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838336丛书名: 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编辑推荐
《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首次推出《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少数民族卷》涵盖了55个少数民族共42部传世作品,内容涉及各民族文史哲经典,博大精深,引人入胜,全方位展示出除汉族之外的55个少数民族所创造的文化精华。这是国内*次在真正意义上将*主席所提倡“国学是由56个民族创造的”的“大国学”理念,从学理范畴付诸出版。
·多种珍稀版本再次钩沉出版涵盖了如维吾尔族哲理长诗《福乐智慧》、哈萨克族《阿拜箴言集》、反映土地改革内容的瑶族历史文献《过山榜》、白族典籍《白古通记》、傣族编年史《泐史》等一大批历史珍贵文献
·诸多脍炙人口的少数民族英雄史诗和民间长诗集中亮相如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彝族根谱、“百科全书”《梅葛》、彝族经典民间长诗《阿诗玛》、傣族民间叙事诗《召树屯》、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经诗》、壮族英雄史诗《莫一大王》,等等·该丛书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为之作序,评价《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深化文化传播的一次“新的努力”,有着“推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该丛书的出版“完成了前人还没有做过的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张 炯为之作序,盛赞《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确实做了前人还没有做过的工作,为人们了解中华大国学提供了一套难能可贵的选本。”
*倡导“大国学”理念的首个*出版工程
汇集五十六个民族传统文化源头典籍
呈现中华大家庭多元一体的文化融合
·首次推出《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少数民族卷》涵盖了55个少数民族共42部传世作品,内容涉及各民族文史哲经典,博大精深,引人入胜,全方位展示出除汉族之外的55个少数民族所创造的文化精华。这是国内*次在真正意义上将*主席所提倡“国学是由56个民族创造的”的“大国学”理念,从学理范畴付诸出版。
·多种珍稀版本再次钩沉出版涵盖了如维吾尔族哲理长诗《福乐智慧》、哈萨克族《阿拜箴言集》、反映土地改革内容的瑶族历史文献《过山榜》、白族典籍《白古通记》、傣族编年史《泐史》等一大批历史珍贵文献
·诸多脍炙人口的少数民族英雄史诗和民间长诗集中亮相如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彝族根谱、“百科全书”《梅葛》、彝族经典民间长诗《阿诗玛》、傣族民间叙事诗《召树屯》、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经诗》、壮族英雄史诗《莫一大王》,等等·该丛书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为之作序,评价《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深化文化传播的一次“新的努力”,有着“推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该丛书的出版“完成了前人还没有做过的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张 炯为之作序,盛赞《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确实做了前人还没有做过的工作,为人们了解中华大国学提供了一套难能可贵的选本。”
内容简介
彝族创世史《阿黑西尼摩》是现存彝文典籍中一部罕见的巨著,它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创世神阿黑西尼摩的形象,展现了彝族先民对远古时代的思考与阐释。此版本译自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乡水卜龙村公所小新寨施文科毕摩和其徒弟李亮文共同收藏的抄本,包括序歌、西尼摩生万物、人类的起源、分天分地、叽依定历法、旱灾、洪水泛滥、天地的生日、长寿和死亡、婚嫁的起源和演变、祭奠的兴起等篇章。
目 录
目 录
001 序 歌
005 一、西尼摩生万物
016 二、人类的起源
028 三、分天分地
031
四、叽依定历法
039 五、旱灾
060 六、洪水泛滥
077 七、天地的生日
079 八、长寿和死亡
087
九、婚嫁的起源和演变
130 十、祭奠的兴起
前 言
总序
近年来,“国学热”在海内外不断升温,“大国学”理念受到许多国学大家提倡。国学之兴,彰显着中华文化纵贯古今的传承和认同、横跨四海的魅力和影响。国学之大,在于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在于其厚重深邃、历久弥新。《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本着传播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旨,觅不朽于浩瀚,收录了包括汉、藏、满、蒙、回和西南各民族在内的56个民族的传世作品,希望能帮助捧卷品读的朋友,从中启迪智慧、激荡情怀、汲取力量。
文化有渊源,但文化无疆界,中华文化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能够向世界展示我们继承独特文化传统、独特历史命运、独特基本国情的鲜明中国特色,展示我们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展示我们兼爱非攻、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平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和聆听中国。我们负有责任和使命,推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
文化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根本要义。国际传播是文明交流、民心沟通,不是灌输教化、强弱分明;是润物无声、滴水穿石,不是立竿见影、一役之功。以文化人、以理服人,本身就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契合我国的国家形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作为我国主要国际传播媒体,一直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努力搭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通过65种语言的文化节目、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吸引了数以亿计的海外受众和数以万计的汉语学员,许多国家的朋友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对中国的典籍和故事津津乐道。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推出《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正是我们深化文化传播的一次新的努力。
“居高声自远”,站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高地上,我们有信心把中华文化的思想价值和智慧光芒传播得更远,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推出的《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是一套规模宏大的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丛书,也是新世纪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壮举。它对于弘扬我国各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加强各民族的和谐和团结,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近年来,“国学热”在海内外不断升温,“大国学”理念受到许多国学大家提倡。国学之兴,彰显着中华文化纵贯古今的传承和认同、横跨四海的魅力和影响。国学之大,在于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在于其厚重深邃、历久弥新。《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本着传播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旨,觅不朽于浩瀚,收录了包括汉、藏、满、蒙、回和西南各民族在内的56个民族的传世作品,希望能帮助捧卷品读的朋友,从中启迪智慧、激荡情怀、汲取力量。
