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5299559
《我这一辈子》
老舍先生经典作品全新精选集,纪念珍藏版,精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断魂枪》《我这一辈子》等中短篇小说名篇,以及《济南的冬天》《想北平》《大明湖之春》等散文名篇。
老树画画倾情献绘!收录8幅老树画画精美插画,纸页翻动间尽享快意阅读。
走近老舍、重读老舍,感受他的幽默与睿智。老舍先生的很多作品对社会普遍现象的揭露,直指读者内心,对当下的世人仍有极强的启发与借鉴意义。在阅读名家的作品时,我们的内心也能得到极大的开解。
我们可以在小说中读他的悲悯情怀,在散文中读他的细腻风趣,在杂文中读他的幽默真诚,在随笔中读他的朴素乐观。读懂老舍,这一本书就够了。
《烟火人间》
★《我这一辈子》姊妹篇,老舍作品珍藏纪念版。本书收录《不成问题的问题》《大悲寺外》《抱孙》《柳家大院》《马裤先生》《浴奴》《一封家信》《读书》《写字》《怎样读小说》等34篇经典作品。其中,《热包子》写婚姻;《微神》写爱情;《大悲寺外》写恩师;《柳家大院》写北漂生活;《抱孙》写婆媳关系;《不成问题的问题》写人情。所选文章均饱含了老舍先生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
★老树画画倾情献绘!收录8幅老树画画精美插画(四季图),纸页翻动间尽享快意阅读。
★本书所选老舍名篇《不成问题的问题》为金马奖Z佳改编剧本原著作品。同名电影曾获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Z佳男主角奖、Z佳改编剧本奖,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Z佳艺术贡献奖等多项殊荣。
★走近老舍、读懂老舍,感受他的幽默与睿智。老舍先生的很多作品对社会普遍现象的揭露,直指读者内心,对当下的世人仍有极强的启发与借鉴意义。在阅读名家的作品时,我们的内心也能得到极大的开解。
《我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你》
沈从文小说精选集,全新纪念珍藏版。收录了《柏子》《萧萧》《三三》《在私塾》《菜园》《灯》等12篇经典作品。
搭配精致唯美的双封设计,感受沈从文先生的浪漫情怀。
郁达夫佩服他的坚忍不拔,徐志摩称赞他有浓得化不开的情怀,胡适更是爱护和包容曾经默默无闻的他。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谨以此书致敬凤凰城水边的老先生。
《想牵着你的手,在青山绿水间》
沈从文散文精选集,全新纪念珍藏版。收录了《湘行散记》《三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二日》《小草与浮萍》《生之记录》《水云》《月下》等经典散文。
收录了沈从文先生写给爱人张兆和的家书。
搭配精致唯美的双封设计,感受沈从文先生的浪漫情怀。
郁达夫佩服他的坚忍不拔,徐志摩称赞他有浓得化不开的情怀,胡适更是爱护和包容曾经默默无闻的他。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谨以此书致敬凤凰城水边的老先生。
《我这一辈子》
本书选取了老舍先生的一些经典散文和中短篇作品。这些作品多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挖掘对人民生存、命运的思考。这些文章或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轨迹,或书写知识分子的生活趣事,或描摹各地的风土人情,其作品充满生活情趣,其文笔细致入微,极尽渲染之笔触,更贯穿着老舍先生一贯的幽默风格,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体味人生哲思。
《烟火人间》
这本书选取了老舍先生的一些经典短篇小说和散杂文作品。这些作品多取材于市民生活,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挖掘对人们生存、命运的思考。这些文章或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轨迹,或书写知识分子的生活趣事,或描摹生活见闻,作品充满生活情趣,文笔细致入微,更贯穿着老舍先生一贯的幽默风格,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体味人生哲思。老舍的创作受益于民间文艺的影响,他的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雅俗共赏,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性等特点,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我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你》《想牵着你的手,在青山绿水间》
