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793887
★推荐一:现代艺术设计基础“三大构成”教材;
★推荐二:适合艺术设计专业师生;
★推荐三:收录大量现当代艺术家和学生素材作品,图文并茂,深入浅出。
色彩是美妙生活的妆点,色彩更是各个设计领域中绕不开的主题。
对于设计师来说,色彩应用有着离散而复杂的规则,一次错误的选择便会导致失败。如何使配色方案才能更有新意、更有趣味,并使顾客信服?
对于学生来说,色彩理论、色彩系统、色彩规则、色彩表达纷繁复杂,如何全面地了解并掌握色彩的方方面面?
对于色彩爱好者来说,如何搭配出和谐美观的服装和家居,不再苦恼色彩搭配?
《色彩设计手册》让所有人都能从中获取所需的色彩知识,是色彩设计的灵感来源!
● 美国极具影响力的十大设计师之一肖恩·亚当斯的诚意之作,助你轻松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实现设计水平提升!
● 内容全面,案例丰富,图文并茂,平面设计师和设计专业学生不可不读的实用配色宝典。
● 详细讲解色彩的使用,帮助读者建立自己的色彩理解体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世界知名设计师及设计机构的案例研究,娓娓道来色彩应用的秘密。
《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修订版)》属于朝仓直巳先生对“三大构成”设计理论中“色彩构成”部分的总结,从色彩构成的意义和目的、色彩的要素和体系、色彩构成、色彩的心理、生活与色彩、艺术家喜爱的配色、调色、色彩要语解说等几个方面部分进行阐述。书中所选案例来自艺术名作和学生作品,举例丰富,分析详细。
本书强调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及中等专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材,也可供广大艺术设计工作者和艺术设计爱好者参考。
设计师知道色彩是任何设计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一个可被轻视的主题。色彩使用的好坏,会影响客户和消费者的情绪和反应。
这一新修订更新版的《色彩设计手册》诚邀读者通过专业人士的讲解来探索色彩的独特魅力。本书介绍了色彩的含义、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生动地演示了色彩的使用方法,为读者提供了创造性、有效地使用颜色的重要信息,同时为如何与客户谈论色彩、如何在展示中使用颜色,以及如何理解色彩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专业建议。
本书详细介绍了色彩是什么、讲述了色彩理论、色彩的意义、色彩的规则、色彩系统和色彩的语言等内容,《色彩设计手册》将色彩理论分解为简单明了的术语,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表达,并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世界*设计师的作品,凸显了色彩选择对客户和消费者产生的影响,这些案例探讨了色彩绝妙和鼓舞人心的运用。书中还附有图库和常用色彩术语及网络资源,旨在为设计师提供更多创作灵感。
绪论
章 色彩构成的意义和目的
节 作为基础造型的色彩构成
1. 色彩与基础造型
2. 色彩的世界
第二节 色彩构成的主旨
1. 色彩构成的目的
2. 色彩构成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色彩的要素和体系
节 色彩系统
1. 色彩的体系化
2. 色彩系统的种类
第二节 混合色系代表性的色彩系统
第三节 奥斯特瓦尔德系统
第四节 曼塞尔系统
第五节 PCCS(日本色彩研究所配色体系)
第三章 色彩构成
节 色立体中心轴的配色设计
(无色系的色彩构成)
1. 白与黑
2. 米色和棕黑色
3. 无色系 有色系
第二节 色立体横断面的配色设计
(基于色相距离的色彩构成)
1. 强度对比系色相的配色(120°~180°)
2. 中度对比系色相的配色(60°~120°)
3. 弱对比系色相的配色(10°~60°)
4. 同类色相的配色(0°~10°)
5. 暖色与冷色
6. 多色配色
