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4361426
内容简介
写下这些文字时,还没有看到书稿。但是我了解他们的讲述,也知道他们要说什么,因为我们共同经历了这段岁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我都熟悉,他们的言谈举止我都历历在目。
八年前初识高思发,知道了“中国心”——这支由商人、职员、干部、工厂职工、小老板、大学生、家庭妇女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普通人所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此时他们在北川已经坚持了近两年。他们来到我所在的“四川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希望探讨团队今后的发展去向。与在灾区参与震后救援和灾后重建的许多志愿者团队一样,当紧急救援结束,当重建工作开始,当灾民们搬出帐篷板房后,这些凭着满腔热忱和悲悯情怀的志愿者们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当时,“5·12中心”(后注册为四川尚明公益发展研究中心)在乐施会的支持下开始了“地震灾区民间组织能力建设网络”的学习项目,通过“川道学苑”为地震灾区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团队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为他们赋权增能,推动职业化、专业化,陪伴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还记得与高思发的一次见面并不是很愉快的,因为我的一句“志愿者不是好人做好事”,引来他的不同意见,他很认真地告诉我,他和他的伙伴就是“好人”就是要做“好事”。我也是在那时起,开始倾听“中国心”的故事。
八年前初识高思发,知道了“中国心”——这支由商人、职员、干部、工厂职工、小老板、大学生、家庭妇女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普通人所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此时他们在北川已经坚持了近两年。他们来到我所在的“四川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希望探讨团队今后的发展去向。与在灾区参与震后救援和灾后重建的许多志愿者团队一样,当紧急救援结束,当重建工作开始,当灾民们搬出帐篷板房后,这些凭着满腔热忱和悲悯情怀的志愿者们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当时,“5·12中心”(后注册为四川尚明公益发展研究中心)在乐施会的支持下开始了“地震灾区民间组织能力建设网络”的学习项目,通过“川道学苑”为地震灾区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团队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为他们赋权增能,推动职业化、专业化,陪伴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还记得与高思发的一次见面并不是很愉快的,因为我的一句“志愿者不是好人做好事”,引来他的不同意见,他很认真地告诉我,他和他的伙伴就是“好人”就是要做“好事”。我也是在那时起,开始倾听“中国心”的故事。
目 录
章 “中国心”助学的起源(2008-2010)
节 在灾难中长出来的志愿者团队
“5·12”汶川大地震的志愿者身影
网络生出来的志愿者团队
从西藏返乡的药材商人——高队
诞生在火车上的“QQ群先遣队”
QQ先遣队队员到北川
QQ先遣队的“生死状”
转战任家坪(北川中学驻地)
余震与谣言中的恐惧
第二节 助学的先声——帐篷学校
住在帐篷里的志愿者
为了他们留在这里
“中国心”的正式诞生
志愿者招募与团队规则的确立
帐篷学校里的欢笑与失落
从物业经理到灾区“骑士”——刘队
驰援邓家村
邓家帐篷学校成立(访谈)
艰苦生活中的温馨与感动——“鸡毛信”
翻越杨柳坪的十一位勇士