沈从文,一位追随人性的文学家,一位饱经沧桑的“乡下人”。
他笔下的湘西世界至今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每个喜欢他的读者都会追随他的文字,走进一个人的内心,感受一份真情。“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这是沈从文在离开故乡十年后说过的话。他是个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所以他一直都在为心中的印象而创作。他深深地热爱着那片土地,以*温柔的笔触精心地描绘着,以*淳朴的人性尽情地诉说着。
本书为沈从文小说精选集,全新纪念珍藏版,共收录了《柏子》《萧萧》《三三》《在私塾》《菜园》《灯》等12篇经典作品。读了沈从文的文字,你会接触到另外一种人生,并从中有所感悟,对人生或生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我仿佛很渺小很谦卑,对一切有生无生似乎都在伸手,且微笑的轻轻的说:我来了,是的,我仍然同从前一样的来了。我们全是原来的样子,真令人高兴。”——沈从文
我这一辈子
烟火人间
《我这一辈子》
四位先生
吴组缃先生的猪
从青木关到歌乐山一带,在我所认识的交友中要算吴组缃先生为阔绰。他养着一口小花猪。据说,这小动物的身价,值六百元。
每次我去访组缃先生,必附带地向小花猪致敬,因为我与组缃先生核计过了:假若他与我共同登广告卖身,大概也不会有人出六百元来买!
有一天,我又到吴宅去。给小江——组缃先生的少爷——买了几个比醋还酸的桃子。拿着点东西,好搭讪着骗顿饭吃。否则就太不好意思了。一进门,我看见吴太太的脸比晚日还红。我心里一想,便想到小花猪。假若小花猪丢了,或是出了别的毛病,组缃先生的阔绰便马上不存在了!一打听,果然是为了小花猪,它已绝食一天了。我很着急,急中生智,主张给它点奎宁吃,恐怕是打摆子。大家都不赞同我的主张。我又建议把它抱到床上盖上被子睡一觉,出点汗也许就好了;焉知道不是感冒呢?这年月的猪比人还娇贵呀!大家还是不赞成。后来,把猪医生请来了。
我颇兴奋,要看看猪怎么吃药。猪医生把一些草药包在竹箱的大厚皮儿里,使小猪横衔着,两头向后束在脖子上:这样,药味与药汁便慢慢走入里边去。把药包束好,小花猪的口中好像生了两个翅膀,倒并不难看。
虽然吴宅有此骚动,我还是在那里吃了午饭——自然稍微有点不得劲儿!
过了两天,我又去看小花猪——这回是专程探病,绝不为看别人;我知道现在的猪价有多大——小花猪口中已无那个药包,而且也吃点东西了。大家都很高兴,我就又棍打腿地骗了顿饭吃,并且提出声明:到冬天,得分给我几斤腊肉:组缃先生与太太没加任何考虑便答应了。吴太太说:“几斤?十斤也行!想想看,那天它要是一病不起……”大家听罢,都出了冷汗!
马宗融先生的时间观念
马宗融先生的表大概是,我想是一个装饰品。无论约他开会,还是吃饭,他总迟到一个多钟头,他的表并不慢。
来重庆,他多半是住在白象街的作家书屋。有的说也罢,没的说也罢,他总要谈到夜里两三点钟。假若不是别人都困得不出一声了,他还想不起上床去。有人陪着他谈,他能一直坐到第二天夜里两点钟。表、月亮、太阳,都不能引起他注意到时间。
比如说吧,下午三点他须到观音岩去开会,到两点半他还毫无动静。“宗融兄,不是三点有个会吗?该走了吧?”有人这样
提醒他,他马上去戴上帽子,提起那有茶碗粗的木棒,向外走。“七点吃饭,早点回来呀!”大家告诉他。他回答一声“一定回来”,便匆匆地走出去。
到三点的时候,你若出去,你会看见马宗融先生在门口与一位老太婆或是两个小学生谈话呢!即使不是这样,他在五点以前也不会走到观音岩。路上每遇到一位熟人,便要谈至少有十分钟的话。若遇上打架吵嘴的,他得过去解劝,还许把别人劝开,而他与另一位劝架的打起来!遇上某处起火,他得帮着去救。有人追赶扒手,他必然得加入,非捉到不可。看见某种新东西,他得去问问价钱,不管买与不买。看到戏报子,马上他去借电话,问还有票没有……这样,他从白象街到观音岩,可以走一天,幸而他记得开会那件事,所以只走两三个钟头,到了开会的地方,即使大家已经散了会。他也得坐两点钟,他跟谁都谈得来,都谈得有趣,很亲切,很细腻。有人刚买一条绳子,他马上拿过来练习跳绳——五十岁了啊!
