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314872
这本书秉持严谨的科学精神,通过机智幽默的笔触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无比渺小却影响力巨大的微生物世界。在这个人类常常谈之色变或干脆忽视的奇怪又危险的微生物世界中,氧气是致命的毒药、硫是美味佳肴、欺骗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而美酒却被当作废物丢掉……
本书由中科院微生物所副所长东秀珠倾情荐读,获得美国科学促进会优秀科普图书奖,曾被众多美国媒体和科普网站推荐给大众,必定会刷新你对细菌、病毒的认知。
第 一 章
小虫登场
究竟什么是微生物? / 004
你会后悔知道的有关DNA的事 / 006
基因奏曲 / 009
繁殖,复制,再复制 / 013
安可曲目#1:数字游戏 / 016
第 二 章
小虫在哪里
实验室之王 / 021
感受高温 / 024
生命的滴水之恩 / 030
黏液之城 / 032
X-虫 / 037
安可曲目#2:不死的妙妙熊 / 043
第 三 章
小虫动起来
希望之泉 / 049
牛粪炮 / 051
细胞中的恐怖分子 / 054
航空旅行 / 057
古老的轮子 / 060
无聊透顶的题外话 / 063
神奇的黄色菌团 / 065
牺牲小我 成全大我 / 068
安可曲目#3:逗点杀手 / 071
第 四 章
诡计多端的小虫
爆破菌 / 076
厉害的DNA切割手 / 079
蠕动的小小计算机? / 083
细菌的奇葩性生活 / 085
并存的毒药和解药 / 090
σ因子 / 095
简单好 / 097
生物进化的论战 / 099
伪装大师 / 103
呼吸并没有想象中重要 / 105
安可曲目#4:世界上部以微生物为题材的短剧 / 109
第 五 章
小虫在我身
熟悉的坏蛋 / 117
基因洗牌 / 119
物种间的跨界 / 123
革命尚未成功 / 130
香料——微生物的天敌 / 147
安可曲目#5:致我亲爱的 / 150
第 六 章
小虫在工作
不能没有你 / 154
什么怪味? / 157
环保,从牛羊打嗝开始 / 158
现代化的背后 / 160
我们的大麻烦 / 162
终极劳工 / 166
特殊信使 / 169
迷你矿工 / 171
微生物电力公司 / 174
安可曲目#6:未来的生物科技 / 176
第 七 章
小虫的启示
戳破细菌 / 180
巴斯德的故事 / 183
被封存的瘟疫 / 188
舍身试菌的科学家们 / 192
99.9% / 201
安可曲目#7:来玩游戏吗? / 206
第 八 章
小虫返场
案件审理 / 214
垃圾DNA / 222
无所不在 / 224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227
激进的女权主义 / 230
大脑里的微生物 / 232
结语 / 239
词汇表 / 243
延伸阅读 / 251
开篇
Prologue
问:哈啰哈啰哈啰,这是什么呀?
答:一本讲微生物的书。
问:再说一遍?
答:微生物。微小生物体。细菌。小虫。非常小的生物。
问:天哪,一定要现在讲吗?不好意思,我赶时间……
答:不要这样嘛……先别坐立不安好吗?这是本很不错的书。
问:全是与科学相关的东西,不是吗?一堆数据图之类的?
答:没有图。
问:统计图表呢?
答:也没有。
问:方程式?
答:没有。哦,对不起,其实有一个:1 1。
而且我还把结果搞错了。
问:脚注呢?
答:有很多。这一点我并不能免俗,它们就像文字寄生虫一样,随时随地都会冒出来。但并不是通常意义的那种,看了你就知道了。
问:有任何数字吗?
答:到处都是。有些相当惊人的数字隐藏在章的结尾。别担心,它们都训练有素。
问:你说这是本关于细菌的书?
