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806536
本书在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背景下,综合旅游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生态学、统计学等理论,以翔实的旅游产业现状调查和定量的旅游产业综合效应评价为依托,深入分析旅游产业对桂林经济、空间合作以及生态环境作用效应的形成机制,构建“生态—联动—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旅游产业理论研究框架体系,系统把握旅游产业效应的演化规律和调控路径,为桂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第一章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下的发展背景
第一节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态势
第二节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态势
第三节建设国际旅游胜地背景下桂林旅游业的发展态势
第二章旅游产业综合效应研究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旅游产业综合效应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旅游产业综合效应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桂林生态效应测度分析
第一节桂林生态效应测度组合模型
第二节桂林生态效应测度结果分析
第四章桂林旅游产业联动效应分析
第一节桂林旅游产业联动效应评价模型
第二节桂林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联动效应分析
第五章桂林旅游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第一节桂林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测度
第二节桂林旅游产业集聚效应测度
第六章桂林旅游产业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第一节桂林旅游产业空间溢出效应模型
第二节旅游产业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七章建设国际旅游胜地背景下的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第一节桂林旅游产业生态效应的提升机制与发展对策
第二节桂林旅游产业联动效应的提升机制与发展对策
第三节桂林旅游产业集聚效应的提升机制与发展对策
第四节桂林旅游产业空间溢出效应的提升机制与发展对策
结论
主要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旅游业是中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旅游业是片热土”。据统计,2015年,旅游业对全国GDP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比重的4.88%;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旅游直接就业2798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旅游业直接投资达10 072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比上年扩大1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速30%。
旅游业是一项包含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诸因素在内的综合型产业,产业特征决定了它与其他产业的直接、间接关联,及其前向和后向拉动作用,所以旅游业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基于旅游业迅猛发展与旅游经济所显示出的强劲发展势头,旅游产业综合效应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成为旅游研究的一大热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旅游产业综合效应是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规律,也是衡量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产业地位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旅游产业综合效应是旅游理论研究中一项重要而复杂的课题,其目的在于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性论证,它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桂林市拥有良好的旅游基础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桂林是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世界旅游组织首推的中国四大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享誉世界,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旅游业是桂林最具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2009年,国家从战略层面对我国旅游业综合改革进行部署,提出构建“一省一岛一市”的格局,“一市”则是指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作为目前全国唯一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地级城市,桂林在综合改革、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为全国提供示范。2012年,经国务院同意,《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这意味着桂林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其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桂林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形成最具城市优势、最具品牌效应、最具社会竞争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然而,桂林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北部湾等地区迅速崛起,要素南流趋势加剧,领先的旅游份额逐渐呈下降趋势。此外,区域旅游资源的协同较差,同质资源恶性竞争,某些不恰当的旅游开发方式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等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传统工业产业也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及环境保护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些都给桂林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在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桂林旅游以山水为主题的观光型产品单一性的弊端显然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桂林市旅游局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十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5.01万人次,旅游收入8.18亿元,人均消费962元;2016年“十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0万人次,旅游收入17亿元,而人均消费为1214元。旅游收入低、对经济的贡献和拉动效应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盛誉极不匹配等成为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桂林旅游业如何发展创新、如何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研究桂林市旅游产业发展,既是加快推进桂林国家旅游胜地建设、协调促进广西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旅游产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科学、客观地定量评估桂林旅游产业综合效应不仅具有局部区域性意义,更具全局战略性意义。以桂林旅游产业综合效应为研究对象,可以促进旅游发展方式转变、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形成旅游产业发展新方式提供理论支撑体系和制度框架,为实现全国旅游业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模式。
因此,本书在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背景下,综合旅游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生态学、统计学等理论,以翔实的旅游产业现状调查和定量的旅游产业综合效应评价为依托,深入分析旅游产业对桂林经济、空间合作以及生态环境作用效应的形成机制,构建“生态—联动—集聚—空间溢出”综合效应的旅游产业理论研究框架体系,系统把握旅游产业综合效应的演化规律和调控路径,为桂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