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08233
编辑推荐
配套资源:电子课件
本书特色:
★ 移动互联入门教材,浅显易懂
★ 设计移动互联所需的各类技术
本书特色:
★ 移动互联入门教材,浅显易懂
★ 设计移动互联所需的各类技术
本书配套授课电子课件,需要的教师可登录www.cmpedu.com免费注册、审核通过后下载,或联系编辑索取(微信:15910938545,QQ:2850823887,email:[email protected],电话:010-88379739)另外,为方便任课教师进行交流,提供高职计算机教师QQ交流群:232664908,欢迎加入!
内容简介
《移动互联网概论 第2版》对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移动互联网安全,应用终端与终端操作系统,以及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了介绍。本书在系统讲解移动互联网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的同时,还讲解了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本书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在讲解知识的同时,配合适当的图形图表,使内容更易被读者理解。
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专业的教材和相关社会培训机构的教材,也适合从事移动互联网开发或应用的读者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专业的教材和相关社会培训机构的教材,也适合从事移动互联网开发或应用的读者参考。
目 录
前言
第1章 移动互联网概述
1.1 移动互联网简介
1.2 移动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3 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1.3.1 国外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1.3.2 国内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1.4 移动互联网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1.5 移动互联网的未来
1.5.1 发展趋势分析
1.5.2 移动互联网对未来的影响
第2章 移动互联网技术
2.1 移动互联网协议
2.1.1 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MIPv6)
2.1.2 移动互联网的扩展协议(FMIPv6)
2.1.3 HMIPv6的移动性管理
2.2 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
2.2.1 云计算
2.2.2 虚拟网址转换
2.2.3 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标准
2.2.4 支撑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重要技术引擎
2.2.5 移动互联网特征关键技术
2.3 移动上网
2.3.1 上网方式
2.3.2 浏览器
2.3.3 手机网站
第3章 移动互联网终端
3.1 移动互联网的早期终端
3.1.1 PDA
3.1.2 掌上电脑
3.1.3 MID
3.1.4 UMPC
3.1.5 上网本
3.2 平板电脑
3.2.1 平板电脑的发展简史
3.2.2 平板电脑的发展前景
3.2.3 平板电脑的操作系统
3.2.4 平板电脑的特点
3.2.5 平板电脑的分类
3.2.6 平板电脑的发展趋势
3.2.7 平板电脑的选购
3.3 超极本
3.3.1 超极本的发展背景及特点
3.3.2 超级本的发展趋势
3.4 笔记本电脑
3.4.1 笔记本电脑简介
3.4.2 笔记本电脑的组成
3.4.3 笔记本电脑的选购
3.5 智能手机
3.5.1 智能手机的发展
3.5.2 智能手机的特点
3.5.3 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
3.5.4 配置要求
3.5.5 智能手机的硬件架构
3.5.6 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
3.5.7 定位跟踪能力
3.5.8 智能手机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3.5.9 智能手机的使用建议
第4章 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4.1 Android
4.1.1 系统简介
4.1.2 系统架构
4.1.3 Android系统平台优势
4.2 iOS
4.2.1 iOS的发展历史
4.2.2 iOS的特性
4.3 Windows Phone
4.3.1 Windows Phone的发展历史
4.3.2 Windows 10 Mobile的主要特色
4.4 其他操作系统
4.4.1 Windows Mobile
4.4.2 Symbian
4.4.3 BlackBerry OS
4.4.4 Palm OS
4.4.5 MeeGo
4.4.6 Bada
第5章 移动通信网络
5.1 代移动通信技术(1G)
5.1.1 1G概述
5.1.2 代移动通信网的信令传输过程
5.1.3 1G手机
5.2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
5.2.1 2G
5.2.2 2.5G
5.2.3 2.75G
5.2.4 2G手机
5.3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5.3.1 3G概述
5.3.2 3G技术的发展
5.3.3 3G标准
5.3.4 3G和2G的对比
5.3.5 3G在中国
5.3.6 3G的应用
5.3.7 3G手机
5.4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
5.4.1 4G发展背景
5.4.2 4G的主要优势
5.4.3 4G技术标准
5.4.4 4G国际标准
5.4.5 4G存在的问题
5.4.6 4G发展状况
5.4.7 4G网络发展展望
5.4.8 4G手机
5.4.9 发展4G的意义
5.5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
5.5.1 5G的发展状况
5.5.2 5G的特点
5.5.3 5G网络发展的困境
5.5.4 5G网络的社会评价
第6章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6.1 国内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现状
6.1.1 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用户规模
6.1.2 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此消彼长
6.2 移动互联网中的个人用户
6.2.1 智能终端向族群化发展
6.2.2 3G/4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6.2.3 移动互联网的热点应用
6.3 移动互联网中的企业应用
6.3.1 IT企业如何看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6.3.2 移动互联网在企业销售中的应用
6.4 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商与运营商
