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保健/养生中医养生快速取穴边学边用

快速取穴边学边用

作者:方美善,隋东明 著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ISBN: 9787538469974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3.99

类别: 中医养生 SKU:5d84c7025f9849104541fd2e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8469974丛书名: 中医技法边学边用系列

编辑推荐
  经络与腧穴是中医疗法的基础部分,快速精准取穴是开展穴位按摩治疗的前提。本书以快速简便的取穴方法为核心,内容以图片为主要展现形式,介绍了全身409处穴位,每个穴都配有真人实体图及取穴演示图两张图片,让您在3秒钟之内精确定位,并配以快速取法、功效、主治等要领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即使是新手,通过本书也可以做到轻松找穴不出错。
    向您隆重推荐本套其他好书:《家庭按摩边学边用》《家庭艾灸边学边用》《家庭刮痧边学边用》《手足耳反射区按摩边学边用》。
 
内容简介
全面:本书完整收录了全身所有穴位,包括人体14大经络的409个穴位
简单:图文并茂,一穴多图,使读者能简单明了地找到所要使用的穴位。
实用:利用各种体表标志,教您快速简便的取穴方法,精准实用。
补充:除此之外,该书还包含了穴位功效、主治病证,不仅是取穴,而且可以真正了解该学穴。
作者简介
  方美善,教授,主任医师。于1992年6月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针灸骨伤系针灸专业,至中日联谊医院中医科工作。1997年晋升为主治医师。2004年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05年获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学位。2010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任职以来,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完成医学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吉林省科技厅课题一项,参与省科技厅、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多项,主要方向:针灸基础及临床研究、中风恢复期的中医治疗。
  隋东明,副主任护师。吉林省预防医学社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护理学杂志编委,长春市护理学会管理科委员会委员。近几年在中华医学杂志,现代护理杂志等知名杂志共发表文章26篇,其中核心期刊18篇。获得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3项,参加省卫生厅、省科委,省发改委等课题7项。
目  录

