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344867丛书名: 中华馆藏镇馆之宝丛书
编辑推荐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传承祖先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
内容简介
《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收录山东博物馆16件镇馆之宝,集中体现了山东齐鲁大地的古老文化的面貌: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有蛋壳黑陶杯、红陶兽形壶,堪称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达的缩影,尤其蛋壳黑陶杯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之作;亚醜钺是商人势力东渐的证物;鲁国大玉璧出土于曲阜鲁故城,体现出鲁国重礼的习俗;颂簋出土于陕西,体型厚重,铸造精美,入藏山东博物馆,其流传经历非常曲折,背后藏着一段尚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独特的首饰盒——裸人铜方椟,从侧面反映出山东齐鲁大地特有的传统风俗;汉代的山东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口稠密,这里出土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解开了失传1700多年的千古之谜;精美绝伦的东平汉墓壁画作为山东汉代画像的代表;山东地区北朝单体佛造像的精美举世瞩目,加上其流浪异乡的曲折经历,更让蝉冠菩萨像这件精美的艺术品充满了传奇色彩!运河漕船是古老运河的历史缩影;禹之鼎《柴门倚杖图》、郑燮《双松图》两幅画卷,反映出清代士子寄托山水的情怀……
目 录
1 神秘的八角星——大汶口文化八角星纹彩陶豆/ 1汶河边上的文明霞光/ 3神秘的八角星纹/ 72 憨态可掬的陶器杰作——大汶口文化红陶兽形壶/ 15发现经过难忘,外形萌萌/ 17家畜饲养发达,酒风烈烈/ 22手工制造成熟,陶色夭夭/ 243 制陶艺术的之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高柄杯/ 29不可思议的古人制造/ 31参悟复活古老工艺/ 36绝美陶器,难以逾越/ 41黑陶用途:疑虑重重/ 444 威严肃穆的王权礼器——商· 亚钺/ 47出土:幸又不幸/ 49功能:众说纷纭/ 53铭文:关注焦点/ 56主人:难以推测/ 615 西周世系与册命的见证——西周· 颂簋/ 65家族收藏,后人捐献国家/ 67用途明确,铭文记史完整/ 70年代难断, 颂一家兄弟?/ 756 张扬独特的首饰盒——西周· 裸人铜方椟/ 81庄氏家族珍藏悉数捐献/ 83莒国遗珍印刻旧时风俗/ 85伊人宝盒盖钮独具特色/887 琢玉工艺的典范——战国· 鲁故城大玉璧/ 95浑然天成,光辉之端——新馆穹顶/97祭天殓葬,以通天地——国之礼器/102时代新意,中西合璧——奥运奖牌/1098 千年墨痕遗竹节——西汉· 银雀山汉墓竹简/ 111需要专列护送的竹简/113终结千古论争的竹简/1179 真实绚烂的汉代画卷——东汉· 东平后屯汉墓彩色壁画/ 121量体裁衣打造“壁画馆”/123重现汉代生活千姿百态/126汉画独有的特色/134绘画史上的转折/13910 “东方维纳斯”的坎坷传奇——东魏· 蝉冠菩萨像/ 143蝉冠菩萨世所罕见/145发现过程曲折离奇/147漂洋过海失而复归/149佛像劫难与蝉文化/15611 现存牛“乌纱帽”——明· 九旒冕/ 161保存完好的亲王冕冠/164衣裳之源,旒冕之制/16612 琴棋书画 仙音居首——唐· 雷威斫“天风海涛”琴/ 179古琴及其主人/181古琴的源流曲韵/18413 封存在漆彩里的记忆——明· 戗金云龙纹朱漆顶箱/ 193独特的龙纹装饰/195精湛的戗金技艺/198古老的漆器制造/20114 承载运河的繁荣与沧桑——明· 漕船 / 205梁山出土明代古船/207明代发达的造船业/209造船工艺的两项重大发明/212明代经济的“命脉”——河运/21515 诗书画的雅集盛宴——清·《柴门倚杖图》/ 219肖像国手,人以画传/ 221邈然尘外心,独立苍山暮/ 225偶然欲书语 情深高天杳/ 22816 松竹相映间画尽人生——清·《双松图》/ 235奉赠老长兄的图轴/237暗藏人生志的印章/240闻名于后世的三绝/243