6.4.1 服务商
6.4.2 运营商
第7章 移动互联网安全
7.1 移动互联网安全概述
7.1.1 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
7.1.2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模型
7.2 移动互联网安全形势
7.2.1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
7.2.2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威胁
7.3 移动互联网安全分析
7.3.1 移动互联网的复杂产业链
7.3.2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特性
7.3.3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现状
7.4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策略
7.4.1 安全管理体系
7.4.2 安全管理技术
7.5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工具
7.5.1 手机取证
7.5.2 手机安全软件
参考文献
第1章 移动互联网概述
1.1 移动互联网简介
1.2 移动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3 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1.3.1 国外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1.3.2 国内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1.4 移动互联网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1.5 移动互联网的未来
1.5.1 发展趋势分析
1.5.2 移动互联网对未来的影响
第2章 移动互联网技术
2.1 移动互联网协议
2.1.1 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MIPv6)
2.1.2 移动互联网的扩展协议(FMIPv6)
2.1.3 HMIPv6的移动性管理
2.2 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
2.2.1 云计算
2.2.2 虚拟网址转换
2.2.3 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标准
2.2.4 支撑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重要技术引擎
2.2.5 移动互联网特征关键技术
2.3 移动上网
2.3.1 上网方式
2.3.2 浏览器
2.3.3 手机网站
第3章 移动互联网终端
3.1 移动互联网的早期终端
3.1.1 PDA
3.1.2 掌上电脑
3.1.3 MID
3.1.4 UMPC
3.1.5 上网本
3.2 平板电脑
3.2.1 平板电脑的发展简史
3.2.2 平板电脑的发展前景
3.2.3 平板电脑的操作系统
3.2.4 平板电脑的特点
3.2.5 平板电脑的分类
3.2.6 平板电脑的发展趋势
3.2.7 平板电脑的选购
3.3 超极本
3.3.1 超极本的发展背景及特点
3.3.2 超级本的发展趋势
3.4 笔记本电脑
3.4.1 笔记本电脑简介
3.4.2 笔记本电脑的组成
3.4.3 笔记本电脑的选购
3.5 智能手机
3.5.1 智能手机的发展
3.5.2 智能手机的特点
3.5.3 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
3.5.4 配置要求
3.5.5 智能手机的硬件架构
3.5.6 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
3.5.7 定位跟踪能力
3.5.8 智能手机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3.5.9 智能手机的使用建议
第4章 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4.1 Android
4.1.1 系统简介
4.1.2 系统架构
4.1.3 Android系统平台优势
4.2 iOS
4.2.1 iOS的发展历史
4.2.2 iOS的特性
4.3 Windows Phone
4.3.1 Windows Phone的发展历史
4.3.2 Windows 10 Mobile的主要特色
4.4 其他操作系统
4.4.1 Windows Mobile
4.4.2 Symbian
4.4.3 BlackBerry OS
4.4.4 Palm OS
4.4.5 MeeGo
4.4.6 Bada
第5章 移动通信网络
5.1 代移动通信技术(1G)
5.1.1 1G概述
5.1.2 代移动通信网的信令传输过程
5.1.3 1G手机
5.2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
5.2.1 2G
5.2.2 2.5G
5.2.3 2.75G
5.2.4 2G手机
5.3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5.3.1 3G概述
5.3.2 3G技术的发展
5.3.3 3G标准
5.3.4 3G和2G的对比
5.3.5 3G在中国
5.3.6 3G的应用
5.3.7 3G手机
5.4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
5.4.1 4G发展背景
5.4.2 4G的主要优势
5.4.3 4G技术标准
5.4.4 4G国际标准
5.4.5 4G存在的问题
5.4.6 4G发展状况
5.4.7 4G网络发展展望
5.4.8 4G手机
5.4.9 发展4G的意义
5.5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
5.5.1 5G的发展状况
5.5.2 5G的特点
5.5.3 5G网络发展的困境
5.5.4 5G网络的社会评价
第6章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6.1 国内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现状
6.1.1 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用户规模
6.1.2 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此消彼长
6.2 移动互联网中的个人用户
6.2.1 智能终端向族群化发展
6.2.2 3G/4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6.2.3 移动互联网的热点应用
6.3 移动互联网中的企业应用
6.3.1 IT企业如何看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6.3.2 移动互联网在企业销售中的应用
6.4 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商与运营商
6.4.1 服务商
6.4.2 运营商
第7章 移动互联网安全
7.1 移动互联网安全概述
7.1.1 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
7.1.2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模型
7.2 移动互联网安全形势