七点,他想起来回白象街吃饭,归路上,又照样的劝架,救火,追贼,问物价,打电话……至早,他在八点半左右走到目的地。满头大汗,三步当作两步走的。他走了进来,饭早已开过了。
所以,我们与友人定约会的时候,若说随便什么时间,早晨也好,晚上也好,反正我一天不出门,你哪时来也可以,我们便说“马宗融的时间吧”!
姚蓬子先生的砚台
作家书屋是个神秘的地方,不信你交到那里一份文稿,而三五日后再亲自去索回,你就必定不说我扯谎了。
进到书屋,十之八九你找不到书屋的主人——姚蓬子先生。他不定在哪里藏着呢。他的被褥是稿子,他的枕头是稿子,他的桌上,椅上,窗台上……全是稿子。简单地说吧,他被稿子埋起来了,当你要稿子的时候,你可以看见一个奇迹。假如说尊稿是十张纸写的吧,书屋主人会由枕头底下翻出两张,由裤带里掏出三张,书架里找出两张,窗子上揭下一张,还欠两张。你别忙。他会由老鼠洞里拉出那两张,一点也不少。
单说姚蓬子先生的那块砚台,也足够惊人了!那是块无法形容的石砚。不圆不方,有许多角儿,有任何角度。有一点沿儿,豁口甚多,底子奇,四围翘起,中间的一点凸出,如元宝之背,它会像陀螺似的在桌子上乱转,还会一头高一头低地倾斜,如浪中之船。我老以为孙悟空就是由这块石头跳出去的!
到磨墨的时候,它会由桌子这一端滚到那一端,而且响如快跑的马车。我每晚十时必就寝,而对门书屋的主人要办事办到天亮。从十时到天亮,他至少有十次,一次比一次响——到夜静的时候,大概连南岸都感到一点震动。从我到白象街起,我没做过一个好梦,刚一入梦,砚台来了一阵雷雨,梦为之断。在夏天,砚一响,我就起来拿臭虫。冬天可就不好办,只好咳嗽几声,使之闻之。
现在,我已交作家书屋一本书,等到出版,我必定破费几十元,送给书屋主人一块平底的、不出声的砚台!
何容先生的戒烟
首先要声明:这里所说的烟是香烟,不是鸦片。
从武汉到重庆,我老同何容先生在一间屋子里,一直到前年八月间。在武汉的时候,我们都吸“大前门 ”或“使馆”牌;小大“英”似乎都不够味儿。到了重庆,小大“英”似乎变了质,越来越“够味儿了”,“前门”与“使馆”倒仿佛没了什么意思。慢慢地,“刀”牌与“哈德门”又变成我们的朋友,而与小大“英”,
不管是谁的主动吧,好像冷淡得日悬一日,不久,“刀”牌与“哈德门”又与我们发生了意见,差不多要绝交的样子。何容先生就决心戒烟!
在他戒烟之前,我已声明过:“先上吊,后戒烟!”本来嘛,“弃妇抛雏”的流亡在外,吃不敢进大三元,喝嘛也不过是清一色(黄酒贵,只好吃点白干),女友不敢去交,男友一律是穷光蛋,住是二人一室,睡是臭虫满床,再不吸两支香烟,还活着干吗?可是,一看何容先生戒烟,我到底受了感动,既觉得自己无勇,又钦佩他的伟大;所以,他在屋里,我几乎不敢动手取烟,以免动摇他的坚决!