第三节 帐篷学校长出来的助学
第四节 经济助学奠基石
助学工作的起始与根基——家访
助学倡议书
专业化助学的探索——首次调整资助标准
李姐(李鸿)的到来与助学标准的规范化
从一对一打款到集中打款
绕不开的一环——与学校合作的开始
两方代理协议的签订
无人支付的公益成本-50元管理费引发的风波
第五节 心灵助学垫脚石
蓝天幼儿园里的“暑假班”
“取经”桑枣——夏令营的启示
第六节 助学——从“杂牌军”到“正规军”
“山人进京”——“中国心”公益的新篇章
易名“北川羌魂”
“川道学苑”——高队的公益启蒙
节 在灾难中长出来的志愿者团队
“5·12”汶川大地震的志愿者身影
网络生出来的志愿者团队
从西藏返乡的药材商人——高队
诞生在火车上的“QQ群先遣队”
QQ先遣队队员到北川
QQ先遣队的“生死状”
转战任家坪(北川中学驻地)
余震与谣言中的恐惧
第二节 助学的先声——帐篷学校
住在帐篷里的志愿者
为了他们留在这里
“中国心”的正式诞生
志愿者招募与团队规则的确立
帐篷学校里的欢笑与失落
从物业经理到灾区“骑士”——刘队
驰援邓家村
邓家帐篷学校成立(访谈)
艰苦生活中的温馨与感动——“鸡毛信”
翻越杨柳坪的十一位勇士
第三节 帐篷学校长出来的助学
第四节 经济助学奠基石
助学工作的起始与根基——家访
助学倡议书
专业化助学的探索——首次调整资助标准
李姐(李鸿)的到来与助学标准的规范化
从一对一打款到集中打款
绕不开的一环——与学校合作的开始
两方代理协议的签订
无人支付的公益成本-50元管理费引发的风波
第五节 心灵助学垫脚石
蓝天幼儿园里的“暑假班”
“取经”桑枣——夏令营的启示
第六节 助学——从“杂牌军”到“正规军”
“山人进京”——“中国心”公益的新篇章
易名“北川羌魂”
“川道学苑”——高队的公益启蒙
第二章 “中国心”助学的长征路:寻觅阶段(2011-2015)
节 灾后常态助学伊始——艰辛的创业历程
从个人到“团伙”
告别在旧工厂的岁月——搬家
在北川新县城一安家
行动研究学习——播下希望的种子
行走路上的同行者——基金会
第二节 助学路上的“长征”
膨胀的野心——“我们的夏令营真不错”
盲目扩张的恶果
“当头一棒”之后的反思
因孩子需求——逼出来的个案基金
助困难重重的“给钱之道”——经济助学
第三节 “品质助学”概念的形成
由品质峰会引发的思考
品质助学内涵的提出
……
第三章 “中国心”品质助学的发展阶段(2014-2017)
第四章 “中国心”十周年记忆文稿
附录:“中国心”志愿者名单
在线试读
《“中国心”在行动:“5·12”灾后十年助学纪实》:
已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中国心”了,却非常清楚的记得次参加“中国心”的活动是在2014年1月底寒假家访的时候,从上海到北川,我和一个同伴坐了整整40个小时的火车,时值春运,火车异常拥挤,我在车上默默发誓以后再也不要来了。然而事实是这次家访让我和“中国心”结下了割舍不掉的情缘。
次家访印象深的是罗HJ家庭,罗HJ是一个在上中专的女生,家访的时候没有见到她本人,家里只有她的爷爷和祖爷爷两人,通过和爷爷的交谈我由衷的喜欢和佩服这个坚强阳光又孝顺的女孩子。其父母和哥哥都是因为车祸离开了她,家里只有她和爷爷、祖爷爷三人相依为命,祖爷爷已94岁高龄,身体尚还健康;爷爷早年一只眼睛患疾但是不影响看东西,身体也算不错;罗HJ今年16岁了,因学校组织同学寒假外出打工没回家,爷爷平日在家里种了一亩多的玉米养了两头猪自家食用,祖爷爷每天背个竹篓上山拾捡柴火,懂事的罗HJ在父母离开后依然坚强的和爷爷们生活,每周都会打电话问候两位老人。
家里房子在2008年地震之后靠国家补贴重新补修,家里家具不多但干净整洁,爷爷说罗HJ自小就阳光懂事孝顺,我相信在经历大地震和痛失父母哥哥这样的打击后依然能坦然面对且乐观生活的她定能使生活开出花儿来,她的坚强让我不由心生敬畏,这是一个内心多么强大的女孩子啊,希望在2014年好运能光顾这个可爱的女孩和这个家庭。
相比之下我是幸运的,不管生活多么艰难起码还能对自己的父亲诉说,还有兄弟姐妹们的相互帮衬。一切的阴霾都会过去只要你心里住满阳光。
2014年的夏天我再一次来到北川,这次是参加成长营,这次让我感触更深的不单只是受访者家庭和孩子,还有项目组和工作同事和来自志愿者们,是大家不惜万水千山来到这里为这个燥热的夏天增添了一丝清凉。
