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418589
修订版共分十一章。*章是包袋发展的历史及设计概述;第二章讲述包袋设计程序;第三章讲述包袋设计的调研方法、渠道、内容等;第四章讲述包袋设计要素;第五章讲述包袋材料;第六章介绍包袋的结构与尺寸设计;第七章是包袋的部件细节设计;第八章是包袋的分类与系列设计;第九章讲述包袋设计风格;第十章是包袋效果图的绘制与表现技法;第十一章主要讲解包袋创作设计的实践方法。
章 包袋发展历史及设计概述
节 包袋发展的历史
第二节设计的涵义及包袋设计的特点
第三节包袋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包袋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
第二章包袋设计程序
节前期工作
第二节设计调研与开发
第三节工作后期
第三章 包袋设计调研
节设计调研的目的和必要性
第二节设计调研的内容
第三节设计调研的资料来源
第四节调研资料的表现形式
第四章 包袋设计的要素
节造型要素在包袋设计上的运用及其形式美原理
第二节色彩要素
第三节面料与图案
第五章 包袋材料
节材料的类型
第二节主要面料的特点
第三节辅料的分类及功能
第四节包袋材料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 包袋结构与尺寸设计
节包袋结构组成
第二节佩用方式
第三节 包体造型
第四节 开关方式
第五节 内部空间
第六节 尺寸设计
第七章 包袋细节设计
节功能类部件
第二节装饰类部件
第八章 包袋分类与系列设计
节 包袋分类及主要包袋类型
第二节 包袋系列设计
第九章 包袋设计风格
节 包袋风格的概念及意义
第二节 包袋风格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包袋风格的特点
第四节 影响包袋风格的主要因素
第十章 包袋效果图表现技法
节 手绘效果图的基本工具与材料
第二节 包袋效果图的特点及类型
第三节 不同面料质感的表现
第四节 包袋设计效果图示例
第十一章 包袋设计方法实践
节 基于基本几何形态的设计
第二节 基于自然形态的设计
第三节基于流行主题的设计
第四节基于生活方式的设计
第五节基于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的设计
第六节基于特殊功能的设计
第七节基于其他艺术设计形式启发的设计
第八节基于逆向思维的设计
第九节基于整体形象搭配的设计
近年来,我国的皮具制品业迅速发展,并且确立了走自主创新道路的长期战略。包袋作为皮具制品的一个大类,其发展的持续动力与支撑很大程度上同样来自于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战略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设计研发人才,因而设计在业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与之相邻的服装设计领域,国内外已经出版了相当数量的专业书籍,但就包袋设计领域而言,不管是出版书籍还是引进资料的数量与种类,与业界的需求和设计教学的需要还有较大距离。
本书的版在2011年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其特点在于把包袋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包袋设计的实务程序结合起来,并介绍了一些实用操作性较强的市场与消费者调查方法与设计实践方法,力求对包袋设计学习者或者从业人员有更多实际的指导作用。修订版除了继续强调上述内容外,增加了“包袋发展历史及设计概述”、“包袋设计调研”两章,对设计实务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同时对其他章节的内容以及顺序也作了一些调整,对“包袋效果图表现技法”一章中的图示与图例进行了大量更新,把近年来 “包袋设计”课程的讲授中积累的大量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与更新,选取了较为有价值的提供给读者参考。
此书修订版共分十一章。章是包袋发展的历史及设计概述,主要讲述包袋设计在中外发展的简要历程;第二章讲述包袋设计程序,主要介绍包袋设计的前期、中期及后期工作;第三章讲述包袋设计的调研方法、渠道、内容等;第四章讲述包袋设计要素,从造型要素、色彩、面料及图案几个方面展开;第五章讲述包袋材料,包括面料与辅料;第六章介绍包袋的结构与尺寸设计;第七章是包袋的部件细节设计;第八章是包袋的分类与系列设计;第九章讲述包袋设计风格;第十章是包袋效果图的绘制与表现技法,列举了较多的实例进行讲解;第十?章主要讲解包袋创作设计的实践方法,旨在对读者的包袋设计学习与实践中有良好启示。
本书内容部分来自于笔者在高校讲授包袋设计课程多年的教学积累与经验总结,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书中纰漏与失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后,向负责本书修订再版的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李建华编审等致以诚挚谢意。
曾琦
2017年12月
节 包袋发展的历史
中外包袋发展的历史虽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都是起源于盛放随身物品的需要,作为服装配饰的一种类型随服饰的发展而发展演变的。
中国早的有实物可考的包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叫做“囊”,或者“荷囊”。荷者,负荷,囊者,袋也,意思是用来装零星细物(如汗巾、印章及钱币等)的小袋,大多是用动物的皮制成,使用时既可手提,又可肩背,所以也称“持囊”或“擎囊”。
汉代出现了挂在腰间的荷囊(图1-1),就是后来荷包的雏形。唐朝前后人们配囊已是很平常的事,除了实用的目的,装饰性的功能也日益凸显出来。材料上不仅采用动物毛皮,也用上了光滑精美的丝织物,并且在丝织物的表面出现了五彩缤纷的图案。囊的形状也从较单一的方形或矩形衍生出了圆形、椭圆形、桃形、如意形、石榴形等更为丰富的形状。并且,通过在其上装饰的图案和绣线颜色的区别,囊开始和服饰一样成了不同社会身份等级的象征,明显的等级标志就是鱼袋。鱼袋里面装有鱼符,是隋唐至宋代朝廷官员佩戴的用来验证身份的证物。唐朝时规定:三品以上官员需佩戴金鱼袋,五品以上佩银鱼袋。至武则天授元年间,将唐初的“鱼符”换为“龟符”,相应的鱼袋换成了龟袋,朝廷规定三品以上官饰“黄金龟”,四品饰“白银龟”,五品饰“青铜龟”。
图1-1 荷囊的大抵形制
宋代荷囊进一步发展,正式出现了“荷包”的说法,这也是现代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对古代包袋的称呼。明清时期,荷包的发展趋向多元化,款式繁多,特别是清代,火镰袋、扇袋、荷包等都很盛行。火镰袋(图1-2)本是是储存火镰(一种古代的取火器物)的盒子,有前盖,防止物品掉出。而彼时火镰袋渐渐演变成为一种装饰品,为出名的是赫哲族的火镰袋;折扇是清朝文人雅士随身携带的配饰,历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在折扇上题诗作画,为了不让扇子上面的字迹模糊,保护好折扇,人们用丝绸制作的扇袋来装折扇。扇袋上有彩绣花纹等,可以体现使用者的身份和趣味,通常以丝织物制成,施以彩绣。在人口聚集的大、中城市,还开始有了专门生产荷包的作坊。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