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17845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以家族史的视角对行商家族的儒商化现象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潘振承家族由商而儒成为书香世家的历程,以翔实的史料对家族成员在经济、文化上的贡献进行解读。这个大家族不仅走出了*早“睁眼看世界”的国际商人,还陆续走出了广东鉴藏界的魁首、出色的教育家、近代诗界革命之先行者……其文化成就,在岭南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其贸易轨迹,在海上丝绸之路史上刻上了永不褪色的一笔。
目 录
导 论
章 潘振承家族发展史
节 潘振承家族的世系研究
第二节 潘振承家族的崛起与发展
第三节 潘振承家族的转型
小 结
第二章 潘振承家族的商业帝国
节 立足十三行
第二节 商业领袖
第三节 经商之道
第四节 商业帝国的衰落
小 结
第三章 潘振承家族的儒学化
节 教育与仕宦
第二节 经商与儒风
第三节 家族文化与成就
小 结
第四章 潘振承家族与中西文化交流
节 科技人才对话
第二节 文化艺术交流
小 结
第五章 潘振承家族的婚姻与交游考略
节 家族联姻考略
第二节 与文人的交游
小 结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章 潘振承家族发展史
节 潘振承家族的世系研究
第二节 潘振承家族的崛起与发展
第三节 潘振承家族的转型
小 结
第二章 潘振承家族的商业帝国
节 立足十三行
第二节 商业领袖
第三节 经商之道
第四节 商业帝国的衰落
小 结
第三章 潘振承家族的儒学化
节 教育与仕宦
第二节 经商与儒风
第三节 家族文化与成就
小 结
第四章 潘振承家族与中西文化交流
节 科技人才对话
第二节 文化艺术交流
小 结
第五章 潘振承家族的婚姻与交游考略
节 家族联姻考略
第二节 与文人的交游
小 结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前 言
序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对外贸易的中介,在早期中西关系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自从梁嘉彬先生的奠基性著作《广东十三行考》出版以来,十三行的研究就成为学术界长期关注的课题。中外学者投入了大量精力,从各个方面开展了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潘剑芬以其博士论文为基础扩充而成的《广州十三行行商潘振承家族研究(1714—1911年)》即将付梓,此一研究领域增添一项新成果,实乃可喜可贺。
2006年,曾在广州任英语教师的潘剑芬考入了暨南大学历史学系,攻读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获硕士学位后,她先后就职于邓世昌纪念馆、广州市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由于工作的需要,她逐渐对广州十三行的历史产生了兴趣。2010年,潘剑芬再次考入暨南大学,攻读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经过一年的学习,她确定以“十三行行商潘振承家族研究”为博士论文选题,完成开题报告后,该研究入选《广州大典》博士论文资助项目。2014年,论文通过答辩后,作者又进行了修改和充实,现在终于同读者见面了。多年来,潘剑芬同学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努力钻研,完成了这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其间的艰辛,我作为导师,颇能理解,也甚感欣慰。
关于广州十三行的研究虽然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是,从家族史角度出发,对其中各个家族展开个案研究,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本书选取行商中颇具代表性的潘氏家族作为研究主题,选题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作者广泛搜集了与潘振承家族相关的文献史料,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潘氏家族世袭、商业活动、文化活动、婚姻、交游诸方面的情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展现了这一家族兴衰沿革的历史命运,具有明显的学术价值。
本书写作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论述重点突出。章首先结合中国历史进程的发展,对潘氏家族的世袭、崛起和发展进行了纵线的梳理。第二章利用各种文献详细考述了潘氏家族作为行商家族的商业成就,归纳阐释了潘氏商行的经商之道,并联系社会大环境的变迁展示了潘氏商业帝国的走势。第三章以较大篇幅证实,潘家在创造商业帝国过程中经历了儒学化,形成了潘氏家族的儒商精神,完成了由商业世家向书香世家的转变。第四章展示了潘氏行商的对外贸易活动在物质层面和“睁眼看世界”的精神层面上的交流,论定他们是批“睁眼看世界”的国际性商人。后一章初步梳理了潘氏家族的姻亲关系网络和交游情况,肯定了这些关系网对家族的发展及对家族文化的形成和传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书在下列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一,密切关注潘氏家族从商业世家向儒学世家的转变,并对其转变的途径和过程做了令人信服的论证,指出了将儒家文化融入经商之道,使家族文化走向儒学化,从而实现了潘氏家族由商业世家向文化世家的转变。其二,从诸多方面论证了潘氏家族儒学化的表现,包括著作繁多、精于鉴赏、注重家族文化建设等,尤其是,作者对于家族成员在文化上的成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用较大篇幅从鉴藏活动、书画艺术、诗词文学诸方面加以展示。其三,搜集的史料丰富而多样,作者既广泛搜集了潘氏家族的文献,参考相关的中外档案及论著,又能结合实地调查和访问,使得本书的论述有理有据,信而有征。其四,梳理了家族联姻的线索,并对家族女眷的史事做了较为详尽的考释,论证了行商间的联姻对商行的稳固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与文人墨客的交游则有利于家族文化精神的形成、维护和传承。这些方面的论述体现了作者的思考和认知,可视为本书的独特贡献所在。
