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590643
作者书法功底深厚,学问亦佳,且极具胆识与魄力,数十年来潜心探寻当代书法的创新之道,故能自成一家。本书主在归纳、分析历代书论,而时时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围绕着“书法技法”这一主题展开的各个章节、话题,无不切合实践,故本书的务实性很强。行文贯穿了书法创作整体性和两重性并重的观念:点、线、面,局部与整体,点画的直曲、疾涩,结体的正侧、收放,章法的正形与负形等等……书中十分注意揭示这些存在于书法技法之中的,对立而和谐、相反而相成的内在关系,时有精彩之论。
“沃兴华书法论著集”共九本,*后两本是即将出版的:
《书法创作论》、《形衍势》、《论斗方创作》、《论书法的形势构成》、《论手卷创作》、《书法创作过程研究》、《书法技法新论》、《中国书法史》、《米芾书法研究》(修订本)
本书是复旦文博系沃兴华先生数十年来书法创作、研究的经验之谈,对于书法入门指导,或是传统书法理论学习而言,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作者书法功底深厚,学问亦佳,且极具胆识与魄力,数十年来潜心探寻当代书法的创新之道,故能自成一家。本书主在归纳、分析历代书论,而时时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围绕着“书法技法”这一主题展开的各个章节、话题,无不切合实践,故本书的务实性很强。行文贯穿了书法创作整体性和两重性并重的观念:点、线、面,局部与整体,点画的直曲、疾涩,结体的正侧、收放,章法的正形与负形等等……书中十分注意揭示这些存在于书法技法之中的,对立而和谐、相反而相成的内在关系,时有精彩之论。
书名“新论”,既是相对于旧作而言的,又强调了本书立论的新颖与独到,作者希望通过系统地梳理传统书法技法理论,为当代书法的技法创新,提供更为活泼、新颖的发展思路与空间。
章 执使
节 执笔
第二节 运指
第三节 运腕
第四节 运肘和运臂
第五节 运全身之力
第二章 笔法
节 笔法的产生
第二节 笔法理论的两种表述方式
第三节 笔法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笔法的深化
第五节 笔法的衍生
第三章 点画
节 篆书的点画及其写法
第二节 分书的点画及其写法
第三节 楷书的点画及其写法
第四节 点、线、面
第五节 点画的审美标准
第四章 结体
节 结体方法
第二节 造型方法
第三节 结语
第五章 章法
节 章法是什么
第二节 章法的组合方式
第三节 正形
第四节 负形
第六章 章法与展示空间
节 展示空间的变化与字体书风的发展
第二节 从展示空间变化看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墨法
节 墨法的产生
第二节 墨法理论
第三节 墨法实践
第四节 墨法创新
后记
前言(节选)
传统书法技法理论发展到今天,需要系统整理,当代书法的创新技法也需要认真总结,当代书坛的种种不正确观点更需要用这些总结出来的理论来加以驳正。这些想法激发我的写作欲望,并且不断鞭策我。到今天,我终于将书稿写完了。
十年著述,甘苦自知,我相信在书法技法研究领域,这是一本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著作,它在体例和内容上有两个特征。
个特征是通。通首先表现为内容的广博,执笔、运笔、点画、结体、章法、墨法,包括了传统书法技法理论的方方面面。其次表现为方法的淹通,从纵的方面来说,用历史眼光论述每个问题,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寻根探源,力求知其所以然;从横的方面来说,在分门别类的基础上,尽量阐发各类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有技法理论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之中。
第二个特征是新。传统书法技法理论很多,从东汉蔡邕的《九势》说起,讲了近两千年,有关执笔、运笔、点画、结体、章法、墨法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见智见仁,众说纷纭。今天我们如果要讲技法,不得不有所选择,而选择标准取决于我们的审美观念,取决于当代书法发展的创新需要,首先是我们想到了,感受到了,然后我们才能在前人的论述中看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因此,我们谈古人的书法技法,其实是在谈我们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对书法艺术的追求,看上去是老话,本质上是新论。根据这个道理,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始终不忘理论研究的时代性和个性,面对纷繁复杂的传统书论,不作简单的拼凑,努力将时代的审美观念和自己的创作经验注入其中,提出许许多多新的观点和方法。例如关于“用笔千古不易”之说和“永字八法”,历代书论充满了偏见和谬误,本书都作了全新的疏证和阐述。再如关于章法和墨法,前人很少论述,本书分别辟为专章,总结近二十多年创新书法的成果,开拓和丰富了相关研究,尤其在第六章“章法与展示空间”中,提出了观照技法发展的全新视角。
名副其实,本书之名可以叫通论,也可以叫新论。明代袁中郎《锦帆集》卷二《小修诗序》说:“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则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我相信这种观点独特的带有原创性的体例和内容将为本书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因此更倾心于新论,为本书取名为《书法技法新论》。
任何创新都是一种探索,一种过程,我很清楚本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果遵照“不示人以璞”的古训,应当继续修改打磨。但是,我又知道有些不足目前是很难改的,尤其是一些创新技法的提炼和表述,因为它们有待于更广泛、更深刻的实践体验和作品支撑。正因为如此,我想与其现在冥思苦想,勉勉强强地小修小补,不如继续创作,积累经验,今后痛痛快快地大刀阔斧,就象本书删改六年前的旧作一样。基于这种想法,我仍将不断努力,不会以本书的出版作为研究的终结,同时诚恳地希望大家在看了此书之后,多提意见,使我今后能将它改得更好。
沃兴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