来这之前正逢我在创业上亏损了二十多万,当时恐惧与绝望充斥着我的生活,带着表弟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还清这比亏损,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我曾和雪梅姐说过那年到北川我其实是在为自己逃避自己的生活找一个出口,不经意却发现这一次行程拯救了自己。
在这里我看到大部分孩子已经慢慢走出了地震、家庭不幸的阴霾,他们的笑声无时不在感染我。我惊奇地发现在这里表弟找到了许多和他家庭情况相似的玩伴,不再需要我督促他学习、锻炼身体、吃饭等,他还能主动教别的小朋友英语和数学,我从没看到他像在北川那样自由与开心。走在校园里会有认识的不认识的孩子和我打招呼,我同样也许久没有这样自由与快乐了。
自己创业的时间长了总是莫名的孤独,总是一个人决定和执行所有的决策,甚至无法向谁吐露心声。可是在这里我不再是一个人奋斗(虽然很多个夜晚我总是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每天早早起床为伙伴们分发资料、目送他们出去家访,每天傍晚等着他们报平安、返回的电话也成了我的日常工作。通过伙伴们的眼睛我看到的不再是一两个孩子的家庭状况,而是28个乡镇500多户人家的家庭情况;通过他们的脚步我也在用心丈量北川大山的每一寸土地;通过他们的努力我们共同组建“家访铁军”这个温暖而有力量的队伍。我渐渐明白我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又是无穷的,我自己不可能完成500户家访,但队伍却能以我为轴心一起完美的完成团队交给的任务。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此之前我并不能体会这句话。然而在这里看到爷爷奶奶带着孩子相依为命我不再无声感慨;看到有些父母舍家弃子远走他乡我不再奇怪;看到身体残缺依然不放弃努力生活使我也心生希望;看到即使穷困潦倒依然天真快乐的孩子们我也从阴霾中看到光。贫穷使人绝望亦使人坚强,不管留守带孙子、孙女的爷爷奶奶、抛家弃子的父母、身残志坚的残疾人还是充满希望的孩子,他们都在追求着相似的幸福生活。让我在看待不同的人与事中多一份体谅,多一种角度。
十五天的成长营、十天的家访漫长而短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根本不能想象出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也许他会有性格上的缺陷,但是只要我们用心的带着责任的去倾听和引导他们,相信他们一定会做得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好。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重要的财富,透过孩子的眼睛我们看得到青山绿水,看得到和美善恶。也许我们的家庭条件并也不算好,也曾经抱怨父母给不起我们喜欢的芭比或者玩具枪,但是相比他们而言这些又都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志愿服务走到一起。我们同住没有wifi的小旅馆,我们同在油腻腻的小饭馆里大快朵颐。我们开心着孩子们的开心,我们难过着孩子们的难过。孩子们和家长的坚强让我感到震撼,家访不再是短期心灵旅行,而是传播大山深处受困家庭状况志愿者使命。孩子,你不必记住我们真实的姓名,我们的名字是“中国心”。
……
已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中国心”了,却非常清楚的记得次参加“中国心”的活动是在2014年1月底寒假家访的时候,从上海到北川,我和一个同伴坐了整整40个小时的火车,时值春运,火车异常拥挤,我在车上默默发誓以后再也不要来了。然而事实是这次家访让我和“中国心”结下了割舍不掉的情缘。
次家访印象深的是罗HJ家庭,罗HJ是一个在上中专的女生,家访的时候没有见到她本人,家里只有她的爷爷和祖爷爷两人,通过和爷爷的交谈我由衷的喜欢和佩服这个坚强阳光又孝顺的女孩子。其父母和哥哥都是因为车祸离开了她,家里只有她和爷爷、祖爷爷三人相依为命,祖爷爷已94岁高龄,身体尚还健康;爷爷早年一只眼睛患疾但是不影响看东西,身体也算不错;罗HJ今年16岁了,因学校组织同学寒假外出打工没回家,爷爷平日在家里种了一亩多的玉米养了两头猪自家食用,祖爷爷每天背个竹篓上山拾捡柴火,懂事的罗HJ在父母离开后依然坚强的和爷爷们生活,每周都会打电话问候两位老人。
