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418596
第四版说明
《鞣制化学》第三版自2011年5月出版以来,作为轻化工程专业教材在四川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嘉兴学院等轻化工程皮革方向本科教学中广泛采用,在培养皮革专业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11年11月,*对“十一五”规划教材开展精品教材评选工作,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申报和*专家评审, 《鞣制化学》(第三版)被评为精品教材(教高司函〔2011〕195号)。2013年鞣制化学被评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鞣制化学》第三版获作为配套教材。
《鞣制化学》第三版出版以来,已经过去六年多,在此期间,鞣制化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如基于清洁生产和绿色环保理念的植鞣废液循环利用关键问题、鞣后湿操作工序中铬的释放、皮革中六价铬的形成机制和防止;基于交叉学科方面的鞣制机理多元化应用;基于无铬鞣轻革的鞣制和复鞣技术等。为了保证教材的先进性和新颖性,需要对本教材再次修订,以适应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需要。令人欣喜的是本教材2014年列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书目,并得到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大力支持,纳入出版计划,使本书得以再版。
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本教材通过内容精选和体系安排,突出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进一步突出鞣制理论对皮革生产技术的指导和服务作用,新增鞣制机理和鞣制技术在相关学科或交叉学科中的多元化化应用,以激发读者将鞣制方法多元化应用的灵感。在原有内容和体系的基础上,《鞣制化学》第四版增加了以下内容:1.配位化合物的配位场理论及其对鞣剂配位化合物鞣性差异的解释;2.铬鞣废液回收利用控制原理和碱沉淀铬饼回收利用;3.铬鞣废液直接循环利用需解决的技术问题;4.鞣后湿操作工序中铬的释放;5.皮革中六价铬的形成因素、预防及监测方法;6.鞣质分子量测定方法,平均分子质量与鞣制胶原的热稳定性的关系;7. 植物鞣废液成分及处理方法;8.植物鞣剂在皮中的渗透过程;9.植物鞣法在轻革中应用实例;10.植-钛结合鞣;11.鞣质的生物降解;12.树脂鞣剂原位生成鞣革方法;13.无铬鞣皮革复鞣;14.复鞣对皮革静电性能和皮革热解特性的影响;15.充实复鞣工艺实例。鞣制是将皮转化为革的基本化学反应,植鞣、醛鞣和无机鞣等鞣法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近几十年,这些鞣制方法的主要化学机理被揭示出来,极大提高了皮革制造的技术水平。同时,这些机理所涉及的科学实质也激发了人们通过将鞣制方法多元化应用,来创造基于皮胶原新型功能材料的灵感。修订版新增了第六章鞣制机理的多元化应用,主要介绍了基于鞣制机理的巧妙应用及应用原理,如:基于植鞣原理制备可从植物提取物中选择性去除鞣质的新型吸附材料;基于植-醛结合鞣机理,制备固定化鞣质吸附材料和膜材料;基于无机金属鞣机理,制造功能材料和特殊载金属胶原纤维和载铬皮革废料吸附剂;基于多功能无机-有机结合鞣原理,制备可控介孔结构的新型金属纤维和碳纤维材料;基于胶原与鞣质结合的抑制原理,获得植物多酚-蛋白复合皮革填充材料等。
课程网站建设无疑是展示和介绍“鞣制化学”课程的好窗口。自四川大学“鞣制化学”评为精品课程(2005年)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3年)以来,《鞣制化学》教材作为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配套教材,已有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提高了教材的使用效果。近年来,根据国?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技术要求,上线教学录像、演示文稿、习题作业、试卷、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等110个。按照“爱课程”平台要求,教学团队每年会对这些基本资源维护和更新,补充鞣制化学方面的科研进展和教学案例,更新研究生入学考试题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于2013年9月上线到2015年10月, 经网站统计有8608人次访问了本课程,学生评论数和老师评论数分别为160和132;学生提问数和老师答疑数分别为991和669。访问本课程网站或利用网站进行学习的有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有四川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嘉兴学院、四川理工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等10多所院校,有效实现了课程资源和教材学习的共享。读者可以进入精品课程“爱课程”网站(www.icourses.edu.cn),获得与本教材相关的更多的信息和资料,以提高教材的使用效果。
本教材是在陈武勇、李国英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鞣制化学》(第三版)基础上修订的,本书修订由陈武勇教授(修订第三、四章,新编第六章)、李国英教授(修订绪言和、二章)和何有节教授(修订第五章)完成。第六章主要取材于石碧院士在美国ALCA年会上的特邀报告和发表在JALCA上的论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本章是由石碧院士和陈武勇教授共同编写。第六章的编写体例和系统与其它章节有所不同,按照提出和思考问题(背景和构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实践(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案例)安排的,符合学习思维和问题认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同时,基于鞣制机理巧妙应用及应用原理的思想,也为交叉学科的科技工作者解决与鞣制相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修订内容和新编章节在四川大学轻化工程专业的教学中执行过,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反馈意见作了适当调整。
《鞣制化学》第四版编写过程中承蒙*列入“十二五”规划教材;编者所在四川大学的教务处和轻纺与食品学院在资金和工作安排等方面给以支持并列入学校教材编写计划;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建华编辑在修订大纲、内容等方面提出有益的建议;四川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嘉兴学院的老师对本书的修订提出了宝贵意见;博士生吴佳城和张金伟,本科生方玉婷和张宇彤参与部分英文资料的翻译和书稿的整理,并对原版书中疏漏提出订正建议。本修订版参考了近期出版的文献和相关企业的技术说明书。值此《鞣制化学》第四版问世之际,作者谨向所有关心、支持本书出版的同事、朋友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陈武勇 李国英
2017年11月于四川大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