前 言
序山东博物馆成立于1954年,是新中国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作为新中国博物馆建设的试点单位,文化部、文物局以及众多文物专家先后来到山东博物馆指导工作,郭沫若还题赠诗两首,山东博物馆馆名即由此而来。山东博物馆馆址位于济南道院和广智院旧址,分别在济南上新街51号和文化西路103号,1992年迁至千佛山馆,2010年位于济南经十路11899号的新馆建成开放,展馆总面积8.29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万余平方米,其中常设展览11个,临时展厅8个。作为全省文物收藏中心,馆藏文物达139277件(套),三级以上珍贵文物74309件,其中一级文物3401件。品类多样,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书法、绘画、古籍善本、甲骨、竹简、漆器、印章、封泥、砖瓦、陶文、钱币、服饰等门类,尤以陶器、青铜器、书画、甲骨、简牍、汉画像石、古籍善本等收藏特色,形成完整的文物收藏体系。但是在镇馆之宝活动开展之前,山东博物馆因为一直没有“文物代言人”而引起诸多尴尬,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山东文物局组织实施了镇馆之宝评选活动,聘请省内文博专家,同时面向社会,让市民参与投票,采用专家意见与群众投票结合的方式评选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山东博物馆从馆藏文物中精选出50件候选文物,再由专家评审组从中推选30件文物交给观众和网友投票评选。经过评选,亚醜钺(商)、九旒冕(明)、《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汉)、蛋壳黑陶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红陶兽形壶(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甲骨文(商)、颂簋(周)、郑燮《双松图》轴(清)、鲁国大玉璧(战国)、东平壁画(汉)入选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另外,还评选出了四项特别奖:中外游客喜爱奖——运河漕船(明)、听觉冲击力奖——“天风海涛”琴(明)、故事情节奖——蝉冠菩萨像(东魏)、视觉冲击力奖——戗金云龙纹朱漆顶箱(明)。在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引人注目的是山东邹城明代鲁王朱檀墓中的出土文物,除了三件入选外,其同时出土的宋、元画作和服饰同样是珍稀之宝。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有蛋壳黑陶杯、红陶兽形壶入选,数量不多,堪称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达的缩影,尤其蛋壳黑陶杯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之作。商代山东西部非常繁荣,虽然尚缺乏关键证据,但是目前有证据表明,商族在东方发迹,其早期活动区域应包括鲁西南的大部地区,亚钺是商人势力东渐的证物。周代山东诸侯国林立,鲁国大玉璧出土于曲阜鲁故城,体现出鲁国重礼的习俗。颂簋出土于陕西,体型厚重,铸造精美,入藏山东博物馆,其流传经历非常曲折,背后藏着一段尚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汉代的山东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口稠密,这里出土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解开了失传1700多年的千古之谜。精美绝伦的东平汉墓壁画作为山东汉代画像的代表。蝉冠菩萨像也是这样的情况,山东地区北朝单体佛造像的精美举世瞩目,加上其流浪异乡的曲折经历,更让这件精美的艺术品充满了传奇色彩!汉代以后,山东成为政权争战的主战场,世家大族纷纷南迁,加上黄河改道淹没了山东西部的大片良田,人民流离失所,山东地区的辉煌不再。直到明清时期,经过几次大移民,山东才逐渐恢复往日的繁荣,这段历史本书中也可以看到。山东博物馆
