清廷柱石,中兴名臣/64
第二讲 军事战役——铁马冰河入梦来
⊙鸣条之战:商汤灭夏/68
⊙牧野之战:武王伐纣/70
⊙柏举之战:千里破楚,五战入郢/72
⊙长勺之战:一鼓作气,以弱胜强/74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诱敌深入/76
⊙即墨之战:坚壁清野,借机反攻/78
⊙桂陵、马陵之战:围魏救赵,增兵减灶/80
⊙伊阙之战:集中兵力,各个击破/82
⊙秦灭六国:远交近攻,分化瓦解/84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背水一战/86
⊙平灭三秦之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88
⊙彭城之战:风雷激荡,快速袭击/90
⊙井陉之战:背水列阵,奇袭敌军/92
⊙昆阳之战:团结一心,以少胜多/94
⊙官渡之战:火烧乌巢,乱敌军心/96
⊙赤壁之战:巧借东风,一战而天下三分/98
⊙夷陵之战:后发制人,火烧连营/100
⊙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102
⊙刘裕灭南燕之战:以车制骑,掌握主动/104
⊙隋灭陈之战:重点进攻,分割击破/106
⊙浅水原之战:后发制人,疲敌制胜/108
⊙虎牢之战:避敌精锐,奇兵突袭/110
⊙唐平萧铣之战:兵贵神速,出其不意/112
⊙宋灭北汉之战:围城打援,结束割据/114
⊙蒙哥攻宋之战:迂回包抄,突破天险/116
⊙鄱阳湖之战:集中兵力,巧用火攻/118
⊙万历援朝之战:打击侵略,扬我国威/120
⊙宁远大捷:积极准备,以孤城挡强敌/122
⊙萨尔浒之战:速战速决,各个击破/124
⊙三河镇大捷:正面迎敌,包抄结合/126
⊙清收复新疆之战:缓进急战,先北后南/128
第三讲 军事著作——煌煌典籍有乾坤
⊙《周易》:正义慎战,方是制胜之道/132
⊙《孙子兵法》:兵学圣典/134
⊙《吴子》:审敌虚实,教戒为先/136
⊙《司马法》:备战慎战,以战止战/138
⊙《尉缭子》: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140
⊙《六韬》:兵家权谋始祖/142
⊙《孙膑兵法》:反对滥用战争/144
⊙《三略》:侧重战略的兵法/146
⊙《诸葛亮兵法》:战略与政略相融/148
⊙《将苑》:论述将领的专著/150
⊙《李卫公问对》:正古人所重/152
⊙《太白阴经》:综合性的兵书/154
⊙《武经总要》:中国部官修兵书/156
⊙《虎钤经》:兵学大全,独有见解/158
⊙《何博士备论》:部军事人物评论集/160
⊙《百战奇略》:用兵之道,以计为首/162
⊙《守城录》:城邑防御的专著/164
⊙《武备志》:中国古代兵家百科全书/166
⊙《三十六计》:古代谋略概要/168
⊙《纪效新书》:实践的总结/170
⊙《读史方舆纪要》:地理与军事的结合/172
⊙《兵学新书》:晚清兵工著作/174
第四讲 军事制度——令出如山掌雄兵
⊙夏商周时期的军事机构/178
⊙春秋时期的车战与军事制度/180
⊙商鞅的耕战改革/182
⊙秦军的军队编制——部曲制/184
⊙征兵制与常备军制度/186
⊙两汉的军队编制和组织结构/188
⊙隋代体系完备的军制/190
⊙府兵制的兴起与衰落/192
⊙宋代军队的招募与待遇/194
⊙宋代的军队分权/196
⊙明代的卫所制/198
⊙清代的八旗制/200
第五讲 军事技术——攻防利器掠敌营
⊙冷兵器概略/204
⊙青铜时代:冶炼业和青铜器的发展/206
⊙甲胄:防御性武器的始祖/208
⊙战车:纵横陆上的王者之师/210
⊙血腥冷兵器:铁质兵器的产生与发展/212
⊙弓箭:远距离杀伤性武器/214
⊙胡服骑射:马具的成熟与骑兵技术的应用/216
⊙弩:以步制骑的有效武器/218
⊙烽燧:古代军队通讯工具/220
⊙云梯:攻城破敌的利器/222
⊙城墙及长城:古代战略防御性工程/224
⊙冶铁:灌钢法和冶炼技术对兵器的影响/226
⊙抛石机:古代的大型杀伤武器/228
⊙战船:水上决战时代的到来/230
⊙火药:催生战火时代/232
⊙突火枪:南宋时期火器的发明与创制/234
⊙火铳:元明战争中大规模火器的应用/236
⊙神机营:明代火器的鼎盛时代/238
⊙佛郎机和红夷炮:明代西方技术的引进/240
⊙抬枪和鸟枪:清代的火器发展/242
中国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在世界军事史上拥有杰出的成就,它们不仅是战争经验的总结,也是智慧的结晶。
公元前21世纪(一说前22世纪),中国已经建立了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奴隶制王朝夏朝。后来夏朝的统治越来越腐朽,遭到其他部族的反抗,其中“商”强大起来,爆发了争夺统治权的“鸣条之战”,这是史料中较为明确记载的上古战争之一。鸣条之战的结果是商部族获胜,推翻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商代的军事力量相比夏朝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青铜冶炼水平的进步,为兵器的进步提供了优良的材质。商代青铜的冶炼水平虽然已经成熟,但是并未大规模地用青铜兵器装备军队,真正广泛使用青铜兵器的时代是西周和春秋时期,并一直和铁质兵器共同使用,持续到汉初才彻底被铁兵器所替代。
商周交替的时代,中国诞生了个谋略大师——姜太公。他不但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周部族,并且直接参加和指挥了周灭商的战争——牧野之战。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已经诞生了一批军事著作,如《军志》《军政》,虽已失传,但仍然可从《左传》《孙子兵法》等典籍中看到一些只言片语。夏商周时期的作战方式主要是车战。车战对战车的协调性要求很高,要求行动统一,严格管理,各个作战单元之间高度配合。车战的方式主导了夏商周,以及后来的春秋和战国时代,直到新的兵种骑兵出现,才逐步退出历史
舞台。
