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7345824
内容简介
测土配方施肥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指导”五个环节。河南省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配方施肥、平衡配套施肥基础上,于1998年提出在全省组建测配站、推广配方肥,全面探索“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模式,经过八年努力,在实施区初步实现了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技术指导一条龙连锁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2005年,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春、秋季行动。同时,在国家财政支持下,启动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历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连续四年补贴资金数、实施项目县数都是全国最多的省份,累计投入资金1.834亿元,实施项目县增加到110个(含1个国有农场),基本覆盖了全省95%以上的农业县(市、区)。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启动实施,为我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为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让更多的农民朋友享用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同时系统总结我省测土配方施肥实践与经验,河南省土壤肥料站组织全省土肥系统近百人共同编撰了这本《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河南十年回顾》一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主要以2005年以前我省“组建测配站、推广配方肥”探索为主,共分7篇,侧重于配方肥的配制与推广,既有理论和实用技术规范,又有实践和实际运作经验。下册以2005年农业部启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为主,系统总结我省项目实施取得的成就、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经验、涌现的先进典型等。
上册各篇内容简介如下:
综合篇:主要收录1998年到2005年上半年全省组建测配站、推广配方肥工作综述,化肥应用历程回顾,配方肥推广应用前景展望等综合性文稿及指导性文稿。
理论篇:主要收录测土配方施肥基本原理、取土化验、配方制定、工艺流程及生产配制方法、产品质量检测、化验室质量控制等基本理论文稿。
技术篇:主要收录各测配站在配方肥实际配制中摸索出的适用技术、实践经验,是新建测配站的良师益友。
实践篇:主要收录全省测土配方施肥典型经验及各市(县、区)在配方肥推广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与措施等。
网络篇:主要收录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六大网络有关情况及各地在基层推广网络建设上的具体措施、做法、经验等。
动态篇:主要收录1998年到2005年上半年站办《土肥协作网信息》、报刊杂志刊载的有关配方肥配制推广文稿,以反映省土肥站,各省辖市、县(市、区)土肥站、测配站配制推广配方肥工作动态为主,全面展示我省组建测配站、推广配方肥的动态进程。
管理篇:主要选录自1998年组建测配站以来,省、市及各测配站出台的有关管理办法、规定等,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分三部分:
(一)层次管理。主要收录省、市两级在连锁测配站管理上的有关规定、办法。
(二)测配站管理。主要收录各测配站管理办法,包括人事、工资、质量、仓储及股份制等。
(三)配方师管理。主要收录我省有关配方肥配方师的管理办法及历次获得高、中级配方师的人员名单。
为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让更多的农民朋友享用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同时系统总结我省测土配方施肥实践与经验,河南省土壤肥料站组织全省土肥系统近百人共同编撰了这本《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河南十年回顾》一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主要以2005年以前我省“组建测配站、推广配方肥”探索为主,共分7篇,侧重于配方肥的配制与推广,既有理论和实用技术规范,又有实践和实际运作经验。下册以2005年农业部启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为主,系统总结我省项目实施取得的成就、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经验、涌现的先进典型等。
上册各篇内容简介如下:
综合篇:主要收录1998年到2005年上半年全省组建测配站、推广配方肥工作综述,化肥应用历程回顾,配方肥推广应用前景展望等综合性文稿及指导性文稿。
理论篇:主要收录测土配方施肥基本原理、取土化验、配方制定、工艺流程及生产配制方法、产品质量检测、化验室质量控制等基本理论文稿。
技术篇:主要收录各测配站在配方肥实际配制中摸索出的适用技术、实践经验,是新建测配站的良师益友。
实践篇:主要收录全省测土配方施肥典型经验及各市(县、区)在配方肥推广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与措施等。
网络篇:主要收录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六大网络有关情况及各地在基层推广网络建设上的具体措施、做法、经验等。
动态篇:主要收录1998年到2005年上半年站办《土肥协作网信息》、报刊杂志刊载的有关配方肥配制推广文稿,以反映省土肥站,各省辖市、县(市、区)土肥站、测配站配制推广配方肥工作动态为主,全面展示我省组建测配站、推广配方肥的动态进程。
管理篇:主要选录自1998年组建测配站以来,省、市及各测配站出台的有关管理办法、规定等,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分三部分:
(一)层次管理。主要收录省、市两级在连锁测配站管理上的有关规定、办法。
(二)测配站管理。主要收录各测配站管理办法,包括人事、工资、质量、仓储及股份制等。
(三)配方师管理。主要收录我省有关配方肥配方师的管理办法及历次获得高、中级配方师的人员名单。
目 录
序
前言
综合篇
理论篇
技术篇
实践篇
网络篇
动态篇
管理篇
前言
综合篇
理论篇
技术篇
实践篇
网络篇
动态篇
管理篇
免费在线读
综合篇