在线试读
重现汉代生活千姿百态保存为完好的一号墓,该墓总体呈东南、西北方向,约为东汉早期,墓葬结构规整,壁画内容丰富,布局匀称合理,保存完好。1.墓顶墓顶绘制云气纹,在白色云纹中间绘一轮鲜艳的红日,红日内一黑色三足金乌在展翅飞翔。神话中说,太阳里有金黄色的三足乌鸦,古人就把“金乌”作为太阳的别名,也成“赤乌”,都属于宇宙天象的范畴,用意是让墓室主人在死后的世界也能看到和生前一样的日月星辰。墓顶云气纹、红日、金乌象征日月天象、天空。画面色彩鲜艳,云纹勾卷,线条优美,变幻流畅,极具动感之美。2.门楣门楣、墓壁以人物画像为主,间以鸡、犬等动物形象。内容包括敬献、谒见、斗鸡、宴饮、舞蹈等场面,各类人物形象多达48人。其中,绘制于门楣内侧的12个人物形象神态各异,款秀波带,眉须飘然,栩栩如生,描绘出汉代武士形象。他们着短褐、草鞋或者赤脚,须发皆张,肌肉发达,表现出武士张扬的个性和辟除邪恶的才能,被摆放在门口,也是护卫墓主人、避免打扰的目的。3.西壁南侧壁画西壁南侧壁画为宴享图以及方相氏驱疫仪式图。上面宴享图中有4人对饮,并欣赏着下面舞蹈杂技伎女的优美舞蹈,神情怡然自得。下面绘方相氏驱疫、进行大傩(一种驱逐瘟疫和鬼怪的仪式)时的场面。方相氏形象夸张,发须箕张,眉毛斜竖,大眼圆瞪,阔鼻大口,面相丑陋,肌肉发达,怒斥暴喝状,左手持盾,右手持斧,身形魁梧,相貌凶恶。其上方一女子穿长袖法衣舞动,一女子双手提拽恶鬼双足掷向釜中,而恶鬼双手抚与釜沿,做挣扎状。后一女子手持经幡做送行状。似乎在进行一场神秘的打鬼驱疫仪式,其实目的是充当镇守墓主安全的守护神。4.南壁壁画南壁壁画内容有宴饮、舞蹈、仕女、房屋图。为吸引眼球的是,中层左侧绘盘舞图,一伎女长袖舞动、身体扭动,双足腾挪踏击身围数鼓,回首观望主人,形象极为生动传神。该女子在七个盘鼓上以不同的节奏穿行跳跃,长袖翩翩,时而仰面折腰双脚踏鼓,时而腾空跃起,然后又跪倒在地,以足趾巧妙踏上盘鼓,身体做跌倒姿态摩击鼓面。敏捷的踏鼓动作,飞行似的轻盈舞步,若俯若仰、时来时往的姿态和地位调度,与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深邃的意境。正如《舞赋》中描述:“罗衣从风,长袖交横,络绎飞散,飒擖合并。鶣燕居,拉鹄惊,绰约闲靡,机迅体轻。”这里主要是描绘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经历和与之相关的家居生活场景。盘鼓舞为汉代著名舞蹈,也叫七盘舞。以在盘和鼓上(间)踏节、舞蹈为特色。有男子舞也有女子舞;有独舞,也有对舞或群舞,有偏重于抒情的缓板慢舞,也有偏重于技巧的扑板翻滚,是汉魏时期盛行的舞蹈。三国魏人卞兰在《许昌宫赋》中描述:“兴七盘之递奏,观轻捷之,或迟或速,乍止乍旋,似飞凫之讯疾,若翔龙之游天。”又如“振华足以却蹈,若将绝而复连,鼓震动而下乱,足相续而不并”。形象地描述了舞者既要在盘鼓间腾踏纵跃,踏出节奏的声响,又要以轻盈而敏捷的舞步在盘鼓上翻滚扑跌,而盘鼓不乱不碎的生动场景,犹如现实写照一般。七盘舞以它优美的舞姿风靡一时,遗憾的是,大约魏晋之后,此舞就衰亡了。5.北部壁画北部壁画内容主要分三层,上层与中层间用墨线分开。上层是《列女传·梁寡高行》记载的“梁高行拒王聘”的历史故事。此故事见于《烈女传》《太平御览》《艺文类聚》等书,嘉祥武梁祠画像石中也有其故事。《烈女传》记载:“梁高行者,梁之寡妇人也。其为人荣于色而美于行。夫死,早寡,不嫁。梁贵人多争欲取之者,不能得。”梁王听说以后,派国相行聘,亦欲娶之。但高行不为荣欲,守其贞信之节,认为“贵而忘贱,是不贞也。弃义而重利,无以为人”。于是援镜持刀割下自己的鼻子,并对国相说:“王之求妾者,以其色也。今刑余之人,殆可释矣。”国相据将此事上报,梁王大张其义,高扬其行,并尊其“高行”之封号。此画像故事分两幅,一幅是梁高行站于右方,头戴花冠,身前一男子跪拜双手持聘书,梁高行伸左手呈接收状。