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814170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五芳斋”的发家传承史为主线,通过对“五芳斋”粽子背后人物故事及粽子制作技艺与传序发展的娓娓铺陈,生动描绘了“五芳斋”的文化轶事及创业故事,体现了一种人文情怀及企业精神。一只小小的粽子竟成了享誉江南、风靡中华的名点,其中甘苦有情,亲和、绵长,使得这粽香更耐人寻味。
前 言
一条张家弄,三爿五芳斋。一部创业史,几把辛酸泪。一只小小的粽子竟成了享誉江南、风靡中华的名点,但在创业过程中那些坎坷、那些跌宕谁人知晓?本书通过张家弄里三家五芳斋粽子店三位老板张锦泉、朱庆堂、冯昌年悲欢离合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民国时期嘉兴地区的风土人情,同时也向读者揭示了粽子这一古老食品成为“嘉湖细点”受众广的美食的蜕变过程。本书是长篇小说“五芳斋三部曲”的部,因“芳”是香的意思,暗合了粽子有一种特殊的箬叶香,故取名“源香”。
在线试读
滚滚富春江是兰溪县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她由南向北将兰溪县一划为二。正是这鬼斧神工的一划,使她那川流不息的水乳成了哺育兰溪人世代繁衍生息的保障。
兰溪县由金华府所辖。因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一直是浙西重镇,旧时有“小小金华府,大大兰溪县” 的说法,这是兰溪人为自豪的。
民国初年,兰溪县的人口仅有26万多,人口密度很小。那时兰溪县多荒山野岭,有许多地方还人迹罕至,故而山上植被丰富,有大量木材和山货。
兰溪出名的当属火腿。兰溪的火腿是金华火腿的原产地,自古民间就有“金华火腿兰溪出” 一说。
这些富绕的物产虽给兰溪县带来了声誉,可对底层百姓来说并没有带来多少实惠。在富春江西面、兰溪县城西北面十公里处,有一处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它的西面是100米高的猪肝山,北面有540米高的山峰山、东面坐落着500米高的白华山,在三山的腹地,门口荡、里荡、下荡像一串珍珠镶嵌其间,南面则是一片平缓的农田。这种三面环山的地方,当地人称之为“岙”
。这个“岙”,虽然地方不大,可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一个小小的村落——张家村就座落在这里。
张家村旧时属兰溪县女埠镇,是个自然村,只有200来口人,在兰溪,这种村落算是较小的村庄。正因为小,世代居住的都是张姓世家,并无其他姓氏。然而,这个村落虽小,却也体现了浙西村庄的典型特征:傍水而居。在村的西南面,一条一丈来宽的村路是连接张家村与外界的通道,在村口迎面就是依在猪肝山下的水荡,有20亩大小,在猪肝山的衬托下,一派山清水秀的景象。山里人实在,既然在村口,就叫了“门口荡”
。同理,坐落在村中央的就叫“里荡” ,在村后面就叫“下荡” 了
。这三个荡之间有小渠相连,虽与外界水系有连接,但三面山上的山泉才是它真正的水源补充地。“里荡”
小,只有一亩左右,却是村子的中心,村中民居大都聚集在它的四周。
“里荡”
虽小,但因是张姓家族世代的居息地,倒也整治得错落有致,像模像样。在连接“门口荡” 与“下荡”
的小渠上,各架有一座古朴、简洁的小石桥。说是“小石桥”
,其实就是几块长条石架在小渠的石岸上,只不过那被磨得光滑平整的石面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流逝、时光的侵蚀。荡的四周,是用长条麻石砌就的临荡小路,路边那几棵略带沧桑味道的参天香樟树成了张家村的标志。
荡的北岸,因有540米高的山峰山作屏障,被张姓家族视为“风水宝地”
,故“张氏祠堂”
被设于此,这张氏祠堂与那些名门望族的祠堂相比差距甚远,它只是一座三丈进深的小院落,那木结构的厅堂、红色的廊柱,由于年久失修而油漆斑驳,几乎看不出原色,只有那些袓宗牌位整齐排列,香烛缭绕,时有供品。这是张姓家族议事之处和祭袓的神圣殿堂。
在张氏祠堂的东边,有一条小弄,因是在山峰山山脚,呈上升走势,故而进弄是要拾级而上的。民国初年,在弄堂的中部住着一户人家,主人张山观、朱氏夫妇和他们的六个儿子。
张家祖上传下七亩薄田,但田里的收成并不能满足一家人的温饱。原因是山上植被茂盛,黄鼠狼成群,常有野猪出没。在山里人看来,这黄鼠狼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尊称“黄大仙”
,是没有办法对付的,每当秋季庄稼成熟时,黄鼠狼就会成群结队从山上下来,将成熟的花生、土豆、山芋从土里刨出来,搬进过冬的巢穴。还有野猪,也会成群结队地出没于山间田头,这也是一种令人生畏的野兽,谁家的田地一经此物光顾,将会一片狼藉。在生产力低下的民国初年,包括张山观夫妇在内的村民们鲜有抗争手段,只能听天由命。
张家村边的猪肝山、山峰山、白华山山势不高但范围较广,山上多香樟树,且大多有百年生长期,树围需两三人合抱者比比皆是。这香樟树是做家具的好材料,香樟木中的樟脑油有防止衣物虫蛀的功能,尤以做樟木箱,樟木箱成了旧时姑娘出嫁的嫁妆,而且往往以婚嫁时樟木箱的多少来反映女方家的殷实程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