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11503
自从一九八五年开业以来,佐久间俊雄先生已经在硅谷经营了二十六年的寿司宴席料理店。虽然店面几经变换,可十七年来,总有一个人矢志不渝地追随,那就是史蒂夫·乔布斯。二〇一一年,当佐久间决定关闭自己的寿司店时,乔布斯邀请他到苹果公司工作。本书通过一名寿司匠人与乔布斯的不同一般的关系,穿插了两人交往过程中的种种花絮,从另一侧面呈现出一个真实的乔布斯。
只有史蒂夫和乔纳森的午餐时间
二〇〇八年的金融危机,对桂月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二〇〇一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我没有感觉到什么影响,而从这一年的春天开始,顾客明显地减少了。
我真正地开始担心,如果一直是这样一个状态,店子有可能坚持不下去了。特别是午餐时段的顾客数量大幅减少。我重新计算了一下收支状况,发现还不如关门节约人工成本和水电费,能够把损失减少到*。
所以,不得已我做出决定,暂停午餐时间的营业。
但是,没想到我们的决定引发了另外一件事情。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决定暂停午餐营业后不久。
“能不能每周一次,在中午时间开店营业?”提出这个要求的是史蒂夫。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包场午餐。每周三,史蒂夫会和高级副总裁乔纳森一起过来。
在没有其他顾客的安静的店里,我们有机会看到史蒂夫不为人知的真实的一面。
每次来到店里,史蒂夫一定会坐在他喜欢的寿司柜台靠里的一号座位。然后一定会,“唉”地叹上一口气。这是在其他顾客面前*不会有的举动。看到史蒂夫这样放松的姿态,我不由得想,人们对于他的期待越大,史蒂夫乔布斯的压力也就越大啊。
还有一件事是发生在午餐包场期间的。有可能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有一段时间没有来店里。隔了很久之后,收到史蒂夫的预约,他进店后,我们发现他整个人好像瘦了一圈。脚步好像也不稳,我突然想扶他一把,不由得说:“能拥抱一下吗?”
史蒂夫很少见的羞涩地点点头。一个美国式的拥抱后,我感觉史蒂夫真的瘦了很多,但是同时也能感觉到这个人身上的温暖。这一瞬间让我感觉我们不仅仅是餐厅老板和顾客的关系。
不知道史蒂夫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想法。拥抱之后的史蒂夫单纯的微笑像个孩子一般。
包场午餐大约持续了半年。通过每周一起度过的相同时间,我们感觉到史蒂夫好像离我们更近了。
作为父亲的一面
包场午餐结束之后,史蒂夫来店里的频率也没有减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周日来店里吃晚餐成了史蒂夫的惯例,但是来之前才打电话预定,一般很难安排他希望的座位。二〇〇八年的一天,我对他说:“今后每周日我们都为你预留柜台座位,你只要在不来的时候告诉我们一声就好了。”史蒂夫回答说:“这样很好。”
和史蒂夫一起来的多的果然还是要算他的夫人劳伦娜。有时我们也看到过史蒂夫向劳伦娜撒娇的举动。隔着柜台看到的两个人,一直是非常和睦,经常互相讲笑话,一起哈哈大笑。
二〇〇九年,史蒂夫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随着他身体状况的恶化,带孩子一起来店里的时候越来越多。
他们一家共有五个人,四个座位的一桌坐不下。有得时候不得不由乔布斯夫妇坐柜台座位,而孩子们坐桌子座位。有的时候连这种奇怪的安排也满足不了,经常会回绝他们。到现在也会觉得对不起他们。
史蒂夫有的时候也会单独带住在伦敦的女儿丽萨或者妹妹莫娜来店里吃饭。史蒂夫想要珍惜和家人一起的时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我记得清楚的就是他和儿子里德一起来的时候。
那应该是在里德上高中的时候。史蒂夫一直侧耳倾听里德的话,并且一脸认真地提供建议,可能是关于升学或是其他什么的话题。
在美国,一般在孩子的教育中比较重视孩子的自主性。很多人会在发挥孩子的长处上花大力气,换句话说对于教养或者言行举止并没有那么重视。而乔布斯家却不一样。父亲是那么有名的人物,孩子就是多少有些骄傲也不奇怪,然而史蒂夫的孩子们都被教得很好,见面也会规矩地打招呼。这可能和史蒂夫认真地面对孩子们有很大关系吧。
二〇一〇年,里德进入大学之前,史蒂夫看上去真得非常开心。偶尔他一个人坐在柜台前时,我递水的同时问他:“你儿子近怎么样?”他满脸欢喜地说:“我儿子考上了斯坦福大学,我真得为他自豪(I am very proud of him)。”完全是一幅为儿子的升学而欣喜的父亲的表情。
也差不多是在那个时候,我有机会得知了这位超凡领袖的出人意料的烦恼。这也是他一个人坐在柜台前的时候,他问我:“近,生意怎么样?”
