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952202丛书名: 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银行业专业实务银行管理考点精讲及归类题库》本书由中公教育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研究中心依据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编写,全书具有以下特点:
特点一:浓缩、精简教材。
本书对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职业资格考试的《银行管理》教材的内容进行了精简和提炼,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更加精炼,方便考生阅读。
特点二:体例多样。
本书设置了“考情勘探”“本章考点精讲”“本章归类题库”等多种体例。其中,“考情勘探”是对考试大纲的简单介绍,让考生了解大纲对每章的要求。“本章考点精讲”是每章的主体,以考点形式对每章内容进行简要讲解。“本章归类题库”是每章的课后练习题。
特点三:每章后附有归类题库。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银行业专业实务银行管理考点精讲及归类题库》本书由中公教育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研究中心依据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编写,全书共分为8章:
*章:银行业运行环境
第二章:监管体系
第三章:银行基础业务
第四章:银行经营管理与创新
第五章: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业务
第六章:内控、合规与审计
第七章:银行风险管理
第八章: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社会责任
每一章又分为“考情勘探”“本章考点精讲”“本章归类题库”。归类题库按章节题型分类,便于考生及时复习巩固考点。
*章:银行业运行环境
第二章:监管体系
第三章:银行基础业务
第四章:银行经营管理与创新
第五章: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业务
第六章:内控、合规与审计
第七章:银行风险管理
第八章: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社会责任
每一章又分为“考情勘探”“本章考点精讲”“本章归类题库”。归类题库按章节题型分类,便于考生及时复习巩固考点。
目 录
第一章银行业运行环境考情勘探本章考点精讲第一节货币政策考点一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考点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考点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第二节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考点四财政政策考点五产业政策第三节金融体系考点六金融市场考点七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考点八综合化经营概述本章归类题库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二章?监管体系考情勘探本章考点精讲第一节监管概况考点一国际银行监管改革考点二主要经济体的银行监管改革考点三我国银行监管改革第二节监管指标和方法考点四监管指标考点五监管方法第三节银行业法律体系考点六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考点七中国人民银行法考点八商业银行法考点九相关立法第四节行业自律规则考点十中国银行业协会考点十一中国信托业协会考点十二中国财务公司协会本章归类题库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三章?银行基础业务考情勘探本章考点精讲第一节负债业务考点一存款业务考点二其他负债业务第二节资产业务考点三贷款业务考点四投资业务第三节银行其他业务考点五支付结算业务考点六代理业务考点七信用卡业务考点八理财业务考点九同业业务本章归类题库参考答案及解析第四章?银行经营管理与创新考情勘探本章考点精讲第一节市场营销考点一市场定位考点二客户管理考点三产品的开发管理与市场营销考点四监管要求第二节绩效考评考点五银行绩效考评的内涵及原则考点六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与结果应用考点七绩效考评的监管要求第三节财务管理考点八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内涵考点九会计财务制度考点十新的金融会计财务制度对银行的影响第四节金融创新考点十一创新定义与原则考点十二商业银行创新业务与产品考点十三互联网金融考点十四商业银行创新管理与监督本章归类题库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五章?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业务考情勘探本章考点精讲第一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考点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行业发展情况和机构基本功能定位考点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核心业务第二节信托公司考点三信托公司行业发展情况和机构基本功能定位考点四信托公司主要业务第三节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考点五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发展情况和机构基本功能定位考点六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核心业务第四节金融租赁公司考点七金融租赁公司行业发展情况和机构基本功能定位考点八金融租赁公司核心业务第五节汽车金融公司考点九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情况和机构基本功能定位考点十汽车金融公司核心业务第六节消费金融公司考点十一消费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情况和机构基本功能定位考点十二消费金融公司核心业务第七节货币经纪公司考点十三货币经纪公司行业发展情况和机构基本功能定位考点十四货币经纪公司核心业务本章归类题库参考答案及解析第六章?内控、合规与审计考情勘探本章考点精讲第一节内部控制考点一内部控制的起源与发展考点二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考点三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考点四内部控制的职责分工第二节合规管理考点五合规管理概述考点六合规管理的流程考点七合规管理的基本机制考点八合规文化建设第三节内外部审计考点九内部审计考点十外部审计考点十一银行分支机构高管人员及相关人员需关注的内外部审计相关事项本章归类题库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七章?银行风险管理考情勘探本章考点精讲第一节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考点一全面风险管理概述考点二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型考点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和方法第二节信用风险管理考点四信用风险管理概述考点五贷款风险分类与不良贷款管理第三节操作风险管理考点六操作风险管理概述考点七主要的操作风险第四节声誉风险管理考点八声誉风险的内容本章归类题库参考答案及解析第八章?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社会责任考情勘探本章考点精讲第一节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概述考点一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内涵考点二银行业消费者的主要权利考点三银行对消费者的主要义务考点四银行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第二节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施考点五我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概况考点六银行业消费者投诉处理第三节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概述考点七社会责任概述考点八绿色金融考点九普惠金融本章归类题库参考答案及解析附录?银行管理相关法条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 银行业运行环境
第一节货币政策
考点一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是国家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货币政策由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部分构成。
一、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直接引起操作目标的变动,操作目标的变动又通过一定途径传导到整个金融体系,引起中介目标的变化,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实现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这四大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也有矛盾性。因此,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有所侧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见下表。
表1-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