春秋和战国时代是中国军事史上战争频繁的时代,不但诞生了先轸、孙武、伍子胥、吴起、孙膑、白起、廉颇、李牧、王翦等军事家,还诞生了一大批军事著作,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法》等军事著作。尤其是《孙子兵法》对后世的影响,受到历代军事家的推崇,时至今日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孙子兵法》的出现,标志着封建时代军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早的系统而全面地阐述军事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从前221年秦朝建立,至1911年,中国经历了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和更迭。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先秦的军事思想依然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另外,由于各个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军事思想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秦汉以来,兵种和兵器装备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但出现了重装骑兵、轻骑兵、攻城部队,而且出现了专门的舟桥部队和水师,这就要求步、骑、水军的协同作战,使战略战术都得到高度的发展。
在中国的军事史上,《孙子兵法》的诞生、车战转变为骑兵作战、防御性的内线作战转变为远程奔袭的外线作战、冷兵器转变为冷兵器和火器并行是四个划时代的进步。《孙子兵法》的诞生标志着军事行动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优秀的将帅能够从微妙的变化中洞察到战局的瞬息万变,对战争有了规律性的认识。柏举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都是基于对战争的客观认识,并作出正确决策和指挥而获得的胜利。车战转变为骑兵作战,主要是马具的成熟,尤其是马镫和马鞍的发明,使得重装骑兵能够保持平衡,轻骑兵能够千里奔袭。这一划时代的贡献归功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赵国“胡服骑射”后使得其他六国意识到了骑兵的巨大潜力,相继进行了兵种的改革。这一时期马鞍和马镫是否已经出现虽然没有直接的史料可考,但却是汉代高桥马鞍和铜铁马镫的准备阶段,为后世的大军团骑兵作战奠定了基础。秦汉之交,个运用大规模骑兵作战的将领是项羽,尤其是彭城之战,他率领骑兵兵团进行奔袭,开创了骑兵奔袭战的先河。他的这一作战方式在汉武帝时期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尤其是卫青和霍去病,不但是秀的骑兵作战统帅,更是把内线作战转变为远程奔袭的外线作战,深入大漠和敌人的主力作战,丰富和成熟了骑兵战术,如正面冲击、侧翼迂回等战术,极大地打击了中国北方的匈奴势力,为保护汉代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此后唐代李靖的破袭突厥、吐谷浑,明代徐达深入大漠扫荡北元的残余势力,均是继承了这种优秀的军事策略。宋元时代,人们对火药的性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认识,因此火器开始作为一种兵器装备军队,中国的战争进入了火器与冷兵器并行的时代,火箭、火铳、各种抛射和投射型的“炸弹”也都诞生,如火龙出水、一窝蜂、火鸦……到了明清,火器受到更高的重视,并成立了专门的火器部队“神机营”和“火器营”。在明代抗倭战争,以及万历援朝战斗中都可看到火器的应用,显示出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度发达。
在数千年的战争中,中国军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战争观。《司马法》开宗明义提出了以“仁义为本”的战争观,认为“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正不获意则权。”同时还提出了“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原则。另外对战争时的自然环境、外交环境、民心所向也都非常重视,显示出古代军事家的全局观念。
本书从军事人物、战争战例、军事著作、军事制度、军事技术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军事的概况,并选配了数百幅贴切逼真的图片,以扩大读者的视野。在编写过程中,因编写者对史料以及军事知识的掌握有限,如有不足和错漏,恳请读者指正。
姜子牙没有出山之前,生活十分潦倒。32岁时,因为商朝战争不断,他为了躲避战祸,跑到山上修道,隐居达40年。后来,他结束隐居,准备展示平生所学,但苦于无处报效,只好暂时投靠在朋友家中。他曾经贩卖过竹篓、面粉,开过饭铺、卖过牛马猪羊、当过测字先生,但都不足以糊口,经常受到妻子的奚落。
商末,政治腐败。天下烽烟四起,各路诸侯都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西部的周部族由于首领姬昌(即周文王)大力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政策,所以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四边诸侯纷纷归附。姜子牙听说周文王广求天下贤士,便离开商朝,来到渭水河边垂钓,静观时局变化,等待出山的机会。
周文王外出打猎时,在溪边遇到了垂钓的姜子牙,二人谈得十分投机。周文王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子牙当即提出了“三常”:“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周文王听后非常高兴,说道:“我的先人太公曾经预言:‘圣人到周的时候,周才能兴盛。’你就是那位圣人啊!我盼望先生很久了!”于是,周文王亲自扶姜子牙上车,并一同回宫,拜为军师。从此君臣际会,风云迭起,周部族的军事发展更上一层楼。
姜子牙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对内,实行农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租税;大小官吏都有封地,子孙承袭,作为俸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打下了灭商的经济基础。对外,表面上坚持奉殷商为正朔,以麻痹纣王,暗中实行争取邻国、逐步拉拢、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以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实施了这一外交策略后,归附周文王的诸侯国和部族越来越多,逐步拥有了大部分殷商王朝的属地,出现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为后消灭纣王,取代殷商,创造了条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