第三节 色立体纵断面的配色设计Ⅰ
1. 明度的色彩构成
2. 纯度的色彩构成
3. 明度/ 纯度的四种类型配色
4. 清色与浊色
第四节 色立体纵断面的配色设计Ⅱ
1. 活化色调的配色(高纯度)
2. 活化色调的配色(次高纯度)
3. 非活化色调的配色(次低纯度)
4. 非活化色调的配色(低纯度)
5. 不同色调间的配色组合
第五节 关于配色的其他重要事项
1. 色彩渐变
2. 重点色
3. 支配色
4. 色彩的重叠与分割
5. 面积、位置、数量
6. 含有光泽的色(金色、银色等)
7. 光的表现
第四章 色彩的心理
节 色彩的性能
1. 色彩的前进性与后退性
2. 色彩的膨胀性与收缩性
3. 色彩的轻重感
4. 色彩的视觉认知性
第二节 色彩的形象
1. 单色的形象
2. 三色配色的形象
3. 形象的配色构成
第三节 色彩与错视
1. 色彩对比
2. 色彩同化
第五章 生活与色彩
节 多样的色彩观
1. 生活空间与色彩
2. 多样的色彩观
第二节 服装与色彩
1. 服装的素材与色彩
2. 服装的色彩与自我表现
3. 服装设计与TPO
第三节 饮食与色彩
1. 饮食与色彩
2. 餐具与造型美
3. 餐桌上的色彩
第四节 工业设计
第五节 居住与设计
1. 环境设计
2. 室内空间的色彩规划
3. 关于光源的演色性
4. 绘画与宣传招贴画的装饰
5. 头发的颜色与背景
6. 学校教育中的色彩问题
第六节 环境与色彩
1. 室外空间的色彩设计
2. 素材的固有色与人工色
3. 招牌的色彩
4. 街道景观的色彩设计
5. 丹麦的例子
6. 开敞空间的色彩
第六章 艺术家喜爱的配色
节 色彩与形(卡尔·格斯特纳)
第二节 光与色彩(胜井三雄)
第三节 关于色彩(松永真)
第四节 建筑的色彩(栗原嘉一郎)
1. 建筑色彩的基本
2. 标志与艺术作品的艺术效应
第七章 调色
节 色相、色调的调色方法
第二节 调色的要点
第三节 调色的原则
第八章 色彩要语解说
| 简介
| 章 色彩是什么?
| 显性色彩
| 色彩的特性
| 第二章 色彩理论
| 何为色彩理论?
| 色彩理论简史
| 色彩理论的核心在于发展美观的色彩关系
| 色彩和谐
| 第三章 色彩的意义
| 颜色索引图
| 第四章 色彩规律十则
| 传递信息
| 色彩和谐
| 吸引并保持注意力
| 牢记背景决定一切
| 试验法是关键
| 认识到人类看待色彩的方式不同
| 助记符值
| 考虑色彩合成
| 使用标准化色彩系统
| 色彩理解的局限性
| 第五章 色彩系统
| 思考色彩系统趋势及预测
| 艺术设计史中的色彩系统
| 色彩调和灵感
| 色彩系统十一则
| 第六章 细说色彩
| 浅谈设计中的色彩
| 第七章 色彩案例研究
| 肖恩·亚当斯 美国,洛杉矶
| 全新学派 美国,纽约,圣莫尼卡
| Chimera 设计工作室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圣基尔达
| 迪纳摩(Dynamo) 爱尔兰,都柏林
| Stillhart Konzept 设计公司 瑞士,苏黎世
| 绿龙设计工作室(Green Dragon Office) 美国,洛杉矶
| 约翰逊智库(Johnson banks) 英国,伦敦
| 乌韦·勒斯(Uwe Loesch) 德国,埃克拉特
| 洛伦克 柳设计工作室(Lorenc & Yoo) 美国,亚特兰大
| Lust 设计公司 荷兰,海牙
| Methodologie 设计公司 美国,西雅图
| 莫拉设计公司(Morla Design) 美国,旧金山
| 科林斯公司 美国,旧金山/纽约
| 五角设计联盟 英国,伦敦
| 塞古拉广告公司(Segura, Inc.) 美国,芝加哥
| 斯坦因布兰丁设计公司(Steinbranding)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 Volume 公司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
| 图库
| 常用颜色术语汇编
| 参考文献
| 网络资源
| 关于作者
导读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90 年代中期,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迅猛活跃深刻的发展期。作为这个时期标志性的变革板块,当属设计基础教育;而在设计基础教育中划时代意义的内容,则是构成教育。彼时一大批全身心投入构成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家,后来大都成为中国设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系统中公认的学术引路者或带头人。
