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6410128
–
★ 原文 注释 生僻字注音 大意,轻松阅读古代经典。
★ 曹操曾亲自注解过《孙子兵法》。
★ 不仅可以用于军事战争,在商业、生活、游戏中同样适用。
★ 注解平易,翻译易懂,也可直接阅读古语。
★ 精美烫金双封面,可读宜藏。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zui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zui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杰出的中国军事著作,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战国时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
《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西汉时《孙膑兵法》尚在流行。但因历史上的种种经因,东汉以后便失传了。引起以后的种种猜测。有的说孙膑即孙武,有的说《孙膑兵法》即《孙子兵法》,总之是否定两个孙子和两部兵法的同时存在,否定《汉志》著录的“《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1972年,《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及其它先秦兵书同时从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前期墓葬中被发现,解决了历史上这一悬案。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在伊拉克,滚滚向前的战争机器旁,仿佛徘徊着孙武的灵魂。
——伊拉克战争美军总指挥 弗兰克斯
《孙子兵法》是天下第—神灵!
——松下幸之助
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唐太宗
孙子曰: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注释】
① 兵 :当名词用时,指士兵、军队、兵器 ;当动词用时,指 用兵,此处指战争。
【大意】
孙子说 :战争是一个国家的首要大事,关系到国 家的生死存亡。是否要发动战争,以及如何作战,都 必须经过缜密的分析、观察、研究,再做决策。
故经①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② :一曰道,
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 而不畏危也 ;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 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注释】
① 经 :古代指经线,在此作动词用,意思是衡量、分析。
② 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校”同上句“经”的意思一样, 指分析、比较 ;计,古代指筹码,在此指下文“主孰有道”等几 个情况 ;索,意思是索取、获得 ;情,指战争中的敌我形势。
【大意】
战争关系着国家的存亡,因此要分析敌我双方的 五方面情况,对两者的情况加以比较,以此探索双方 胜负的可能性。
这五方面情况,一是道。道就是战争的正义性, 也就是君王的作战意志和臣民的意愿是一致的。国民
百姓支持战争,不惧生命危险,甘愿为君主而死。这
就是有道。
二是天。天是指天气、环境、寒暑、昼夜等各种 自然气象、季节的因素。
三是地。地就是地理环境,包括地势的高低、战 争的路程远近、所占据地区是险要还是平坦以及战场 是宽广还是狭窄等,这些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
四是将。将就是率领军队的将领,将领要有作战 的谋略和打仗的勇猛,对士兵要抚恤,同时须奖赏分明, 严明军纪。
五是法。法就是整个作战部队要有层次分明的组 织机构,每个组织要有法令制度来管理人员的编制、 资源的保障、物资的调配等战争中的事情。
这五个方面,作为一军主脑的将领都要有充分的 认识,深入的了解。通过考察分析双方的各种情况, 并据此加以比较,以此预测战争的胜负。哪一方的君 王更贤明,民心更齐?敌我双方的将领谁能力更强? 哪一方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哪一方的军纪 法规执行得更有力?军粮、武器装备等军需物资哪一 方更充足?哪一方的士兵更能打仗?哪一方的奖罚分 明?知道了这些情况,就能猜出谁胜谁负了。
将①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② ;将不听吾计,用 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③,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 者,因利而制权④也。
【注释】
① 将 :在此读 ,表示假设,意为如果。
② 之:自此作为音节助词,没有实意。留之,意为留下来(辅 佐君王)。
③ 计利以听 :计策有利而已经被听取采纳。
④ 因利而制权 :因,意思是根据。制权,采取应变的行动。 整句话的意思是,根据实际有利的情况,采取相应的作战行动。
【大意】
如果国君听取我的作战计策,任用我指挥作战, 那战争就会得胜,我就留下来。如果国君不听我的计策, 即使任用我,战争也会失败,那我就离开。接受了我 的作战思想和方针,我还将从其他方面造势,以“势” 作为辅助,使计策得以顺利地施行。所谓“势”,就是 以“有利于我方”为原则,在战场上灵活应对各种突 发情况,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兵者,诡道①也。故能而示之不能②,用而示之不 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③,逸而劳之, 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 先传④也。
【注释】
① 诡道 :诡计之策。
② 能而示之不能:有能力作战却假装不能战。这句话中的“而” 以及后面三句话中的“而”都表示转折。从“利而诱之”到“亲 而离之”的“而”则作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
③ 骄之 :之,指敌人。骄,作为动词用。骄之的意思是使敌 人骄傲。
④ 不可先传 :不可以事先下定论。指战事各种行为都可能是 诡诈的计策,也是兵家作战常用的妙计,不要事先下定论。
【大意】
用兵作战,就是一种施行诡诈的行为。所以,要 在有能力时假装没有能力 ;明明要进攻敌人却做出不攻 打的样子 ;想要从近处攻入敌军阵营却装作要从远处袭 击 ;要攻打远处时又装出想从近处攻打敌方的样子。
如果对方贪图财利,就用利益引诱他,使对方军 队混乱,然后趁机攻袭他 ;对方比我方强大就防备他, 对方暴躁易怒就挑衅激怒他,乱其阵脚;对方谦卑谨慎, 就用计策使他骄傲自满 ;对方军力充沛,就用计使他 们疲劳 ;对方内部和睦团结,就挑拨离间他们。
总而言之,就是要攻打对方没有戒备的地方,在 敌人料想不到时发动袭击。这些都是兵家克敌制胜的 常用妙计,战争中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诡计,是 无法事先下定论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