矛盾具体内容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之间的矛盾中央银行可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社会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或实现充分就业,但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涨,诱发或加剧通货膨胀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之间的矛盾稳定物价要求收紧银根、压缩投资需求、控制货币量与信用量,这不利于经济增长;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则要求增加投资,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又不利于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
平衡之间的矛盾一国币值和国际收支都会受到其他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处于通货膨胀中的国家,国内利率往往比其他国家高,容易引起外国资本的流入,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现阶段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政策目标既规定了稳定币值的第一属性,又明确了稳定货币的最终目标为促进经济增长。
(二)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的具体内容见下表。
表1-2 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对比
操作目标操作目标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能够直接影响或控制的目标变量。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指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通货和吸收的金融机构存款构成。我国基础货币由三部分构成:金融机构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
操作目标的作用:操作目标介于政策工具和中介目标之间,是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目标的传导桥梁
中介目标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指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存量。中国人民银行从1994年第三季度起正式推出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并按季公布,目前为按月公布。现阶段,我国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 企业单位活期存款 农村存款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M2=M1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 其他存款
其中,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M2被称为广义货币;M2与M1之差被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中介目标的作用:中介目标表明货币政策实施的进度;为中央银行提供一个追踪观测的指标;便于中央银行调整政策工具的使用
在划分货币供应量层次中,M1一般是指( )。
A.准货币B.广义货币
C.狭义货币D.流通中现金
【答案】C。解析:现阶段我国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三个层次。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M2被称为广义货币;M2减M1被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根据我国目前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属于M2而不属于M1的有( )。
A.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B.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C.企业单位定期存款D.流通中的现金
E.企业活期存款
【答案】AC。解析:现阶段,我国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M1=M0 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M2=M1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二、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措施,包括一般性政策工具、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存款保险制度。
一般性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较为常用的传统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货币政策工具的具体内容见下表。
表1-3 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
政策工具
存款
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再贷款与再贴现(1)再贷款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也称中央银行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渠道之一。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贷款的总量及利率,吞吐基础货币,促进实现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目标,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信贷投向。新增再贷款主要用于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县域和“三农”信贷投放
(2)再贴现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已贴现商业汇票予以贴现的行为。再贴现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影响商业银行以再贴现方式融入资金的成本,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供求;②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促进资金的高效流动
公开市场
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短期流动性调节
工具201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这一工具既有利于央行有效调节市场短期资金供给,熨平突发性、临时性因素导致的市场资金供求大幅波动,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常备借贷便利2013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主要特点:①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②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③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
中期借贷便利201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中期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采取质押方式发放,金融机构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抵押补充贷款201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抵押补充贷款,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改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来源。抵押补充贷款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抵押补充贷款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级债券资产和优质信贷资产
存款保险制度自2015年5月1日起中国正式实行《存款保险条例》,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存款保险条例》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这一限额高于世界多数国家的保障水平,能为我国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
《存款保险条例》规定的存款保险具有强制性。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含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都应当参加存款保险。同时,参照国际惯例,规定外国银行在中国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以及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存款原则上不纳入存款保险,但我国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对存款保险制度另有安排的除外
存款保险覆盖的范围既包括人民币存款,也包括外币存款;既包括个人储蓄存款,也包括企业及其他单位存款;本金和利息都属于被保险存款的范围。但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投保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机构的存款,不在被保险范围之内,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防范道德风险。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根据我国《存款保险条例》的规定,存款保险实施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 )万元。
A.25B.