这批躬身实践、勤奋探索的先行者,他们当时重要的导师和楷模之一,就是本套丛书的作者,亚洲基础造型学会首任会长、日本筑波大学教授朝仓直巳先生。
这批人除教学相长、持续积累外,他们当时重要的范本和参照之一,就是朝仓直巳先生所著的这套丛书——《艺术·设计的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光迹构成共四册)。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至跨世纪后的近 20年间,朝仓先生曾应邀在中国各大学讲学,其足迹遍及京津粤港苏鲁浙;其学生则从各校学术带头人,至专任教师,以及研究生和本科生;在此期间产生的“中国作业”总数应在 4000件(套)以上。
朝仓先生所著的这套丛书,既非自娱自乐的“心得体会”,也非狭窄师门的“作业集成”;既不是远离设计实务的所谓教程,也不是水土不服的无感舶品。
诚然,这套丛书中占有一定篇幅的文字叙述和图面呈现,在摄影、复印、电脑、图形软件、数字调色、数字或 3D 打印以及网络传输均仅已成“基础工具”的今日,似显时过境迁,但正是这套丛书与当下中国读者间客观形成的“时间差”,使其除了作为设计基础教育的经典、规范、系统和综合的“主流价值”,可供师生们“直接借鉴和使用”之外,更生动凸显了今天出版和发行崭新而显著的价值:
这是示范版的田野调查手册。
作为今天的教师,如何有效地活用常规教学元素,在平凡中捕捉“一掠而过”的新鲜因子,在合理中提取“剑走偏锋”的异常现象,将“熟土”刷新为“田野”,从而使“捕捉与提取”成为可期待并有持续收获的常态,这些,在朝仓先生的这套丛书中都能找到丰富的答案。
作为今天的学生,田野调查既是学习“通关”的首战,也是寻找学习选题的重要途径。由于认识能力的不足,青年学生一般都缺乏“关注”的下意识,习惯于走马观花或视而不见。要改善这些,可以从朝仓先生的这套丛书中找到多方面的启示。
这是指导版的资料整理攻略。
作为今天的教师,教学和科研这两副担子,哪头都沉,且一个都不能少。教学虽常规,但极耗时间;科研需卓越,却无处下手。于是往往顾此失彼,疲于奔命。而这套丛书的内容,相当部分都来自于朝仓先生的日常教学而非“纯粹科研”,这给读者(教师们)以启示:通过对这套构成丛书的阅读,研究其“在平凡中梳理出卓越”的方法论,从而力求在自身教学和科研间打开通路——“教学”作为“科研”的素材准备,“科研选题”基于对“教学素材”的整理意识和整理方法。
作为今天的学生,认真理解这套丛书中关于资料整理的“套路”,可逐渐学会与“资料”积极相处,逐渐学习分离资料的层级,分列资料的类型。这有助于消解“课程”学习的被动,建立“课题”学习的主动。
这是经典版的形态训练谱系。
作为今天的教师,面对一个教育专题,应具备依据其内在结构和教学操作的实际可能,将其进行合理的切分,以形成在时值、份量、顺序、逻辑、目标等方面的合理矩阵,从而实施教学的能力。这套丛书展示的朝仓先生在这些方面的切入手法、推演步骤以及综合的梳理技巧,对今天形态训练的教学方法设计,有着极为具体和细密的指导作用。
作为今天的学生,如何将抽象或生硬的课题,柔化成具体的、可触摸、可塑造、可分类、可分阶段的“步骤”,这既是必须越过的学习之“坎”,也是应力求形成常态化的处理技能。朝仓先生这套丛书对此确实形成了很具体和完整的示范——它像一面镜子,如果我们时时对照,确能提升(在形态处理方法上的)自我调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这是通俗版的材质练习大全。
无论是今天的教师还是学生,在面对有关“材质处理”的教与学行为时,由于专业背景的局限,或多或少都会“感觉”多于“理性”,“顺势”多于“预设”……,结果往往是开头偶然、过程繁复、结果无力。朝仓先生这套丛书以丰富的图文案例告诉我们,在工学与艺术、精准与随意之间,确实存在一系列可供“艺术设计”所釆用的“有效临界范围”。悉心把握这样的临界范围,有关材质的教与学,将会是可规范进行、可精准掌控的。
这是实用版的图文表述参照。