答:是的。
问:我好像看过一部相关的电影……
答:等一下,不要告诉我是讲某种从实验室泄露出来的基因改造过的病毒,通过杀人或者把人变成僵尸而使人类几近灭绝的故事?我还在期盼着能有一部电影,里面的病毒是高大英俊且机智勇敢的形象,并终获得了心爱女人的芳心。这才值得看!无论怎样,这两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其实是差不多的。
问:这本书会不会讲的全是各种可怕的疾病?
答:完全不会。疾病当然是值得一提的,但我已经尽量把空间留给了更多其他重要的事情,比如性、打嗝的羊、政治、黏性物质、火箭燃料、基因、未来学以及电脑。还有基于某种原因会提到的——青蛙。这些内容时不时出来捣乱,几乎跟脚注一样讨厌。
问:里面有没有一些实用的健康小贴士?
答:一两个吧。如果你是一头奶牛的话会更受用。
问:到底有没有任何有用的信息?
答:尽可能少。如果你觉得有用的话,第三章里有一些不太好的投资建议。
问:那我为什么要读它呢?
答:因为不读的话,你将永远不知道这些事情。
问:好吧。现在我们要怎么做?
答:我们从人类所知的一个让人费解、困惑、复杂的现象开始说起。
问:生命的起源?
答:板球对抗赛。
东秀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副所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秘书长)——
微生物这些不为肉眼可见的小生物无处不在,在人体口腔和肠道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它们亦敌亦友,伴随人的一生。微生物又是地球物质的分解者,没有它们,地球将成为无法居住的垃圾场。本书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拟向公众展现了微生物和它们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活动,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科普书籍。
蓝灿辉(科普作者、@热心肠先生)——
《看不见的世界》这本书显然是会让你大涨知识的。你知道的、不知道的或者想不到的微生物知识,也许都在这本神奇的书里。
《科学》杂志——
读者可以从诙谐的文字中,以一种轻松休闲的方式,从那些住在我们的世界和人体中的微生物身上获取到非常丰富、有趣的知识。
《澳大利亚科学》杂志——
巴拉克证明了这个世界*是个迷人的所在,其中的知识性和重要性值得我们深思。
卡尔•克鲁兹尔尼奇博士(DR. Karl Kruszelnicki,澳大利亚著名科普人士、科学评论员)——
这*是一本让人愉悦的书,它讲述了人类那些*迷你也*重要的朋友。读这本有意思的小书,会让你惊叹于那些体型微小的生物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出版者周刊》——
神奇、热情、幽默的微生物却令很多人觉得可怕甚至反感,人们用消毒剂和抗生素拼命地抵抗它们,却不知这些微生物对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本书中,澳大利亚科学家巴拉克向我们保证:没有这些微生物,人类根本无法生存。本书非常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特别适合大众读者和科学爱好者阅读。
科学网站BoingBoing.net——
一本关于微生物的轻松科学指南。翻开这本书,就像人类走进了充满神奇生命的微观世界。
《书单》杂志——
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有趣的世界,其中讲述了微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它们是如何使人类和自然界正常运转的。更重要的是,读者将以近乎娱乐的方式了解微生物这门科学。
《播种》杂志——
“人体重量中的2~4磅是微生物……”这样的有趣视角贯穿全书,带领读者去探索世界中所隐藏的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如细菌、古细菌、原生生物和病毒。作者巧妙地融入了幽默和比喻的元素,这是让大众了解并喜欢一门学科的*方式。
章
小虫登场
先引用一段2006年冬天在澳大利亚举办的骨灰杯板球对抗赛的报道:“同时,蒙蒂(Monty Panesar)是取得三柱门的英格兰旋转球手,并且完成了直接击中——追杀出局。”
我很惭愧我对板球运动一无所知,所以我并不知道这条评论的内容是好是坏。什么是旋转球手?是像芭蕾舞者那样吗?他在哪里取得的三柱门?他是击中了什么人而出局的吗?谁出局了?为什么他要打他?那个人应该被打吗?
