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8415343
《慈禧私生活回忆录》一书是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关于慈禧太后私生活的一部人物类回忆录。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也为乐于关注历史人物的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追求历史真相、了解历史人物的难得机会。
作者裕德龄凭着自己与太后朝夕相处的亲身经历向读者详尽披露了慈禧太后的私生活。并用精彩的笔触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完整、丰满的慈禧形象。人们凭借影视作品了解到的慈禧是一个心狠手辣、热衷于权力的女霸主;是个政治上腐败保守,生活上放纵奢靡的恶女人,但这并不是完整的慈禧。那么,慈禧究竟是怎么的一个女人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慈禧私生活回忆录》这本书吧!
前言
推荐序
章 回国
第二章 宫中的天
第三章 在宫中看戏
第四章 与太后共进午餐
第五章 接见俄国大使夫人
第六章 为太后当差
第七章 宫中序曲
第八章 宫廷女官
第九章 光绪皇帝
第十章 皇后
第十一章 我们的服装
第十二章 太后与康格夫人
第十三章 太后的画像
第十四章 皇上生日
第十五章 中秋节
第十六章 颐和园
第十七章 紫禁城
第十八章 过年
第十九章 西苑
第二十章 结束两年宫廷生活
本书的作者对于写作本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她是满洲正白旗侯爷裕庚大人的女儿。在同时代的为官者中,裕庚大人是进步、改革思想的一位。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加入军队,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抵制法国侵台战争。在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中他担任兵部侍郎,不久之后,作为驻日公使前往日本。一八九八年,辞掉公使职位后他又被任命为总理衙门(中国政府的外交部)总管。一八九九年任驻法公使,在法国待了整整四年。
在清政府极为因循守旧的那段时期,裕庚不遗余力地进行改革。他推动了中国邮政体系的现代化,但是却没有改变中国当时的税收体制,也没有实现中国海陆军队体系的现代化。
一九〇五年,裕庚逝世。但是,他的改革精神在孩子的教育上得到很好的体现。他让孩子们接受国外教育,这对于当时的中国官员来说是闻所未闻的,这事一时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有满洲高官就此认为他崇洋媚外,推崇变革。但这一切没有打消裕庚的念头,他坚持让孩子们在教士学校接受早期教育。后来,他的女儿们进入法国修道院学习。本书作者就是这样在法国完成学业后步入社会的。
作者回国后,成为慈禧太后的首席御前女官。她在服侍慈禧太后期间的所见所闻成为写作本书的重要素材。独特的机遇使她有机会近距离审视这位长时间统治中国的著名女性,同时在她的叙述中我们得以一窥当时的现代化特性。
然而,一件事情结束了她与中国宫廷的联系。在她离开皇宫去上海看望病重的父亲时,遇见了美国驻沪领事馆副领事斯迪厄斯·怀特先生,并于一九〇七年五月二十一号与他结婚。
后来,禁不住朋友的恳切邀请,她同意将自己的这段经历写出来,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些文字。在这里,中国历史上这位伟大的女性以及她的生活习俗、宫廷氛围被她的一位关系密切的同胞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本书的前因后果。
托马斯·F.米勒德
北京的房子大多风格闲适,并且占地面积很广。我们的老房子也不例外。院中有十六座平房,大大小小的房间大约一百七十五间。所有的房门都面向庭院,围成一个四方形。房子门前有走廊相通。这样的布局,你无须跨出大门一步。就能通过走廊从一个房间进出其他房间,走廊用玻璃密封。
读者或许会奇怪,这么多房问,我们要如何安排。其实,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家庭,加上众多秘书、文员、信使、仆人、马夫和轿夫,可以说要让这些房子物尽其用没有一点问题。
环绕房子的花园是依照中国风格建造。园中池塘里,金鱼游来游去,夏天时,塘里开满荷花,小桥横架,垂柳扶岸,各种各样的花儿布满小径两旁,花带在池塘岸边迂回曲折。一八九九年,我们去巴黎的时候,花园里整个看去是一片花和绿色的海洋,见者无不赞叹。
在北京我们没有自己的房子,不知道安顿在哪里。因此,在天津的时候父亲就打电话给他的一位老朋友请求帮忙代找房子。颇费一番周折之后,我们总算有了一处安身之所,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处居所颇有来头。
义和团运动之后,李鸿章曾在这里和外国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并终在这里寿终正寝。李鸿章去世后,我们是家住进这座房子的人。
一九〇三年一月二日,结束在法国的任期后,我的父亲裕庚大人以及我的母亲带着家人、随从、随从家属、仆人等共五十五人乘船回到上海。我们抵达上海的时候,天下起了倾盆大雨,这可是件麻烦事。安置众多的随从对我们来说尚成问题,更不用说照看大堆的行李了。根据我们以往的旅行经历,在眼下这种时刻,这些随从、仆人中没有一个能指望得上的。因此,我们只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母亲身上。毫无疑问,母亲在处理这些麻烦事情上是个天才。
船抵达法租界的港口时,我们见到了上海道台(上海行政长官)以及众多上海的地方官员,他们都身穿朝服。上海道台告诉我父亲,他们已经准备好天后宫供我们在上海逗留期间居住。但是,我的父亲拒绝了道台的好意,他告诉道台,在香港的时候我们已经给法租界的侨民饭店打去电话,想必那里已经为我们打点好了一切。一八九五年,父亲作为驻日公使前往日本就任的途中,我们曾在“天后宫”短暂居住。鉴于以往不愉快的经历,我们也不想再住一次。
天后宫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刚刚建成的时候非常漂亮,但如今年久失修,已经破烂不堪。按照朝廷规定,高官经过地方时,地方官员必须为高官提供食宿,而高官们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也会客随主便,但是,我的父亲总会婉言谢绝这些帮助。
后,我们终于安全到达侨民饭店。到那里才得知朝廷已经两次打来电话要求父亲即刻进京。但那时通往天津的航道还处在冰封期,加上父亲年迈多病,离不开医生的看护,因此没有办法成行。如果绕道秦皇岛,父亲的身体也是禁受不起一路颠簸劳累的。于是,父亲打电话说,待贝普河(Peiho River)一开冻,我们会立即离开上海,赶往天津。
二月二十二号我们离开上海,二十六号抵达天津。如先前在上海的经历一样,天津的道台及当地的一干随从接待了我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