无论是今天的教师还是学生,“图文并茂的文本表述”都不仅是专业的基本功,而且是专业成果重要的载体之一。具体说来,在设计表达中,从信息搜集到市场调查,从意象手稿到要点备注,从形态节点到价值聚焦,从感性展现到理性推演,从理性评判到多维博引……对这诸多纬度的元素的整合成型,使得“图文文本表述”几乎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专业”。在阅读并学习这套构成丛书的过程中,读者可清晰地领略朝仓先生完整的“图文表述”策略及手法。这套策略与手法,可成为从事设计尤其是设计教与学的师生们生动、具体、完整及可借鉴的参照。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原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 赵健
“碰到颜色我就会产生恐惧感。”
“碰到颜色我就会产生恐惧感”,设计者们经常这样说道。人们常常会有这样一种观念,色彩应用有着离散而复杂的规则,一次错误的选择便会导致失败。确实,色彩理论有着既定的应用规则:这些规则是基于物理定律、光的波长以及人眼是如何感知世界的。经验告诉我们,红蓝组合的特定色调会产生光学振动。高对比度色调比柔色调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我们也意识到每一种颜色都蕴含文化、情感及个性化含义。
这种对色彩的惧怕会导致设计师只选择“安全”色。在默认数字调色板上出现的尝试性、真实性的色彩必须得是安全的。而结果就是,所有作品都是预料中的、常见的,毫无新意。而一些色彩使用案例的成功,则归因于设计师能够自信而清晰地使用独特的色彩。梵·高的画作能引起我们的注意是有着某种原因的,然而由数字合成的画作虽然优美却没有趣味。如蒂博尔·卡尔曼(Tibor Kalman)所言,“如果你的作品平淡无奇,没有人会讨厌,那也可能不会有人喜欢”。这一说法便是使用色彩的真实写照。
导致误用色彩的原因就是犹豫不决。在使用色彩时,若拥有足够的勇气和知识储备,任何调色方案都会行之有效。设计者也应该能说出某一个调色方案优于另外一个的原因;也必须能够使顾客信服,为什么红色暖色调比紫色更受大众喜欢。
现今,设计者面临着多样化的媒体和交付选择,仅仅依靠复制企业色彩的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需求。但每一次,专属的调色方案和清晰的色彩选择都会胜过平淡无奇和预料之中的方案。
肖恩·亚当斯
章 色彩是什么?
在物理学上,并没有 “色彩”这一概念,只有不同波长的光波。
人眼可以区分不同的波长,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光线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在我们大脑中发生的颜色感知,是对于不同光波的视觉反应的结果。当光波结合在一起时,人眼可区分的各种光线被称为可见光谱。这一系列的颜色光谱很有限,包括:红、橙、黄、绿、蓝、蓝紫(科学家也称之为靛蓝)以及紫色。
可见光谱
人眼可以感受到的颜色在这一梯度图像上得以表示:红色波长长,紫色短。不能被人眼识别的光被称为红外线(波长长于可见光谱中的红光)和紫外线(波长短于可见光谱中的紫光)。除了可见光谱中的颜色,人眼还可以感知黑色和白色。白色包含光谱中的所有颜色,有时也被描述为无色。黑色是所有颜色的缺失——没有可见光被人眼接收。或者,当多种颜色组合在一起时只反射极少的光,人眼则感知到黑色。
显性色彩
色彩源于自然光或人造光,没有光便没有色彩。多样的光产生多样的色彩。强光产生强烈的色彩。
● 辨识色彩
人眼具有三种类型的颜色接收细胞,也称视锥细胞,可接收红色、绿色和蓝色。因此,所有摄入光会被分解为这三种颜色。人眼感知到的颜色都是由这三种颜色混合产生的。然而,人眼并不能看到每一种颜色;能看到的颜色即为可见光谱。人眼能区分近一千万种颜色;这些可见光谱也被称作人眼可视色彩区间。当然,并非每个人的色彩接收细胞都一样,因此特定颜色的辨识极具个人主观性。
色彩研究集艺术与科学于一身,这两门学科里数不胜数的理论均在色彩研究中发挥作用,因而很难准确地去定义色彩。而为了更好地理解色彩感知,我们需要了解光的物理性质,这又会影响到我们对于原色的理解。
● 三原色
设计者采用原色的所有三种类型。他们利用红、黄、蓝(RYB)以及色彩理论来选择颜色。而后他们在红、绿、蓝(RGB)的电脑屏幕上生成布局草图,再用青、品红、黄(CMY)加黑色(K)将它们转换成纸上的墨,形成基于印刷的四分色(CMYK)。
