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1038258
挖掘孩子的潜能是培养天才的关键
一位哈佛博士培养“哈佛史上智商**天才”的教子手记
影响20世纪家庭教育理念的经典之作
世界上*受欢迎的天才教育法
11岁少年考进哈佛大学 家庭教育成就无数英才
畅销百年的教育经典 欧美父母人手一册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博士、医学博士鲍里斯?塞德兹,在研究和借鉴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发展了“天才养成论”。
塞德兹博士用自己独创的方法充分挖掘儿子小塞德兹的潜能,对他进行天才教育,结果大获成功:小塞德兹1岁半开始接受教育,3岁就能自由读写,5岁通过职业医师资格考试,7岁自学完高等数学,8岁学完所有中学课程,9岁解答出最难的博士数学题,11岁进入哈佛大学,15岁以优等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成为“哈佛历史上智商最高的天才”(其智商大约为250~300)。
塞德兹博士把教育儿子的理论和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出版了这部著作。该书一经面世,便获得了巨大的反响,欧美父母们争相传阅,它影响了20世纪的家庭教育理念。一百多年来,这本书被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奉为英才教育的圭臬。
Chapter 1 天才与俗物是如何产生的
教育方式决定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正确的教育培养人才,错误的教育制造庸才
父母希望孩子乖和顺从,这将扼杀孩子的天性
单凭学习成绩不能衡量出孩子能力的高低
学校教育培养不出天才
家教延伸阅读:恰当的教育是培育天才的沃土
Chapter 2 早期教育决定孩子一生
早期教育决定着孩子能否成才
求知欲始于两三岁
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成长环境
音乐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有效手段
让孩子在近似于玩耍中接受教育
以合理的方式激发出孩子的潜能
家教延伸阅读:早教主要是开发孩子的潜能
Chapter 3 挖掘孩子的潜能
孩子的潜能开发取决于后天所受的教育
通过游戏挖掘并激发孩子的潜能
教育孩子最忌讳用习惯束缚他的手脚
教育的目的是防止习惯的固化
家教延伸阅读:早期教育应着重开发的方面
Chapter 4 让孩子正视世界
教孩子提高对生活对社会的洞察力
教孩子学会辨别坏人坏事
教孩子勇敢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
教孩子正视坏事比逃避现实好得多
让孩子学会用清醒的头脑看待身边的事物
家教延伸阅读:教孩子辨别是非
Chapter 5 优良的品质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品质优秀的人
一个人的品质大多来自他所受的教育
细心观察,引导孩子摆脱自私的坏毛病
天才和俗物的分界线在于是否有勇气
家教延伸阅读: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
Chapter 6 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孩子的性格由谁决定
性格的基础在儿时已经形成
教给孩子经过斟酌选择的知识
违背事实的神话会给孩子带来恶劣影响
教孩子拥有快乐生活的乐观性格
家教延伸阅读: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Chapter 7 打开智慧的天窗
不能用“你错了”“你真笨”之类的话评价孩子
父母不能以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你错了”“你是个笨蛋”,这会伤害孩子的心
鼓励孩子去探寻世界的奥秘
家教延伸阅读: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Chapter 8 天才都是热爱学习的人
天才是那种热爱知识并努力学习的人
培养孩子追求真理的精神
让孩子尽情地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
引导并尊重孩子的兴趣
只有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才可能有所成就
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发挥其才智
家教延伸阅读: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Chapter 9 树立自信
以爱的名义包揽一切,会使孩子丧失自信
不给孩子机会尝试,他永远也不会树立起自信
拿孩子与他人作比较,只会让孩子丧失自信
当孩子感到难受时,要帮他排解不良情绪
教孩子认清自己的优势
“孩子,你真棒!”是鼓励孩子的最好的话
家教延伸阅读:父母的不合理期望会毁了孩子
Chapter 10 鼓励造就天才,打击制造俗物
有效的鼓励能够造就天才
鼓励并不等于只说一两句动听的话
父母无意的伤害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鼓励能帮孩子恢复信心
孩子心理受到打击将很难有所作为
家教延伸阅读:如何表扬才有效
Chapter 11 快乐的孩子
给孩子留出一些个人空间
鼓励孩子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让孩子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
关注孩子的精神健康
家教延伸阅读:让孩子快乐成长
在进入正题之前,请给我点儿时间允许我来谈谈自己的儿子——威廉?詹姆斯?塞德兹,他1914年从哈佛大学毕业的时候只有15岁。