总之,作者下功夫对潘氏家族文献进行发掘和运用,形成了本书的特色。作者对这一家族史实的挖掘和对人脉关系的梳理,当可推动十三行行商家族史等相关课题的研究。而就十三行行商之一潘振承家族所做的研究,对于深化中外关系史和中国社会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学无止境,一本书不可能穷尽一个课题的研究。就本书的情况而言,可在下列两个方面加以丰富和完善。首先,进一步搜集与潘氏家族历史相关的中外文史料,尤其是各欧洲在华公司的档案和私人通信,以便充实对潘家商行的商业运作过程的阐释,深化对于潘家商业帝国兴起和衰败历史命运的认识,进一步揭示潘氏家族与外商之间的复杂关系。
其次,进一步拓宽潘氏家族史研究的视域,将该家族的兴衰演变与十三行总体历史演变结合起来,从比较的角度出发,通过与其他家族的比较来反观潘氏家族的发展与兴衰,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在诸多方面深化对于潘氏家族的认识。如十三行伍秉鉴、梁经国等行商的家族,也有儒学化的倾向,可以通过比较,找出彼此的共性与个性,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潘氏家族的文化特色,凸显其特殊贡献。
张廷茂
2017年9月 10日于广州暨南羊城苑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对外贸易的中介,在早期中西关系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自从梁嘉彬先生的奠基性著作《广东十三行考》出版以来,十三行的研究就成为学术界长期关注的课题。中外学者投入了大量精力,从各个方面开展了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潘剑芬以其博士论文为基础扩充而成的《广州十三行行商潘振承家族研究(1714—1911年)》即将付梓,此一研究领域增添一项新成果,实乃可喜可贺。
2006年,曾在广州任英语教师的潘剑芬考入了暨南大学历史学系,攻读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获硕士学位后,她先后就职于邓世昌纪念馆、广州市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由于工作的需要,她逐渐对广州十三行的历史产生了兴趣。2010年,潘剑芬再次考入暨南大学,攻读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经过一年的学习,她确定以“十三行行商潘振承家族研究”为博士论文选题,完成开题报告后,该研究入选《广州大典》博士论文资助项目。2014年,论文通过答辩后,作者又进行了修改和充实,现在终于同读者见面了。多年来,潘剑芬同学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努力钻研,完成了这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其间的艰辛,我作为导师,颇能理解,也甚感欣慰。
关于广州十三行的研究虽然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是,从家族史角度出发,对其中各个家族展开个案研究,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本书选取行商中颇具代表性的潘氏家族作为研究主题,选题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作者广泛搜集了与潘振承家族相关的文献史料,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潘氏家族世袭、商业活动、文化活动、婚姻、交游诸方面的情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展现了这一家族兴衰沿革的历史命运,具有明显的学术价值。
本书写作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论述重点突出。章首先结合中国历史进程的发展,对潘氏家族的世袭、崛起和发展进行了纵线的梳理。第二章利用各种文献详细考述了潘氏家族作为行商家族的商业成就,归纳阐释了潘氏商行的经商之道,并联系社会大环境的变迁展示了潘氏商业帝国的走势。第三章以较大篇幅证实,潘家在创造商业帝国过程中经历了儒学化,形成了潘氏家族的儒商精神,完成了由商业世家向书香世家的转变。第四章展示了潘氏行商的对外贸易活动在物质层面和“睁眼看世界”的精神层面上的交流,论定他们是批“睁眼看世界”的国际性商人。后一章初步梳理了潘氏家族的姻亲关系网络和交游情况,肯定了这些关系网对家族的发展及对家族文化的形成和传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书在下列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一,密切关注潘氏家族从商业世家向儒学世家的转变,并对其转变的途径和过程做了令人信服的论证,指出了将儒家文化融入经商之道,使家族文化走向儒学化,从而实现了潘氏家族由商业世家向文化世家的转变。其二,从诸多方面论证了潘氏家族儒学化的表现,包括著作繁多、精于鉴赏、注重家族文化建设等,尤其是,作者对于家族成员在文化上的成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用较大篇幅从鉴藏活动、书画艺术、诗词文学诸方面加以展示。其三,搜集的史料丰富而多样,作者既广泛搜集了潘氏家族的文献,参考相关的中外档案及论著,又能结合实地调查和访问,使得本书的论述有理有据,信而有征。其四,梳理了家族联姻的线索,并对家族女眷的史事做了较为详尽的考释,论证了行商间的联姻对商行的稳固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与文人墨客的交游则有利于家族文化精神的形成、维护和传承。这些方面的论述体现了作者的思考和认知,可视为本书的独特贡献所在。
总之,作者下功夫对潘氏家族文献进行发掘和运用,形成了本书的特色。作者对这一家族史实的挖掘和对人脉关系的梳理,当可推动十三行行商家族史等相关课题的研究。而就十三行行商之一潘振承家族所做的研究,对于深化中外关系史和中国社会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学无止境,一本书不可能穷尽一个课题的研究。就本书的情况而言,可在下列两个方面加以丰富和完善。首先,进一步搜集与潘氏家族历史相关的中外文史料,尤其是各欧洲在华公司的档案和私人通信,以便充实对潘家商行的商业运作过程的阐释,深化对于潘家商业帝国兴起和衰败历史命运的认识,进一步揭示潘氏家族与外商之间的复杂关系。
其次,进一步拓宽潘氏家族史研究的视域,将该家族的兴衰演变与十三行总体历史演变结合起来,从比较的角度出发,通过与其他家族的比较来反观潘氏家族的发展与兴衰,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在诸多方面深化对于潘氏家族的认识。如十三行伍秉鉴、梁经国等行商的家族,也有儒学化的倾向,可以通过比较,找出彼此的共性与个性,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潘氏家族的文化特色,凸显其特殊贡献。
张廷茂
2017年9月 10日于广州暨南羊城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