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734716
在弗洛伊德的传记当中,琼斯的这本书被公认为*权威的传记,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盖伊(Peter Gay)说它是“弗洛伊德的经典传记”。
在弗洛伊德的传记当中,琼斯的这本书被公认为*权威的传记,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盖伊(Peter Gay)说它依然是“弗洛伊德的经典传记”,尽管它有一些“明显的、饱受批评的瑕疵”。此书*初以三卷本的形式出版,我们选择的这个版本是由Lionel Trilling和Steven Marcus编辑的删节本。
前言(莱昂内尔·特里林)
版作者序
卷 成长岁月与大发现(1856~1900)
1、起源(1856~1860)
2、童年时代与青春期(1860~1873)
3、职业的选择(1873)
4、医科学生(1873~1881)
5、行医生涯(1881~1885)
6、可卡因插曲(1884~1887)
7、订婚(1882~1886)
8、结婚(1886)
9、个人生活(1880~1890)
10、神经病学家(1883~1897)
11、布罗伊尔时期(1882~1894)
12、早期的精神病理学(1890~1897)
13、弗利斯时期(1897~1902)
14、自我分析(1897~)
15、个人生活(1890~1900)
16、梦的解析(1895~1899)
第二卷 成熟之年(1901~1919)
17、走出与世隔绝(1901~1906)
18、国际认可的开始(1906~1909)
19、国际心理分析协会(1910~1914)
20、反对者
21、争论
22、“委员会”
23、战争岁月
24、生活和工作的模式
25、品格和个性
第三卷 后的阶段(1919~1939)
26、重归于好(1919~1920)
27、分裂(1921~1926)
28、进步与不幸(1921~1925)
29、名声与苦恼(1926~1933)
30、维也纳的后几年(1934~1938)
31、伦敦——结局
卷 成长岁月与大发现(1856~1900)
1、起源(1856~1860)
1856年5月6日下午6点30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出生于摩拉维亚弗莱贝格市锁匠巷117号,1939年9月23日在伦敦梅尔斯菲尔德花园去世。打那以后,为了纪念他,锁匠巷被更名为弗洛伊德街。
在他那篇简短的自传(1925年)中,弗洛伊德写道:“我有理由相信,我父亲的家族很长一段时间里定居于莱茵兰(在科隆),在14或15世纪,他们为逃离反犹迫害而跑到了东部,在19世纪,他们的足迹从立陶宛,穿过加里西亚,一直可以追溯到德属奥地利。”当纳粹党人宣扬他们的“种族”学说时,他总是半开玩笑、半伤心地抱怨道,犹太人至少像日耳曼人一样有权定居在莱茵河畔,因为他们在罗马时代就已经在那里定居,而当时日耳曼人依然在忙着把凯尔特人往西赶。
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弗洛伊德便对自己的家族史产生了兴趣,但是,如今我们并不知道,他的关于定居莱茵兰的故事或对科隆的选择除了犹太人罗马时代就在那里定居这样的历史知识之外还有什么别的证据。1910年,南蒂罗尔的布雷萨诺内大教堂内发现的一幅壁画署名“科隆的弗洛伊德”,这似乎奇怪地证明了他的说法。弗洛伊德和他的兄弟去那里查看了这幅壁画,不过,那位画家到底是不是他们家的祖先,或者说,他到底是不是个犹太人,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弗洛伊德父亲的祖父名叫伊弗列姆?弗洛伊德,他的祖父名叫施洛莫?弗洛伊德。后者死于1856年2月21日,亦即弗洛伊德出生不久之前;他的犹太名字施洛莫便来自于他的祖父。
他父亲雅各布?弗洛伊德1815年12月18日出生于加里西亚的泰斯门尼茨,1896年10月23日去世,是个商人,主要从事羊毛销售。他结过两次婚。次婚姻缔结于17岁那年,有两个儿子:出生于1832或1833年的伊曼纽尔和出生于1836年的菲利普。当他40岁的时候,也就是1855年7月29日,他在维也纳娶了阿玛利?纳坦森,她的寿命甚至更长,从1835年8月18日到1930年9月12日。有一个活到了81岁的父亲和一个活到了95岁的母亲,正常情况下弗洛伊德注定会长寿。关于雅各布?弗洛伊德,我们知道他比儿子略微高一些,长得有点像加里波第,性情温和,家里所有人都很爱他。弗洛伊德曾说,他在身体上是父亲的复制品,某种程度上在精神上也是。他还以一种有点像米考伯(译者注:狄更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人物)那样的措辞,把父亲描述为“总是满怀希望地期待着有什么事情发生”。在他第二次结婚的时候,他已经是祖父了,他的长子(就住在附近)当时已经二十多岁,有一个一岁大的儿子约翰,很快就会有一个女儿保琳。因此,小弗洛伊德生下来就当上了叔叔,这也是他年幼的头脑不得不费力理解的众多怪事之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