没有用的。如果我真想欣赏板球这项运动,我首先得找个懂行的人一起坐下来,听他给我讲解到底怎么一回事。其实对于任何事情来说都是同样的道理——小到汽车,大到量子力学,如果你真想搞清楚,你得会说点儿行话并且知道点规则;否则那看起来就像一大帮人来回乱跑。
懂得行业术语并不代表聪明或者有能力,只不过说明对那个领域比较熟悉罢了。举个恰当的例子:我在超市排队时喜欢去研究那些小报标题来打发时间,并不看里面的具体内容。我只是觉得如果不去追踪一下名人圈的新闻,我会对当今社会感到很困惑,不是你们认为的获得诺贝尔奖之类的报道。
使用术语会造成障碍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是往往被我们忽略。各行各业的专家们总是用一些让外行听起来无比钦佩的专业术语,但那只不过是一些固定化的简称,如果给一点时间和一本字典,其实是任何人都可以理解的东西。
我想告诉你们一些关于微生物的故事,
但是我遇到一个问题:如果我非常具体细致地讲解每一个生物学术语和原理,那会耗费很长时间和篇幅,这本书就变成一本教科书,而我也会失去你们这些读者。相反,如果我一开始就滔滔不绝地说一些“转录起始因子”、“小分子干扰RNA”这样的词,你们可能会想让我闭嘴走开。
我不想把你们都变成微生物学家,
成为一名微生物学家是世界上的微生物学家要干的事情。
因此我选择了一个居中的策略:简单概括地讲一些生物学的基本要素、名词和原理。如果你们想了解更多内容,就去查看本书后的扩展阅读部分;如果你们在看书过程中有任何不解,记得去查看词汇表。
究竟什么是微生物?
几乎所有人都非常了解生命的周期:植物从阳光中吸取能量,从土壤中汲取养分;
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然后死亡;微生物分解已死的动物和植物以获取养分;如此周而复始。
但是到底什么是微生物呢?微生物是对任何一个小到肉眼无法识别的生物的统称。这个定义很古老也很宽泛,所以它包含了很多不同种类的生物:细菌(我们说的“病菌”通常就是指这一群体)、古生菌(字面上很像细菌,但近发现在很多方面都与细菌有很大不同)、真菌(从酵母到蘑菇),以及原生生物(这个群体包括原始藻类、阿米巴虫、黏菌和原生动物)。病毒也属于微生物,但我们留到后面再来讨论“它们是否真正活着”这个有趣的问题。
这些微生物族群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甚至比我们人类与它们之间的差异还要大。对于微生物来说,你几乎与——比如说跳蚤——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你和跳蚤共有的很多程序和构造是微生物所没有的。这就是为什么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但不能杀死人类(或者跳蚤):抗生素可以阻断细菌所特有的生长程序。这也是为什么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的原因,因为病毒跟细菌一点儿也不像(也就是说使用青霉素治疗流感是没有用的);对真菌也一样不起作用,因为真菌有它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需要开发特殊的抗真菌药来对付它们。
微生物是单细胞生物。而你和跳蚤是由很多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聚集在一起并相互依存:比如你的大脑细胞如果离开肝脏、肌肉以及心脏的细胞就会成为废物。不同的是,单一的微生物细胞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生物体而存活,并且不需要其他细胞的帮忙而繁殖下一代。
微生物还是相当渺小的生物。你身体里的大肠埃希杆菌(大肠杆菌)细胞平均只有约两微米长,也就是说需要大概五万个细胞背靠背连在一起(众志成城地)才能围起你的小拇指。一个典型的病毒只有大肠杆菌的1/10乃至1/1000,同比例地打个比方,如果一个病毒是一个网球大小,那么你的身体相当于躺下来脚在墨尔本,而头已经顶穿悉尼海港大桥。
关于微生物我们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包括它们到底有多广泛地流行、我们跟它们的关系有多密切、我们是如何依赖它们而得以在地球上生存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