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734358
目前,心理咨询服务的社会需求与日俱增,教育和培训的规模不断扩大。这对于治疗人们的精神疾患,化解婚姻家庭的矛盾冲突,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及化解职场和工作中的压力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以说,心理咨询行业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快的行业之一。
目 录
前言 1
目 录 1
章 概述 1
节 咨询:助人的专业活动 1
一、什么是心理咨询 1
二、心理咨询与其他相关概念 3
三、专业心理咨询与非正式助人的区别 5
四、与心理咨询关系紧密的学科 5
第二节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发展历程 6
一、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 6
二、心理咨询的兴起 11
三、心理咨询的发展 14
第三节 心理咨询对专业人员的要求与培养 22
一、咨询师的角色和功能 22
二、心理咨询职业技能构成 24
三、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培训 25
四、心理咨询的职业伦理 27
第四节 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共同要素 33
一、对共同要素的研究 33
二、弗兰克的研究和看法 35
第五节 心理咨询的服务领域与专业活动形式 39
一、心理咨询的服务领域 39
二、心理咨询的专业活动形式 41
三、心理咨询的原则 42
附录: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 50
第二章 心理咨询的面谈过程 57
节 初始会谈 57
一、结构化初始会谈 58
二、信息收集与整理 63
三、初步评估与诊断 64
四、关于转介 66
第二节 问题-个人探索 67
一、发展良好的咨访关系 67
二、摄入性谈话:进一步搜集有关资料 68
三、概念化:进一步界定和理解问题 70
四、协助当事人进行自我探索,加深对自我的了解 75
五、就咨访方案达成共识 76
第三节 帮助与改变 79
一、协助当事人承担自我探索的责任 79
二、协助当事人领悟 80
三、协助当事人行动和迁移收获 83
第四节 咨询结束 84
一、效果评估 84
二、效果巩固 85
三、结束与分离 86
第三章 心理咨询的面谈技术 88
节 倾听技术 88
一、对倾听的正确理解 88
二、如何倾听? 89
三、消极倾听的表现 89
演示:倾听技术 90
实训3-1:倾听训练 90
第二节 共感技术 90
一、对共感的理解 91
二、共感的水平 91
演示:共感技术 92
实训3-2:共感训练 92
第三节 积极关注与真诚透明 95
一、积极关注 95
二、积极关注的要领 95
实训3-3:积极关注 96
三、真诚的涵义 97
四、真诚的意义 97
五、真诚的表达 97
六、真诚传递中的问题 99
第四节 提问技术 101
一、提问的基本功能 101
二、提问的基本类型 102
三、具体的提问技巧 102
四、使用提问的指导原则 107
实训3-4:提问技术 107
第五节 反馈技术 109
一、即时化 109
二、释义 110
三、情感反映 111
四、概述 111
五、自我流露 112
六、解释 113
七、提供信息 114
八、指导 115
实训3-5:反馈技术 115
第六节 非言语行为的观察与处理 118
一、非言语行为及其与言语行为的关联 118
二、主要的非言语行为线索 119
三、如何处理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 124
实训3-6:情绪敏感性训练 125
第七节 心理咨询中的阻抗 126
一、阻抗 126
二、阻抗的表现形式 126
三、阻抗产生的根源 131
四、阻抗的克服 132
实训3-7:咨询技巧 134
第四章 心理咨询的经典理论 135
节 精神分析疗法 136
一、精神分析的发展简史 136
二、经典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137
三、治疗理论和实践 144
四、精神分析的新发展 147
第二节 行为疗法 149
一、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观点 150
二、行为疗法的产生与发展 154
三、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 157
四、行为治疗的策略与技术 157
第三节 理情行为疗法 175
一、人性观(语言-思维-情绪) 176
二、ABC理论 177
三、非理性信念的特点 177
四、REBT治疗的过程与策略 178
实训4-1:应对非理性信念的训练 184
第四节 认知行为疗法 188
一、CBT的理论背景 189
二、CBT的工作原理:认知模型 189
三、各种心理障碍的认知模式 190
四、CBT的治疗 192
五、CBT与REBT的比较 198
第五节 以人为中心疗法 199
一、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发展历程 199
二、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 201
三、治疗的过程和策略 205
第六节 森田疗法 209
一、适宜对象——神经症(质) 209
二、致病机制——疑病素质说、精神交互作用说 210
三、治疗原理和原则 212
四、治疗方法 213
五、森田疗法的特点 214
第五章 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与内在训练 216
节 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 216
一、澄清个人的生命哲学观 216
二、探讨对重大生活问题的态度 217
三、解决个人生活中的“未完成事件” 217
四、自我觉察 218
第二节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成长 219
一、职业动机 220
二、专业认同 220
三、理论取向 220
四、专业伦理修养 221
五、心理保健 222
第三节 心理咨询师自我成长的途径与策略 222
一、专业培训 222
二、大量的个案实操 223
三、定期接受督导 223
四、自我体验 224
五、心理咨询师自我成长的策略 224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227
后 记 231
节 咨询:助人的专业活动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心理咨询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人们大多已经不会把做心理咨询与进精神病院混为一谈。但是,究竟什么是心理咨询,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心理咨询,咨询师需要哪些专业训练,心理咨询能够起到什么作用,这些问题仍然是需要澄清和讨论的。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相关的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咨询
如心理学(Psychology)是泊来品一样,心理咨询 (Counseling) 在由发源地美国传到各地时翻译不同,在台湾译为“咨商”,在香港译为“辅导”。它是一个涵盖非常广的概念,涉及职业指导、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等诸多方面。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已过百年,但至今有关心理咨询的界定仍旧众说纷纭。没有哪一种已知定义得到专业工作者的公认,也没有哪一种定义能简洁、明了地反映出心理咨询工作的丰富内涵。各种解释往往随着咨询理论流派及职业特点等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只有选择一些国内外关于心理咨询影响较大的定义,并尝试从中归纳出其核心的内涵。
美国研究者帕特森(C.H.Patterson)是较早对咨询进行定义的学者,他认为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询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氛围和条件,使咨询对象发生变化,做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的个体,从而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Patterson,1967)。