章腧穴基础知识

 经络与腧穴

 腧穴的定位法

第二章手太阴肺经

 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

 列缺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

第三章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髎

 手五里

 臂臑

 肩髃

 巨骨

 天鼎

 扶突

 口禾髎

 迎香

第四章足阳明胃经

 承泣

 四白

 巨髎

 地仓

 大迎

 颊车

 下关

 头维

 人迎

 水突

 气舍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伏兔

 阴市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下巨虚

 丰隆

 解溪

 冲阳

 陷谷

 内庭

 厉兑

第五章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

第六章手少阴心经

 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冲

第七章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谷

 养老

 支正

 小海

 肩贞

 臑俞

 天宗

 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颧髎

 听宫

第八章足太阳膀胱经

 睛明

 攒竹

 眉冲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会阳

 承扶

 殷门

 浮郄

 委阳

 委中

 附分

 魄户

 膏肓

 神堂

 譩譆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

 承山

 飞扬

 跗阳

 昆仑

 仆参

 申脉

 金门

 京骨

 束骨

 足通谷

 至阴

第九章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大钟

 水泉

 照海

 复溜

 交信

 筑宾

 阴谷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彧中

 俞府

第十章手厥阴心包经

 天池

 天泉

 曲泽

 郄门

 间使

 内关

 大陵

 劳宫

 中冲

第十一章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会宗

 三阳络

 四渎

 天井

 清冷渊

 消泺

 臑会

 肩髎

 天髎

 天牖

 翳风

 瘈脉

 颅息

 角孙

 耳门

 耳和髎

 丝竹空

第十二章足少阳胆经

 瞳子髎

 听会

 上关

 颔厌

 悬颅

 悬厘

 曲鬓

 率谷

 天冲

 浮白

 头窍阴

 完骨

 本神

 阳白

 头临泣

 目窗

 正营

 承灵

 脑空

 风池

 肩井

 渊腋

 辄筋

 日月

 京门

 带脉

 五枢

 维道

 居髎

 环跳

 风市

 中渎

 膝阳关

 阳陵泉

 阳交

 外丘

 光明

 阳辅

 悬钟

 丘墟

 足临泣

 地五会

 侠溪

 足窍阴

第十三章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蠡沟

 中都

 膝关

 曲泉

 阴包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章门

 期门

第十四章任脉

 会阴

 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

 天突

 廉泉

 承浆

第十五章督脉

 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

 囟会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沟

 兑端

 龈交

第十六章经外奇穴

 ●头面部奇穴

 四神聪

 当阳

 印堂

 鱼腰

 太阳

 耳尖

 球后

 上迎香

 内迎香

 聚泉

 海泉

 金津

 玉液

 翳明

 颈百劳

 ●胸腹部奇穴

 子宫

 ●背部奇穴

 定喘

 夹脊

 胃脘下俞

 痞根

 下极俞

 腰宜

 腰眼

 十七椎

 腰奇

 ●上肢奇穴

 肘尖

 二白

 中泉

 中魁

 大骨空

 小骨空

 腰痛点

 外劳宫

 八邪

 四缝

 十宣

 ●下肢奇穴

 髋骨

 鹤顶

 百虫窝

 内膝眼

 外膝眼

 胆囊

 阑尾

 内踝尖

 外踝尖

 八风

 独阴

 气端

 附录

在线试读
腧穴的定位法 中医外治法,强调准确取穴。《灵枢·邪气腑病形》指出:“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备急千金要方》亦载:“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好肉耳。”为了准确取穴,必须掌握好腧穴定位方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以本人手指为标准尺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称为“手指同身寸取穴法”,简称指寸定位法。因每个人手指的长度和宽度与其他部位有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可用本人的手指来测量定穴,用自己的手指测量身体其他部位比较准确。
    横指同身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自己的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所以1寸的取法统称为“1横指”,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中指同身寸
中指同身寸是以自己手指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一夫法
    “一夫法”又名横指同身寸,指患者将示指、中指、环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本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的直寸和背部的横寸取穴。
    简化分寸定位法
    所谓简化分寸定位法,就是在传统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的基础上衍化而来的一种取穴方法。此方法分为“1.5寸取法”和“2寸取法”两种,此方法适合初学者使用,便于更快的查找到穴位的位置。
    三指定位法
    除拇指与小指之外的三只手指并拢,以中指末节(近手指末端的指关节)横纹处为准,三指横量作为2寸。
    二指定位法
    示指、中指并拢,以中指末节(近手指末端的指关节)横纹处为准,二指横量作为1.5寸。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可分为固定的标志和活动的标志两种。
    1.固定的标志
    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
    2.活动的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则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
    骨度分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是以人体体表骨节标志,用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测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并依此按比例折算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第二章  手太阴肺经
    中府
    定位取法:在胸前壁外上方,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简便取法:身体正直站立,双手叉腰,锁骨外侧端下方有一凹陷再向下1横指距离(1寸)处即是中府穴。
    功效:清肺止咳,泻热平喘,通络止痛。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等肺部疾患,胸痛,肩背痛。
    云门
    定位取法: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胸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处。
    简便取法:身体正直站立,双手叉腰,在锁骨外端下缘出现一个三角形的凹陷(锁骨下窝凹),其中心即是云门穴。
    功效:益气清肺,止咳平喘,泻热通络。
    主治:咳嗽,气喘等肺部疾患,胸痛,肩背痛。
    天府
    定位取法: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简便取法:手臂伸直,向前平举,俯头鼻尖接触上臂内侧处即是天府穴。
    功效:理气平喘,清肺泻热,安神定志,通络止痛。
    主治:咳嗽、气喘、鼻出血,瘿气(甲状腺功能亢进),上臂内侧痛。
    ……
    第三章手  阳明大肠经
    商阳
    定位取法:在示指桡侧端,指甲角旁0.1寸处。
    简便取法:一手自然伸直背朝上,另一手大拇指以指甲尖垂直掐按伸直手靠大拇指侧的示指指甲角,指甲根处即是商阳穴。
    功效:清热利咽,祛风活络,开窍回厥。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手指麻木,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二间
    定位取法:握拳,当示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前(近指尖一端)凹陷中。
    简便取法:微握拳,在示指第2掌指关节前缘,靠大拇指侧,触之有凹陷处即是二间穴。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利咽,通络止痛。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目痛,口眼歪斜,热病。
    三间
    定位取法:握拳,当示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近手腕一端)凹陷中。
    简便取法:微握拳,在示指第2掌指关节后缘,近手腕一端,触之有凹陷处即是三间穴。
    功效:利咽平喘,清热疏风,通络止痛。
    主治:咽喉肿痛,目痛、齿痛,身热,腹满,肠鸣,嗜睡。
    ……
    第四章  足阳明胃经
    承泣
    定位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简便取法:直视前方,瞳孔垂直线向下,眼眶边缘处即是承泣穴。
    功效:疏风清热,明目止泪,通络止痛。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瞤动,近视等目疾,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四白
    定位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简便取法:示指、中指伸直并拢,中指贴放于两侧鼻翼,示指指尖所按处有一凹陷处即是四白穴。
    功效:清热明目,祛风活络,通络止痛。
    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翳,眼睑瞤动,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头痛,眩晕。
    巨髎
    定位取法:目正视,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简便取法:直视前方,沿瞳孔垂直线向下与鼻翼下缘水平线交点凹陷处即是巨髎穴。
    功效:祛风清热,明目退翳,通络止痛。
    主治:目赤痛痒、眼睑瞤动、目翳,鼻出血,齿痛,口眼歪斜,面痛。

书摘插画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抢先评论了 “快速取穴边学边用”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捏捏小手百病消(彩图版)——火柴棒医生手记系列

EUR €33.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按摩+食疗:小病好得快(汉竹)

EUR €28.99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医本正经(荣获央视“2017中国好书”)漫画与中医再次合体,给你全面的健康提案。

EUR €17.99
加入购物车

经络穴位按摩大全(汉竹)找穴不出错,久按成良医

EUR €28.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