何容先生那天睡了十六个钟头,一支烟没吸!醒来,已是黄昏,他便独自走出去。我没敢陪他出去,怕不留神递给他一支烟,破了戒!掌灯之后,他回来了,满面红光,含着笑从口袋中掏出一包土产卷烟来。“你尝尝这个”,他客气地让我,“才一个铜板一支!有这个,似乎就不必戒烟了!没有必要!”把烟接过来,我没敢说什么,怕伤了他的尊严。面对面的,把烟燃上,我俩细细地欣赏。头一口就惊人,冒的是黄烟,我以为他误把爆竹买来了!听了一会儿,还好,并没有爆炸,就继续放胆地吸。吸了不到四五口,我看见蚊子都争着向外边飞,我很高兴。既吸烟,又驱蚊,太可贵了!再吸几口之后,墙上又发现了臭虫,大概也要搬家,我更高兴了!吸到半支,何容先生与我也都跑出去了,他低声地说:“看样子,还得戒烟!”
何容先生二次戒烟,有半天之久。当天的下午,他买来了烟斗与烟叶。“几毛钱的烟叶,够吃三四天的,何必一定戒烟呢!”他说。吸了几天的烟斗,他发现了:(一)不便携带;(二)不用力,抽不到;用力,烟油射到舌头上;(三)费洋火;(四)须天天收拾,麻烦!有此四弊,他就戒烟斗,而又吸上香烟了。“始作卷烟者。其无后乎!”他说。
近二年,何容先生不知戒了多少次烟了,而指头上始终是黄的。
《烟火人间》
抱孙
难怪王老太太盼孙子呀;不为抱孙子,娶儿媳妇干吗?也不能怪儿媳妇成天着急;本来吗,不是不努力生养呀,可是生下来不活,或是不活着生下来,有什么法儿呢!就拿头一胎说吧:自从一有孕,王老太太就禁止儿媳妇有任何操作,夜里睡觉都不许翻身。难道这还算不小心?哪里知道,到了五个多月,儿媳妇大概是因为多眨巴了两次眼睛,小产了!还是个男胎;活该就结了!再说第二胎吧,儿媳妇连眨巴眼都拿着尺寸;打哈欠的时候有两个丫环在左右扶着。果然小心谨慎没错处,生了个大白胖小子。可是没活了五天,小孩不知为了什么,竟自一声没出,神不知鬼不觉的与世长辞了。那是十一月天气,产房里大小放着四个火炉,窗户连个针尖大的窟窿也没有,不要说是风,就是风神,想进来是怪不容易的。况且小孩还盖着四床被,五条毛毯,按说够温暖的了吧?哼,他竟自死了。命该如此!
现在,王少奶奶又有了喜,肚子大得惊人,看着颇像轧马路的石碾。看着这个肚子,王老太太心里仿佛长出两只小手,成天抓弄得自己怪要发笑的。这么丰满体面的肚子,要不是双胎才怪呢!子孙娘娘有灵,赏给一对白胖小子吧!王老太太可不只是祷告烧香呀,儿媳妇要吃活人脑子,老太太也不驳回。半夜三更还给儿媳妇送肘子汤,鸡丝挂面……儿媳妇也真作脸,越躺着越饿,点心就能吃二斤翻毛月饼:吃得顺着枕头往下流油,被窝的深处能扫出一大碗什锦来。孕妇不多吃怎么生胖小子呢?婆婆儿媳对于此点完全同意。婆婆这样,娘家妈也不能落后啊。她是七趟八趟来“催生”,每次至少带来八个食盒。两亲家,按着哲学上说,永远应当是对仇人。娘家妈带来的东西越多,婆婆越觉得这是有意羞辱人;婆婆越加紧张罗吃食,娘家妈越觉得女儿的嘴亏。这样一竞争,少奶奶可得其所哉,连嘴犄角都吃烂了。收生婆已经守了七天七夜,压根儿生不下来。偏方儿,丸药,子孙娘娘的香灰,吃多了;全不灵验。到第八天头上,少奶奶连鸡汤都顾不得喝了,疼得满地打滚。王老太太急得给子孙娘娘跪了一股香,娘家妈把天仙庵的尼姑接来念催生咒;还是不中用。一直闹到半夜,小孩算是露出头发来。收生婆施展了绝技,除了把少奶奶的下部全抓破了别无成绩。小孩一定不肯出来。长似一年的一分钟,竟自过了五六十来分,还是只见头发不见孩子。有人说,少奶奶得上医院。上医院?王老太太不能这么办。好吗,上医院去开肠破肚不自自然然的产出来,硬由肚子里往外掏!洋鬼子,二毛子,能那么办;王家要“养”下来的孙子,不要“掏”出来的。娘家妈也发了言,养小孩还能快了吗?小鸡生个蛋也得到了时候呀!况且催生咒还没念完,忙什么?不敬尼姑就是看不起神仙!
