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4211330
国内从美国视角系统研究日军南京暴行的专著。
铁证如山——大量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家图书馆、耶鲁神学院图书馆等机构的一手外交文献史料以及时任美国政府官员的私人日记;
全新视角——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定位、关于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原因、关于日军南京暴行的美国反应。
第三方一手资料兼具quanwei性与客观性,拓宽了南京大屠杀研究的视野与空间。
导 言 1
一、 缘起 1
二、 研究综述 4
三、 研究内容 6
四、 资料来源 8
章 初露端倪 12
节 轰炸南京 12
一、 对非军事目标的轰炸 12
二、 拒绝同意设立“安全区” 18
第二节 赶走外国人 23
一、 大规模空袭威胁 23
二、 美国国务院的回应 26
三、 美国大使的误判 30
第三节 变本加厉 37
一、 轰炸南京升级 37
二、 空袭其他城市 40
三、 国际社会的反应及日本的应对 44
第二章 “帕奈”号事件 48
节 事件经过 48
一、 留守南京 48
二、 遭遇袭击 50
第二节 美日交涉 57
一、 初步交涉 57
二、 节外生枝 63
三、 内阁会议 66
第三节 事件分析 74
一、 “意外”vs“故意” 74
二、 谁是罪魁祸首 82
三、 事件的含义 90
第三章 欲盖弥彰 92
节 阻碍外国大使馆恢复工作 92
一、 拖延外交官返宁 92
二、 干扰美国大使馆恢复通讯 97
第二节 阻扰外国人前往南京 100
一、 医护人员 100
二、 传教士和商人 104
第三节 限制信息的传播 110
一、 送走外国记者 110
二、 警告拉贝 115
三、 单程通行证 116
第四章 罄竹难书 120
节 侵犯外交机构和人员 120
一、 美国大使馆 120
二、 阿利森被打事件 130
第二节 侵害中国平民生命和财产 137
一、 美国大使馆的调查报告 137
二、 外交电报中的暴行 165
三、 “广田电报”与“多德电报” 174
四、 中国人遭受的财产损失 181
第三节 对外国机构和个人的侵害 184
一、 机构的财产损失 184
二、 个人财产损失 198
三、 人身侵犯 216
四、 发生在其他地区的侵害 225
第五章 原因与影响 236
节 南京暴行的原因 236
一、 美国官员的分析 236
二、 日本官员的解释 240
第二节 南京暴行的影响 245
一、 罗斯福的回应 245
二、 美国民意的变化 266
三、 美国抵制日货运动 272
结 语 298
参考文献 307
本书常见外国人名翻译对照表 313
后 记 319
节 轰炸南京
一、 对非军事目标的轰炸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事爆发。 两天后,即8月15日,日本就开始了对南京的轰炸。 根据亲历轰炸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临时负责人魏特琳的日记记载,从日本飞机首次轰炸南京到12月10日日记所载的后一次轰炸,在长达近四个月的时间里,南京共响起114次防空警报,有时警报是在凌晨时分响起,有时一天多次响起警报。
这些警报及随后的空袭严重影响和威胁到了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 为了躲避轰炸,人们纷纷逃离南京。 尽管日本方面多次声称,日军轰炸的是军事目标,但在很多情况下,日本飞机的轰炸波及非军事目标,或者是直接对准非军事目标,对南京市民的生命及公私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日军对南京的轰炸是日军南京暴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暴行在美国驻南京大使馆与美国国务院的外交文件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1937年8月15日下午2时,美国驻华大使约翰逊用电报向美国国务卿报告了日本飞机(见图1.1)对南京首次轰炸的情况:
大约下午两点钟,日本飞机造访了南京,丢下了一批炸弹,显然是针对城南的目标,据推测是那里的机场。
当天下午3时,约翰逊再次给国务卿发电报。在电报中,约翰逊大使除了报告日本驻华参赞日高(Hidaka)已经向美国大使馆官员表明,日本大使馆人员将撤离南京,以及“如果日本与中国在通讯联络方面变得困难的话”,请求美国大使馆在二者之间充当联络人等情况外,还进一步报告了当天日本飞机对南京轰炸的详情:
间歇了20分钟,日本轰炸机又来了两次,第二次是两架飞机,第三次是四架飞机。 炸弹主要落在了城内的机场和城南的兵营。 飞机编队飞行,飞得很低,显然毫不在意无数防空火炮的攻击。 直到日本飞机终消失后,中国飞机才出现。 中国人的报道说有两架日本飞机被击落,但观看到整个过程的大使馆官员并没有观察到。 大使馆距城里被炸地区约有两英里,距城外被炸地区约三英里。 因为[使馆的]地势高,所以一切行动清晰可见。 据报道城里的飞机和机库未遭损坏。
随着轰炸的升级,日本飞机越来越多地将位于南京市区内的中国政府机构作为轰炸的目标,如8月19日,日本飞机轰炸了位于市区内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和中央大学。 前者造成10名平民死亡。 在中央大学,一枚炸弹落在图书馆的后面,图书馆所有玻璃都被震碎;一枚炸弹落在学校礼堂附近,礼堂的后墙被炸毁;一枚炸弹击中并炸毁了化学实验室。另外,学校的女生宿舍也被炸塌。 当时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陈美玉就在宿舍内,她躲在脸盆架下,倒下的墙没有砸到她,奇迹般地得以脱险。
8月26日夜,日本木更津海军航空队8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分两批从日本海军基地起飞,于次日凌晨2时左右轰炸了南京宪兵司令部、航空署。同日,日本鹿屋海军航空队6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从台北起飞,轰炸了南京兵工厂等目标。此次轰炸殃及国民政府卫生署(见图1.2)。 8月27日,卫生署长刘瑞恒在致行政院的呈文中称:“本署邻近军事区域,至昨日(八月二十六日)夜十二时,敌机飞经本署上空时,投落炸弹数枚,其中二弹落于本署,当命中制药厂后部……制药厂被炸后旋即起火,由本署消防班及警察厅消防队施救,延烧至一小时始告扑灭,统计房屋、药品、设备等各项损失,约值四、五万元之谱。”
9月22日,日本海军航空队对南京实施了大规模轰炸。 从当天中午起,日本海军第十二、第十三航空队及“加贺”号航空母舰舰载攻击机和舰载轰炸机,分三批对南京实施了猛烈空袭。 波空袭“半数飞机轰炸了航空署,另一半飞机轰炸了防空委员会,共投下60公斤炸弹24枚,其中数枚命中目标,另有两枚炸弹落在附近的街道,到处都燃起大火。”第二波空袭“其大部轰炸了中央党部,另一部轰炸了市政府,共投下60公斤炸弹28枚,其中数枚命中中央党部,其他炸弹命中附近街区”。 第三波空袭“轰炸了南京火车站及附近仓库,共投下250公斤炸弹8枚、60公斤炸弹20枚,其中大部分命中北火车站②和江边车站③以及附近仓库,并燃起大火”。
9月25日,日本海军航空队对南京实施了自八一三淞沪战事以来规模的空袭。 日本海军第十二、第十三、第二十二航空队,“加贺”号航空母舰舰载攻击机、舰载轰炸机和战斗机,“神威”号水上飞机母舰的水上侦察机等近百架飞机,空袭了首都电厂、南京市政府、国民党南京市党部、中央广播电台、财政部、卫生署、南京兵工厂、南京防空指挥部、军政部、浦口火车站等地,并殃及中央医院(见图1.3)和商业街区。 其中日机对“位于下关的首都电厂进行了低空轰炸,投下60公斤炸弹22枚,几乎全部命中电厂,全厂被猛烈的大火所包围。 南京的电力供应,由于本次轰炸而大部中断”。 日机“冒着猛烈的防空炮火,轰炸了市政府和市党部,投下60公斤炸弹24枚,两处各有数枚炸弹命中,造成很大的破坏。此外,也有相当数量的炸弹落入了附近街区”。
日机的轰炸还导致外国驻南京大使馆险象环生。 尽管日本海军第二联合航空队曾指示称:“英国大使馆和法国大使馆距军政部300米至400米,在轰炸时必须十分谨慎,要稳妥实施轰炸,不能对其有任何危害。”①但“在9月25日日本轰炸那里时,数枚500磅的炸弹落在法国大使馆四周不到100码的地方”。
对日本政府声称日军轰炸的只是军事目标的说法,约翰逊大使在9月29日给国务卿的电报中进行了驳斥,指出南京能够被称得上是军事目标设施只有城墙外的“军用机场、弹药库和营房”。 他还对日本轰炸目标在法律上和道义上的合法性进行了强烈的质疑:“‘军事设施’一词不能在法律或道义上被曲解为这样的设施,如中央大学、中央医院、卫生部、立法院、财政署、国民警察协会(国民经济理事会)、*和发电厂,而这些地方显然成了日本轰炸机的目标,其中一些已经被炸弹击中和损坏(中央大学已经被轰炸了三次了)。”另外,“在道义或法律上轰炸一国首都是否正当的问题,攻击者的政府并未宣战,还通过驻东京的中国大使以及在理论上至少通过现在上海的日本大使与该政府保持着外交关系”。 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日本轰炸南京在法律和道义上都没有正当性”③。
日本这种违反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的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感。 国联专门通过了决议,谴责日本对中国不设防城市进行轰炸(见图1.4)。这也是西方,特别是美国媒体,对日军暴行大量报道的起源和缘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