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046356
内容简介
李原园主编的《地下水取水井基本情况普查报告
/**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系《**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之一,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次全国水利普查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的方法与主要成果,包括普查任务与技术方法,我国地下水取水井及开采量、地下水水源地及供水量、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等内容。
本书内容及数据**、准确、客观,可供水利、农业、国土资源、环境、气象、交通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科研生产的各级政府人士、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社会公众参考使用。
/**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系《**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之一,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次全国水利普查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的方法与主要成果,包括普查任务与技术方法,我国地下水取水井及开采量、地下水水源地及供水量、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等内容。
本书内容及数据**、准确、客观,可供水利、农业、国土资源、环境、气象、交通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科研生产的各级政府人士、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社会公众参考使用。
目 录
目录
前言 章 概述 节 普查目标与任务 第二节 普查对象与内容 第三节 普查组织与方法 第四节 主要普查成果 第二章 地下水取水井情况
前言 章 概述 节 普查目标与任务 第二节 普查对象与内容 第三节 普查组织与方法 第四节 主要普查成果 第二章 地下水取水井情况 节 地下水取水井数量 第二节 地下水取水井密度 第三节 规模以上机电井建设与管理情况 第三章 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节 地下水开采量及分布 第二节 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 第四章 地下水水源地情况 节 地下水水源地数量及分布 第二节 地下水水源地开采情况 第三节 地下水水源地管理情况 第五章 重点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节 超采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第二节 北方重点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第三节 主要功能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附录A 附表 附表A1 省级行政区取水井数量 附表A2 省级行政区规模以上机电井数量及分类占比 附表A3 省级行政区规模以下机电井及人力井数量 附表A4 省级行政区县域取水井密度 附表A5 省级行政区分县井密度等级分布情况 附表A6 省级行政区各类取水井密度 附表A7 省级行政区规模以上机电井数量按成井时间与井深统计 附表A8 省级行政区规模以上机电井数量按井壁管材料统计 附表A9 省级行政区各类井壁管材料机电井数量按运行年数统计 附表A10 省级行政区规模以上机电井管理指标总体情况 附表A11 省级行政区各用途规模以上机电井管理指标 附表A12 省级行政区2011年地下水开采量 附表A13 省级行政区地下水开采模数 附表A14 省级行政区县域地下水开采模数等级分布情况 附表A15 省级行政区不同地貌类型区地下水开采模数 附表A16 省级行政区平原区2011年浅层地下水开采系数 附表A17 省级行政区地下水开采量占经济社会用水量比例 附表A18 省级行政区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地数量及供水量 附表A19 重点城市地下水水源地数量 附表A20 重点城市地下水水源地开采量 附表A21 水资源一级区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地管理情况 附表A22 省级行政区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地管理情况 附表A23 省级行政区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取水工程数量及密度 附表A24 省级行政区浅层地下水超采区2011年地下水开采量及开采模数 附表A25 重要经济区地下水取水工程数量及密度 附表A26 重要经济区地下水开采情况及占经济社会供水比例 附表A27 能源基地地下水取水工程数量及密度 附表A28 能源基地地下水开采情况及占经济社会供水比例 附表A29 粮食主产区地下水取水工程数量及密度 附表A30 粮食主产区地下水开采情况及占经济社会供水比例 附表A31 重点生态功能区地下水取水工程及开采情况 附录B 名词解释及说明 附录C 全国水资源分区表 附录D 附图 附图D1 全国水资源分区图 附图D2 全国地下水取水井数量分布示意图 附图D3 全国规模以上机电井数量分布示意图 附图D4 全国规模以上机电井位置分布示意图 附图D5 全国规模以下机电井数量分布示意图 附图D6 全国人力井数量分布示意图 附图D7 全国地下水取水井密度分布示意图 附图D8 全国规模以上机电井密度分布示意图 附图D9 全国规模以下机电井密度分布示意图 附图D10 全国人力井密度分布示意图 附图D11 全国2011年地下水开采量分布示意图 附图D12 全国2011年地下水开采模数分布示意图 附图D13 全国2011年浅层地下水开采模数分布示意图 附图D14 全国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地位置分布示意图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