又耗了一点钟,孩子依然很固执。少奶奶直翻白眼。王老太太眼中含着老泪,心中打定了主意:保小的不保大人。媳妇死了,再娶一个;孩子更要紧。她翻白眼呀,正好一狠心把孩子拉出来。找奶妈养着一样的好,假如媳妇死了的话。告诉了收生婆,拉!娘家妈可不干了呢,眼看着女儿翻了两点钟的白眼!孙子算老几,女儿是女儿。上医院吧,别等念完催生咒了;谁知道尼姑们念的是什么呢,假如不是催生咒,岂不坏了事?把尼姑打发了。婆婆还是不答应;“掏”,行不开!婆婆不赞成,娘家妈还真没主意。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活是王家的人,死是王家的鬼呀。两亲家彼此瞪着,恨不能咬下谁一块肉才解气。
又过了半点多钟,孩子依然不动声色,干脆就是不肯出来。收生婆见事不好,抓了一个空儿溜了。她一溜,王老太太有点拿不住劲儿了。娘家妈的话立刻增加了许多分量:“收生婆都跑了,不上医院还等什么呢?等小孩死在胎里哪!”“死”和“小孩”并举,打动了王太太的心。可是“掏”到底是行不开的。
“上医院去生产的多了,不是个个都掏。”娘家妈力争,虽然不一定信自己的话。
王老太太当然不信这个;上医院没有不掏的。
幸而娘家爹也赶到了。娘家妈的声势立刻浩大起来。娘家爹也主张上医院。他既然也这样说,只好去吧。无论怎说,他到底是个男人。虽然生小孩是女人的事,可是在这生死关头,男人的主意多少有些力量。
两亲家,王少奶奶,和只露着头发的孙子,一同坐汽车上了医院。刚露了头发就坐汽车,真可怜的慌,两亲家不住的落泪。
一到医院,王老太太就炸了烟。怎么,还得挂号?什么叫挂号呀?生小孩子来了,又不是买官米打粥,按哪门子号头呀?王老太太气坏了,孙子可以不要了,不能挂这个号。可是继而一看,若是不挂号,人家大有不叫进去的意思。这口气难咽,可是还得咽;为孙子什么也得忍受。设若自己的老爷还活着,不立刻把医院拆个土平才怪;寡妇不行,有钱也得受人家的欺侮。没工夫细想心中的委屈,赶快把孙子请出来要紧。挂了号,人家要预收五十块钱。王老太太可抓住了:“五十?五百也行,老太太有钱!干脆要钱就结了,挂哪门子浪号,你当我的孙子是封信呢!”
医生来了。一见面,王老太太就炸了烟,男大夫!男医生当收生婆?我的儿媳妇不能叫男子大汉给接生。这一阵还没炸完,又出来两个大汉,抬起儿媳妇就往床上放。老太太连耳朵都哆嗦开了!这是要造反呀,人家一个年青青的孕妇,怎么一群大汉来动手脚的?“放下,你们这儿有懂人事的没有?要是有的话,叫几个女的来!不然,我们走!”恰巧遇上个顶和气的医生,他发了话:“放下,叫她们走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