● 加法三原色:红、绿、蓝(RGB) 原色(光)可见光颜色均是纯色,代表了程度的亮度或强度。使用彩色光线的设计者们,如在电脑屏幕上,使用加法色或红、绿、蓝(RGB)原色。这些颜色相互叠加便生成其他色彩,如:红蓝叠加生成品红色,红绿叠加生成黄色,绿蓝叠加生成青色。若以上加法三原色叠加,则生成白色。因此,白光是所有波长的颜色叠加而呈现出的效果。我们称它们为加法色,原因在于这些原色叠加在一起生成了白色。红、绿、蓝(RGB) 原色反映了真实的颜色受体。这些原色混合会产生更多的人眼色彩体验。电视机、电脑显示器、相机和彩色扫描仪上显示出的色彩均是红光、绿光和蓝光的混合。
● 减法色:青、品红、黄(CMY)
三原色(透明颜料)所有物体都具有吸收某些光波并反射到其他物体上的物理特性。当应用到如帆布或纸的表面时,色彩有着同样的特性。 当表面吸收除了眼睛可以感知之外的光波时,眼睛便对颜色产生了感觉。色彩经由光的反射后被感知到,这便是减法色。减法三原色包括两组:一组是包含红、黄和蓝(RYB)的美术三原色;另一组是包含青、品红、黄(CMY)的透明油墨和染料的印刷三原色。结合黑色,也称K,即可得到CMYK 这一四色印刷工艺。每组三原色结合在一起便产生可见光。在减法色青、品红、黄(CMY)这一模型中,品红和黄色结合生成红色,黄色和青色结合生成绿色,青色和品红结合生成紫罗兰色(紫色)。对于减法色这两组模型,所有原色结合在一起生成黑色,也就是说,没有颜色得到反射。
色彩的特性
无论使用加法三原色还是减法三原色,对每种颜色的描述必须依据其物理特性。这些特性相互独立,需对每一种特性进行测量或定义以便充分地描述色彩。色彩的科学描述,或者比色法,包含在主观或客观测量系统下对于这些色彩特性的说明。主观系统根据色调、饱和度及亮度描述色彩,而客观系统测量色彩的主波长、纯度以及亮度。
色调是表明色彩在可见光谱或色环中位置的通用名称。色调由光束中色彩的特定波长决定。在描述色调时,若与另一色调进行对比会更显准确(如:把某种蓝描述为“蓝绿”会更确切)。饱和度指色彩的亮度、强度、纯度或色度——某种色彩中缺少黑色、白色或灰色。鲜艳的色彩具有高饱和度或全饱和度,相反,暗淡的颜色则是不饱和的。饱和度是测量色彩鲜艳度的一种方法。亮度或色度,是指色彩的相对亮度或暗度、反射质量或亮度。可以把一种颜色更具体地描述为浅或深(如:浅蓝或深蓝)。当与白色(形成浅色)或黑色(形成暗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时,色彩的亮度会随之改变。图形设计软件程序具有改变颜色色调、饱和度及亮度的工具。
客观色彩符号是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ge,CIE)开发,用以提供描述色彩的数学模式。国际照明委员会是一个国际技术、科学及文化的非营利组织,它针对照明、色彩视野和比色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设置了标准。尽管国际照明委员会的这一多彩色彩符号不被设计者采用,但它加强了现代数字设备的色彩管理。
“无论是今天的教师还是学生,‘图文并茂的文本表述’都不仅是专业的基本功,而且是专业成果*重要的载体之一。具体说来,在设计表达中,从信息搜集到市场调查,从意象手稿到要点备注,从形态节点到价值聚焦,从感性展现到理性推演,从理性评判到多维博引……对这诸多纬度的元素的整合成型,使得‘图文文本表述’几乎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专业’。在
阅读并学习这套构成丛书的过程中,读者可清晰地领略朝仓先生完整的‘图文表述’策略及手法。
这套策略与手法,可成为从事设计尤其是设计教与学的师生们生动、具体、完整及可借鉴的参照。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原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 赵健
“对于中国设计教育来说,来自日本*直接的影响应该是在包豪斯基础课基础上完成的“三大构成”系统了。朝仓直巳编写的三本构成教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对中国的院校来说影响太大了。”
——中国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王受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