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5016108
过去30年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被越来越多的卷入到一场声势浩大的全球艺术生产中,那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艺术展会、跨国工作室和远程艺术贸易正以新的速度和尺度重新整合全球艺术资源。艺术史家或评论家只能分散的描述活跃在跨国空间中的艺术家个体,难以形成整一的艺术是叙事。
《影响我们时代的100位新锐艺术家》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一方面,它致力于成为一部对当代艺术新走向有所预见的指南,揭晓那些即将决定人类美学未来的人物;另一方面,它又有意识地不加入作者个人的价值判断,采取口述史的形式,让艺术家**会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作品,并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线索,去了解他们所采取的方法。
《影响我们时代的100位新锐艺术家》虽不是是严格的艺术史写作,但其口述实录和作品著录,却为当代艺术史提供了原材料和出发点。
弗朗西斯卡·加文在访谈艺术家时,尽量采用中性、平实的提问方式,有意对艺术家和作品不加臧否,不做评判,如谈谈你的艺术家杀手系列片,什么是你作品背后的构思,你在用色上受过哪些影响,你为什么在作品中使用花卉,你为何对制作动物标本和描绘动物感兴趣,如此等等。
《影响我们时代的100位新锐艺术家》中所提的这些提问,能极大地帮助读者了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从而对表面上杂乱无章、不知所云的当代艺术作品形成理解。作者力图用访谈构筑起当代新锐艺术的景观,而读者通过《影响我们时代的100位新锐艺术家》对*前卫的艺术家以及其创作理路有所了解。
所以,无论你是文艺青年还是艺术青年,只要你是喜欢艺术的一族,《影响我们时代的100位新锐艺术家》就会对你有所启迪,希望您能带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著来翻阅《影响我们时代的100位新锐艺术家》。
★*易懂的呈现形式:让艺术家用语言阐述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理念
★*海量的艺术作品:汇聚近千件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展现千差万别的艺术形式
★*锐的艺术指南:揭示那些你可能不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艺术走向
《影响我们时代的100位新锐艺术家》是一本对当代艺术家的访谈录,作者从全球范围内挑选了100位35岁以下的艺术家,试图提供一幅全景式的当代艺术地图,一方面,它致力于成为“一部对当代艺术新走向有所预见的指南”,“揭晓那些即将决定人类美学未来的人物”,另一方面,它又有意识地不加入作者个人的价值判断,采取口述史的形式,“让艺术家有机会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作品,并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线索,去了解他们所采取的方法”。
《影响我们时代的100位新锐艺术家》有着全球化的视角,受访对象来自五大洲的100位青年艺术家。不仅有德、法、意、西、英、美、日等国的艺术家,也收录了中国、罗马尼亚、伊朗、伊拉克、玻利维亚、印尼、菲律宾、亚美尼亚、南非等国的艺术家,且信息量相当。
虽然《影响我们时代的100位新锐艺术家》选择的艺术家有着相当的空间距离,但还是可以通过他们的阐述总结出一些相通的观念,不同艺术家不同作品所接触到的主题是千差万别的,从流行、语言、幽默、真理、声音、政治、光学直到肉体和本能,覆盖面之广是任何一本其他图书不能企及的。
另外,不得不说《影响我们时代的100 位新锐艺术家》挑选的所有艺术家在当代艺术界都能兴起一股波浪—富于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在此会聚,他们正在创造未来10 年的美学。
《影响我们时代的100 位新锐艺术家》聚集了当代艺术实践中新涌现的主题、媒介、图像和观念,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艺术、摄影、行为艺术、拼贴、录像和新技术。这是一股充满生气的艺术新浪潮——后观念艺术,后极少主义,后波普。《影响我们时代的100 位新锐艺术家》不仅是为当下艺术拍摄的快照,同时也为我们揭晓了那些决定人类美学未来的人物。