C.50D.
【答案】C。解析:根据《存款保险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第一节货币政策
考点一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是国家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货币政策由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部分构成。
一、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直接引起操作目标的变动,操作目标的变动又通过一定途径传导到整个金融体系,引起中介目标的变化,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实现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这四大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也有矛盾性。因此,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有所侧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见下表。
表1-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
矛盾具体内容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之间的矛盾中央银行可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社会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或实现充分就业,但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涨,诱发或加剧通货膨胀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之间的矛盾稳定物价要求收紧银根、压缩投资需求、控制货币量与信用量,这不利于经济增长;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则要求增加投资,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又不利于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
平衡之间的矛盾一国币值和国际收支都会受到其他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处于通货膨胀中的国家,国内利率往往比其他国家高,容易引起外国资本的流入,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现阶段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政策目标既规定了稳定币值的第一属性,又明确了稳定货币的最终目标为促进经济增长。
(二)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的具体内容见下表。
表1-2 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对比
操作目标操作目标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能够直接影响或控制的目标变量。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指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通货和吸收的金融机构存款构成。我国基础货币由三部分构成:金融机构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
操作目标的作用:操作目标介于政策工具和中介目标之间,是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目标的传导桥梁
中介目标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指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存量。中国人民银行从1994年第三季度起正式推出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并按季公布,目前为按月公布。现阶段,我国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 企业单位活期存款 农村存款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M2=M1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 其他存款
其中,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M2被称为广义货币;M2与M1之差被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中介目标的作用:中介目标表明货币政策实施的进度;为中央银行提供一个追踪观测的指标;便于中央银行调整政策工具的使用
在划分货币供应量层次中,M1一般是指( )。
A.准货币B.广义货币
C.狭义货币D.流通中现金
【答案】C。解析:现阶段我国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三个层次。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M2被称为广义货币;M2减M1被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根据我国目前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属于M2而不属于M1的有( )。
A.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B.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C.企业单位定期存款D.流通中的现金
E.企业活期存款
【答案】AC。解析:现阶段,我国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M1=M0 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M2=M1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二、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措施,包括一般性政策工具、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存款保险制度。
一般性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较为常用的传统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货币政策工具的具体内容见下表。
表1-3 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
政策工具
存款
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再贷款与再贴现(1)再贷款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也称中央银行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渠道之一。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贷款的总量及利率,吞吐基础货币,促进实现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目标,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信贷投向。新增再贷款主要用于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县域和“三农”信贷投放
(2)再贴现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已贴现商业汇票予以贴现的行为。再贴现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影响商业银行以再贴现方式融入资金的成本,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供求;②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促进资金的高效流动
公开市场
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短期流动性调节
工具201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这一工具既有利于央行有效调节市场短期资金供给,熨平突发性、临时性因素导致的市场资金供求大幅波动,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常备借贷便利2013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主要特点:①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②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③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
中期借贷便利201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中期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采取质押方式发放,金融机构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抵押补充贷款201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抵押补充贷款,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改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来源。抵押补充贷款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抵押补充贷款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级债券资产和优质信贷资产
存款保险制度自2015年5月1日起中国正式实行《存款保险条例》,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存款保险条例》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这一限额高于世界多数国家的保障水平,能为我国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
《存款保险条例》规定的存款保险具有强制性。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含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都应当参加存款保险。同时,参照国际惯例,规定外国银行在中国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以及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存款原则上不纳入存款保险,但我国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对存款保险制度另有安排的除外
存款保险覆盖的范围既包括人民币存款,也包括外币存款;既包括个人储蓄存款,也包括企业及其他单位存款;本金和利息都属于被保险存款的范围。但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投保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机构的存款,不在被保险范围之内,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防范道德风险。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根据我国《存款保险条例》的规定,存款保险实施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 )万元。
A.25B.
C.50D.
【答案】C。解析:根据《存款保险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