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618817
畅销书作家师永刚联合媒体人方旭全新创作。
采用的是全新的政治地理的概念,把蒋介石退踞台湾后人生的后26年的所思、所想、所做一一呈现。
珍贵的历史图片配以现今的实景拍摄图,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回顾蒋氏父子在台的每一处落脚点,配合以每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做出的重大决策,使得全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两条线索并行,风格独特,创意独到。
独创把历史以政治地理的形式解读,人物传记以搭配文化景观的方式讲述,非常值得收阅。
《蒋介石后传:蒋介石台湾26年政治地理》在大历史背景下,以蒋介石、蒋经国在台湾的几十处行馆为经线,以蒋氏父子的政治活动、对外关系、家庭生活故事为纬线,记述蒋介石在1949年败退台湾后人生后26年的详细情况。
蒋介石在台的行馆故事和他的整个人生一样,充满起伏矛盾,这些行馆融入了一次次历史事件和进程之中,它们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方面是这些行馆几乎遍布全台风景绝胜之地,另一方面是它们几乎每处曾经和一系列的历史事件紧密相连而又因主人的身份受管制严密,寻常人不得其门而入。
本书把这些行馆存在的前世今生均作以详实的讲解,配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本书作者的实拍图片对比,真实概括了两蒋退踞台湾以后人生的轨迹。
序章
前传
蒋介石台湾政治地理:62岁,转进台湾。26年生涯,34处行馆
卷 澎湖贵宾馆:蒋介石转进台湾落足处
第二卷 高雄西子湾:蒋介石来台行馆,记录“八二三”炮战全程
第三卷 草山行馆:解密蒋介石谋“反攻大陆”之“国光计划”
第四卷 士林官邸:蒋宋25 年寒暑共度的“总统官邸”
第五卷 角板山宾馆:台湾版溪口的沧桑岁月
第六卷 阿里山神木与贵宾馆:蒋介石三度避寿地
第七卷 草山御宾馆:见证蒋介石“清党”与“孙立人兵变案”
第八卷 战地行馆:蒋氏父子亲历金门炮战、一江山与大陈岛三大战役
第九卷 大溪行馆:蒋介石与张学良重遇之谜
第十卷 台南风水形胜地涵碧楼(之一):日月潭谋改革党务,流放陈立夫
第十一卷 两岸交流线涵碧楼(之二):密使曹聚仁密访蒋氏父子,带周恩来亲笔信会晤
第十二卷 全台首遭拆毁的卦山馆:陈诚与蒋介石三连任之幕后纠结
第十三卷 樱花温泉山色行馆:“雾社事件”旧地的蒋氏梅花
第十四卷 梨山宾馆:蒋介石南巡、“梨山会议”、中兴台湾起步处
第十五卷 栖兰行馆:蒋介石在台湾袖珍的行馆故事
第十六卷 澄清湖行馆:蒋孔宋三大家族后在台的聚会
第十七卷 阳明书屋:蒋介石为自己打造的后文史档案归宿
第十八卷 慈湖行馆:“两蒋”灵柩奉安大陆争议
第十九卷 中正纪念堂密码:蒋介石专用之“”祠堂:中正庙
序言
从1949年以62岁的年纪,黯然落脚台湾,蒋介石长达26年的时间,长留孤岛,没有再离开这36000平方千米土地一步,编织着『反攻大陆』的美梦,至死方休,未有再踏上大陆故土。
只是这一路行馆轨迹,象征蒋氏父子俩在台湾留下的足迹,宛如展现他们在台岁月缩影的舞台,幕起幕落,细数着过往风风雨雨、波涛汹涌,俱成往事。“两蒋”功过已交给历史,只是过往荣光,映衬着如今蒋家在台的淡出与锋芒蜕尽,不但反映出蒋氏王朝日渐落寞的命运,也让人看到岁月无情,任凭英雄如许,总也逃不过历史洪流的淘洗。
62岁,败退台湾。26年,孤岛生涯。
首度公开蒋介石台湾34处秘密行馆里的隐蔽历史
三史首揭——独家揭密蒋介石在台26年私史、政史、秘史
全程回顾——首次披露蒋介石在台26年治人、治事、治政
不谈已知,只说未知
畅销书作家师永刚继《蒋介石自述》轰动华语圈之后又一独立解读蒋介石台湾历史力作
毕生“反共”却至死捍卫一个中国;台湾岛上有数十处行馆,却奉行节俭;处于漩涡中心却不忘一心反攻……独家公开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全过程,“失败者”蒋介石*后岁月全解析,解读一个矛盾争议人物的*后26年
蒋介石台湾秘密行馆全景披露:
士林官邸 慈湖宾馆 角板山宾馆
阿里山行馆 高雄西子湾
草山御宾馆 战地行馆 大溪行馆 涵碧楼 八卦山行馆 梨山宾馆
文山行馆 北横行馆群 栖兰行馆 澄清湖行馆
阳明书屋
福寿山达观亭 澎湖*宾馆 中兴宾馆 嘉义农场行馆
蒋介石台湾行馆秘闻首度曝光
炮击金门事件、麦克阿瑟访台、重遇张学良之谜、“反攻大陆”计划始末、孙立人兵变、流放陈立夫事件、蒋介石遭遇车祸、曹聚仁斡旋国共合作幕后、周恩来的一封亲笔信、蒋介石遗嘱风波
前传:
1949-1975蒋介石台湾政治地理:62岁,转进台湾。26年生涯,34处行馆.
