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661208
《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及提升对策研究》机制。首先,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半参数估计方法,该书利用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估计了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分所有制、行业和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其次,以汽车行业和电力行业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主要考察技术引进的政策效果和市场势力的来源。再次,分析了工业部门中“僵尸企业”的现状、特点和形成原因,并分析了“僵尸企业”对资源配置造成的影响。*后,从完善资源配置和制度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及提升对策研究》可以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节 问题的提出
一、东亚经济增长及其争论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
三、中国经济的成功经验和长期增长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本书关注的问题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
二、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
三、改善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结构安排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二、比较分析方法
三、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分析相结合
四、综合运用多种实证计量方法
第五节 本章小结
一、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纵向”的视角
二、中国经济发展”横向”比较的视角
三、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方法论”视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节 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
一、对改革开放以前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
二、对改革开放以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
第二节 资源错配
一、资源错配的内涵与本质
二、资源错配的原因
三、有关中国资源错配的研究
第三节 “僵尸企业”与资源错配
一、”僵尸企业”的定义和危害
二、”僵尸企业”的识别
三、中国”僵尸企业”的研究
四、”僵尸企业”与全要素生产率
第四节 本章小结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二、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
三、”僵尸企业”与全要素生产率
第三章 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方法
节 生产函数法和”索洛余值”
第二节 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的计量问题
一、生产函数
二、内生性问题和选择性偏误
第三节 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方法
一、固定效应估计
二、工具变量和广义矩估计
三、OP估计法
四、LP估计法
五、ACF估计法
第四节 资源错配的估计方法
一、参数法
二、半参数法
第五节 “僵尸企业”的识别方法
一、CHK标准
二、FN-CHK标准
三、HK标准
四、官方标准
五、实际利润法
六、人大国发院标准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一、研究方法
二、数据来源和处理
第三节 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及影响因素
一、制造业产出弹性的估算
二、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
三、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资源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
第五节 本章小结
一、中国的工业整体上呈现出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
二、样本期内,中国工业企业的TFP稳定增长
三、国有企业的TFP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
四、中国工业企业存在资源错配,但是错配的程度在减弱
五、国有企业资源错配比非国有企业严重
第五章 “市场换技术”有效吗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方法
一、估计模型
二、同时性偏差问题
三、样本选择偏差问题
第三节 中国汽车企业TFP影响因素分析
一、回归模型建立和变量选择
二、数据处理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估计
四、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本章小结
一、本章的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第六章 自然垄断中的市场势力
节 引言
第二节 背景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自然垄断中的市场势力
二、中国电力产业的改革历程
第三节 实证研究
一、模型设定
二、估计价格加成
三、数据和变量处理
四、实证结果
第四节 讨论
一、上游竞争、下游垄断和接入价格歧视
二、生产效率与边际成本
三、价格加成的分位数回归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工业部门中的”僵尸企业”分析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僵尸企业”的定义
二、”僵尸企业”的识别方法
三、中国”僵尸企业”的研究
第三节 工业部门”僵尸企业”的现状
一、分年度”僵尸企业”统计
二、分行业”僵尸企业”统计
三、分所有制”僵尸企业”统计
四、分地区”僵尸企业”统计
五、分企业年龄”僵尸企业”统计
第四节 工业部门”僵尸企业”产生的原因
一、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二、回归结果
第五节 政策建议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二、改革各类偏向性的政策
三、坚持市场化导向的改革
第六节 本章小结
一、”僵尸企业”数量的变化和行业特征
二、”僵尸企业”的影响因素
三、处置”僵尸企业”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节 主要结论
一、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要素投入
二、中国的工业整体上呈现出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
三、所有制是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和资源错配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重视技术进步,加快自主研发的步伐
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提高制度质量、寻求和建立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