文化有渊源,但文化无疆界,中华文化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能够向世界展示我们继承独特文化传统、独特历史命运、独特基本国情的鲜明中国特色,展示我们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展示我们兼爱非攻、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平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和聆听中国。我们负有责任和使命,推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
文化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根本要义。国际传播是文明交流、民心沟通,不是灌输教化、强弱分明;是润物无声、滴水穿石,不是立竿见影、一役之功。以文化人、以理服人,本身就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契合我国的国家形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作为我国主要国际传播媒体,一直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努力搭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通过65种语言的文化节目、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吸引了数以亿计的海外受众和数以万计的汉语学员,许多国家的朋友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对中国的典籍和故事津津乐道。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推出《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正是我们深化文化传播的一次新的努力。
“居高声自远”,站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高地上,我们有信心把中华文化的思想价值和智慧光芒传播得更远,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
–
–
序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推出的《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是一套规模宏大的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丛书,也是新世纪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壮举。它对于弘扬我国各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加强各民族的和谐和团结,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把传统文化一概斥为“封资修黑货”,使人们长期对国学有所忌讳和忽视。改革开放以后,自20世纪90年代“国学热”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继承我国传统的文化学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性。尽管对于“国学”的内涵和外延,学术界不无歧见。狭义的“国学”,前人多指以“经”、“史”、“子”、“集”为代表的传统“汉学”。而“中华大国学”概念的提出,则始于新世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国学,是56个民族创造的”。这就为“中华大国学”概念奠定了明确的理论内涵和外延。 由当今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中华大地上,自古便繁衍着众多的民族和氏族部落,如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所论述,既有源于蒙古高原的蒙古人种,也有从中亚东移的雅利安人种,还有从南亚北上的南太平洋人种。很自然,各个民族和氏族部落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化。而在五千多年汇聚和交融的过程中,各民族和氏族的文化既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吸取、相互借鉴,又各自发出独特的光辉。今天,占全国人口92%的汉族本身就是由历史上的华夏族与周边的许多民族和氏族融合而成的。在这种意义上,汉族文化自然也融会有历代许多民族和氏族的文化创造。
近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对于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的汲取,使我国文化和学术产生了划时代的走向现代化的深刻剧变。而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不但不能割断历史传统,相反,必须从历史传统中汲取优秀的养分。文化的现代化总是在前人肩膀上前进的,只有充分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努力吸取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化,我国当代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够超越传统文化。认识文化发展的承前启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历史趋势和规律,人们就不难理解和认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的编辑和出版,具有何等重大的意义。
中华民族文化精深博大,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典籍不可胜数。这自然给文库的编选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套丛书除“汉学”文献外,还收辑有少数民族典籍42种,不但包含传统汉学的“经”、“史”、“子”、“集”,以及历代名家的诗文、小说的精选,还选辑有少数民族的富于代表性的著作,如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藏族史籍《红史》、《萨迦世系史》等;蒙古族史籍《元朝秘史》、《汉译蒙古黄金史纲》等;满族历史著作《满族源流考》;维吾尔族古典长诗《福乐智慧》;还有彝族、土家族、苗族、瑶族、毛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文化典籍,如《查姆》、《梅葛》、《阿诗玛》、《召树屯》、《布洛陀经诗》、《莫一大王》、《过山榜选编》、《盘王歌》,等等。其中既有历史学术名著,也有民间长期流传的民歌和英雄史诗。尽管难免会有疏漏,但其篇幅之浩大,可谓涵盖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术的灿烂光辉!
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便指出,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我们必将迎来文化建设的高潮。今天,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接近实现,我们正迎来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的编辑出版,无疑正当其时。近年介绍国学成果的著作虽然出版不少,像《永乐大典》等的重新出版,工程之浩繁可以想见。但从“中华大国学”的视野,涵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学术来选编,这套丛书确实做了前人还没有做过的工作,为人们了解中华大国学提供了一套难能可贵的选本。我相信它一定会获得广大读者的热忱欢迎,也深信这一套丛书,一定会以它的精致而丰富的内容,以它宏阔的学术眼光和高度的编辑质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时代的中华新文化,并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作出自己出色的贡献!
是为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张 炯
2016年1月20日于北京
–
–
出版说明
《阿黑西尼摩》是流传于滇南哀牢山下段地区的一部彝族创世史诗,它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创世神阿黑西尼摩的形象,展现了彝族先民对远古时代的思考与阐释。史诗包括天地起源、人类起源及各种风俗的起源等内容,是彝族文化传承的有力载体,为彝族历史文化溯源提供了重要史料。
此次,我们“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出版的汉译本译自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乡水卜龙村公所小新寨施文科毕摩收藏的抄本,是译者沉淀多年后最新的修订本。
此次,我们“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出版的汉译本译自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乡水卜龙村公所小新寨施文科毕摩收藏的抄本,是译者沉淀多年后最新的修订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