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885425
内容简介
如何通过制度安排缓解节能和减排压力,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问题进行立法回应,是本书的主要任务。哈耶克的社会秩序二元观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哈耶克认为支配内部秩序的内部规则即自生自发秩序才是社会进化的根本,而支配外部秩序的外部规则则是内部规则的有益补充,以弥补自生自发秩序的不足,维持内部秩序的平衡。因此,气候变化背景下,在终极价值——生态安全价值的指引下,以建立和完善以能源市场机制为主导,环境管制机制为补充,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支持、并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是解决节能和减排问题的正确路径。本书以此为逻辑主线,具体讨论两个方面的实践问题:一是运用低碳化后的外部规则制度如生态补偿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对内部规则制度进行补充;二是运用外部规则对内部规则本身进行完善,即对能源市场机制、能源资金机制进行低碳化,并在两种规则相互补充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完善激励性财税制度、能效管理制度、能效标识制度,充分实现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的融合与支撑。
目 录
部分理论篇
章能源与气候变化/
节能源与能源法/
一、能源与能源问题/
二、能源法与能源法的变革/
三、中国能源法律体系概况/
第二节气候变化对能源法的影响/
一、能源与气候变化的关联/
二、能源法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
第二章气候变化下能源法的价值嬗变/
节风险社会下终极法律价值的嬗变/
法律价值体系解构/
第二节气候变化下能源法律价值体系的重构/
一、能源法的终极价值——生态安全/
二、能源法的基础价值——秩序与环境正义/
三、能源法的一般价值——生态效率价值/
四、法律价值的冲突与协调/
第三节气候变化下能源立法的战略理念/
一、中国能源概况/
二、能源战略的影响因子/
三、气候变化下我国能源战略的变革/
第三章气候变化下能源立法的理论基础/
节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能源法的影响/
第二节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
一、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
二、内部规则的制度设计/
三、外部规则的制度设计/
第四章气候变化国际法与能源/
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第二节《京都议定书》/
一、《京都议定书》的产生与现状/
二、《京都议定书》的主要规定/
三、《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机制研究/
第三节《德里宣言》/
一、德里宣言内容概述/
二、德里宣言评价/
第四节巴厘岛路线图与哥本哈根协议/
一、巴厘岛路线图/
二、哥本哈根协议/
第五节“后京都时代”中国能源法制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一、国际层面的应对/
二、国内层面的应对/
第五章能源立法低碳化/
节节约能源法的低碳化/
一、我国节约能源法及存在的问题/
二、国外能源效率促进法律制度借鉴/
三、气候变化框架下我国能源效率促进法的完善/
第二节可再生能源法的低碳化/
一、气候变化下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变革/
二、国外可再生能源法律/
三、气候变化下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完善/
第三节清洁生产法的低碳化/
一、国外能源清洁生产的法律控制/
二、气候变化下我国清洁生产法的变革/
三、气候变化下我国清洁生产法律的完善/
第二部分实践篇
第六章能源法律制度与环境法律制度的低碳化融合/
节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
一、人类中心主义/
二、生态中心主义/
三、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法律的意义所在/
第二节理念的融合/
一、理念融合:原则的视角/
二、理念融合:权利的视角/
第三节内容的融合/
一、法律渊源的融合/
二、内容融合构思之一:森林法律体系的修改/
三、内容融合构思之二:能源管理法律体系的修改/
第四节制度的融合/
一、公众参与制度/
二、生态补偿机制/
第七章能源法律制度的低碳化创新/
节激励性财税制度/
一、激励性财税制度的内涵/
二、激励性财税制度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沿革/
三、国外激励性财税制度的借鉴/
四、我国能源税制度的启示/
第二节能源效率管理制度/
一、能源效率管理制度的内涵/
二、能源效率管理制度的产生背景和意义/
三、国外能源效率管理制度的借鉴/
四、能源效率管理制度的改良/
第三节能效标识管理制度/
一、能效标识制度的概述/
二、国外能效标识制度的概述/
三、中国能效标识制度/
第八章能源市场管理机制的低碳化应对/
节节能市场准入机制/
一、市场准入机制与节能市场准入机制/
二、节能市场准入机制研究/
第二节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一、合同能源管理制度研究/
二、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
三、合同能源管理的法律风险/
四、国外主要国家合同能源管理现状及法律对策/
五、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法治化研究/
第三节节能投资担保机制/
一、节能投资担保机制概述/
二、国内的节能投资担保情况概述/
三、完善我国节能投资担保制度的法律探讨/
后记/
章能源与气候变化/
节能源与能源法/
一、能源与能源问题/
二、能源法与能源法的变革/
三、中国能源法律体系概况/
第二节气候变化对能源法的影响/
一、能源与气候变化的关联/
二、能源法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
第二章气候变化下能源法的价值嬗变/
节风险社会下终极法律价值的嬗变/
法律价值体系解构/
第二节气候变化下能源法律价值体系的重构/
一、能源法的终极价值——生态安全/
二、能源法的基础价值——秩序与环境正义/
三、能源法的一般价值——生态效率价值/
四、法律价值的冲突与协调/
第三节气候变化下能源立法的战略理念/
一、中国能源概况/
二、能源战略的影响因子/
三、气候变化下我国能源战略的变革/
第三章气候变化下能源立法的理论基础/
节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能源法的影响/
第二节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
一、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
二、内部规则的制度设计/
三、外部规则的制度设计/
第四章气候变化国际法与能源/
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第二节《京都议定书》/
一、《京都议定书》的产生与现状/
二、《京都议定书》的主要规定/
三、《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机制研究/
第三节《德里宣言》/
一、德里宣言内容概述/
二、德里宣言评价/
第四节巴厘岛路线图与哥本哈根协议/
一、巴厘岛路线图/
二、哥本哈根协议/
第五节“后京都时代”中国能源法制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一、国际层面的应对/
二、国内层面的应对/
第五章能源立法低碳化/
节节约能源法的低碳化/
一、我国节约能源法及存在的问题/
二、国外能源效率促进法律制度借鉴/
三、气候变化框架下我国能源效率促进法的完善/
第二节可再生能源法的低碳化/
一、气候变化下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变革/
二、国外可再生能源法律/
