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989360
本书在前五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以歌诀形式描述了心电图基础知识、各种异常心电图波形、心律失常心电图、常见异常心电图的鉴别诊断和动态心电图。除少数章节外,歌诀多为七字一句,句数依内容而定,通俗押韵,易诵易记。为帮助读者理解,多数歌诀后附有注解或图解。本书立意新颖,文图互参,内容实用,系长销书畅销书之一,对医学院校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心电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亦可供临床医师和心电图工作者阅读参考。
章绪论
节心电图絮语
1心脏印象
2心脏疾病印象
3心电图的发明
4三个里程碑
5心电图印象
6学习心电图的必要性
7学习心电图的四步曲
第二节心电图概说
1何谓心电图
2心电图的基本组成
3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4心电图的阅读
5心电图伪差的识别
6分析心电图的步骤
7心电图的诊断
第二章心电图基础
节心电图基本知识
1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
2心脏的生理特点
3心肌细胞膜电位
4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
5心肌细胞的极化状态和静息电位
6心肌的反应期、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7心肌细胞的除极
8心肌细胞的复极
第二节心电图导联
1双极肢体导联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3单极心前导联
目录心电图歌诀第三节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
1P波
2PR间期
3QRS波群及室壁激动时间
4Q波
5R波
6S波
7ST段
8T波
9QT间期
10U波
第四节心电图各波、段变化的临床意义
1P波增宽
2P波高耸
3P波减低或消失
4P波方向异常
5P波数与QRS波群数不一致
6PP间距不齐、增大、缩小
7PR间期缩短
8PR间期延长
9QRS波出现切迹
10QRS时限增宽
11QRS波群电压增高(一)
12QRS波群电压增高(二)
13QRS波群电压降低(一)
14QRS波群电压降低(二)
15ST段抬高
16ST段下降(一)
17ST段下降(二)
18T波高耸
19T波低平
20T波倒置
21QT间期异常
22U波异常
第五节心电轴、钟向转位、心率
1心电轴的粗略判断
2心电轴的测试
3心电轴正常值
4心电轴偏移的分类
5心电轴左偏的意义
6心电轴右偏的意义
7正常心位
8顺钟向转位
9逆钟向转位
10心率的测量(一)
11心率的测量(二)
第三章心电图异常波形
1左心房肥大
2右心房肥大
3心室肥厚
4左心室肥厚
5右心室肥厚
6左右心室同时肥厚
7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8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9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10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11完全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2双侧束支传导阻滞
13室内传导阻滞
14小束支传导阻滞
15冠心病
16心肌缺血
17心肌损伤
18心肌坏死
19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0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1典型心绞痛
22变异型心绞痛
23典型的心肌梗死
24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一)
25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二)
26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27陈旧性心肌梗死
28复发性心肌梗死
29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30非穿壁性心肌梗死
31穿壁性心肌梗死
32梗死Q波的特征
33无Q波性心肌梗死
34非梗死性Q波
35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假阴性的原因
36从室性异位搏动诊断心肌梗死
37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形成
38心肌纤维化
39心肌炎
40扩张型心肌病
41肥厚型心肌病
42限制型心肌病
43急性心包炎
44慢性心包炎
45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4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7二尖瓣狭窄
48二尖瓣关闭不全
49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50房间隔缺损
51室间隔缺损
52动脉导管未闭
53单纯肺动脉口狭窄
54法洛四联症
55主动脉缩窄
56真性右位心
57右旋心
58梅毒性心血管病
59二尖瓣脱垂
60心脏神经官能症
6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62急性脑血管意外
63自发性气胸
64低钾血症
65高钾血症
66低血钙
67高血钙
68低血钾合并低钙血症、高血钾合并低钙血症
69低血钠合并低钾血症、高钠血症
70低血镁与高血镁
71洋地黄作用
72洋地黄中毒
73奎尼丁作用及中毒
74普鲁卡因胺作用及中毒
75苯妥英钠作用及中毒
76胺碘酮作用及中毒
77心得安作用及中毒
78亚硝酸盐类药物作用
79肾上腺素作用
80去甲肾上腺素及异丙肾上腺素作用
第四章心律失常
1心律失常的初步判断
2心律失常的诊断程序
3心律失常的诊断内容
4正常窦性心律
5窦性心动过速