“各种各样头痛的事情。比如员工……”我一开始牢骚,史蒂夫也说:“是啊,我也是。”两人一起叹起气来。
*的大企业苹果公司和小镇上的寿司店的规模完全不一样,而只有这个时候我感觉到我们作为年纪相仿的经营者心灵是相通的。为了避免误会,再说得清楚一点,就是这个时候的史蒂夫的表情,并不是领导全球企业苹果公司的超级领袖,而是和一个小企业的经营者一样。
通过寿司柜台,我看到过史蒂夫的各种侧面,有超级领袖、伟大的经营者、怪人、偏执狂等等。当然,能够再次确认电视中看到的、听到的史蒂夫的形象是件非常幸运的事,而我喜欢的可能是他作为丈夫、父亲或者是作为一个经营者吐露真心话的普通的一面。
我和妻子相差四岁,史蒂夫正好在我们中间,与我们各差二岁。作为同一代人的史蒂夫,他的真实的一面实际上非常有魅力,而且很有人情味。我至今都记着他的一些不经意的举动或是言语。
序
时光如梭,二十一世纪伟大的创新者——史蒂夫·乔布斯离逝后,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没有乔布斯的苹果将何去何从,经常成为人们的话题,然而至少现在,苹果仍然是世界上市值数一数二的公司,在硬件、软件以及服务上不断推出新的公司。失去了不可替代的领袖之后,苹果公司继续存在着某种无形的力量。
回顾两年前,真的是非常偶然。在乔布斯去世的十月五日,在本书主人公俊雄的餐厅——桂月,我预约了后一次晚餐。那是桂月关门前的后一周,常客们对于桂月满怀不舍,预约蜂拥而至。在这种情况下,我好不容易预约到的是四个人的座位,和我一起的还有乐天公司的三木谷浩史和印象笔记的CEO菲尔·利宾。这次晚餐也是为了介绍他们彼此认识。
然而,就在去桂月之前,传来了乔布斯去世的消息,在悲伤的氛围中开始的聚餐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乔布斯爱的座位是寿司柜台一号座位(实际上我也几次在这家店看到过正在吃寿司的乔布斯),那次,我们的座位是一号座位的正后方。一号座位对面,俊雄一如既往地站在柜台内,以一如既往的态度,全心全意地为我们制作寿司,只是偶尔露出一丝凄凉的笑容。
影响乔布斯的日本人当中有一位叫乙川弘文的老禅师。乔布斯去世后,各国出版了很多他的自传以及各种各样的解说图书,所以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乔布斯从年轻时就很喜欢次文化,并深受次文化的影响。在乔布斯的后半生,他作为一个创新的经营者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层面给他影响的就是这位弘文老禅师。
弘文禅师与乔布斯,不仅仅限于师傅和弟子或者朋友的关系。一九八五年,乔布斯被迫离开苹果成立了NexT公司,曾任命弘文禅师为“精神导师”。一九九一年,乔布斯与劳伦娜·鲍威尔在约塞米蒂举行婚礼时,主持婚礼的正是这位老禅师。可以说经常被称为天才的乔布斯,他的能力与美意识,深受禅以及日本文化的影响。
其他影响过乔布斯的日本人,还有索尼的创业者盛田昭夫,然而我却想指出另外一个日本人——本书的主人公俊雄。作为一个日本人来看,俊雄也是非常谦虚的,所以这样的话不会从他自己口中说出。这本书是根据他的口述整理的,原稿完成后,我又一次阅读俊雄与乔布斯的交往,感觉非常自然,毫无夸张,让我再次感受到他的谦虚。本书付梓后能够为众多的读者阅读,我发自内心地开心,同时也为日本拥有这样的手艺人而感到骄傲。
熏陶,本义是指在制作陶器时焚香,让香气慢慢地浸透到陶土里,再捏出形状烧制,终成为作品。引申为人受到某些无形的力量的影响、感化,不断地提升自己。
弘文禅师从开始就是乔布斯的老师,对于弟子乔布斯直接提供了很多建议。而俊雄总是保持着低调,粗读文章可能感觉他是一个非常被动的人。我想俊雄自己,本身也没有教别人什么、影响别人什么那种高高在上的想法。他只是深入地观察每一位顾客的心情及身体状况,为了让他们能够愉快地在桂月度过短暂的时光,不断努力,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他只是在顾客需要时,全心全意地招待他们。即使美国开始流行种类丰富、形形色色的寿司,他也不会迎合这种潮流,而是坚守着自己所坚信的寿司以及日本料理原本的样子,谦虚地、默默地不断提供着自己认为好的东西。
我想,俊雄以他多年不变的态度以及为数不多的语言,通过全身心地倾听、与顾客的眼神交流以及他手掌心的寿司,向顾客传达着什么,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也是俊雄所坚持的信念。年复一年,不特别对待某位顾客,而是把所有人都当作重要的顾客。
在桂月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状况、并且乔布斯本人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的情况下,各种偶然叠加到一起,俊雄收到了“要不要试下来苹果工作”的邀请,而我觉得这是乔布斯对于俊雄长期熏陶的回报。
在本书稿完成之际,传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和食”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消息。我对本书的读者们有个小小的请求:那就是不要将我们的先人长期积累起来的食文化以及其背后的思想认为是理所当然,希望通过阅读俊雄的回忆录,能够再次重新认识食文化及背后潜在的力量(按乔布斯的说法应该是再定义)。并且,如果大家能够通过俊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非常谦虚、非常淡然的活法,切实感受到不迷失本质,坚持固守自己的工作有可能为改变世界做出贡献,那么作为乔布斯的铁粉、桂月的铁粉的我将无比欣喜。
二〇一三年十月 于旧金山湾的新居
一部平实而温馨的回忆录,献给乔布斯铁粉的惊喜;
一部关于成就的感言:谦逊淡然、固守本质,方有所成
继日本禅师乙川弘文和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之后,影响乔布斯的第三个日本人独家分享关于素面乔布斯、硅谷和创业的26年的点滴往事。
—— 外村仁(日本著名创业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