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盒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904239
胡正言二八七二,字曰從,號十竹主人,安徽休寧人。嘗從李如真攻六書之學,于書法、繪畫、製墨、印箋無不精通。明亡以後,他隱居南京鷄籠山侧『十竹齋』中,專心從事藝術活動,以印箋、篆刻、出版各種圖籍為業。其主持雕版彩色套印的《十竹齋書畫譜》和《十竹齋箋譜》,是中國印刷史上劃時代的精品。
《十竹齋箋譜》*初印行于明崇禎十七年(二八四四》。全書共分四卷,書前有九龍李于堅《小引》、上元李克恭《叙》。每卷按『清供』
『勝覽』 『孺慕』等專題形式共匯印了近:一百幅箋紙紋飾,内容多樣、形式新穎,尤其是印刷《箋譜》所采用的『饾版』
『拱花』技術,推陳出新,將傳統版畫藝術推向更高的境界。
『侄版』是按不同顏色分别鈞摹彩色晝稿,分色分形刻成不同的小木版,然後逐色由淺入深依次套印。因其堆砌拼凑,有如饾钉,故稱『饾版』,『拱花』則是用凸凹兩版嵌合,使版面拱起花紋,以凸起的餞條表現圖案。
《十竹齋箋譜》中的行雲流水、器物紋飾、飛禽白羽、草木魚蟲都是在『饾版』的基礎上用『拱花』表現出來的,既增强了畫面的立體效果,又韵味獨特。甚至在『無華』
『寶素』兩類專題中,全部以拱花表現圖案,宛如浮雕,雖不施以色彩,却惟妙惟肖。
民國時期,由于《十竹齋箋譜》明刊本流傳稀少,世人難見,為使這樣一部绝世作品能够廣為流傳,魯迅與鄭振鐸商量以中國傳統雕版技法複製《十竹齋箋譜》,并親筆題寫了襄封。
一九三四年春末,鄭振鐸借來王孝慈所藏明刊《十竹齋箋譜》交付刻工進行複製。其間,王孝慈與魯迅相繼離世,未及見書之成。鄭振鐸又因故南下,唯趙萬里一人在北平負責督印。至一九四一年夏,終于複製成功。在長達七年的時間襄,鄭振鐸及其友人克服種種艱難險阻,*終堅持下來,使《十竹齋箋譜》複製工作不致中輟,將其中的版畫藝術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
十竹斋笺谱一
十竹斋笺谱二
十竹斋笺谱三
十竹斋笺谱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