6窦性心动过缓
7窦性心律不齐
8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9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
10窦房结与房室交界间游走性节律
11房室交界区内游走性节律
12窦性停搏(又称窦性暂停或窦性静止)
13心室停搏
14房性逸搏
15房性逸搏心律
16房室交界性逸搏
17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
18室性逸搏、室性自主节律
19期前收缩的诊断步骤
20窦性期前收缩
21房性期前收缩
22交界性期前收缩
23室性期前收缩
24间位性期前收缩
25并行心律
26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27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28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29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30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1心房扑动
32心房纤维性颤动
33心房纤维性颤动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34心室扑动
35心室颤动
36干扰性房室脱节
37心室夺获
38房性融合波
39室性融合波
40房内差异性传导
41室内差异性传导
42隐匿性传导
43反复心律
44伪反复心律
45左房心律
46冠状窦性心律
47二度伴一度窦房传导阻滞
48二度Ⅰ型(文氏型)窦房传导阻滞
49二度Ⅱ型(固定型)窦房传导阻滞
50三度窦房传导阻滞
51房内传导阻滞
52心房分离
5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54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55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56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57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58预激症候群(一)
59预激症候群(二)
第五章常见异常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节房、室肥大的鉴别
1右心房肥大
2左心房肥大
3左心室肥厚与不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的鉴别
4右心室肥厚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鉴别
第二节期前收缩的鉴别
1室性期前收缩与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
鉴别
2室性期前收缩与室性融合波的鉴别
第三节冠状动脉供血不全和心肌劳损时在STT
波改变上的鉴别
1心肌劳损
2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
第四节心肌梗死的鉴别
一、ST段抬高
1变异性心绞痛
2高血钾、心动过速或左心室高电压
3急性心包炎
二、ST段抬高兼异常Q波存在
三、心肌梗死与异常Q波的鉴别
1Ⅰ、aVL导联异常Q波与陈旧性前侧壁心肌梗死的
鉴别
2Ⅱ、Ⅲ、aVF导联出现异常Q波与陈旧性下壁心肌
梗死的鉴别
3V1~V4导联出现异常Q波与陈旧性前间壁心肌
梗死的鉴别
四、心肌梗死类似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
1B型预激综合征
2A型预激综合征
第五节心动过速的鉴别
一、窦性心动过速与房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1窦性心动过速
2房性心动过速
二、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扑动的鉴别
1心房扑动
2房性心动过速
三、室上性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1室上性心动过速
2室性心动过速
四、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
过速的鉴别
1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
2室性心动过速
五、心室扑动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1心室扑动
2室性心动过速
六、快速心房颤动兼室内传导阻滞与室性心动过
速的鉴别
1快速心房颤动兼室内传导阻滞
2室性心动过速
第六节传导阻滞的鉴别
一、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与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
鉴别
1未下传之房性期前收缩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干扰性房室脱节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鉴别
1干扰性房室脱节
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完全性双侧束支传导阻滞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的鉴别
1完全性双侧束支传导阻滞
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第六章动态心电图
1诞生
2概况
3组成
4适应证
5临床意义
6诊断价值
7优势
8不足
9注意事项
10发展方向
第七章运动平板试验
1概况
2适应证
3禁忌证
4相对禁忌证
5设备物品准备
6操作前准备
7操作方法与程序
8阳性标准
9可疑阳性标准
参考文献
第二章心电图基础
节心电图基本知识
1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起于窦,①