另一幅则是右手持镜照面,可能已经割了鼻子。而左臂长袖后甩,似是拒绝来者之意。梁高行故事下方即第二层是“孔子见老子”问礼故事,亦分为两幅。先是孔子、老子二人相对,老子略显瘦小,身稍外侧,右手抬至胸部,左手微曲置于胯部,微微侧首看向孔子,似有拒绝之意。孔子身材则显魁梧肥胖,身体前倾,双手拢于胸前,首微扬,面向老子躬身做谦虚问礼状。第二幅则是二人互相拱手相对状,犹如尽兴交谈。关于孔子的形象,一般认为较为丑陋,后世根据历史记载概括为七露:唇露齿,眼露睛,鼻露孔,耳露窿,奇丑无比。此处孔子绘画像与历史记载较为相符,亦是容貌较丑,为一老者形象。虽然容颜不佳,似乎也可透露出他“眉有十二彩,目有二十四理,立如凤峙,坐如龙墩……身长九尺六寸,腰六十围”以及“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圣人形象。这是目前山东一幅保存完好的孔子问礼故事绘画图,孔子根根胡须清晰,道道皱纹满额,鼻翼高挺,颈后凸瘤,形象写实。这幅存世两千年左右的孔子画像,对于研究这位古代先贤圣人的实际形象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第三层内容是斗鸡走狗图和出行图。斗鸡图中画面上两个男子相向而立,中间有二狗、二鸡,做追逐、相斗状。其中两两相对的斗鸡的刻画十分传神。左侧鸡的颈部羽毛炸起,弓背屈爪,伺机跃起前扑;右侧鸡引颈张喙,体态威猛,随时准备接受挑战。斗鸡图右侧西壁石上前者一人佩剑向前做行走状,后二侍从均右手举剑、左后持盾跟随,意为出行。汉代是一个较少受礼制束缚的时代,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寻常百姓,均沉醉于各种形式的娱乐。以东汉名臣梁统的玄孙梁冀为例,据《后汉书》记载,梁冀“少为贵戚,逸游自恣。性嗜酒,能挽满、弹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又好臂鹰走狗,骋马斗鸡”。正是这些花样繁多的游乐项目,与乐舞百戏一起,通过画像石、画像砖、壁画、陶俑等艺术表现形式,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而流传至今的游戏,除了下棋,斗鸡也算其中一个。以河南开封为代表,斗鸡现在仍然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项目。我国斗鸡的历史源远流长,驯养斗鸡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斗鸡的记载早见于《左传》,讲述了春秋时期鲁国因斗鸡而引发的一场政治风波。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季氏与郈氏斗鸡,季氏芥鸡羽,郈氏金距。”季平子(季孙氏)与郈昭伯是邻居,二人在斗鸡时,季氏往鸡翅膀上撒了芥子粉末,郈氏也给鸡的后爪套上金属尖刺,双方因此发生争执,季平子一怒之下侵占了郈氏的宫地。郈昭伯跑到鲁昭公那里去告状,鲁昭公早就对季平子的专权跋扈不满,便借此事讨伐季平子,欲置其于死地。结果是叔孙氏、孟孙氏联手救了季孙氏,杀死郈昭伯,“三家共伐公”。鲁昭公逃亡到齐国,公元前510年客死在晋地的乾侯。另据《战国策·齐策一》描述,“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由此可以看出,斗鸡是鲁国、齐国贵族的一种娱乐活动。到了西汉,斗鸡之风更盛。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谈到:“博戏驰逐,斗鸡走狗,作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斗鸡具有赌博性质,通常要分出胜负,胜者赢钱,输者掏钱。因为有利益之争,所以,斗鸡时的气氛还是很紧张的。斗鸡的饲养也很讲究,要求有单独的鸡舍,喂以特殊的饲料。汉代已有专门驯养斗鸡的人,叫作“斗鸡翁”。据《汉书·张汤传》记载,张汤死后,“上自处置其里,居冢西斗鸡翁舍南”。综上所述东平壁画颜色艳丽,线条灵动绝妙,不仅填补了山东省汉画研究的空白,在全国也罕有比肩。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