三、气候变化下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完善/
第三节清洁生产法的低碳化/
一、国外能源清洁生产的法律控制/
二、气候变化下我国清洁生产法的变革/
三、气候变化下我国清洁生产法律的完善/
第二部分实践篇
第六章能源法律制度与环境法律制度的低碳化融合/
节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
一、人类中心主义/
二、生态中心主义/
三、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法律的意义所在/
第二节理念的融合/
一、理念融合:原则的视角/
二、理念融合:权利的视角/
第三节内容的融合/
一、法律渊源的融合/
二、内容融合构思之一:森林法律体系的修改/
三、内容融合构思之二:能源管理法律体系的修改/
第四节制度的融合/
一、公众参与制度/
二、生态补偿机制/
第七章能源法律制度的低碳化创新/
节激励性财税制度/
一、激励性财税制度的内涵/
二、激励性财税制度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沿革/
三、国外激励性财税制度的借鉴/
四、我国能源税制度的启示/
第二节能源效率管理制度/
一、能源效率管理制度的内涵/
二、能源效率管理制度的产生背景和意义/
三、国外能源效率管理制度的借鉴/
四、能源效率管理制度的改良/
第三节能效标识管理制度/
一、能效标识制度的概述/
二、国外能效标识制度的概述/
三、中国能效标识制度/
第八章能源市场管理机制的低碳化应对/
节节能市场准入机制/
一、市场准入机制与节能市场准入机制/
二、节能市场准入机制研究/
第二节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一、合同能源管理制度研究/
二、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
三、合同能源管理的法律风险/
四、国外主要国家合同能源管理现状及法律对策/
五、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法治化研究/
第三节节能投资担保机制/
一、节能投资担保机制概述/
二、国内的节能投资担保情况概述/
三、完善我国节能投资担保制度的法律探讨/
后记/
在线试读
能源是近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创造世界,改变思想,影响生活。人类对美好未来的畅想与实现依赖着大自然的慷慨,但这种慷慨不能被无节制的滥用。过去几十年,人类社会所遭受的灾难和困境,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起因几乎都是能源的过度开发与滥用。在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世界焦点的今天,更多关注能源使用与环境问题,是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问题的科学路径。
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几乎所有的危机都被人类用智慧转危为安,眼前的困境也不会例外。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国已联合起来,集思广益,共同应对挑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通过谈判、对话的形式不断创新机制,协同应对因人类自身活动引起的环境风险,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人类努力改变却任重道远,新的困局仍需面对。
关注气候变化,关注能源使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不断创新理念,完善制度建设,有效应对危机,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当肩负的使命。2014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中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五点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能源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同志强调,要“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这是对我们的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提出的新的任务与期许。完善能源立法、执法、司法,通过法律方式有效解决能源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是时代赋予我们法律人的使命。
本书以气候变化与能源法的关系为切入点,对国际、国内能源应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论证和研究,对国际、国内能源市场及法律问题做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以能源法律制度为基本方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路径。本书主要的写作主线以能源资源为出发点,提出能源利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应用法哲学理论及生态学原理对环境法、能源法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围绕能源高效利用的多种制度构建方法,在理论层面做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论述与探讨,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同时,本书部分作者为长期从事能源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的经验及在实务中获取的重要信息,作者对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排法律服务,碳基金等领域的一些热点和实践中比较新颖的问题以手资料为基础进行了详尽的解释与分析,为从事该领域的从业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经验共享,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
美国大法官霍姆斯说过,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只有实践,才能获取真实的法律经验。在法治社会,律师无疑是拥有多司法经验的群体之一,因此,律师也是能把握法治精神,运用法律方法的群体之一。上海市捷华律师事务所,作为上海市法学会不多的律师事务所团体会员单位,是沪上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也是国内早参与节能减排法律服务的专业事务所,至今已经成功参与了多项节能减排法律服务项目,在能源环保法律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积极实践的同时,捷华律师事务所还注重理论研究,先后与复旦大学法学院、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等知名法学院校合作,撰写了《低碳中国》《气候变化与环境法:理论与实践》《碳金融:法律理论与实践》《碳视白领》等一系列涉及环境资源法、能源法、环境金融法领域的学术著作与科普读物,本书正是其系列著作中的一部,系由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捷华律师事务所等知名学府、实务部门的青年学者、律师共同完成。本书的编写旨在通过学术探讨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资源利用的关系进行法律层面的分析与研究,从能源法角度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可行性建议,供法律实务与理论界专业人士参考,以法律人的名义为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稍尽微薄之力。
上海市法学会会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