上腔、右房交界沟。②
下传纤维结间束,
该束又分前中后。
房室之间交界区,
室内束支分左右。
左支分成前后支,
浦氏纤维③终末收。
注:①指窦房结。
②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附近。
③指浦肯野纤维。
2心脏的生理特点
心脏具有四特点:
特点自律性,
传导系内律细胞,①
定时自动发冲动;
第二特点兴奋性,
接受刺激起反应;
能将激动传他区,
特称第三传导性;
第四特点收缩性。②
心电相关前三种。③
注:①心脏传导系统内有自律细胞,在无外界刺激的条件下,每隔一定时间能自动发动冲动,使心脏保持一定的节奏性活动。
②心脏的收缩性,是指接受刺激后产生机械性收缩的能力。
③前三种特点与心电活动相关。
第二章心电图基础心电图歌诀3心肌细胞膜电位
心肌细胞静止期,
内外平衡称之“极”。①
膜内电位负九十,
膜外电位为零级。
动作电位分五相:
0相心肌受刺激,
膜内电位速上升,
升至三十为除极;
1相电位又回降,
早期迅速复极期;
2相保持0电位,
缓慢复极平台区;
3相终末复极相,
电位迅速降至“极”;①
4相电位复原位,
又称静止、舒张期。
注:①指极化状态。
4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
动作电位心电图,
两者之间关系密。
0相相当主波群,
QRS室除极;
1相相当于“J”点,
“QS”相接ST;①
ST段2相依;
T波3相相当于;
4相相当等位线;②
0至3末为QT。③
注:①QRS波群与ST段的连接点为J点。
②指静止状态的等电位线。
③0相至3相末为QT间期。
5心肌细胞的极化状态和静息电位
心肌细胞之极化,
内外①存在电位差。
膜外正电膜内负,
只因离子差别大。
膜内钾浓膜外钠,②
静息状态膜透钾。③
钾之外流达平衡,
形成静息电位差。④
注:①指心肌细胞膜的内外。
②正常情况的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差较大,如细胞内钾离子浓度为细胞外的20~30倍,细胞外钠离子浓度比细胞内高4~10倍。
③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
④由于细胞膜内外钾离子浓度有很大差别,细胞膜对钾离子又有一定的通透性,钾离子即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但同时又受到电位差的阻止,当两种拮抗力量相等时,钾离子即停止外流,膜电位便稳定在一定的数值(一般为-90mV),即形成静息电位。
6心肌的反应期、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正常反应阈上激,
称为心肌反应期。①
不应任何强刺激,
称为不应期。②
动作电位0相始,
负五十五毫伏齐,
心电图上Q波现,
直至T波前段倚。
待到电位负六十,
心肌可应强刺激,
局部产生除极化,
共称有效不应期。
其后相对不应期,
心肌兴奋反应低,③
T波前段至T终,
只应阈上强刺激。
注:①心肌反应期是指心肌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产生正常反应的时期。
②不应期是指心肌对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产生反应的时期。
③在不应期后的一段时间内,心肌兴奋性已大部分恢复,但仍较正常为低,仅对强大的阈上刺激产生反应,且反应强度低于正常,称为相对不应期。
7心肌细胞的除极
极化状态心细胞,①
受刺激后极化消。
膜通透性立即变,
钠离②通透性增高。
大量钠离入胞内,
膜内电位骤升高。
对钾通透性降低,
电位升至20毫。③
动作电位由此生,
此谓除极心细胞。
注:①指心肌细胞。
②指离子,下同。
③细胞膜内电位由-90mV升至+20~+30mV。
8心肌细胞的复极
心肌细胞除极后,
离子浓度重新布。
细胞膜靠钾钠泵,
钠移胞外钾移入。①
调整胞膜通透性,
极化状态得恢复。
注:①细胞膜依靠K+Na+泵的作用,将细胞内过多的钠离子转移到细胞外,而细胞外过多的钾离子被转移到细胞内。
第二节心电图导联
1双极肢体导联
肢导又名标准导,①
双极分置两肢表。
记录两肢电位差,
分称Ⅰ导、Ⅱ、Ⅲ导。
Ⅰ导左上连右上,②
Ⅱ导左下右上着。③
Ⅲ导左下左上连,④
Ⅰ、Ⅲ相加等Ⅱ导(图21)。⑤
注:①肢体导联又名标准导联或双极标准肢体导联。
②肢体导联Ⅰ:正电极(黄色)接左上肢,负电极(红色)接右上肢。
③肢体导联Ⅱ:正电极(绿色)接左下肢,负电极(红色)接右上肢。
④肢体导联Ⅲ:正电极(绿色)接左下肢,负电极(黄色)接左上肢。
⑤三个标准导联间的关系是Ⅰ Ⅲ=Ⅱ,即在任何同一瞬间,导联Ⅰ与导联Ⅲ电压的代数和等于导联Ⅱ的电压。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
双上①左下三点要。
各通电阻连中心,②
中心电位零点高。③
特将中心接负极,
探查电极接正着。④
描记某一肢体图,
该线电阻断离掉。⑤
左上“L”右上“R”,⑥
aVF左下脚(图22)。
注:①指双上肢。
②将双上肢、左下肢的三个电极板各通过一个高电阻(5000欧),连接在一点称为中心电端。
③中心电端的电位始终接近于零。
④将中心电端与心电图的负极相接,探查电极与其正极相接。
⑤当描记某一肢体单极导联心电图时,将该肢体与中心电端相连的高电阻断离开,可使心电图波幅增加50%。
⑥左上肢为aVL,右上肢为aVR。
3单极心前导联
心前导联谓胸前,①
负极连接中电端。②
胸壁各部探查极:③
V1胸右四肋间;④
V2胸左“1”相对;⑤
V3“2”“4”间中点;⑥
V4位于五肋间,
左锁中线相交点;⑦
V5到“9”同水平,⑧
V6腋中“5”腋前;⑨
V7腋后V8肩;
V9位于脊旁线。
偶用右胸V3R,
左胸V3对应点(图23)。
注:①心前导联也称单极胸前导联。
②指中心电端。
③指探查电极。
④V1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
⑤V2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与V1相对应。
⑥V3在V2与V4连线的中点。
⑦V4在第5肋间与左锁骨中线相交处。
⑧V5、V6、V7、V8、V9在同一水平。
⑨V6在左腋中线上;V5在左腋前线上。
⑩V7在左腋后线上;V8在左肩胛下角处。
在临床工作中,有时因V1~V6导联不能满足诊断需要,可加做V3R~V6R,其部位在与V3~V6相对应的右胸部位。图23单极心前导联(胸前导联)的连接方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