家里房子在2008年地震之后靠国家补贴重新补修,家里家具不多但干净整洁,爷爷说罗HJ自小就阳光懂事孝顺,我相信在经历大地震和痛失父母哥哥这样的打击后依然能坦然面对且乐观生活的她定能使生活开出花儿来,她的坚强让我不由心生敬畏,这是一个内心多么强大的女孩子啊,希望在2014年好运能光顾这个可爱的女孩和这个家庭。
相比之下我是幸运的,不管生活多么艰难起码还能对自己的父亲诉说,还有兄弟姐妹们的相互帮衬。一切的阴霾都会过去只要你心里住满阳光。
2014年的夏天我再一次来到北川,这次是参加成长营,这次让我感触更深的不单只是受访者家庭和孩子,还有项目组和工作同事和来自志愿者们,是大家不惜万水千山来到这里为这个燥热的夏天增添了一丝清凉。
来这之前正逢我在创业上亏损了二十多万,当时恐惧与绝望充斥着我的生活,带着表弟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还清这比亏损,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我曾和雪梅姐说过那年到北川我其实是在为自己逃避自己的生活找一个出口,不经意却发现这一次行程拯救了自己。
在这里我看到大部分孩子已经慢慢走出了地震、家庭不幸的阴霾,他们的笑声无时不在感染我。我惊奇地发现在这里表弟找到了许多和他家庭情况相似的玩伴,不再需要我督促他学习、锻炼身体、吃饭等,他还能主动教别的小朋友英语和数学,我从没看到他像在北川那样自由与开心。走在校园里会有认识的不认识的孩子和我打招呼,我同样也许久没有这样自由与快乐了。
自己创业的时间长了总是莫名的孤独,总是一个人决定和执行所有的决策,甚至无法向谁吐露心声。可是在这里我不再是一个人奋斗(虽然很多个夜晚我总是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每天早早起床为伙伴们分发资料、目送他们出去家访,每天傍晚等着他们报平安、返回的电话也成了我的日常工作。通过伙伴们的眼睛我看到的不再是一两个孩子的家庭状况,而是28个乡镇500多户人家的家庭情况;通过他们的脚步我也在用心丈量北川大山的每一寸土地;通过他们的努力我们共同组建“家访铁军”这个温暖而有力量的队伍。我渐渐明白我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又是无穷的,我自己不可能完成500户家访,但队伍却能以我为轴心一起完美的完成团队交给的任务。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此之前我并不能体会这句话。然而在这里看到爷爷奶奶带着孩子相依为命我不再无声感慨;看到有些父母舍家弃子远走他乡我不再奇怪;看到身体残缺依然不放弃努力生活使我也心生希望;看到即使穷困潦倒依然天真快乐的孩子们我也从阴霾中看到光。贫穷使人绝望亦使人坚强,不管留守带孙子、孙女的爷爷奶奶、抛家弃子的父母、身残志坚的残疾人还是充满希望的孩子,他们都在追求着相似的幸福生活。让我在看待不同的人与事中多一份体谅,多一种角度。
十五天的成长营、十天的家访漫长而短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根本不能想象出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也许他会有性格上的缺陷,但是只要我们用心的带着责任的去倾听和引导他们,相信他们一定会做得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好。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重要的财富,透过孩子的眼睛我们看得到青山绿水,看得到和美善恶。也许我们的家庭条件并也不算好,也曾经抱怨父母给不起我们喜欢的芭比或者玩具枪,但是相比他们而言这些又都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志愿服务走到一起。我们同住没有wifi的小旅馆,我们同在油腻腻的小饭馆里大快朵颐。我们开心着孩子们的开心,我们难过着孩子们的难过。孩子们和家长的坚强让我感到震撼,家访不再是短期心灵旅行,而是传播大山深处受困家庭状况志愿者使命。孩子,你不必记住我们真实的姓名,我们的名字是“中国心”。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