7.2.1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
7.2.2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威胁
7.3 移动互联网安全分析
7.3.1 移动互联网的复杂产业链
7.3.2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特性
7.3.3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现状
7.4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策略
7.4.1 安全管理体系
7.4.2 安全管理技术
7.5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工具
7.5.1 手机取证
7.5.2 手机安全软件
参考文献
前 言
移动通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是当今世界发展快、市场潜力、前景诱人的两大行业。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自从2009年3G牌照正式发放,移动互联网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优势决定了其应用前景广阔,用户数量庞大。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嵌入式设备等实现互联网的各种移动应用,如移动搜索、移动音乐、移动社交、移动支付、移动电视、移动办公、基于位置的服务以及移动广告等。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互联网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8.0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98.3%。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移动互联网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巨大缺口。工信部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目前移动互联网人才缺口达百万以上。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深入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专业人才匮乏将进一步加剧。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相关文件精神,为满足移动互联网在电子商务、移动通信和智能终端等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虽有部分院校的部分专业开设了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相关课程,但为了进一步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需要,加强对移动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在高等职业院校专门开设移动互联网专业已势在必行。本书正是为了满足国内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开设移动互联网专业而编写的一本基础教材,涉及移动互联网现状、技术、应用领域以及移动互联网安全等内容。
本书由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师危光辉编著。全书力求所涉及名词术语、信息材料、数字佐证材料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由于移动互联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同类教材或参考书较少,虽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花了大量时间从事考证和查询工作,但鉴于编者水平有限,其中还是难免会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相关专家、同仁以及读者批评指正。
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优势决定了其应用前景广阔,用户数量庞大。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嵌入式设备等实现互联网的各种移动应用,如移动搜索、移动音乐、移动社交、移动支付、移动电视、移动办公、基于位置的服务以及移动广告等。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互联网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8.0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98.3%。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移动互联网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巨大缺口。工信部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目前移动互联网人才缺口达百万以上。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深入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专业人才匮乏将进一步加剧。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相关文件精神,为满足移动互联网在电子商务、移动通信和智能终端等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虽有部分院校的部分专业开设了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相关课程,但为了进一步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需要,加强对移动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在高等职业院校专门开设移动互联网专业已势在必行。本书正是为了满足国内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开设移动互联网专业而编写的一本基础教材,涉及移动互联网现状、技术、应用领域以及移动互联网安全等内容。
本书由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师危光辉编著。全书力求所涉及名词术语、信息材料、数字佐证材料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由于移动互联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同类教材或参考书较少,虽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花了大量时间从事考证和查询工作,但鉴于编者水平有限,其中还是难免会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相关专家、同仁以及读者批评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