1949年岁末,刚过了耳顺之年的蒋介石丢掉了大好天下,以“亡国待罪之身”,与长子蒋经国来到台湾这个蕞尔小岛。国之将亡、仓皇辞庙,蒋介石在岁暮国破之际,看似一派轻松,面临的却是隔海解放军凌厉的攻势,还要应付美国的逼退压力,看着一切不确定的未来,气氛颇为凄凉。
早于1948年即赴美争取美援未归的宋美龄,对下野后避居奉化溪口的蒋,极为担心当地安全,多次去电要求蒋介石离开,甚至希望蒋经国能从旁劝说。蒋介石幕僚周宏涛在个人自传则曾记载,虽然蒋介石与马歇尔不合,但宋美龄却与马歇尔颇为交好,周宏涛转述,老蒋另一名幕僚董显光的说法,宋美龄曾告知,“马歇尔答应她,在危险的时候到美国去!”。另有一说,宋美龄在49年风雨飘摇之际,曾建议蒋介石流亡欧洲。不过蒋介石对这些要求始终没有松口,而是不断去函催促宋美龄返国。老蒋日后也说,当时未选择出国考察,实在是“没脸见人”,“宁愿待在国内待罪”。
但据事后考证,蒋经国当时已在安排预案,如果情势恶化,一是从宜兰外海再流亡他国,或是运台黄金是否要再转到菲律宾储备等问题。但其时包括菲律宾在内,都已向美国直言拒绝蒋介石流亡的可能性。
是年12月23日,平安夜前夕,留在内地转战西南地区的的原在中国远征军中出名的抗战将军李弥再被击败,曲靖被解放,西南战况失利,国民党在大陆军事至此完全失败,眼看国民党大军,“作战而消灭者十之二,为投机而降服者十之二,为避战图逃而灭亡者十之五,其他运来台湾及各岛整训存留者不过十之一而已”。蒋介石只有承认,“过去一年间,党务、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已因胡宗南逃避琼岛之故,彻底失败而绝望矣”。
“为人唾弃,为世讥讽,耻辱悲惨,于兹为甚”,这是蒋介石在1949年给自己下的评语。寝食难安的蒋介石当时甚至在日记中如此记载:“昨晚冬至,夜间梦在新建未漆之楼梯,努力挣扎爬上梯底时已力竭气衰而醒。若此为预兆,前途艰危可知,而成功亦可卜也。”
这个当头,蒋介石带着蒋经国来到日月潭边风景秀丽的涵碧楼,与儿孙共度耶诞,回想1946年到台视察光复周年的风光,与宋美龄在涵碧楼的顾盼自雄,还因此主动延后返回台北的行程。这次故地重游,虽有布置圣诞树、孙辈嬉戏、交换礼物的喜悦,父子共游潭水涟漪、环山幽翠的日月潭,步林道、观日出,甚至在船上网到一条近两公尺长的大鱼。却是夕阳无限好,丝毫化解不了老蒋心中苦闷。
蒋介石在1949年12月31日日记中称,“在此重大失败之中,亡命台湾犹有自由生活,殊觉自慰,故频谢天父与基督洪恩不置也。”;但也说“一年悲剧与惨状,实不忍反省亦不敢回顾”。蒋经国也在同日记载,“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一年,就在今夜过去了。流光逝水,马齿徒增,仆仆风尘,自问所作何事?往者不忍回忆,来者更必艰难。”
朝鲜战争的爆发,客观上挽救了蒋家之朝。蒋介石在台湾站稳脚步,涵碧楼又成了他处理党务到政务、国际外交、两岸互动,甚至个人反省检讨的地方。甚至70年代,台湾被逐出联合国之际,身体明显恶化的蒋介石也在涵碧楼停留50多天,思考国与家的未来。由此可知,作为蒋介石头号行馆的涵碧楼,一如其他行馆,并非单纯的度假散心之地,或老蒋独占欲发作。全台一座座行馆,其实如同老蒋各地应变机要之地,既可保有军事反击应变机动性,又能充当临时指挥所,让蒋介石得以运筹帷幄。
这些行馆,有高山之巅的达观亭、松雪楼,有台湾南端的垦丁宾馆,有在北横老林深处的栖兰行馆,有外岛的澎湖、金门,足迹几乎踏遍台湾每个角落。加上环境清幽、隐蔽性高,还能避开扰人的官场,让喜爱派头的蒋介石伉俪能有私人空间与高宾深谈,既特殊,又不显得僵化呆版;也因此才留下众多历史记忆供后人凭吊。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