河南省组建测配站推广配方肥情况综述
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中原大地上,河南省土肥系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围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开始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与实践,战胜了无数困难与挫折,付出了大量心血与汗水,经过长达八年(本书资料截至2005年8月)的艰苦努力与奋斗,终于走出了一条“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的路子,在土肥事业的发展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现有耕地1.02亿亩(1亩=0.067 hm2,全书同),农业人口近7000万,是全国小麦、玉米、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烟叶以及各种暖温带林果和土特产的主要产区之一,在全国农产品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河南又是肥料使用大省,每年化肥实物使用量在1500万t左右。由于施肥结构不合理,方法不科学,化肥利用率只有30%左右。1996年6月,江泽民同志来河南视察时对科学使用化肥,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做出了重要指示:“我国化肥利用率只有3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如果不改变这种高耗低能的生产方式,在资源投人方面,将难以为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有战略眼光和紧迫感。”为了落实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指示,河南省土肥系统广大职工开始了认真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形势,理清思路,进行了思想观念转变的三次大讨论。于1998年7月,提出了“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主导,以化验室为依托,以组建测配站为龙头,以推广配方肥为载体,以建立乡、村级推广网络为基础,开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技物结合连锁配送一条龙服务”的模式。按照这个模式,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测配站从无到有,配方肥推广由少到多,一年一大步,呈现出跳跃式发展态势。截至2005年8月底,全省已组建测配站152个,年配制推广能力达20万t。八年来,累计推广配方肥60多万t,推广面积1500多万亩次,服务农户300多万户,增产粮食6亿kg,节约肥料30万t,实现节本增效9亿元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区肥料施用结构明显改善,肥料利用率提高了8~10个百分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实践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和赞扬。
……
河南省组建测配站推广配方肥情况综述
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中原大地上,河南省土肥系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围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开始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与实践,战胜了无数困难与挫折,付出了大量心血与汗水,经过长达八年(本书资料截至2005年8月)的艰苦努力与奋斗,终于走出了一条“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的路子,在土肥事业的发展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现有耕地1.02亿亩(1亩=0.067 hm2,全书同),农业人口近7000万,是全国小麦、玉米、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烟叶以及各种暖温带林果和土特产的主要产区之一,在全国农产品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河南又是肥料使用大省,每年化肥实物使用量在1500万t左右。由于施肥结构不合理,方法不科学,化肥利用率只有30%左右。1996年6月,江泽民同志来河南视察时对科学使用化肥,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做出了重要指示:“我国化肥利用率只有3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如果不改变这种高耗低能的生产方式,在资源投人方面,将难以为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有战略眼光和紧迫感。”为了落实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指示,河南省土肥系统广大职工开始了认真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形势,理清思路,进行了思想观念转变的三次大讨论。于1998年7月,提出了“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主导,以化验室为依托,以组建测配站为龙头,以推广配方肥为载体,以建立乡、村级推广网络为基础,开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技物结合连锁配送一条龙服务”的模式。按照这个模式,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测配站从无到有,配方肥推广由少到多,一年一大步,呈现出跳跃式发展态势。截至2005年8月底,全省已组建测配站152个,年配制推广能力达20万t。八年来,累计推广配方肥60多万t,推广面积1500多万亩次,服务农户300多万户,增产粮食6亿kg,节约肥料30万t,实现节本增效9亿元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区肥料施用结构明显改善,肥料利用率提高了8~10个百分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实践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和赞扬。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