1984年美国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提出心理咨询有两种模式,即教育的模式和发展的模式。该书认为:“咨询心理学始终遵循着教育的模式,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学习使用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限度地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对心理咨询是这样定义的:“一种以语言、文字或其他信息为沟通形式,对求助者予以启发、支持和再教育的心理治疗方式。其对象不是典型的精神病患者,而是有教育、婚姻、职业等心理或行为问题的人。”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对心理咨询是这样定义的:“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心理失常,有轻度的,有重度的;有属于机能性的,有属于机体性的。心理咨询以轻度的、属于机能性的心理失常为对象范围……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要纠正心理上的不平衡,使个人对自己与环境重新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改变态度和行为,以达到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柯西尼(Corsini)曾试图尽可能宽泛地定义心理治疗,以包容尽可能多的治疗流派:“心理治疗是两方互动的一个正式的过程,每一方通常由一个人构成,但也有可能由两个或更多的人组成。其目的是经由精通人格源起、发展、维持与改变之理论的治疗者,在专业与法律认可下,使用逻辑上与该理论有关的治疗方法,来改善另一方在下列任一或所有领域的无能或不良带来的苦恼:认知功能(思维异常)、情感功能(痛苦或情绪不舒适)或行为功能(行为不当)。” (江光荣,2012)
布洛切(D. Blocher)对心理咨询的界定也非常值得借鉴。他是一位以生态学观点看待人的行为和经验形成的咨询理论家,在咨询的目标取向上主张发展性咨询。他对咨询过程基本特点的概括侧重于咨询的功能目标。他认为,咨询过程旨在“帮助个人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对环境中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的反应方式,帮助他确定其行为方式的个人意义,并设法为进一步的行动弄清目标和价值。……同时咨询促进个人的效能和控制,做自己生活的主人”(Blocher, 1987)。
综上所述,我们尝试给心理咨询如下定义:心理咨询(counseling),是指经过严格培训的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通过专业的咨访关系,帮助合适的来访者依靠个人自我探索来解决其心理问题,增进心身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及潜能发挥的过程。
节 咨询:助人的专业活动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心理咨询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人们大多已经不会把做心理咨询与进精神病院混为一谈。但是,究竟什么是心理咨询,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心理咨询,咨询师需要哪些专业训练,心理咨询能够起到什么作用,这些问题仍然是需要澄清和讨论的。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相关的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咨询
如心理学(Psychology)是泊来品一样,心理咨询 (Counseling) 在由发源地美国传到各地时翻译不同,在台湾译为“咨商”,在香港译为“辅导”。它是一个涵盖非常广的概念,涉及职业指导、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等诸多方面。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已过百年,但至今有关心理咨询的界定仍旧众说纷纭。没有哪一种已知定义得到专业工作者的公认,也没有哪一种定义能简洁、明了地反映出心理咨询工作的丰富内涵。各种解释往往随着咨询理论流派及职业特点等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只有选择一些国内外关于心理咨询影响较大的定义,并尝试从中归纳出其核心的内涵。
美国研究者帕特森(C.H.Patterson)是较早对咨询进行定义的学者,他认为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询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氛围和条件,使咨询对象发生变化,做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的个体,从而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Patterson,1967)。
1984年美国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提出心理咨询有两种模式,即教育的模式和发展的模式。该书认为:“咨询心理学始终遵循着教育的模式,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学习使用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限度地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对心理咨询是这样定义的:“一种以语言、文字或其他信息为沟通形式,对求助者予以启发、支持和再教育的心理治疗方式。其对象不是典型的精神病患者,而是有教育、婚姻、职业等心理或行为问题的人。”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对心理咨询是这样定义的:“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心理失常,有轻度的,有重度的;有属于机能性的,有属于机体性的。心理咨询以轻度的、属于机能性的心理失常为对象范围……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要纠正心理上的不平衡,使个人对自己与环境重新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改变态度和行为,以达到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柯西尼(Corsini)曾试图尽可能宽泛地定义心理治疗,以包容尽可能多的治疗流派:“心理治疗是两方互动的一个正式的过程,每一方通常由一个人构成,但也有可能由两个或更多的人组成。其目的是经由精通人格源起、发展、维持与改变之理论的治疗者,在专业与法律认可下,使用逻辑上与该理论有关的治疗方法,来改善另一方在下列任一或所有领域的无能或不良带来的苦恼:认知功能(思维异常)、情感功能(痛苦或情绪不舒适)或行为功能(行为不当)。” (江光荣,2012)
布洛切(D. Blocher)对心理咨询的界定也非常值得借鉴。他是一位以生态学观点看待人的行为和经验形成的咨询理论家,在咨询的目标取向上主张发展性咨询。他对咨询过程基本特点的概括侧重于咨询的功能目标。他认为,咨询过程旨在“帮助个人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对环境中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的反应方式,帮助他确定其行为方式的个人意义,并设法为进一步的行动弄清目标和价值。……同时咨询促进个人的效能和控制,做自己生活的主人”(Blocher, 1987)。
综上所述,我们尝试给心理咨询如下定义:心理咨询(counseling),是指经过严格培训的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通过专业的咨访关系,帮助合适的来访者依靠个人自我探索来解决其心理问题,增进心身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及潜能发挥的过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