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927976丛书名: 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规划教材
编辑推荐
”臼槭枪赜诮樯堋疤找帐止こ尚汀钡慕萄в檬椋?橹胁捎猛嘉牟⒚?男问健⑾晗傅亟馕隽嘶?咎找粘尚头椒ǎ?⒍陨粘傻睦?费荼洹⒉煌?墓ひ仗氐阕髁私衔?暾?拿枋觯惶乇鹗翘找展ぷ魇业纳杓频日陆冢?粤⒅居诙懒⒕??找展ぷ魇壹疤找沾醋鳌⑸杓频耐?А??谜哂屑捌湎质档闹傅甲饔谩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陶艺教师、设计师、职业陶艺家的培养,完整、系统地整理和介绍基本的陶瓷工艺过程;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地解析了基本陶艺成型方法,并对烧成的历史演变、不同的工艺特点作了较为完整的描述;特别是陶艺工作室的设计等章节,对立志于独立经营陶艺工作室及陶艺创作、设计的同学、爱好者有及其现实的指导作用。书后附有“陶艺语言生成”的文章,以帮助学生对陶艺创作、设计“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本书中的图片是近几年国内、欧洲、美洲等国家陶瓷艺术家、设计师、学生*的作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书是陶艺教师、学生、设计师等的必备工具书。
目 录
1 我国现代陶艺教育史概述
2 泥
2.1 泥的种类和特性
2.2 泥的配制
3 釉
3.1 釉的成分及配制方法
3.2 施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3 釉色装饰的作品实例
4 窑炉与烧成
4.1 窑炉介绍
4.2 一次烧成与二次烧成
4.3 坯釉在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4.4 烧成制度的制定
4.5 坑烧、乐烧和盐烧简介
附录乐烧
4.6 烧成作品实例
5 陶艺手工成型的基本方法
5.1 泥条成型
5.2 泥板成型
5.3 拉坯成型
5.4 模具成型
6 陶艺工作室的设计
6.1 工作间的设置
6.2 泥釉房的设置
6.3 吹釉间
6.4 窑房
6.5 备用药品
7 陶艺作品欣赏
7.1 雕塑类
7.2 观念类
7.3 环境类
7.4 装饰类
7.5 装置类
7.6 容器造型类
7.7 其它类
7.8 学生作品
附录 试论陶艺语言的生成
2 泥
2.1 泥的种类和特性
2.2 泥的配制
3 釉
3.1 釉的成分及配制方法
3.2 施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3 釉色装饰的作品实例
4 窑炉与烧成
4.1 窑炉介绍
4.2 一次烧成与二次烧成
4.3 坯釉在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4.4 烧成制度的制定
4.5 坑烧、乐烧和盐烧简介
附录乐烧
4.6 烧成作品实例
5 陶艺手工成型的基本方法
5.1 泥条成型
5.2 泥板成型
5.3 拉坯成型
5.4 模具成型
6 陶艺工作室的设计
6.1 工作间的设置
6.2 泥釉房的设置
6.3 吹釉间
6.4 窑房
6.5 备用药品
7 陶艺作品欣赏
7.1 雕塑类
7.2 观念类
7.3 环境类
7.4 装饰类
7.5 装置类
7.6 容器造型类
7.7 其它类
7.8 学生作品
附录 试论陶艺语言的生成
免费在线读
2 泥
泥是陶艺最重要的媒介之一,也是和人类最亲密的材料之一。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性活动便是将一种物质通过火加热到一定温度(化学变化)改变成另一种物质,即把柔软的粘土变成坚固的陶器。它是人类造物的开端,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一直延续至今。近万年的历史充分说明了陶瓷与人类的生活相依相伴,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而我国瓷器的发明更是让世界叹为观止。那么陶粘土如何向瓷石发展,用瓷石制做瓷原料呢?事实上,瓷石的出现和运用是革命性的,它是陶向瓷转变的关键。软性粘土在经过风化和沉积的过程中,明显有许多的杂质,而硬质的矿物比较纯,经过淘洗,最后向岩石进展,同时人们发现岩石可以敲碎。在唐宋时期坯体都是一元配料即单一瓷石,较粘土有很大改进,但仍有许多坍塌或下沉的坯体。因此,从考古挖掘来看,那时基本没有大尺寸制品。元代以后,景德镇使用了二元配方,才开始做大尺寸的瓷器。毫无疑问,制作瓷或陶器,首先是从一种软质向硬质的转变和提升。而高岭土的出现是标志性的转折,这种天然的理想瓷土改变了中国的陶瓷文化,也使得欧洲人感到困惑和不解,如此高温(1330℃)坯体竟然没有融化和变形。如果说,没有中国的陶瓷文化,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不知要晚几千年,那么,没有高岭土的发现,中国的陶瓷文化也没有如此的辉煌。
泥是构筑和承载陶艺形态和意义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陶艺家在制作陶艺作品前首先要对泥进行选择。泥的选择取决于作者根据自己创作的形态和成型的手段,决定选择何种可塑性、粘性、收缩率乃至吸水率的泥土材料,并根据其创作意图选择何种质感的泥土,表达你期望作品所呈现的视觉效果甚至内涵。也就是说,泥土的特性会直接影响作品的效果。因而了解泥的种类和特性,并掌握基本的泥料配制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
泥是陶艺最重要的媒介之一,也是和人类最亲密的材料之一。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性活动便是将一种物质通过火加热到一定温度(化学变化)改变成另一种物质,即把柔软的粘土变成坚固的陶器。它是人类造物的开端,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一直延续至今。近万年的历史充分说明了陶瓷与人类的生活相依相伴,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而我国瓷器的发明更是让世界叹为观止。那么陶粘土如何向瓷石发展,用瓷石制做瓷原料呢?事实上,瓷石的出现和运用是革命性的,它是陶向瓷转变的关键。软性粘土在经过风化和沉积的过程中,明显有许多的杂质,而硬质的矿物比较纯,经过淘洗,最后向岩石进展,同时人们发现岩石可以敲碎。在唐宋时期坯体都是一元配料即单一瓷石,较粘土有很大改进,但仍有许多坍塌或下沉的坯体。因此,从考古挖掘来看,那时基本没有大尺寸制品。元代以后,景德镇使用了二元配方,才开始做大尺寸的瓷器。毫无疑问,制作瓷或陶器,首先是从一种软质向硬质的转变和提升。而高岭土的出现是标志性的转折,这种天然的理想瓷土改变了中国的陶瓷文化,也使得欧洲人感到困惑和不解,如此高温(1330℃)坯体竟然没有融化和变形。如果说,没有中国的陶瓷文化,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不知要晚几千年,那么,没有高岭土的发现,中国的陶瓷文化也没有如此的辉煌。
泥是构筑和承载陶艺形态和意义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陶艺家在制作陶艺作品前首先要对泥进行选择。泥的选择取决于作者根据自己创作的形态和成型的手段,决定选择何种可塑性、粘性、收缩率乃至吸水率的泥土材料,并根据其创作意图选择何种质感的泥土,表达你期望作品所呈现的视觉效果甚至内涵。也就是说,泥土的特性会直接影响作品的效果。因而了解泥的种类和特性,并掌握基本的泥料配制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