阿尔特拉齐奥尼·维迪奥
厄兹莱姆·阿尔腾
丹·阿尔普斯
李·阿斯娅·帕根肯佩尔
马哈茂德·巴赫什
夏洛特·贝克特
安德烈斯·贝多亚
史蒂夫·毕晓普
梅勒妮·波纳尤
哈里·伯登
纳丁·伯恩
吉耶尔莫·卡伊瓦诺
雅各布·加斯特利亚诺
马科斯·卡斯特罗
阿吉特·乔汉
保罗·基亚塞拉
路易·科尔德罗
埃利·科蒂尼亚斯
罗森·克劳
雷吉娜·德·米格尔
加达尔·艾德·埃纳尔松
利拉·福勒
深谷悦子
努丽娅·富斯特
杰拉尔丁·格里比斯拉维奇
萨耶尔·戈麦斯
萨姆·格里芬
西蒙·古什
玄甄
艾琳·汉斯杜蒂尔
格雷姆·哈德森
卡洛斯·霍夫曼
彼得·雨果
威廉·亨特
斯文·约内
拉希德·约翰逊
本·琼斯
哈伊夫·卡赫拉曼
金氏彻平
迪奥尼西斯·卡瓦列拉托斯
河井美哄
伊琳娜·科里纳
约佩特·库斯维丹南托
奥利弗·拉里克
布·克里斯蒂安·拉松
何塞·莱昂·塞里略
小白头
阿诺·卢默
贾斯廷·洛
埃迪·马丁内斯
基根·麦克哈格
阿德里安·米西卡
南迪法·姆塔姆波
理查德·莫斯
安蒂亚·莫雷
奇普里安·穆雷尚
杰森·斯科特·马森
伊万娜·内梅什
保罗·能弗里迪奥
安妮·诺伊坎普
艾柯·努克罗荷
豪尔赫·佩德罗·努涅斯
卡塔利娜·奥夫拉多尔
泰约·奥诺拉托&尼科·克雷布斯
皮姆·帕尔斯格拉夫
佩德罗·帕里西奥
若昂·佩德罗·瓦莱
阿马利娅·皮卡
埃米莉·皮图瓦塞
亚历克斯·普拉德蒙特
萨拉·拉赫巴尔
吉米·乔·罗奇
诺埃尔·罗多一凡科伦
博·萨维尔
阿里埃勒·施莱辛格
克里斯蒂安·舍勒
瓦希德·谢丽费恩
梁硕
西拉·西格伦·西于尔扎多蒂
亚历山大·辛格
阿加特·斯诺
苏打-耶尔克
安东·斯托亚诺夫
马修·斯通
杰克·斯特兰奇
埃斯特·泰希曼
伊利亚·特鲁雪夫斯基
伊恩·特威迪
约里斯·凡·德·穆尔特
扬尼斯·瓦雷拉斯
尼科·瓦谢拉里
史蒂夫·菲晨斯
沙姆斯丁·瓦哈卜
马修·韦尔
安德罗·维库亚
查利·伍利
亚里萨&库布利茨
梁玥
拉斐尔·扎尔卡
图片版权
致谢
艺术界常常纠结于自身的习俗、语言和理论困惑。本书的目的是容纳和激励,而不是恫吓和质疑。笔者无意展开批判性的写作,而是针对个体艺术家进行访谈。意在让艺术家有机会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作品,并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线索,去了解他们所采取的方法。
终,呈现在新老艺术迷面前的,是一部对当代艺术新走向有所预见的指南:一本班级毕业纪念册。在艺术双年展、国际博览会、画廊网站及各类展览中逡巡数月后,笔者找到了眼下这批艺术家。他们的年龄,在写作本书时普遍在35岁或35岁以下——这个年龄段,看似正介于崭露头角和功成名就之间。
尽管本书所选择的艺术家在空间上相距遥远,但还是能从中归纳出一些相近的观念。一大批人沉迷于网络技术,将互联网看作媒介和传播作品的手段加以利用。还有一些人通过扭曲和重写过去,对自身所属的艺术传统进行回应。一些艺术家格外关注从抽象到形式构成的现代主义传统,在这方面大做手脚。一些人醉心于建筑解体,通过作品探索人们所处空间环境的脆弱性。还有一些人在艺术中玩档案研究和展陈模式这类观念,或者对政治表象及操纵真相的方式进行调侃。不同艺术家和不同作品所接触的主题是千差万别的,从流行、语言、幽默、真理、声音、政治、光学直到肉身和本能。
尽管存在相对清晰的时刻,在本书中却找不到任何“主义”。没有英国青年艺术家派,没有尼奥·劳赫,没有新极简主义。本书不打算用速配的方式将这些艺术家简单地归类。适用于这100名艺术家的定义方式或许是:以全球为背景,强调个性的表达。
2002年,英国纪录片导演、记者和电影制片人亚当柯蒂斯为BBC拍摄了一部电视系列片《探求自我的世纪》。作为四部曲的,《幸福机器》探讨了西格蒙特·弗洛伊德的美国侄儿爱德华·伯尼斯如何在广告创意中引入心理学、欲望和非理性情绪。柯蒂斯令人信服地证明,“个体崇拜”作为一种结果统治着西方媒体,这一信念起初被广告和政府利用,1960年代崇尚自我发现的反文化潮流促使其发生变化,并改头换面地注入过去二十年来甚嚣尘上的贪婪和消费主义。
本书对艺术家的挑选,正发生在这种“自私的资本主义”席卷全球之际。本书所聚焦的艺术作品,是在自我推销的博客和Facebook时代里创作出来的。这一文化环境尽管没有贬损其作品价值,却对艺术家如何创造和创造什么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这些艺术家出现在艺术泡沫破裂之后,当此之际,过去十年的货币过剩和艺术超级膨胀开始向新形式转化。其结果是,艺术作品所指向的东西有了更多的原创性,说到底,这让人感觉更有趣。
弗朗西斯卡·加文
Francesca Gavin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