我这么做绝对不是在自卖自夸——这是我最讨厌的品行了——而只是因为儿子是这本书的起源。如果没有他,我恐怕至今还在孜孜不倦地写《暗示的心理》《双重人格》《精神病理学研究》等类似的精神病学领域的大部头,而绝对不会写一本教育学方面的书。我承认我不是育儿方面的专家,但儿子的成就为我写这本书增添了莫大的勇气。
和大多数孩子相比,小塞德兹的经历是近乎传奇的。他1岁半就开始接受教育,3岁时已经可以自如地用母语进行阅读和写字了,这是个很了不起的成绩。5岁时,他看到家中的骨骼标本后就对人体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学习生理学。不得不说,小塞德兹的学习能力非常出色,不久后,他就参加了行医开诊考核的初试。当他走进考场时,主考官勃然大怒,认为他在拿考试开玩笑,旁人看到他也都非常诧异。但是,他仍然顺利通过了初试,并取得了合格成绩。
6岁那年的春天,小塞德兹像别的孩子一样,开始了自己的小学生活。入学那天的情形我直到今天仍然记忆犹新。早上9点,我送他去学校,我们父子俩一同进了校园,小塞德兹被编入一年级,但是到了中午12点他母亲去学校接他时,他已经是个三年级的学生了!我上学的时候成绩就相当出色,可是也没有他这么神速,和他相比我差得太远了。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小塞德兹完成了全部的小学课程。
第二年,小塞德兹7岁了,他渴望升入中学,去学一些更高深的知识,但没能如愿。因为他年龄太小了,很多学校拒绝了他的请求。无奈之下,我只好让他在家自学。他学习的主要科目是数学,因为语言学等知识他早已学过了。
8岁时,终于有一家中学肯接收他了。学校很快就为这一决定感到欣慰,因为年仅8岁的小塞德兹每门功课都非常优秀,数学尤为出众,以至于学校批准他免学的同时,还让他帮助老师批改其他同学的数学作业。在这期间,由于功课轻松,小塞德兹不仅应付自如,还抽空尝试编写了天文学、英语语法和拉丁语法的教科书,教师们对他编写的这些教科书评价相当不错。小塞德兹很喜欢中学生活,但是因为中学的知识他很快就全部掌握了,为了不浪费时间,我再一次让他退学了。
从此,小塞德兹出名了。社会各界人士都慕名而来,要考考这个“神童”。考完后,每个人都无不感到惊讶,纷纷赞叹不已。例如,其中有一位马萨诸塞工学院的教授给小塞德兹出了一道他自己在德国参加博士考试时遇到的难题,结果小塞德兹即席完成,那年他才9岁。
9~10岁的两年里,小塞德兹都在家中自学,直到11岁进入哈佛大学,重新过上了他喜爱的校园生活。入学后不久,他进行了一次有关第四象限数学难题的讲演,使得教授们大吃一惊。大学二年级时,小塞德兹只有12岁,但却非常喜欢研究那些连硕士研究生们都备感头痛的高等数学和天文学,还能用希腊语背诵《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原著作品。他原本就很擅长古典文学,他阅读埃斯克鲁斯、索福克莱斯、欧里彼得斯、阿里斯托芬、罗西昂等人的作品就像别的孩子读《鲁滨逊漂流记》那样容易和有趣;他还爱好比较语言学和神学,对伦理学、古代史、美国史等也有浓厚的兴趣;他还通晓国家的政治和宪法。他兴趣的广泛与知识的宽博,让我这个做父亲的也感到惊讶。
就这样,15岁那年,小塞德兹作为哈佛大学的优等生毕业了。现在,他正在为取得博士学位在研究生院努力学习。
我这样夸耀自己的儿子,看起来太不谦虚了,而我的本意绝不是要向大家炫耀我的儿子是个空前绝后的大天才。不!我绝无此意!只要您耐心读完这本书,就会发现我的真实意图真的不是来炫耀的。
1914年,小塞德兹大学毕业。这一年,对于哈佛大学来说似乎是十分神奇的一年,因为类似小塞德兹这样的毕业生不止一个。
阿道夫?巴尔,是塔夫脱大学神学教授巴尔博士的儿子。他比小塞德兹入学稍晚一点儿,他13岁半进入大学,一般的大学生上四年,他提前一年就毕业了,现在正在研究生院专修法学。
另一位奇才是诺波特?维纳,哈佛大学斯拉夫语教授维纳博士的儿子。他比小塞德兹上大学还早,10岁就上了塔夫脱大学,14岁毕业,18岁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并顺利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看了以上的介绍,相信很多人都会惊叹:“他们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神童吧!”当然也有一些似乎很有见识的人士则说:“古语说‘十岁神童,十五才子,二十后皆为凡人’,所以,这些所谓的神童的黄金时期也只是在这一时期,等着瞧吧,过了二十岁以后,大家就会发现这些孩子也不过是些俗人罢了。”
针对这两种说法,我认为:小塞德兹等人并不是上帝心情愉快时偶然创造出的神童,而是在后天的正确教育下必然形成的天才。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我将告诉人们,那种看法是有误的。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事实:就在大家正惊叹三个神童奇迹般的同时集中于一所大学时,又一批“神童”相继登场了,他们就是巴尔和维纳的兄弟姐妹。他们都在同一个家庭接受同样的教育,而且每一个人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在阿道夫?巴尔进入哈佛大学的同一年,他15岁的姐姐莉娜也进入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并且在同年与巴尔一起从大学毕业;他俩的妹妹玛丽安和弟弟德洛夫,也在14岁和12岁时上了大学。诺波特?维纳的大妹妹康斯坦斯,在14岁时上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二妹妹贝鲁特在12岁时也进入这所学校。
摆在眼前的这些事实,足以击碎一些家长心中的所谓“神童论”,因为世上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偶然现象,无论是从神学还是概率学上讲都解释不通。结论只有一个,这些世人所谓的天才,都是教育的结果。作为父亲,我对此是十分清楚的,我那创造超凡脱俗成绩的天才儿子,也是一种先进、正确的教育方法的必然结果。
这种教育方法来自《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由德国法学家卡尔?威特的父亲所著。这本书详尽地记叙了这位19世纪著名的天才卡尔?威特在14岁前所受的教育,第一次提出了要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理论。《卡尔?威特的教育》写于1818年,应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论述早期教育的著作。
遗憾的是,这本在教育学发展史上如此重要的书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到现在几乎绝版了。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人们因循守旧、排斥新思想;另一方面不得不归罪于老威特,他写得不够好。老威特是一个教育学上的先知,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他的真知灼见全被他杂乱无章的行文与无关紧要的枯燥议论所淹没,这实在是太可惜了。
好在这世上还有很多慧眼识珠的人,他们在使人类最有价值的东西不致湮灭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我的恩师、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博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哈佛图书馆的贵重物品室里看到了《卡尔?威特的教育》的德文原本,并且敏锐地发现了这本书的价值。
詹姆斯博士提取了这本书的精华,又加上了自己的观点,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教育理论。他费尽心思将这套先进的教育观念推荐给人们,以期改善教育界的落后现状。很多人对他的这一努力不予理会,但我却从中获益匪浅,明白了天才与俗物是如何产生的。
在我的生命中,恩师詹姆斯博士就像一盏明灯,我从他那里学到了令我受益终生的东西。他的故去是人类的损失。为纪念这位对我的人生有深刻影响的老师,我给儿子取名为威廉?詹姆斯?塞德兹。这些虽然都是些题外话,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题外话,相信也不会有我的这本书的诞生。
我建议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去读一读《俗物与天才》,因为我愿意看见哈佛大学的林荫道上全是像塞德兹这样的少年天才。
——【美】柯兰特 前哈佛大学校长
15岁就从哈佛大学毕业的塞德兹绝不是偶然产生的神童,而是他父亲以世所难敌的教育方法给我们这个俗物世界奉献的一位天才。
——【日】木村久一 日本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
婴儿从出世的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仅仅两年时间,他就学会了语言,比任何一位哲学博士都要好,并且到3岁或4岁时,他在语言方面就是一位能手了……每个孩子一出生,除非他有严重的脑损伤,否则,就是一位期待发展的天才。
——【英】托尼·布赞门 英国心理学家
单凭学习成绩不能衡量出孩子能力的高低
学校应该培养有创造力的人,从而产生各种新的观点和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单凭学习成绩绝对不可能衡量出一个孩子能力的高低。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只能把小孩变成“高分低能”的人。
培养天才必须依靠先进的教育方法,但是指望我们现在的学校实施这种教育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它们早已成了庸人汇集的场所。难道不是吗?它们用陈旧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一大批俗物,这些俗物又充斥了学校,把学校变成了一个个兜售学问的零售店,而教员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店员,尽管他们大多数都在尽职尽责地“销售”知识产品,但你从他们的授课中丝毫感受不到创造力,感受不到追求知识的乐趣。
我曾经与一位中学物理老师谈到现代物理的发展,其中谈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对相对论完全不愿意进行深入地了解和探讨,而认为这是荒谬的,完全不可能的。我反驳道:“也许是有可能的,虽然我们现在对爱因斯坦的学说不太了解,但可以研究一下它里面蕴涵的思想,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否定它……”他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我,“我认为没有必要,爱因斯坦是个疯子,他的学说不过是些疯话,只有白痴才认真地对待疯子的话。”我很不服气他的说法,而且也认为他说得很武断,所以虽然我也不甚理解爱因斯坦的理论,但我仍然想跟他论战一番,可是他不容我说话,就否定了相对论,“你难道没有发现爱因斯坦的所谓的相对论违反了牛顿三大定理吗?那可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反正不是爱因斯坦错了,就是牛顿错了,不会有第三种可能。”由此可见,这些俗物们就是这样想当然,他们不加思考就否定一切新事物及科学上的新创见。
再看看学校的管理者,他们只管制定出严格的规则,并以此为准则培养了一大批中规中矩的人来。所以,从现在的学校很难发现有鲜明特点的人。我认为,学校应该培养有创造力的人,从而产生各种新的观点和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清一色的庸人,数量再多也没用。但是在现在的学校,那些行为不合规范或者不符合如今评判好坏学生标准的孩子,不是被喝斥,就是被挖苦,更有甚者,被开除学籍。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